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性者火熾,遇物則焚;
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殺;
固執者,如死水腐木,
此皆生機已絕,俱難建功業而延福祉。
1、躁性、寡恩、固執是三毒
《菜根譚》作者洪應明是高明的隱士,立不朽言於後世。從他的作品來看,他是儒道佛兼修之人,在他的文句中體現的是“不分你我他,三教是一家”的獨特風格。我們先放下各派的宗旨與教理,就說養生。(.)儒道佛在養生方麵確實是共同的追求,這也是共同利益古今的大業。《菜根譚》這段文主要是佛家養生思想的運用。
修習佛法的出家人稱為沙門。沙門即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之人。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三藏十二部經典,依功用歸納起來,不外乎是戒定慧三學。而人的一切煩惱病痛,不外乎是由三根本煩惱貪嗔癡變生出來的。
貪嗔癡又稱三毒,是三種汙染一個人清淨心的根本毒。“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而佛說的戒定慧三學,便是專門對治貪嗔癡三毒之心的。
那麽戒定慧三學又從何處修得的?便是從清淨心中流露出來的。高度的智慧都是從禪定中來的,而禪定通俗地來說,便是修清淨心。其實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修清淨心的,門門都是幫助禪定開發智慧的,門門都是用來對治貪嗔癡三毒煩惱的。
那什麽是貪?寡恩、一毛不拔便是貪。
什麽是嗔?躁性易怒便是嗔。
什麽是癡?固執己見便是癡。
《菜根譚》列出三種代表貪嗔癡三毒之人,這三種人不但功業難建,福祉難延,甚至連養生都難保,以其生機已絕故。
為什麽呢?因為人之惡念,不一而足,然皆以貪嗔癡三毒為根本。一切諸惡無不是由三毒而生。人有貪嗔癡三毒(即是心中大病),就有無量苦惱不安。這心病便是華佗、扁鵲在世也難奈何,再正統的道地藥材,亦無所用其巧。何以故?
病在心中,針藥無法到,必依修習清淨心,方是安心法門。蘇東坡修習佛學後深有體會地說:“安心是藥更無方。”貪嗔癡三毒是擾亂不安之心,而修習清淨心,得安心,則是養生愈病的“真藥”。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殺;
固執者,如死水腐木,
此皆生機已絕,俱難建功業而延福祉。
1、躁性、寡恩、固執是三毒
《菜根譚》作者洪應明是高明的隱士,立不朽言於後世。從他的作品來看,他是儒道佛兼修之人,在他的文句中體現的是“不分你我他,三教是一家”的獨特風格。我們先放下各派的宗旨與教理,就說養生。(.)儒道佛在養生方麵確實是共同的追求,這也是共同利益古今的大業。《菜根譚》這段文主要是佛家養生思想的運用。
修習佛法的出家人稱為沙門。沙門即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之人。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三藏十二部經典,依功用歸納起來,不外乎是戒定慧三學。而人的一切煩惱病痛,不外乎是由三根本煩惱貪嗔癡變生出來的。
貪嗔癡又稱三毒,是三種汙染一個人清淨心的根本毒。“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而佛說的戒定慧三學,便是專門對治貪嗔癡三毒之心的。
那麽戒定慧三學又從何處修得的?便是從清淨心中流露出來的。高度的智慧都是從禪定中來的,而禪定通俗地來說,便是修清淨心。其實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修清淨心的,門門都是幫助禪定開發智慧的,門門都是用來對治貪嗔癡三毒煩惱的。
那什麽是貪?寡恩、一毛不拔便是貪。
什麽是嗔?躁性易怒便是嗔。
什麽是癡?固執己見便是癡。
《菜根譚》列出三種代表貪嗔癡三毒之人,這三種人不但功業難建,福祉難延,甚至連養生都難保,以其生機已絕故。
為什麽呢?因為人之惡念,不一而足,然皆以貪嗔癡三毒為根本。一切諸惡無不是由三毒而生。人有貪嗔癡三毒(即是心中大病),就有無量苦惱不安。這心病便是華佗、扁鵲在世也難奈何,再正統的道地藥材,亦無所用其巧。何以故?
病在心中,針藥無法到,必依修習清淨心,方是安心法門。蘇東坡修習佛學後深有體會地說:“安心是藥更無方。”貪嗔癡三毒是擾亂不安之心,而修習清淨心,得安心,則是養生愈病的“真藥”。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