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


    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將來之非。


    1、兩個不幸的女人


    《無憂人生》中提到兩件小事:一位母親,她的孩子在一起車禍中不幸喪生。她日夜悲泣,腦子盡在千百個“如果”上回轉。“如果當日我不答應讓他出去……如果我自己開車送他出去……如果司機不那麽粗心魯莽……”越想越悲,每天隻能靠鎮定劑來過活。


    另外,有一個女人,婚姻美滿,衣食無憂。然而她丈夫卻忽然因心髒病暴發而猝然去世。她身無一技之長,又有兩個幼齡的孩子。但她不怨天尤人,不沉溺在回憶的悲傷之中。很快她找到了一份推銷員的工作,並立定心誌要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別人安慰她,她堅強地說:“幸好我還有兩個健康聰明的孩子,日子一定可以過下去的。”


    她們同樣遭遇生活的不幸。(.無彈窗廣告)“如果”的念頭,使前一位女人陷入痛苦,難以自拔,長期停留在後悔既往過失的陰影之中,身心沒有一處能得自在。“幸好”的念頭,卻使另一個女人在不幸之中迅速站了起來,她明白隻有保護好現在擁有的兩個孩子,把他們養大成才方是最重要的。這樣她就找到了人生意義的寄托。


    所以無憂的人生,要知感恩現有,活在當下。往事不可鑒,不如來者尤可追。即便假設一萬個“如果”,也是不可能挽回的“既往之失”,不如珍惜當下的生活,讓“幸好”的念頭,帶來幸福的源泉,常伴隨幸運的心態。於是我們發現,已成之錯,與未就之功,都不如當下的感受。人活在當下的“幸好”是最重要的。也隻有當下的振奮,才能讓人真正覺得擁有美好,故“保已成之業”就是保住我們當下擁有的美好。


    那要如何保住我們當下的美好呢?那就要學會舍棄兩樣東西,這兩樣東西是:“得不到”與“已失去”。隻要舍棄了“得不到”與“已失去”的東西,就能保住當下的幸福美好。人往往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就是因為這兩樣東西。“既往之失”已成曆史,“未就之功”尚不可知,隻有“當下”才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養生菜根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草嶺書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草嶺書齋並收藏養生菜根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