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銀財團的年會到底是什麽樣子,王佦一點都不清楚,這幾十天都在緊急籌備萬科公司的2005年發展計劃,因為他暫時還不是聯席合夥人,在今年的第一次年會上,他有半個小時的發言時間,然後由華銀財團理事會舉行全體投票表決,決定他能否正式晉升為聯席合夥人。
這幾十天裏,徐騰參加了大四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梅嘉莉在西南考察了金沙江中上遊和大渡河的數十座水電投資項目,李東盛率領tcl完成了對小天鵝和容聲公司的收購,實現了電視、洗衣機、空調、冰箱的全家電產業鏈布局。
李錦芬結束了在華北的商務訪問,簽署了三家博愛醫院和一家仁安醫院的投資協議。
這幾十天裏,騰訊集團正式收購了通商局持有的14.7%的pn保險公司股份,陽光保險公司正式創立,華銀係的銀河資本、陽光集團是兩家創始股東,華銀係在民生銀行的總持股率也增加到了10%,聯手泛海,準備進入董事會。
這幾十天裏,江州商業銀行的股改計劃正式通過,華泰保險公司也悄無聲息的遷移到滬州市,聯合多家央企、國企的百億增資計劃正在密集的協商中。
央行的銀根收縮政策已經是板上釘釘,華銀係到處簽協議,搶貸款,增持各家金融機構,提前準備過冬。
2005年第一次華銀係年會還是在鳳凰山招開。
王佦乘坐華瑞航空的專機抵達時,才知道今年不止他要加入,梁緯艮也來了,兩個人正好是同一時間到達,索性就乘坐一輛車前往鳳凰山度假酒店。
事情比他們預想的要順利。
次日上午,蔣寧遠做為財團的常務副理事長主持會議,為兩人安排了各自半個小時的演講和半個小時的座談時間,讓其他聯席合夥人提一些問題。
上午10點正式表決通過,王佦這裏有幾張反對票,梁緯艮這邊有七張棄權票,有驚無險,正式成為聯席合夥人。
直到這一刻,王佦和梁緯艮才意識,他們將華銀係的這種製度想的太美好,內部其實也是有鬥爭的,因為每一位聯席合夥人都負責一個產業的業務,必然的,誰都希望財團將更多資本投入到自己負責的產業中。
王佦將萬科未來十年的規劃有點太高太遠,動了別人的奶酪,而梁緯艮過度美化工程機械產業的前景和投資回報率,避重就輕,不誠實。
如果不是徐總和老蔣事先在幕後做了很多工作,他們的投票表決結果可能會很難看。
華銀係每年的第一次年會,通常沒有第二次年會那麽和諧,因為第一次年會是要確定一整年的投資方向,遇到這種央行緊縮的情況,內部對資金的競爭會格外激烈。
徐騰參加過2004年度的一次年會,已經有經驗了,預計今年的內部競爭會更激烈,提前幾天就到了鳳凰山,很低調,和其他聯席合夥人會晤時,也不輕易表態支持哪一方。
今年的年會有點特別,除了21位聯席合夥人,還有7位很重要的高級股東合夥人參加會議,這裏麵有永泰化工集團董事長陳永年,有華騰新能源公司總裁羅紅岩,也有永樂電器的董事長程曉亭,都是在華銀係主持一個領域的產業,最有可能升入聯席合夥人的人選。
中午會餐時,陳永年居然和李東盛發生了一些爭執,梅嘉莉和王佦也談的不是很愉快。
氣氛有點緊張。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緊縮年,華銀財團雖然提前儲備資本過冬,也肯定不如去年那麽強勢,資本有限,各方虎視眈眈,都要先下手為強。
等到下午兩點,所有參加年會的合夥人陸續抵達會議室,除了徐總徐媽和李錦芬,其他人都到了。
蔣寧遠是華銀係的常務副理事長,坐在副主席的位置上,戴著老花鏡翻看一份經濟調研報告,所有人都在等待徐總,一直到了2點15,徐總徐媽還是沒有來,另一位副理事長也沒有到場。
眾人麵麵相窺,紛紛看向徐騰,大概是想徐騰打個電話問一問情況。
這時。
蔣寧遠終於將麵前的這份調研報告合起來,摘下老花鏡,看了看在場的所有人,“中午,我和理事長商量了一下,下午的會議不急著推進年會的正式議程,大家先討論一個常識性的問題。”
老蔣將老花鏡拿在手裏,臉色不是很高興,意思也很明顯,讓所有人都別等徐總徐媽和李錦芬,他們下午不來參加這個座談會。
“去年5月份,我去了一趟美國,途徑紐約的時候,我和我以前在財經大學帶的一個研究生見麵談了幾個小時,我這個學生是94年去美國讀博,97年參加工作,在美國的一家對衝基金公司任職。按照我的感覺,小夥子的工齡還挺短的,但是,連工資加獎金,他去年賺了六百多萬美金。”蔣寧遠是資深的經濟學博導,老教授了,沒有直接提問題,先從一件小事說起。
“他的老板是一個猶太裔的金融家,90年代初期創業時,口袋裏僅有幾十萬美金,現在已經有四十億美金的身家,去年一年就賺了十億。這種情況在華爾街很常見,我回國之後就在亞太經濟研究院內部提出一個問題,很常識性的問題。”
蔣寧遠將老花鏡放在桌子上,喝一口茶,看一看所有人,確定除了徐騰在發呆外,其他人都看著他,這才正式提出他的問題,“我的問題很簡單,為什麽金融業如此容易賺錢?”
這個問題很簡單,但並不好回答。
大家都知道這個事實,為什麽,原因何在,很少有人能透徹的解答清楚。
“我們舉個例子,這一次的北海係做空事件,華銀係的各家機構加起來,直接獲利應該超過50億吧。萬科去年賺了多少錢,有10億嗎,沒有吧,tcl去年賺了多少,各家子公司加起來,應該沒有超過10個億吧?”蔣寧遠提了一個特別尷尬的問題,現在公認最賺錢的產業是地產,而萬科地產公司去年的淨利潤差不多是8.9億。
“現象是很殘酷的,我們都應該想一想為什麽,原因何在?”蔣寧遠提了問題,看著會議桌上的所有人,希望有人能回答,他沒看徐騰,也沒看馬光源和李達霄,這種話題,他們這一批核心層的聯席合夥人早就討論過,都看過內部的調研報告。
徐騰不說話,馬光源教授和李達霄董事長也不說話。
“主要還是監管的問題吧,另一個是稅收製度的問題,對吧?”王佦在這個方麵還是很勇敢,自認為思考的很深入,學習的很深入。
“你這個答案有道理,但你想過沒有,先行的監管和稅收製度是誰製定的,央行嗎,證監會嗎,還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抄襲,都在按部就班的學習國際通行標準,這個國際標準又是誰製定的?”蔣寧遠看著王佦,希望王佦繼續認真的思考一下,不要停在表麵。
會議室裏的氣氛更凝重了,誰也不知道老蔣這番提問的實際意義。
“我來說說吧。”馬教授勇敢的開口了,“我們現行的國際金融體係,主要是戰後建立的,而它的源頭和基礎框架則是在一戰以前,就已經在歐洲誕生,並且延伸到美國和華爾街。從威尼斯到法國,再到英國和德國,最終在英國發揚光大,隨著大英帝國的擴張成為全球化的標準。我們說的簡單點,從14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到21世紀,世界金融秩序的主要締造者都是猶太民族。從威尼斯到華爾街,整個發展的過程是一步步的擴大,最終結果就是華爾街淩駕於世界政治的框架之上,我們總是講美國有一個例外主義,就是說美國很特別,美國淩駕於世界之上,實際上是美國統治世界,華爾街通過美國淩駕於世界之上。”
很多人笑了,這些話,經常聽到的,很少有人會非常認真的聽進去。
“大家不要笑,我說的這些是很負責的話。我們的金融業政策基本是照搬國際標準,隻是和國外隔離,獨立在內部發展,同時采取更保守的監管,但是……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內部監管是不到位的,非常寬鬆的。”馬光源在華銀係內部,沒有蔣老魔那麽高的地位,隻能加強語氣,神情嚴峻一些,提醒所有人別以為他和老蔣是在說笑話。
“我們的金融業賺錢容易,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我們套用了猶太人為整個世界經濟體係設計的秩序和框架,在這個框架內,金融業永遠是無冕之王,永遠是最受保護,最不受限製的產業。”蔣寧遠再度開口,他一說話,所有合夥人都不吭聲,都在嚴肅的思考。
“我說的這些猶太人,不是以色列國內的那些猶太人,而是控製著全球金融業總市值1/3的那些猶太人,而是控製著全球主要國際媒體和輿論的那些猶太人,而是14世紀到21世紀,從未離開世界金融業霸主地位的一代又一代的猶太裔金融家。”
“95年4月,老徐到首都財經大學來找我,請我幫他出謀劃策,想要建造一個財團,我就問他,你現在有多少錢啊,已經想要建一個私企財團。”蔣寧遠談到了一個很早的事,隻有他和徐總知道的舊事,“他說他已經有十個億,這十個億從哪裏來的呢,他在95年2月的927期貨事件裏賺了7個億,原本還有3個億的本金,這3個億的本金是他在94年炒股所得,先從黃信洲借了40萬,後來借了兩千萬,一年炒到了3個億。”
“94年,95年呐,萬科94年賺了多少錢,tcl95年賺了多少錢?廣泰集團在95年賺了多少,江泰係在95年賺了多少,加起來有7個億嗎,沒有吧?”蔣寧遠說的這些話,讓很多合夥人心寒,是啊,做實業哪裏能有這種斂財速度?
這個國際金融製度不合理,對不對?
“很顯然,中國的金融製度是不合理的,我們覺得合理,那是因為國際上都這樣,全球都這樣,我們想一想,假如97年沒有香港的那一戰,猶太裔的那些金融家能從東南亞和整個亞洲席卷多少資本?三百億美金,還是五百億美金,在危機過後,撬開各國金融壁壘,大肆抄底,又能賺多少?”蔣寧遠終於將自己剛才看的那份調研報告拿起來,標題很清楚——《關於華銀財團在東南亞經濟危機的運營統計與分析》。
“這是我的一個學生,我們長江大學經濟學院的一位副教授,去年替華銀係做的統計報告,這個課題做了整整兩年,很多數據,我們老徐都不一定很清楚。我現在可以告訴大家,我們華銀係隻是跟著這些國際金融大鱷做金融投機,當然,我們運氣很好,不可能與國家為敵,沒有參與香港那一戰,所以,我們在整個97年到98年的賬麵直接獲益是14.7億美金,到今天為止,間接獲益超過70億美金。我們當年直接投入是多少呢?不到5億美金,這5億美金裏麵還有一半是民間集資。”
“我可以很負責的說,這份分析報告裏麵,還遺漏了一些很重要的數據沒有統計,這裏麵涉及到理事長家族的海外財產問題,所以,我們的研究團隊沒有拿到相關的資料。”
蔣寧遠將老花鏡重新戴上,繼續翻開報告,核對此前說的一些數字,確認沒有說錯,“所以,我們這份報告得出一個結論,在現行的國際金融秩序和規則內,國內外的金融產業必然會產生泡沫,因為這個製度從設計之初,就是要產生資本操作的泡沫,而這個泡沫就是金融產業汲取各國國民經濟利潤的核心方式。”
“我們現在回歸問題之初,今年央行為什麽要采取緊縮政策,原因很簡單,因為從國民經濟的數據判斷,國內的經濟泡沫已經威脅到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實體經濟的產業升級,構成了嚴重的幹擾。”蔣寧遠繞了一大圈,解釋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今年為什麽會是一個銀根緊縮年。
兩個大泡沫,一是地產泡沫,二是大宗商品的期貨泡沫,特別是水泥、鋼材、鋁材、煤炭等期貨市場,兩個泡沫互相刺激,導致國內資本大量向這兩個領域流動。
徐騰一直沒說話,就是默默無聲的聽著,實際上,他很早就閱讀過這些分析報告。
2005年到2006年,華銀財團要如何發展?
蔣老魔的意見是很明確的,集中一切力量發展金融業,金融業就是國民經濟泡沫之源,就是吸取國民經濟利潤的超級手段。
全球都是這樣,中國也不例外。
中國唯一的特殊之處在於,國內的金融機構自成體係,絕非猶太裔,也不屬於盎格魯撒克遜,還是以國有製為核心。
這套國際金融製度從本質上不利於實業經濟的發展,但是,科技強國的國策和國家意誌可以彌補製度本身的缺點。
蔣老魔的判斷和決策不容置疑。
徐總、徐騰有一些不同意見,但都選擇保留意見,不提異議,2005年是華銀係的金融年,其他產業盡量花小錢辦大事,能省就省。(未完待續。)
這幾十天裏,徐騰參加了大四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梅嘉莉在西南考察了金沙江中上遊和大渡河的數十座水電投資項目,李東盛率領tcl完成了對小天鵝和容聲公司的收購,實現了電視、洗衣機、空調、冰箱的全家電產業鏈布局。
李錦芬結束了在華北的商務訪問,簽署了三家博愛醫院和一家仁安醫院的投資協議。
這幾十天裏,騰訊集團正式收購了通商局持有的14.7%的pn保險公司股份,陽光保險公司正式創立,華銀係的銀河資本、陽光集團是兩家創始股東,華銀係在民生銀行的總持股率也增加到了10%,聯手泛海,準備進入董事會。
這幾十天裏,江州商業銀行的股改計劃正式通過,華泰保險公司也悄無聲息的遷移到滬州市,聯合多家央企、國企的百億增資計劃正在密集的協商中。
央行的銀根收縮政策已經是板上釘釘,華銀係到處簽協議,搶貸款,增持各家金融機構,提前準備過冬。
2005年第一次華銀係年會還是在鳳凰山招開。
王佦乘坐華瑞航空的專機抵達時,才知道今年不止他要加入,梁緯艮也來了,兩個人正好是同一時間到達,索性就乘坐一輛車前往鳳凰山度假酒店。
事情比他們預想的要順利。
次日上午,蔣寧遠做為財團的常務副理事長主持會議,為兩人安排了各自半個小時的演講和半個小時的座談時間,讓其他聯席合夥人提一些問題。
上午10點正式表決通過,王佦這裏有幾張反對票,梁緯艮這邊有七張棄權票,有驚無險,正式成為聯席合夥人。
直到這一刻,王佦和梁緯艮才意識,他們將華銀係的這種製度想的太美好,內部其實也是有鬥爭的,因為每一位聯席合夥人都負責一個產業的業務,必然的,誰都希望財團將更多資本投入到自己負責的產業中。
王佦將萬科未來十年的規劃有點太高太遠,動了別人的奶酪,而梁緯艮過度美化工程機械產業的前景和投資回報率,避重就輕,不誠實。
如果不是徐總和老蔣事先在幕後做了很多工作,他們的投票表決結果可能會很難看。
華銀係每年的第一次年會,通常沒有第二次年會那麽和諧,因為第一次年會是要確定一整年的投資方向,遇到這種央行緊縮的情況,內部對資金的競爭會格外激烈。
徐騰參加過2004年度的一次年會,已經有經驗了,預計今年的內部競爭會更激烈,提前幾天就到了鳳凰山,很低調,和其他聯席合夥人會晤時,也不輕易表態支持哪一方。
今年的年會有點特別,除了21位聯席合夥人,還有7位很重要的高級股東合夥人參加會議,這裏麵有永泰化工集團董事長陳永年,有華騰新能源公司總裁羅紅岩,也有永樂電器的董事長程曉亭,都是在華銀係主持一個領域的產業,最有可能升入聯席合夥人的人選。
中午會餐時,陳永年居然和李東盛發生了一些爭執,梅嘉莉和王佦也談的不是很愉快。
氣氛有點緊張。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緊縮年,華銀財團雖然提前儲備資本過冬,也肯定不如去年那麽強勢,資本有限,各方虎視眈眈,都要先下手為強。
等到下午兩點,所有參加年會的合夥人陸續抵達會議室,除了徐總徐媽和李錦芬,其他人都到了。
蔣寧遠是華銀係的常務副理事長,坐在副主席的位置上,戴著老花鏡翻看一份經濟調研報告,所有人都在等待徐總,一直到了2點15,徐總徐媽還是沒有來,另一位副理事長也沒有到場。
眾人麵麵相窺,紛紛看向徐騰,大概是想徐騰打個電話問一問情況。
這時。
蔣寧遠終於將麵前的這份調研報告合起來,摘下老花鏡,看了看在場的所有人,“中午,我和理事長商量了一下,下午的會議不急著推進年會的正式議程,大家先討論一個常識性的問題。”
老蔣將老花鏡拿在手裏,臉色不是很高興,意思也很明顯,讓所有人都別等徐總徐媽和李錦芬,他們下午不來參加這個座談會。
“去年5月份,我去了一趟美國,途徑紐約的時候,我和我以前在財經大學帶的一個研究生見麵談了幾個小時,我這個學生是94年去美國讀博,97年參加工作,在美國的一家對衝基金公司任職。按照我的感覺,小夥子的工齡還挺短的,但是,連工資加獎金,他去年賺了六百多萬美金。”蔣寧遠是資深的經濟學博導,老教授了,沒有直接提問題,先從一件小事說起。
“他的老板是一個猶太裔的金融家,90年代初期創業時,口袋裏僅有幾十萬美金,現在已經有四十億美金的身家,去年一年就賺了十億。這種情況在華爾街很常見,我回國之後就在亞太經濟研究院內部提出一個問題,很常識性的問題。”
蔣寧遠將老花鏡放在桌子上,喝一口茶,看一看所有人,確定除了徐騰在發呆外,其他人都看著他,這才正式提出他的問題,“我的問題很簡單,為什麽金融業如此容易賺錢?”
這個問題很簡單,但並不好回答。
大家都知道這個事實,為什麽,原因何在,很少有人能透徹的解答清楚。
“我們舉個例子,這一次的北海係做空事件,華銀係的各家機構加起來,直接獲利應該超過50億吧。萬科去年賺了多少錢,有10億嗎,沒有吧,tcl去年賺了多少,各家子公司加起來,應該沒有超過10個億吧?”蔣寧遠提了一個特別尷尬的問題,現在公認最賺錢的產業是地產,而萬科地產公司去年的淨利潤差不多是8.9億。
“現象是很殘酷的,我們都應該想一想為什麽,原因何在?”蔣寧遠提了問題,看著會議桌上的所有人,希望有人能回答,他沒看徐騰,也沒看馬光源和李達霄,這種話題,他們這一批核心層的聯席合夥人早就討論過,都看過內部的調研報告。
徐騰不說話,馬光源教授和李達霄董事長也不說話。
“主要還是監管的問題吧,另一個是稅收製度的問題,對吧?”王佦在這個方麵還是很勇敢,自認為思考的很深入,學習的很深入。
“你這個答案有道理,但你想過沒有,先行的監管和稅收製度是誰製定的,央行嗎,證監會嗎,還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抄襲,都在按部就班的學習國際通行標準,這個國際標準又是誰製定的?”蔣寧遠看著王佦,希望王佦繼續認真的思考一下,不要停在表麵。
會議室裏的氣氛更凝重了,誰也不知道老蔣這番提問的實際意義。
“我來說說吧。”馬教授勇敢的開口了,“我們現行的國際金融體係,主要是戰後建立的,而它的源頭和基礎框架則是在一戰以前,就已經在歐洲誕生,並且延伸到美國和華爾街。從威尼斯到法國,再到英國和德國,最終在英國發揚光大,隨著大英帝國的擴張成為全球化的標準。我們說的簡單點,從14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到21世紀,世界金融秩序的主要締造者都是猶太民族。從威尼斯到華爾街,整個發展的過程是一步步的擴大,最終結果就是華爾街淩駕於世界政治的框架之上,我們總是講美國有一個例外主義,就是說美國很特別,美國淩駕於世界之上,實際上是美國統治世界,華爾街通過美國淩駕於世界之上。”
很多人笑了,這些話,經常聽到的,很少有人會非常認真的聽進去。
“大家不要笑,我說的這些是很負責的話。我們的金融業政策基本是照搬國際標準,隻是和國外隔離,獨立在內部發展,同時采取更保守的監管,但是……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內部監管是不到位的,非常寬鬆的。”馬光源在華銀係內部,沒有蔣老魔那麽高的地位,隻能加強語氣,神情嚴峻一些,提醒所有人別以為他和老蔣是在說笑話。
“我們的金融業賺錢容易,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我們套用了猶太人為整個世界經濟體係設計的秩序和框架,在這個框架內,金融業永遠是無冕之王,永遠是最受保護,最不受限製的產業。”蔣寧遠再度開口,他一說話,所有合夥人都不吭聲,都在嚴肅的思考。
“我說的這些猶太人,不是以色列國內的那些猶太人,而是控製著全球金融業總市值1/3的那些猶太人,而是控製著全球主要國際媒體和輿論的那些猶太人,而是14世紀到21世紀,從未離開世界金融業霸主地位的一代又一代的猶太裔金融家。”
“95年4月,老徐到首都財經大學來找我,請我幫他出謀劃策,想要建造一個財團,我就問他,你現在有多少錢啊,已經想要建一個私企財團。”蔣寧遠談到了一個很早的事,隻有他和徐總知道的舊事,“他說他已經有十個億,這十個億從哪裏來的呢,他在95年2月的927期貨事件裏賺了7個億,原本還有3個億的本金,這3個億的本金是他在94年炒股所得,先從黃信洲借了40萬,後來借了兩千萬,一年炒到了3個億。”
“94年,95年呐,萬科94年賺了多少錢,tcl95年賺了多少錢?廣泰集團在95年賺了多少,江泰係在95年賺了多少,加起來有7個億嗎,沒有吧?”蔣寧遠說的這些話,讓很多合夥人心寒,是啊,做實業哪裏能有這種斂財速度?
這個國際金融製度不合理,對不對?
“很顯然,中國的金融製度是不合理的,我們覺得合理,那是因為國際上都這樣,全球都這樣,我們想一想,假如97年沒有香港的那一戰,猶太裔的那些金融家能從東南亞和整個亞洲席卷多少資本?三百億美金,還是五百億美金,在危機過後,撬開各國金融壁壘,大肆抄底,又能賺多少?”蔣寧遠終於將自己剛才看的那份調研報告拿起來,標題很清楚——《關於華銀財團在東南亞經濟危機的運營統計與分析》。
“這是我的一個學生,我們長江大學經濟學院的一位副教授,去年替華銀係做的統計報告,這個課題做了整整兩年,很多數據,我們老徐都不一定很清楚。我現在可以告訴大家,我們華銀係隻是跟著這些國際金融大鱷做金融投機,當然,我們運氣很好,不可能與國家為敵,沒有參與香港那一戰,所以,我們在整個97年到98年的賬麵直接獲益是14.7億美金,到今天為止,間接獲益超過70億美金。我們當年直接投入是多少呢?不到5億美金,這5億美金裏麵還有一半是民間集資。”
“我可以很負責的說,這份分析報告裏麵,還遺漏了一些很重要的數據沒有統計,這裏麵涉及到理事長家族的海外財產問題,所以,我們的研究團隊沒有拿到相關的資料。”
蔣寧遠將老花鏡重新戴上,繼續翻開報告,核對此前說的一些數字,確認沒有說錯,“所以,我們這份報告得出一個結論,在現行的國際金融秩序和規則內,國內外的金融產業必然會產生泡沫,因為這個製度從設計之初,就是要產生資本操作的泡沫,而這個泡沫就是金融產業汲取各國國民經濟利潤的核心方式。”
“我們現在回歸問題之初,今年央行為什麽要采取緊縮政策,原因很簡單,因為從國民經濟的數據判斷,國內的經濟泡沫已經威脅到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實體經濟的產業升級,構成了嚴重的幹擾。”蔣寧遠繞了一大圈,解釋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今年為什麽會是一個銀根緊縮年。
兩個大泡沫,一是地產泡沫,二是大宗商品的期貨泡沫,特別是水泥、鋼材、鋁材、煤炭等期貨市場,兩個泡沫互相刺激,導致國內資本大量向這兩個領域流動。
徐騰一直沒說話,就是默默無聲的聽著,實際上,他很早就閱讀過這些分析報告。
2005年到2006年,華銀財團要如何發展?
蔣老魔的意見是很明確的,集中一切力量發展金融業,金融業就是國民經濟泡沫之源,就是吸取國民經濟利潤的超級手段。
全球都是這樣,中國也不例外。
中國唯一的特殊之處在於,國內的金融機構自成體係,絕非猶太裔,也不屬於盎格魯撒克遜,還是以國有製為核心。
這套國際金融製度從本質上不利於實業經濟的發展,但是,科技強國的國策和國家意誌可以彌補製度本身的缺點。
蔣老魔的判斷和決策不容置疑。
徐總、徐騰有一些不同意見,但都選擇保留意見,不提異議,2005年是華銀係的金融年,其他產業盡量花小錢辦大事,能省就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