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兄教弟與母教子


    可見,廉潔不貪,最能為身心健康保駕護航。古人深明此理,故而他們不憂患不能長壽安康,反憂患不能做到廉潔不貪。《明史·王溥傳》有一個故事,很值得我們學習。


    王溥,桂林人。洪武末為廣東參政,他弟弟從家裏來看他。王溥的下屬就送他弟弟一件布袍。王溥知道後,讓他弟弟把衣服還回去,說:


    “一衣雖微,不可不慎,此汙行辱身之漸也!”


    在《世說新語》中也記載類似的故事,東晉名將陶侃小時,家境貧寒。(.無彈窗廣告)父親早亡,全家隻靠母親辛苦紡織維持生活。母親為培養他讀書,付出了全部心血。


    陶侃十六歲就在縣城裏謀到一個官位。剛上任不久,就差人送給母親一壇醃魚。


    母親醃魚封起來,寫信責備陶侃說:“你在外麵當官,雖然低微,卻利用公家之便拿公家的東西給我,這不僅對我毫無益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慮。”


    母親的一番訓導,讓陶侃震動不已。陶侃從此歸心一處於“文治武功”,再也不敢增添母親憂慮。後來他在平定蘇峻大亂後,聲威大震,遂成東晉一代名將。


    看!古人兄教弟,母教子,怎麽教?教德行。古人高明,隻抓一樣德行――“不貪為寶”,從此子弟就可受益終身。不像我們現在很多家長教小孩,又要成績上去,又要名牌學校,還要將來買房買車,甚至想遠了,醫保、養老全都要。我就奇怪了,這是在教子弟嗎?簡直害了子弟啊!古人求都求不得子弟斷掉“貪嗔癡”的惡習,可我們現在,都把這些惡習妄想都加在子弟身上了,這是愛,還是害?是利,還是弊?我們真的要好好思量一番。做父母的,真正要憂慮什麽呢?


    所以《菜根譚》這段話告訴我們,修道進德要存乎一心,對外境欲樂,當以木石念頭,若一有欣羨,便是道業難成。身為百姓父母官,更要有“父母唯其疾是憂”之胸懷。這樣濟世經邦,便不單萬民擁簇,尚能流芳後世,養生延年。這不正是如行雲流水般無掛礙嗎?


    養生更是如此,要有木石念頭,方有雲水趣味。隻有進德修道,方是長久濟世經邦,保全長生的不二法門啊!欣羨物鏡,貪著名位,不過是眼前欲樂,而隨之而來的卻是事後無窮無盡的煩惱危機啊!養生之人,能不慎乎?教子弟,能不慎乎?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養生菜根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草嶺書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草嶺書齋並收藏養生菜根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