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那邊的情況還不明朗,不過讓秦良玉派人接來家眷問題不大。以石柱兵的戰力,他們是可以橫著遷到京師來的。這次過來勤王,秦良玉就穿越了不少敵占區和左良玉控製的地盤。
“陛下、太仆寺改用什麽章程來組織施工隊?還有修建鐵路的工錢和費用如何出?”陳新甲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錢上。
“太仆寺這邊最好是將闖營和京營混編組成施工隊、然後編組成四到五個大的施工局,施工局之下再細分成各種大小統領的小隊。最小的小隊十人左右吧。每個施工局財政獨立、自負盈虧,直歸太仆寺管、兵部監!至於經費、各施工局參與內閣組織的鐵路修建指射。在費用結算上,與其它參與指射的施工隊一體對待,同時這次鐵路修建指射的工程要留一半以上給太仆寺這邊!太仆寺施工隊賺的淨利一成繳國稅,剩下的你們兵部自己議一下看幾成充作軍費,幾成留給施工局來增強實力、維持運轉。這次開展的工程經費和施工質量,監理司衙門會全程監管,若有違規國法處置。”
按皇上的說法,這事似乎有點意思啊?陳新甲腦海裏計算了半天,露出了微笑。太仆寺的施工局掙錢是和其它民間施工局一樣掙,但支出上有好幾萬人暫時是不用開薪水的,一來一去成本就比其它的包工頭們小的多。
“陛下、鐵路修完了這些人該怎麽處置?”暫時來說賺錢是沒問題的,但長久好像有問題啊?精於算計的陳新甲又問出了自己的疑問。
“以後修城修路都不用勞役了,這樣的活會不少!還有就是鐵路修好後,還得用人來養護,用的人也不少。同時施工局可以參與廠務區工坊修建、場礦開采的指射,活有的是、錢有的賺!”
場礦開采這活可以接啊?反正闖賊俘虜不用管生死,使勁用就是!而且這種活是可以一直幹下去的,陳新甲的心算是放下了。
“陛下、要開展這麽多工程,戶部和工部該怎麽做預算?這些活一年怕是幹不完吧?”戶部尚書傅淑訓等了半天,總算是撈到了發言的機會。
“整體謀劃出來、按年推進!今年這些工程總支出在四到六百萬銀元之間,明年按六百萬銀元算。明年之後的收尾根據實際情況來預算,這些工程大約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完成。戶部和工部做勘察、規劃和預算時,可以讓監理司衙門協助,最終的結果要監理司衙門審定報朕批複。總體的經費,最終會拿出一分分給你們三家衙門,你們三家作為獎金發給參與此次計劃的吏員,算是他們的辛苦錢。除此之外,可不能向工程經費再伸手,若是再伸手,包括衙門主官在內皆國法從事。”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info">xiaoshuting.info</a>
在朱由檢一番解釋下,這次來開會的人,可謂是皆大歡喜。往出花錢,而且是要花一大筆錢,能不讓人高興?哪怕是這筆錢,隻過過大家的手,也不排除有過水麵的油水可撈啊。若是監管嚴,撈不到油水也不代表沒好處。起碼這段時間,下邊各條線的人都會把自己這些人當爺來供著。
基本談的差不多了,周延儒等人就準備散會,去張羅具體落實細則了。
看著有了退意的朝臣們,朱由檢忙開口說道:“太師、你不準備說點什麽嗎?”
說點什麽?周延儒被問的一頭霧水。“陛下、老臣要說的,其它幾位都說的差不多了。無非就是一些細碎的事,還不太理的清楚,完了臣回去和朝臣們詳議過以後,再來詢問聖上。”
“我的太師啊!你沒發現還有個大事沒解決嗎?幹工程的錢可都是借的,這錢到時候誰來還?”
被皇帝一問,周延儒才一個激靈。對啊、過千萬兩銀元的大預算要花出去,可誰來還這筆錢卻還沒著落。特別是這筆錢,還有利息要還哪。“陛下、這麽大筆的外債,朝廷肯定是負擔不起。今年能收上來多少稅,臣等心裏都沒譜。哪怕是將收上來的稅全用來還債,臣估計都還不清!之前朝廷還有兩百多萬兩的外債沒有還清楚哪。”
“能借就得能還,不然大明豈不成了老賴!既然太師這邊沒有還錢的主意,朕就出個主意。修鐵路的錢,朕讓宮裏和皇家銀行來想辦法。整修京城的錢,由朝廷向皇家銀行借、借多少還多少,利息由朕來墊。修官道和水利的賬算朝廷,朕替朝廷擔一半的利錢。”
“陛下、即使是這樣朝廷怕是也負擔不起吧?”
“哪總不能朝廷啥都不擔全讓宮裏來擔吧?宮裏現在是一點國利沒享、還為朝廷貼錢哪!自古以來,像朕這樣做的皇帝怕是沒幾個吧?這樣、官道、水利、還有整修京城的賬朝廷認了,到期後朝廷沒錢,朕想辦法先還了,朝廷什麽時候有錢什麽時候再還!不過朝廷每年要把這些錢該朝廷擔的哪份利錢還給皇家銀行,這總行了吧?”
“按道理來說、陛下已經夠體恤的了,可臣怕的是,朝廷可能利錢都未必能還起。”周延儒說這話還真不是為了賴著不想認賬,而是他真的有這方麵的擔憂。以前他是整個大明的首輔,現在他就一北直隸的首輔,今年能收多少稅,他心裏一點譜都沒。
“先把賬認了!到時候朝廷缺錢了可以向皇家銀行借錢將窟窿補了,利息和修官道和水利一樣,包括今年要還的外債也可以用這法子解決。本來還想議議軍費的事,現在看這情況也議不出個什麽名目,朕先想法子來解決吧。說起來也是可笑、偌大的大明沒辦法解決軍費開支的事。”
朝臣們臨走的時候,還聽了皇帝的一通牢騷。他們現在是有點佩服皇帝了,不管是用啥法子,他反正能解決缺錢的事,要不人家能當皇帝哪。衝人家這份能耐,大明就不能換皇帝,換個皇帝能擔起這麽大的外債?
看著走出去的重臣們,朱由檢不由想笑。真是一幫沒見識的人,還想著不承擔這筆外債,有你們上杆子來求著認債的時候。鐵路在這個時代,可不是賠錢貨,等他們意識到鐵路價值的時候,就是他們哭著來求承擔國債的時候。
“陛下、太仆寺改用什麽章程來組織施工隊?還有修建鐵路的工錢和費用如何出?”陳新甲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錢上。
“太仆寺這邊最好是將闖營和京營混編組成施工隊、然後編組成四到五個大的施工局,施工局之下再細分成各種大小統領的小隊。最小的小隊十人左右吧。每個施工局財政獨立、自負盈虧,直歸太仆寺管、兵部監!至於經費、各施工局參與內閣組織的鐵路修建指射。在費用結算上,與其它參與指射的施工隊一體對待,同時這次鐵路修建指射的工程要留一半以上給太仆寺這邊!太仆寺施工隊賺的淨利一成繳國稅,剩下的你們兵部自己議一下看幾成充作軍費,幾成留給施工局來增強實力、維持運轉。這次開展的工程經費和施工質量,監理司衙門會全程監管,若有違規國法處置。”
按皇上的說法,這事似乎有點意思啊?陳新甲腦海裏計算了半天,露出了微笑。太仆寺的施工局掙錢是和其它民間施工局一樣掙,但支出上有好幾萬人暫時是不用開薪水的,一來一去成本就比其它的包工頭們小的多。
“陛下、鐵路修完了這些人該怎麽處置?”暫時來說賺錢是沒問題的,但長久好像有問題啊?精於算計的陳新甲又問出了自己的疑問。
“以後修城修路都不用勞役了,這樣的活會不少!還有就是鐵路修好後,還得用人來養護,用的人也不少。同時施工局可以參與廠務區工坊修建、場礦開采的指射,活有的是、錢有的賺!”
場礦開采這活可以接啊?反正闖賊俘虜不用管生死,使勁用就是!而且這種活是可以一直幹下去的,陳新甲的心算是放下了。
“陛下、要開展這麽多工程,戶部和工部該怎麽做預算?這些活一年怕是幹不完吧?”戶部尚書傅淑訓等了半天,總算是撈到了發言的機會。
“整體謀劃出來、按年推進!今年這些工程總支出在四到六百萬銀元之間,明年按六百萬銀元算。明年之後的收尾根據實際情況來預算,這些工程大約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完成。戶部和工部做勘察、規劃和預算時,可以讓監理司衙門協助,最終的結果要監理司衙門審定報朕批複。總體的經費,最終會拿出一分分給你們三家衙門,你們三家作為獎金發給參與此次計劃的吏員,算是他們的辛苦錢。除此之外,可不能向工程經費再伸手,若是再伸手,包括衙門主官在內皆國法從事。”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info">xiaoshuting.info</a>
在朱由檢一番解釋下,這次來開會的人,可謂是皆大歡喜。往出花錢,而且是要花一大筆錢,能不讓人高興?哪怕是這筆錢,隻過過大家的手,也不排除有過水麵的油水可撈啊。若是監管嚴,撈不到油水也不代表沒好處。起碼這段時間,下邊各條線的人都會把自己這些人當爺來供著。
基本談的差不多了,周延儒等人就準備散會,去張羅具體落實細則了。
看著有了退意的朝臣們,朱由檢忙開口說道:“太師、你不準備說點什麽嗎?”
說點什麽?周延儒被問的一頭霧水。“陛下、老臣要說的,其它幾位都說的差不多了。無非就是一些細碎的事,還不太理的清楚,完了臣回去和朝臣們詳議過以後,再來詢問聖上。”
“我的太師啊!你沒發現還有個大事沒解決嗎?幹工程的錢可都是借的,這錢到時候誰來還?”
被皇帝一問,周延儒才一個激靈。對啊、過千萬兩銀元的大預算要花出去,可誰來還這筆錢卻還沒著落。特別是這筆錢,還有利息要還哪。“陛下、這麽大筆的外債,朝廷肯定是負擔不起。今年能收上來多少稅,臣等心裏都沒譜。哪怕是將收上來的稅全用來還債,臣估計都還不清!之前朝廷還有兩百多萬兩的外債沒有還清楚哪。”
“能借就得能還,不然大明豈不成了老賴!既然太師這邊沒有還錢的主意,朕就出個主意。修鐵路的錢,朕讓宮裏和皇家銀行來想辦法。整修京城的錢,由朝廷向皇家銀行借、借多少還多少,利息由朕來墊。修官道和水利的賬算朝廷,朕替朝廷擔一半的利錢。”
“陛下、即使是這樣朝廷怕是也負擔不起吧?”
“哪總不能朝廷啥都不擔全讓宮裏來擔吧?宮裏現在是一點國利沒享、還為朝廷貼錢哪!自古以來,像朕這樣做的皇帝怕是沒幾個吧?這樣、官道、水利、還有整修京城的賬朝廷認了,到期後朝廷沒錢,朕想辦法先還了,朝廷什麽時候有錢什麽時候再還!不過朝廷每年要把這些錢該朝廷擔的哪份利錢還給皇家銀行,這總行了吧?”
“按道理來說、陛下已經夠體恤的了,可臣怕的是,朝廷可能利錢都未必能還起。”周延儒說這話還真不是為了賴著不想認賬,而是他真的有這方麵的擔憂。以前他是整個大明的首輔,現在他就一北直隸的首輔,今年能收多少稅,他心裏一點譜都沒。
“先把賬認了!到時候朝廷缺錢了可以向皇家銀行借錢將窟窿補了,利息和修官道和水利一樣,包括今年要還的外債也可以用這法子解決。本來還想議議軍費的事,現在看這情況也議不出個什麽名目,朕先想法子來解決吧。說起來也是可笑、偌大的大明沒辦法解決軍費開支的事。”
朝臣們臨走的時候,還聽了皇帝的一通牢騷。他們現在是有點佩服皇帝了,不管是用啥法子,他反正能解決缺錢的事,要不人家能當皇帝哪。衝人家這份能耐,大明就不能換皇帝,換個皇帝能擔起這麽大的外債?
看著走出去的重臣們,朱由檢不由想笑。真是一幫沒見識的人,還想著不承擔這筆外債,有你們上杆子來求著認債的時候。鐵路在這個時代,可不是賠錢貨,等他們意識到鐵路價值的時候,就是他們哭著來求承擔國債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