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與李奶奶道別。
轉過身的老太太臉上的笑容慢慢消失。
她又想到了楠楠的事情。
……
這件事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為從楠楠的身上….
她隱約看到了自己孫子的影子。
……
以至於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孫子的情況不見半點好轉……
她還是無法下定決心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她很害怕……
樂樂成為第二個楠楠。
……
她對孩子三令五申,讓他不要在外麵提自己的爸爸媽媽。
就是擔心孩子說了一些奇怪的話讓別人生疑。
雖然她有理由,就像她今天跟老師說的……
孩子還沒有接受爸爸媽媽的離開……
基本上所有人都會心領神會並且心疼孩子的遭遇。
隻是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
老師也說了……
兩年了……
孩子還沒有走出當年的那場事故……
他們應該采取措施。
他們應該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
可是……
她真的害怕……
她不想讓其他人知道孩子的異常。
害怕孩子從此活在帶有偏見的目光下。
害怕孩子被排擠、被疏離、被孤立……
這會讓孩子愈發離不開爸爸媽媽還在身邊的幻想。
她相信,隻要他們一直陪著孩子,孩子的朋友一直陪著孩子……
總有一天,孩子會接受事實。
隻是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
她不確定了。
……
真的會有那一天嗎?
……
“你覺得我們應該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嗎?”
老太太看向蕭驍。
她此時有些病急亂投醫的感覺。
遇到一個幫了她很多的年輕人,她忍不住尋求對方的意見。
也許……
這個年輕人可以再幫她一次。
……
“應該。”
蕭驍點頭。
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兩年了……”
“你們也清楚。”
“你們的做法有兩個結果。”
“一個結果是如你們所料,孩子隨著年歲的增長、認知的拓展,慢慢的知道自己一直活在自己的臆想裏。”
“自己走了出來。”
“另一結果是……”
“他對自己營造的幻覺深信不疑。”
“因為長時間的自我催眠……”
“他已經沒有辦法從中走出來了。”
“這個結果太嚴重了。”
蕭驍認為兩位老人賭不起,也沒有必要賭。
“你們擔心孩子的情況被周邊的人知道並且廣為傳播…….”
“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
“你們可以去遠一些的醫院。”
“沒有必要因噎廢食。”
……
兩位老人互相看了看。
果然。
這個年輕人也是推薦他們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的。
他們其實有些猜到了。
兩年了……
他們的心也越來越動搖……
老太太曾嚐試著跟人說起這個故事,當然采用的是萬能開頭:我有一個朋友……
得到的回複也都是讓她勸她的朋友早日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不要害了孩子。
這個問題拖得越久越嚴重。
到後麵不可挽回的時候,後悔也沒用了。
……
孩子的名聲哪有孩子的健康重要?
……
老太太抿了抿嘴唇。
腦子裏兩個小人在激烈的拉扯。
……
“好。”
老爺子開口了。
老太太看向老爺子。
……
“我們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老爺子下定了決心。
……
老太太張嘴,欲言又止。
……
老爺子看著老太太,“兩年了……”
“我們給了他兩年的時間……”
“你還要忍受這樣的生活嗎?”
忍受孩子把過家家當作現實過的生活?
……
老太太沉默了。
第一次看到孩子喊出爸爸媽媽,她全身僵硬。
孩子笑得越燦爛,她的四肢越是冰涼。
什麽爸爸媽媽?
孩子的爸爸媽媽在一個月前的車禍裏喪失了生命….
這孩子在說什麽?
老太太下意識的扭頭四顧。
除了她、老頭子,還有孩子,屋子裏沒有其他人。
……
老太太抱住孩子。
眼眶灼熱。
眼淚流了出來。
她知道,孩子還沒有辦法接受自己成為了無父無母的孤兒的事實。
但是不要這樣……
他的爸爸媽媽不在了,他還有爺爺奶奶在。
她跟老頭子會好好撫養這個孩子養大。
……
老太太跟老爺子都以為爸爸媽媽的離開對孩子的刺激太大,孩子的大腦開啟了自我防禦係統,拒絕接受這個事實……
他們憐惜孩子。
偶爾配合孩子,裝作孩子的爸爸媽媽的確還在他們的身邊。
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意識到不能再這麽繼續下去了……
他們開始試著跟孩子講明情況。
樂樂的爸爸媽媽已經去天上了。
他們會在天上看著樂樂。
……
奈何孩子死活不相信。
每次都睜著眼睛一臉天真爛漫的看著他們,說爸爸媽媽就在他的身邊陪著他……
為什麽爺爺奶奶要說爸爸媽媽去天上了?
爸爸媽媽明明就在他的身邊。
……
看著這樣的孩子,他們有種全身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的感覺。
有幾次,他們甚至忍不住發火了。
對孩子大喊大叫。
甚至說出了很過分的話。
……
可是沒用。
孩子哭得全身顫抖。
像是筋攣了一樣。
自從那起車禍後,除了在醫院裏嚎啕大哭了一次,孩子後麵每次哭都哭得特別的……克製。
看著他們心疼得不得了。
他們舍不得。
而且,每次他們大發火後,孩子就表現得愈發依賴自己臆想中的爸爸媽媽了。
這不好。
兩位老人終於反應了過來。
他們再次跟孩子苦口婆心。
……
結果顯而易見。
一點用都沒有。
……
兩個老人每次看著孩子獨角戲似的自說自話,都快有麻木的感覺了。
但是他們當然不能真的麻木。
他們沒有放棄努力。
很遺憾。
他們終究能力有限。
也許,真的到了不得不求助心理醫生的時候了。
……
幾秒的愣怔後,老太太慢慢的搖了搖頭。
她當然不想再忍受這樣的生活了。
她隻是害怕……
看了心理醫生後,情況會變得更糟……
那她……也會瘋的。
……
隻是維持現狀下去……
她本以為自己已經習慣了……
習慣了孩子的自言自語……
習慣了的孩子的異常並視作尋常……
轉過身的老太太臉上的笑容慢慢消失。
她又想到了楠楠的事情。
……
這件事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為從楠楠的身上….
她隱約看到了自己孫子的影子。
……
以至於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孫子的情況不見半點好轉……
她還是無法下定決心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她很害怕……
樂樂成為第二個楠楠。
……
她對孩子三令五申,讓他不要在外麵提自己的爸爸媽媽。
就是擔心孩子說了一些奇怪的話讓別人生疑。
雖然她有理由,就像她今天跟老師說的……
孩子還沒有接受爸爸媽媽的離開……
基本上所有人都會心領神會並且心疼孩子的遭遇。
隻是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
老師也說了……
兩年了……
孩子還沒有走出當年的那場事故……
他們應該采取措施。
他們應該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
可是……
她真的害怕……
她不想讓其他人知道孩子的異常。
害怕孩子從此活在帶有偏見的目光下。
害怕孩子被排擠、被疏離、被孤立……
這會讓孩子愈發離不開爸爸媽媽還在身邊的幻想。
她相信,隻要他們一直陪著孩子,孩子的朋友一直陪著孩子……
總有一天,孩子會接受事實。
隻是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
她不確定了。
……
真的會有那一天嗎?
……
“你覺得我們應該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嗎?”
老太太看向蕭驍。
她此時有些病急亂投醫的感覺。
遇到一個幫了她很多的年輕人,她忍不住尋求對方的意見。
也許……
這個年輕人可以再幫她一次。
……
“應該。”
蕭驍點頭。
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兩年了……”
“你們也清楚。”
“你們的做法有兩個結果。”
“一個結果是如你們所料,孩子隨著年歲的增長、認知的拓展,慢慢的知道自己一直活在自己的臆想裏。”
“自己走了出來。”
“另一結果是……”
“他對自己營造的幻覺深信不疑。”
“因為長時間的自我催眠……”
“他已經沒有辦法從中走出來了。”
“這個結果太嚴重了。”
蕭驍認為兩位老人賭不起,也沒有必要賭。
“你們擔心孩子的情況被周邊的人知道並且廣為傳播…….”
“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
“你們可以去遠一些的醫院。”
“沒有必要因噎廢食。”
……
兩位老人互相看了看。
果然。
這個年輕人也是推薦他們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的。
他們其實有些猜到了。
兩年了……
他們的心也越來越動搖……
老太太曾嚐試著跟人說起這個故事,當然采用的是萬能開頭:我有一個朋友……
得到的回複也都是讓她勸她的朋友早日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不要害了孩子。
這個問題拖得越久越嚴重。
到後麵不可挽回的時候,後悔也沒用了。
……
孩子的名聲哪有孩子的健康重要?
……
老太太抿了抿嘴唇。
腦子裏兩個小人在激烈的拉扯。
……
“好。”
老爺子開口了。
老太太看向老爺子。
……
“我們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老爺子下定了決心。
……
老太太張嘴,欲言又止。
……
老爺子看著老太太,“兩年了……”
“我們給了他兩年的時間……”
“你還要忍受這樣的生活嗎?”
忍受孩子把過家家當作現實過的生活?
……
老太太沉默了。
第一次看到孩子喊出爸爸媽媽,她全身僵硬。
孩子笑得越燦爛,她的四肢越是冰涼。
什麽爸爸媽媽?
孩子的爸爸媽媽在一個月前的車禍裏喪失了生命….
這孩子在說什麽?
老太太下意識的扭頭四顧。
除了她、老頭子,還有孩子,屋子裏沒有其他人。
……
老太太抱住孩子。
眼眶灼熱。
眼淚流了出來。
她知道,孩子還沒有辦法接受自己成為了無父無母的孤兒的事實。
但是不要這樣……
他的爸爸媽媽不在了,他還有爺爺奶奶在。
她跟老頭子會好好撫養這個孩子養大。
……
老太太跟老爺子都以為爸爸媽媽的離開對孩子的刺激太大,孩子的大腦開啟了自我防禦係統,拒絕接受這個事實……
他們憐惜孩子。
偶爾配合孩子,裝作孩子的爸爸媽媽的確還在他們的身邊。
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意識到不能再這麽繼續下去了……
他們開始試著跟孩子講明情況。
樂樂的爸爸媽媽已經去天上了。
他們會在天上看著樂樂。
……
奈何孩子死活不相信。
每次都睜著眼睛一臉天真爛漫的看著他們,說爸爸媽媽就在他的身邊陪著他……
為什麽爺爺奶奶要說爸爸媽媽去天上了?
爸爸媽媽明明就在他的身邊。
……
看著這樣的孩子,他們有種全身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的感覺。
有幾次,他們甚至忍不住發火了。
對孩子大喊大叫。
甚至說出了很過分的話。
……
可是沒用。
孩子哭得全身顫抖。
像是筋攣了一樣。
自從那起車禍後,除了在醫院裏嚎啕大哭了一次,孩子後麵每次哭都哭得特別的……克製。
看著他們心疼得不得了。
他們舍不得。
而且,每次他們大發火後,孩子就表現得愈發依賴自己臆想中的爸爸媽媽了。
這不好。
兩位老人終於反應了過來。
他們再次跟孩子苦口婆心。
……
結果顯而易見。
一點用都沒有。
……
兩個老人每次看著孩子獨角戲似的自說自話,都快有麻木的感覺了。
但是他們當然不能真的麻木。
他們沒有放棄努力。
很遺憾。
他們終究能力有限。
也許,真的到了不得不求助心理醫生的時候了。
……
幾秒的愣怔後,老太太慢慢的搖了搖頭。
她當然不想再忍受這樣的生活了。
她隻是害怕……
看了心理醫生後,情況會變得更糟……
那她……也會瘋的。
……
隻是維持現狀下去……
她本以為自己已經習慣了……
習慣了孩子的自言自語……
習慣了的孩子的異常並視作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