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孔門弟子的資格
《論語》是很重視做人根本的培養,如果做人的根本孝悌沒做好,是不允許學文的。[]因為孔子知道,這樣的弟子,是學不好文的。所以《論語?學而篇》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則以學文。”可見隻有首先把孝悌謹信、愛眾親仁的品德樹立好,等這些品德做到不缺,有餘後才夠資格去學文受教育。(.好看的小說)
不然,不管學多少東西,終將失去。故《論語》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多麽可怕啊!沒有愛眾親仁,孝悌謹信來守住知識,即使學再多,也會最終失去。所以做學問還得從最為基本的孝悌謹信做起。(.)否則,大多讀書人,不是讀到腦血栓,就是破血管。為什麽?人不孝順,人血管內運行的氣血能安分孝順嗎?他們不跟你較勁才怪。從這點可看出孔子是很高明遠見的,學問沒有孝順的品行作為核心,最終連命都難保。
恐懼傷腎?為什麽會恐懼?孝順心未做足。孝順做足的人,對天地君親師,皆無愧。既無愧,何懼之有?何恐之有?所以人不要怕腎腰病,也不要怕恐懼,真正要怕的是有沒有把孝順心做好。所以,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力行孝順。
有些人歎曰:“現在名師難遇,善知識難求。”我想,如果你是名師、善知識,也一定會擇善而教。不是好底子,你會枉費心機嗎?所以不難在求遇,而在自己是否是個好底子,好底子的標準是什麽?孔子告訴我們“入則孝,出則悌”,孝順心做足,便可洞明世事,練達人情,自然隨處皆可逢名師,善知識。你看!《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參訪的行行業業中都有臥虎藏龍的名師、善知識給他點撥。為什麽別人看不到,而善財童子卻看得到?因為他自始至終都是用孝順心去看,都是恭敬不二地去求教,故能處處遇善緣,逢貴人。原來出門遇貴人就是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啊!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論語》是很重視做人根本的培養,如果做人的根本孝悌沒做好,是不允許學文的。[]因為孔子知道,這樣的弟子,是學不好文的。所以《論語?學而篇》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則以學文。”可見隻有首先把孝悌謹信、愛眾親仁的品德樹立好,等這些品德做到不缺,有餘後才夠資格去學文受教育。(.好看的小說)
不然,不管學多少東西,終將失去。故《論語》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多麽可怕啊!沒有愛眾親仁,孝悌謹信來守住知識,即使學再多,也會最終失去。所以做學問還得從最為基本的孝悌謹信做起。(.)否則,大多讀書人,不是讀到腦血栓,就是破血管。為什麽?人不孝順,人血管內運行的氣血能安分孝順嗎?他們不跟你較勁才怪。從這點可看出孔子是很高明遠見的,學問沒有孝順的品行作為核心,最終連命都難保。
恐懼傷腎?為什麽會恐懼?孝順心未做足。孝順做足的人,對天地君親師,皆無愧。既無愧,何懼之有?何恐之有?所以人不要怕腎腰病,也不要怕恐懼,真正要怕的是有沒有把孝順心做好。所以,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力行孝順。
有些人歎曰:“現在名師難遇,善知識難求。”我想,如果你是名師、善知識,也一定會擇善而教。不是好底子,你會枉費心機嗎?所以不難在求遇,而在自己是否是個好底子,好底子的標準是什麽?孔子告訴我們“入則孝,出則悌”,孝順心做足,便可洞明世事,練達人情,自然隨處皆可逢名師,善知識。你看!《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參訪的行行業業中都有臥虎藏龍的名師、善知識給他點撥。為什麽別人看不到,而善財童子卻看得到?因為他自始至終都是用孝順心去看,都是恭敬不二地去求教,故能處處遇善緣,逢貴人。原來出門遇貴人就是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啊!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