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鬆通養心法
記得我在大二時,就讀於廣州大學城中醫藥大學,當時剛開始設選修課。由於我非常喜愛中國傳統文化,除了選修中國傳統國學外,還選修了中醫氣功學。我們的老師長期修習導引吐納與氣功養生,熟悉各門派功法。一學期下來,我們也學到了不少功法,但其中最令我深刻的還是第一堂課,老師教我們最簡單實用的“鬆通養心法”。這是一種非常易行的“冥想靜坐功夫”。一節課下來,竟然令我們許多同學欣喜如一。我們共同的體會是“身心如洗”。
“鬆通養心法”的原理其實很簡單易行,首先叫人放鬆。人放鬆時,經脈就通行無阻;人緊張時,經脈就閉塞難通。《黃帝內經》曰:“經脈者,所以處百病,調虛實,決生死,不可不通。”所以人要養生健康,須以鬆通經脈為首要,而用藥治病也一樣,經脈鬆不鬆通,完全決定愈後療效。
其次,所有修習氣功的人,都應知道熟悉手厥陰心包經的走向。因為中醫認為,心包代心受邪,心包助心行血氣。心之有心包,如同身之有皮膚,皮膚傷寒則百節不利,心包受邪則心難安和。所以有經驗的氣功師在教導初學者築基時,總會不厭其煩地傳授打通手厥陰心包經的方法,因為打通心包經後,許多疾病苦痛本來是要傷害到心的,都會被心包經分散轉移,從中指端中衝穴疏泄而出。
從中醫原理上我們知道,經脈在於鬆通,而養心在於打通手厥陰心包經。我們知道,當今科技發達的時代,心髒病與中風,位居全球死亡率之首,這種發病趨勢連中青年也不能幸免,可卻是有兆可尋的。
第一,就是長期緊張,用心過度,導致經脈緊閉,血管痙攣。於是就有心胸肩背絞痛悶痛的先兆,這是經脈得不到疏通,緩解壓力不過來的表現。
第二,就是手厥陰心包經症狀。手厥陰心包經是從胸走手,位於上肢內側中間,經絡歌曰:
九穴心包手厥陰,天池天泉曲澤深。
郤門間使內關對,大陵勞宮中衝尋。
中衝穴在手厥陰心包經的中指末端,陰陽交會處,也是心包經通不通暢的關鍵。心包不通暢的,不能代心受邪,中風、心髒病就會有先兆,會出現肢端麻木不利索,或偶有刺痛酸脹。中醫說,不通則痛,痛則不通。這是典型心包不能代受邪(即心包經不通,中衝穴不能出病氣的表現)。那麽這些病氣就會全部負擔到心上,成為絞死梗塞的先兆,也同時成為中醫所謂中風的“風信兒”。所以急救中風,十宣放血是最快的,尤其以中衝放血為最,這是讓心包能代心受邪,讓邪有個出處,在中衝處宣泄。這是急救的一種權宜之法,以緩解心腦壓力,暫時的打通心包經。
從中可見,身安則道隆,身要安,要心能安,心要安,就要心包能代心受邪,能把作用於心的壓力邪氣通過心包經轉移疏泄出去,則邪病無所用其技巧。
這樣我們就要修行打通心包經的方法。最簡單的在於按十二經絡走向,拍打按摩心包經。因為我們不能保證沒有壓力,沒有不快,但我們可以通過心包經把壓力不快順經絡走向,由髒腑裏麵,疏達到體表,緩解宣泄而出,所以“不怕有病痛,就怕經絡不通”,經絡能流通,病痛就有個出路。中醫治病原理,不過是給邪出路,而給邪出路關鍵在於鬆通經脈。因為人體中,心為五髒六腑十二經絡的大主,所以打通連心的心包經是通暢所有經脈,疏導壓力邪氣的關鍵。
為什麽練習氣功,最容易得氣在掌中?就是因為掌中有手厥陰心包經,是疏導心氣的。人之心肺,是朝百脈的,可見其壓力有多大,而能減壓的就全靠這條心包經了。
通過這樣解析,我們就可明白了,現在在港台最流行,並且最簡單有效的養生治病保健手法――甩手功與拍掌功。這其中的機理一道破,無外是巧妙地打通心包經,充分發揮心包代受邪,減緩心中壓力的啊!創這兩種功法的人,乃菩薩心腸,深受當今時代病苦(心病)的過來人,故發心自利利他,令更多人能有病治病,無病減壓,防病保健。許多人修習甩手與拍掌功後,身心都有很大的好轉,這其間修習方法與原理,我們放在以後來談。
我們這裏主要是要談到最核心的修煉。因為修氣功的人,都知道氣功有三調,一曰調心,二曰調形,三曰調息。這與佛家的身口意三業是對應相同的。調心是意業,即調人的起心動念、情緒變化。調形是身業,即是人的機體鍛煉、身形修整。調息是人的口鼻呼吸、言語說話。這三調之中,以調心為核心,攝心為戒,心能統攝周身,雖然調形,如甩手拍掌,按摩心包經能緩解心的壓力,也簡單易行,效驗快速,但要想徹底地疏緩調和,轉被動為主動,還須從調心入手。修習調心,才能做到壓力來則應,過而不留,不會殘留有後顧之憂。
所以修習“鬆通養心法”,關鍵落在心,而令心脈能鬆通的,說穿道破了,也唯有歡喜而已。常言道,開心很重要,為什麽?現在很多人心腦血管梗塞痙攣,絞痛不安,就是不開心所致。《黃帝內經》曰:“心主血脈。”人開心了,心主的血脈也就開通了,也就不會閉塞。若能常生歡喜心那就是最好的常保持經脈暢通無阻啊!如此,何病之有!所以“鬆通養心法”從調心的層麵來修習,才是真正的實質受用,令心歡喜,百脈暢通舒和。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記得我在大二時,就讀於廣州大學城中醫藥大學,當時剛開始設選修課。由於我非常喜愛中國傳統文化,除了選修中國傳統國學外,還選修了中醫氣功學。我們的老師長期修習導引吐納與氣功養生,熟悉各門派功法。一學期下來,我們也學到了不少功法,但其中最令我深刻的還是第一堂課,老師教我們最簡單實用的“鬆通養心法”。這是一種非常易行的“冥想靜坐功夫”。一節課下來,竟然令我們許多同學欣喜如一。我們共同的體會是“身心如洗”。
“鬆通養心法”的原理其實很簡單易行,首先叫人放鬆。人放鬆時,經脈就通行無阻;人緊張時,經脈就閉塞難通。《黃帝內經》曰:“經脈者,所以處百病,調虛實,決生死,不可不通。”所以人要養生健康,須以鬆通經脈為首要,而用藥治病也一樣,經脈鬆不鬆通,完全決定愈後療效。
其次,所有修習氣功的人,都應知道熟悉手厥陰心包經的走向。因為中醫認為,心包代心受邪,心包助心行血氣。心之有心包,如同身之有皮膚,皮膚傷寒則百節不利,心包受邪則心難安和。所以有經驗的氣功師在教導初學者築基時,總會不厭其煩地傳授打通手厥陰心包經的方法,因為打通心包經後,許多疾病苦痛本來是要傷害到心的,都會被心包經分散轉移,從中指端中衝穴疏泄而出。
從中醫原理上我們知道,經脈在於鬆通,而養心在於打通手厥陰心包經。我們知道,當今科技發達的時代,心髒病與中風,位居全球死亡率之首,這種發病趨勢連中青年也不能幸免,可卻是有兆可尋的。
第一,就是長期緊張,用心過度,導致經脈緊閉,血管痙攣。於是就有心胸肩背絞痛悶痛的先兆,這是經脈得不到疏通,緩解壓力不過來的表現。
第二,就是手厥陰心包經症狀。手厥陰心包經是從胸走手,位於上肢內側中間,經絡歌曰:
九穴心包手厥陰,天池天泉曲澤深。
郤門間使內關對,大陵勞宮中衝尋。
中衝穴在手厥陰心包經的中指末端,陰陽交會處,也是心包經通不通暢的關鍵。心包不通暢的,不能代心受邪,中風、心髒病就會有先兆,會出現肢端麻木不利索,或偶有刺痛酸脹。中醫說,不通則痛,痛則不通。這是典型心包不能代受邪(即心包經不通,中衝穴不能出病氣的表現)。那麽這些病氣就會全部負擔到心上,成為絞死梗塞的先兆,也同時成為中醫所謂中風的“風信兒”。所以急救中風,十宣放血是最快的,尤其以中衝放血為最,這是讓心包能代心受邪,讓邪有個出處,在中衝處宣泄。這是急救的一種權宜之法,以緩解心腦壓力,暫時的打通心包經。
從中可見,身安則道隆,身要安,要心能安,心要安,就要心包能代心受邪,能把作用於心的壓力邪氣通過心包經轉移疏泄出去,則邪病無所用其技巧。
這樣我們就要修行打通心包經的方法。最簡單的在於按十二經絡走向,拍打按摩心包經。因為我們不能保證沒有壓力,沒有不快,但我們可以通過心包經把壓力不快順經絡走向,由髒腑裏麵,疏達到體表,緩解宣泄而出,所以“不怕有病痛,就怕經絡不通”,經絡能流通,病痛就有個出路。中醫治病原理,不過是給邪出路,而給邪出路關鍵在於鬆通經脈。因為人體中,心為五髒六腑十二經絡的大主,所以打通連心的心包經是通暢所有經脈,疏導壓力邪氣的關鍵。
為什麽練習氣功,最容易得氣在掌中?就是因為掌中有手厥陰心包經,是疏導心氣的。人之心肺,是朝百脈的,可見其壓力有多大,而能減壓的就全靠這條心包經了。
通過這樣解析,我們就可明白了,現在在港台最流行,並且最簡單有效的養生治病保健手法――甩手功與拍掌功。這其中的機理一道破,無外是巧妙地打通心包經,充分發揮心包代受邪,減緩心中壓力的啊!創這兩種功法的人,乃菩薩心腸,深受當今時代病苦(心病)的過來人,故發心自利利他,令更多人能有病治病,無病減壓,防病保健。許多人修習甩手與拍掌功後,身心都有很大的好轉,這其間修習方法與原理,我們放在以後來談。
我們這裏主要是要談到最核心的修煉。因為修氣功的人,都知道氣功有三調,一曰調心,二曰調形,三曰調息。這與佛家的身口意三業是對應相同的。調心是意業,即調人的起心動念、情緒變化。調形是身業,即是人的機體鍛煉、身形修整。調息是人的口鼻呼吸、言語說話。這三調之中,以調心為核心,攝心為戒,心能統攝周身,雖然調形,如甩手拍掌,按摩心包經能緩解心的壓力,也簡單易行,效驗快速,但要想徹底地疏緩調和,轉被動為主動,還須從調心入手。修習調心,才能做到壓力來則應,過而不留,不會殘留有後顧之憂。
所以修習“鬆通養心法”,關鍵落在心,而令心脈能鬆通的,說穿道破了,也唯有歡喜而已。常言道,開心很重要,為什麽?現在很多人心腦血管梗塞痙攣,絞痛不安,就是不開心所致。《黃帝內經》曰:“心主血脈。”人開心了,心主的血脈也就開通了,也就不會閉塞。若能常生歡喜心那就是最好的常保持經脈暢通無阻啊!如此,何病之有!所以“鬆通養心法”從調心的層麵來修習,才是真正的實質受用,令心歡喜,百脈暢通舒和。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