如果真要接受唐三彩的傳承,也肯定是摸一摸石槨之中的唐三彩。


    想來石槨之中的唐三彩,個頭應該會小一些,也應該更加精致一些。


    越過祭台,小心的避過木人、銅人、陶俑,陳文哲來到了石槨跟前。


    看著眼前斑駁陸離的彩繪,陳文哲感覺有點可惜。


    可是,這一座石槨,暴露在空氣之中一千多年,能夠留下一些彩繪,已經算是很厲害了。


    “果然如同我猜測的一樣,不過,這座石槨的年代,恐怕比外麵那座要更加久遠!”


    視線從石槨之上移開,陳文哲笑嘻嘻的看著,堆積在地上的一些黑色的東西。


    除了棺槨,恐怕就這些東西價值最大了。


    擦掉上麵的塵土,看到了一片黑色。


    時間太長,這些東西都變得發黑,不用說,肯定是銀子。


    船型的銀鋌,拿起來了一個,看著還真醜。


    不過,一股欣喜的感覺,從心中蔓延出來。


    銀子的純度、重量、大小,特點,一瞬間浮現在腦海之中。


    這才是真正的摸金,可以說是金銀專精,他現在對金銀特別敏感。


    這東西是小船形態,細長,船底很薄,兩頭翹起,兩邊的銀子因為太薄,都壓的扁了下去,看著就更醜了。


    不過,陳文哲知道,這才是正常的。


    在眾多影視作品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節:皇帝隨隨便便就賞賜別人很多的黃金和白銀,然後就抬出了一箱又一箱造型精美的元寶。


    其實,了解曆史的都曉得,那種胖乎乎,造型精美的銀元寶,是後人YY的,真正的銀兩,並不是那個樣子。


    我國使用金銀作為貨幣的傳統,由來已久,銀兩在漢朝時就已經登上了曆史舞台。


    後來漢朝的大文學家許慎注《淮南子》說:“鋌者,金銀銅等未成器鑄作片,名曰鋌”。


    鋌指的是金屬材料尚未進行冶煉的坯料,大致為長條形。


    由於貴重金屬自身就有比較高的價值,所以能夠直接作為儲藏和大宗貿易支付使用。


    到了唐朝的時候,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唐朝銀鋌。


    銀鋌這個稱呼源自於它的造型,那個時候人們習慣將長而且端直的東西叫“挺”。


    木質的就是“梃”,竹子的就是“筳”,金屬的就是“鋌”。


    聽到這個名字,其實就能想到它的形狀。


    唐朝的銀鋌,除了長條的笏形以外,還有一種就是眼前這種類似於船型的,束腰,然後兩頭翹起。


    當時的銀鋌,通常是能夠作為標準計數單位的,一鋌的重量為五十兩。


    所以,陳文哲手中的一鋌,就是五十兩銀子。


    之所以采用這樣的造型,一方麵能夠充分展示白銀的延展性,一方麵也能防止鑄造時,摻入其他金屬。


    白銀作為高價值的金屬,很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盯上,為了防止造假,就需要讓銀兩本身,全方位的讓別人看到,於是就出現了船的形狀。


    這種形狀的底部比較平坦,而且很薄,方便人們快速做出判斷。


    白銀的屬性與眾不同,純白的顏色就是它最大的標誌,而一旦混入別的雜質,例如銅、鉛之類的賤金屬,也能輕鬆判斷出來。


    例如在純銀中加入2%的銅以後,銀兩的顏色就會明顯變灰。


    所以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看到的銀兩兩邊,很容易看到翹得非常誇張的兩翼,這其實都是防偽的標誌。


    “有了銀鋌,就肯定有金鋌,哈哈,這個居然不是金鋌,而是金磚!”


    “這應該稱為金條吧?”


    不知道什麽時候,陳青林來到了陳文哲的身邊。


    後麵還有陳青川,兩個人一左一右,站在他的身後。


    “就是金磚,人家當時還叫金庫呢!”


    陳文哲笑著翻動了一下,看著不多,但是這東西的重量很足!


    隨手拿起來了一塊,比他先前弄到的大黃魚可重多了。


    純度應該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八,達不到三個九、四個九的,這一點陳文哲十分確定。


    摸金技能在這一方麵,就是這麽厲害。


    他記得現在造假的唐朝金庫小金磚,一塊是五十克的,也就是一兩重。


    唐宋時期都是一斤十六兩,也就是說,這麽一塊金磚,足足有八百克重。


    不算它們的曆史價值,單純的賣黃金,這麽一塊也能賣差不多三十萬。


    清理掉上麵的銀挺,下麵的金磚數量還是不少的。


    “這怎麽也有五六箱子,一個箱子就算少裝點,怎麽也得裝個一百塊吧?五六百塊,算五百塊,一塊八百克,這是多少?”


    說著說著,陳文哲也說不下去了。


    “四百千克?也就是四百公斤,不足半噸!”


    好一會兒之後,陳青川才開口道。


    陳文哲無語,不足半噸,這是說多?還是說少?


    “我們在後麵,還發現了不少鐵質槍頭,這裏應該還被當做藏兵洞使用過!”


    陳青林沒有說黃金,而是轉移了話題。


    陳文哲點了點頭,把手中的黃金扔到了金銀堆裏。


    “早就猜到了,這座大墓的主人,應該是唐代中期之後的貴族,這些銀挺就是證明。”


    據史料記載,唐朝銀鋌最流行的時間,是唐朝的中晚期,其功能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官方使用,民間的大額支付和對外商貿也開始使用銀兩。


    唐朝時,我國對外貿易非常頻繁,不僅僅有路上絲綢之路,還有頻繁的海上貿易。


    當時西亞地區普遍使用銀幣,這與當時的開元通寶,難以互相兌換,因此使用銀鋌,就成了最為便利的選擇。


    <a href="http://m.xiaoshuting.la" id="wzsy">xiaoshuting.la</a>


    唐朝船型的銀鋌,有利於全球貿易的順利開展,而在那個缺少信用體係的時代,船型或是笏形的造型,有利於貿易雙方彼此檢驗白銀的成色。


    唐朝銀鋌的麵值太大,普通百姓幾乎沒有看到和使用的機會,因此進入這裏,被埋在了地下,也就沒有什麽奇怪的了。


    “咦?你們發現兵器了?隻有槍頭?”


    “絕大多數是槍頭,再就是這兩隻箱子了,又是漆器,個頭還不小,我們隻拿過來了一件!”


    說著,陳青川遞給了陳文哲,一隻狹長的漆器盒子。


    這隻漆器盒子的長度,達到了一米五。


    看到扁平狹長的盒子,陳文哲的心髒,忽然猛烈的跳動了一下。


    在藏兵洞裏,發現了這樣的漆器盒子,裏麵還能是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係統不正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瘋神狂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瘋神狂想並收藏我的係統不正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