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朝廷的工作重心肯定是在川陝和西北,不過中原和山西兩地的恢複工也在展開。
農曆五月、鄭州城裏、公私合辦的中原工商大學正式掛牌。
由於是新複地區,中原和山西今年的大學招考工作展開的比較早,三月份的時候,就已經考完了試。被公立大學和省上新辦的師範錄取的全都張榜,收到了錄取通知書。
沒被錄取的怎麽辦?去公私合辦的工商大學就是出路。在正式掛牌之前,大學的籌備組,就開始了招生宣傳,向報考過大學的生員,發了招生的傳單。要是有意向的話,可以在五月底的時候,到鄭州參加工商大學的招生考試。
滎陽城中的一處宅子裏,幾個年輕的後生正聚在一起,聊著人生和前途。沒錯、他們都是落榜生。
今年中原全省,各類大學招錄的名額隻有一千多人,除軍校和省上辦的師範外,名額不到五百。中原再怎麽著,也是人口大省,所以這屆招錄,考上省辦師範都相當不容易。大批的人落榜,完全是意料之中。
一名青年很不可思議的看著自己的同伴,開口說道:“王兄、你是不打算明年再考了?朝廷規定咱們是可以考兩年的,怎能平白放棄機會哪?”
王姓青年倒是很澹然,不急不慢的說道:“這次招考,四科加起來我了一百分不到,明年再考也希望不大,倒不如幹脆棄了的好。”
“可咱們上進一年,說不準會有不同。這次大家科考失利,主要是對招考的內容不熟,而不是學問不到,很多有名聲的大才,成績也和咱們差不多。”
“明年說不準更差哪!我聽人傳風說,明年科考的題目會比今年更偏,到了後年甚至都和山東、北直的差不多了。反正我是覺得沒啥希望了,幹脆棄了。你們要是想試,就明年再考。”王姓青年還是用澹然的態度回答著自己同伴的問題。
“可是、要是上私校,不說會不會被官府歧視身份。就害怕上了也是白上啊,官府隻招四成人為官,咱到時候未必占上哪名額。”
“能不能占上到時候再說,起碼得保證有學上不是?參考朝廷的大學,難度那麽大,明年若是考不上,不但是耽誤了一年時間,說不準前途盡毀哪。今年也就是私校新辦,咱們的機會才大點,明年若是情況有變,連私校的門檻都未必夠的著。朝廷給私校的名額,也是有限的。”
“我心中就是不踏實,上私校是正經上大學嗎?”
“怎麽不是?畢業證和公校一樣都是教醫廳核發的,朝廷明文說會承認學曆。”
幾個青年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到底去不去參加中原工商大學的招考。有的像王姓青年一樣,堅定的想去,而有的則充滿懷疑,覺得去那裏前途不明朗,風險太大。
爭論到了半夜,聚會才散場,三三兩兩的走出了王家宅院,各自回家。
路上、兩名同行的青年繼續聊道:
“陸兄、你說上私校行嗎?”
“哼!這事得看人,人家王世坤能去上,咱們就未必!”
“啊?為何王世坤能去上,我們不行?”
“這不是明擺著嗎?王世坤之所以這麽積極的拉攏我等上私校,他也說的分明,他舅舅是在私校任教諭的,隻要咱們使些銀錢,就能將招考的範圍劃定,以供咱們備考。你想想、人家既然能在招考上動手腳,將來考公、是不是也有可能動手腳?那般時候,可就不是現在花的這點小錢能打住的了。所以人家可上,像我等沒門路,又無財力的就未必了。”
劃考試範圍這玩意兒,參與中原私校創辦的人是無師自通,剛開始弄就已經整上了。沒辦法、這種操作在大明是有悠久曆史的。當年的阮大铖、錢謙益等人,就是通過類似的手段養家湖口的,中原士紳自然也是深得精髓。
同行的青年,被陸姓青年一通白話說的目瞪口呆,醍醐灌頂。然後、他臉色鐵青的說道:“這不是拿朝廷的善政謀私嗎?如此有失公允之行,朝廷和陛下難道就不管?”
“陳兄啊,京裏的人哪會有那麽多閑心操心這些事?即使要操心,也是事後才會彌補,怎會這麽快就知道有人用私校善政做文章耍貓膩哪?人家京裏的人操心的是正經大學招錄的事,咱中原私校辦的好壞無關大局的。”
“哪怎麽辦?像你我這樣的人,就絕了門路不成?”
“話不能這麽說,明年咱不是還能參加公校招考嗎?你我這樣的寒門,唯有通過正途這一條道。”
“唉!王世坤有句話說的對,明年公招怕是會更難,你我這等成績的,想要翻身,難啊!”
“陳兄、其實也無需灰心。事在人為,哪怕明年依然失利,咱還是有路可走的。”
“什麽路?明年再去上私校?”
“非也!明年我若是再科考失利,就去考宮產係統辦的專科,大專考不上,就考中專。”
“專科?哪不是絕了入官之路了?”
“絕了就絕了唄!入不了官門,人總得活著吧?我家有鄰居,當年逃難去京城,正好趕上宮產係統招考,上了一個什麽工商管事科的中專,現在就在鄭州城的皇家銀行上班,還是個小頭領哪。人家一月掙的錢,不比當官的少,說是有六兩銀元哪。有鄰人在鄭州城見過他,說是隨便的官員,見了他都客客氣氣的。再說、到了宮裏的產業上班,也未必沒機會曲線入仕。每年、吏部會從宮產管事中,遴選一些人到官衙任職。”
“是嗎?哪這事咱得好好思謀和打聽一下。說不準還真是個門路哪。”
“反正我的主意是定了!實在不行就去上專科。他王世坤看著是有門路,日後怎麽說,還不一定哪。聖上和朝廷,雖然會一時失察,但不會一直失察。當年、賊人和奸官乘聖上年幼、初理政事之機作亂,禍害大明,現在你看,一個個都被收拾了。我相信,今日鑽空子的人,日後定會被算賬。不管是入官場還是去宮產,聖人都給了正途,咱麽們堂堂正正行事,不會被埋沒,總能為聖人和朝廷效上力。”
看絕境求生崇禎帝.8.2...m。:
農曆五月、鄭州城裏、公私合辦的中原工商大學正式掛牌。
由於是新複地區,中原和山西今年的大學招考工作展開的比較早,三月份的時候,就已經考完了試。被公立大學和省上新辦的師範錄取的全都張榜,收到了錄取通知書。
沒被錄取的怎麽辦?去公私合辦的工商大學就是出路。在正式掛牌之前,大學的籌備組,就開始了招生宣傳,向報考過大學的生員,發了招生的傳單。要是有意向的話,可以在五月底的時候,到鄭州參加工商大學的招生考試。
滎陽城中的一處宅子裏,幾個年輕的後生正聚在一起,聊著人生和前途。沒錯、他們都是落榜生。
今年中原全省,各類大學招錄的名額隻有一千多人,除軍校和省上辦的師範外,名額不到五百。中原再怎麽著,也是人口大省,所以這屆招錄,考上省辦師範都相當不容易。大批的人落榜,完全是意料之中。
一名青年很不可思議的看著自己的同伴,開口說道:“王兄、你是不打算明年再考了?朝廷規定咱們是可以考兩年的,怎能平白放棄機會哪?”
王姓青年倒是很澹然,不急不慢的說道:“這次招考,四科加起來我了一百分不到,明年再考也希望不大,倒不如幹脆棄了的好。”
“可咱們上進一年,說不準會有不同。這次大家科考失利,主要是對招考的內容不熟,而不是學問不到,很多有名聲的大才,成績也和咱們差不多。”
“明年說不準更差哪!我聽人傳風說,明年科考的題目會比今年更偏,到了後年甚至都和山東、北直的差不多了。反正我是覺得沒啥希望了,幹脆棄了。你們要是想試,就明年再考。”王姓青年還是用澹然的態度回答著自己同伴的問題。
“可是、要是上私校,不說會不會被官府歧視身份。就害怕上了也是白上啊,官府隻招四成人為官,咱到時候未必占上哪名額。”
“能不能占上到時候再說,起碼得保證有學上不是?參考朝廷的大學,難度那麽大,明年若是考不上,不但是耽誤了一年時間,說不準前途盡毀哪。今年也就是私校新辦,咱們的機會才大點,明年若是情況有變,連私校的門檻都未必夠的著。朝廷給私校的名額,也是有限的。”
“我心中就是不踏實,上私校是正經上大學嗎?”
“怎麽不是?畢業證和公校一樣都是教醫廳核發的,朝廷明文說會承認學曆。”
幾個青年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到底去不去參加中原工商大學的招考。有的像王姓青年一樣,堅定的想去,而有的則充滿懷疑,覺得去那裏前途不明朗,風險太大。
爭論到了半夜,聚會才散場,三三兩兩的走出了王家宅院,各自回家。
路上、兩名同行的青年繼續聊道:
“陸兄、你說上私校行嗎?”
“哼!這事得看人,人家王世坤能去上,咱們就未必!”
“啊?為何王世坤能去上,我們不行?”
“這不是明擺著嗎?王世坤之所以這麽積極的拉攏我等上私校,他也說的分明,他舅舅是在私校任教諭的,隻要咱們使些銀錢,就能將招考的範圍劃定,以供咱們備考。你想想、人家既然能在招考上動手腳,將來考公、是不是也有可能動手腳?那般時候,可就不是現在花的這點小錢能打住的了。所以人家可上,像我等沒門路,又無財力的就未必了。”
劃考試範圍這玩意兒,參與中原私校創辦的人是無師自通,剛開始弄就已經整上了。沒辦法、這種操作在大明是有悠久曆史的。當年的阮大铖、錢謙益等人,就是通過類似的手段養家湖口的,中原士紳自然也是深得精髓。
同行的青年,被陸姓青年一通白話說的目瞪口呆,醍醐灌頂。然後、他臉色鐵青的說道:“這不是拿朝廷的善政謀私嗎?如此有失公允之行,朝廷和陛下難道就不管?”
“陳兄啊,京裏的人哪會有那麽多閑心操心這些事?即使要操心,也是事後才會彌補,怎會這麽快就知道有人用私校善政做文章耍貓膩哪?人家京裏的人操心的是正經大學招錄的事,咱中原私校辦的好壞無關大局的。”
“哪怎麽辦?像你我這樣的人,就絕了門路不成?”
“話不能這麽說,明年咱不是還能參加公校招考嗎?你我這樣的寒門,唯有通過正途這一條道。”
“唉!王世坤有句話說的對,明年公招怕是會更難,你我這等成績的,想要翻身,難啊!”
“陳兄、其實也無需灰心。事在人為,哪怕明年依然失利,咱還是有路可走的。”
“什麽路?明年再去上私校?”
“非也!明年我若是再科考失利,就去考宮產係統辦的專科,大專考不上,就考中專。”
“專科?哪不是絕了入官之路了?”
“絕了就絕了唄!入不了官門,人總得活著吧?我家有鄰居,當年逃難去京城,正好趕上宮產係統招考,上了一個什麽工商管事科的中專,現在就在鄭州城的皇家銀行上班,還是個小頭領哪。人家一月掙的錢,不比當官的少,說是有六兩銀元哪。有鄰人在鄭州城見過他,說是隨便的官員,見了他都客客氣氣的。再說、到了宮裏的產業上班,也未必沒機會曲線入仕。每年、吏部會從宮產管事中,遴選一些人到官衙任職。”
“是嗎?哪這事咱得好好思謀和打聽一下。說不準還真是個門路哪。”
“反正我的主意是定了!實在不行就去上專科。他王世坤看著是有門路,日後怎麽說,還不一定哪。聖上和朝廷,雖然會一時失察,但不會一直失察。當年、賊人和奸官乘聖上年幼、初理政事之機作亂,禍害大明,現在你看,一個個都被收拾了。我相信,今日鑽空子的人,日後定會被算賬。不管是入官場還是去宮產,聖人都給了正途,咱麽們堂堂正正行事,不會被埋沒,總能為聖人和朝廷效上力。”
看絕境求生崇禎帝.8.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