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情況讓朱由檢心情放鬆了不少,尤其是大寧戰事的緩和更是讓人有了信心。
滿清自己撤兵意味著在戰場上,他們已經沒有了根本優勢,這是戰略態勢轉變最為顯著的標誌。
關內的情況好壞參半,李自成意外身亡讓國內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消失。闖營也因此而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狀態,山西的闖賊主力被田見秀帶到了中原、劉宗敏部到了鳳陽、亳州一帶,李過和顧君恩等人控製武昌等城, 劉體純、袁宗弟在南陽,白旺等人控製襄陽四府,郝搖旗等人到了夔東一帶。左良玉的部下散成了三支,金聲恒控製了江西、左夢庚在浙北、還有一部竄到了廬州北部。
<a id="wzsy" href="http://www.beqege.cc">beqege.cc</a>
受這兩部潰散的影響,南京名義上得到了金聲恒的效忠,算是光複了江西。魯西的周王和高名衡、陳永福合作拿下了開封府, 重新掌控豫東地區。山西的陳奇瑜得到了薑襄和竄進來的吳三桂支持,名義上恢複了包括大同、太原等城在內的晉地大部。
由於接納了薑襄和吳三桂兩部勢力, 陳奇瑜基本上走到了朝廷的對立麵, 他們目前用的旗號是南京的旗號,不過聽說陳奇瑜與川陝的孫傳庭走的又挺近。
西南地區張獻忠控製了雲貴大部之後,在湘西南與何騰蛟爭奪控製權的同時還對川南、廣西兩地用兵,現下打的相當熱鬧。
從態勢發展來看,現下其它的勢力基本上都以據地自保為主,也就張獻忠這一唯一有大野心的人跳的比較厲害,也不知道有了根據地的老張會發展成什麽樣。
也就是說現下的朱由檢主要工作還是滿清,其它勢力眼下不需要太多關注。唯有山西方向有吳三桂和薑襄兩個大賊頭在,還離自己近,要用些精力外,其它勢力由著他們去折騰吧。
馬上到了臘月,最應該注意的是金州方向的戰事,滿清決然不會讓大明軍隊在遼南存在。在遼南做文章,是大明曆來複遼的基本戰略,老祖宗當年就是從旅順口登陸光複全遼的、後來天啟年間的戰略反攻也是從這一帶發起的。當時滿清幾乎是讓遼南變成了無人區, 由此可知滿清對這一帶的戰略決心有多大。
正當朱由檢在思考金州之事的時候,陳新甲跑進宮帶來了一個消息。
“建虜派人聯絡說想和朝廷進行和談?”
“正是如此、他們說苦戰日久生民受苦, 想罷兵止戈、與國朝交好。”
“談判總的有訴求吧?他們的訴求是什麽?”
“建虜的意思是讓國朝從大寧和金州收兵。”
朱由檢聽完看了半天陳新甲,沒再說話。這老小子好歹也是個兵部尚書,眼窩子這麽淺?難道他覺得這樣的條件能和談!
“陛下、建虜提的這兩個條件、國朝決然是不能答應的。臣的想法是國朝可以以和談為由,讓建虜在今冬暫緩在金州的用兵,將時間拖到明春,與我更為有利。”
“不是!本兵、問題不在於咱們是否答應和談。而是建虜就提出了讓咱們從兩地撤軍,然後雙方和談?這樣的條件還怎麽談?不純粹是拿朝廷當傻小子來對待嗎?若是這個樣子,談都不用再談了。”朱由檢此時對陳新甲相當生氣,你好歹也是一朝廷大佬。人家滿清過來說自己不想打了,你們從打仗的地方撤出去,這樣無理的行為,他居然能當回事。
“陛下、建虜的和談之議還有其它內容。他們的信使說、建虜將視大明為兄長之國,另外說寧遠之民可遷回大明。”
“這不就對了!以後你將話傳達完,不然朕以為建虜是將朝廷當二傻子來對待哪。也就是說、雙方和談中建虜會在身份還有寧遠問題上讓步,而他們需要國朝在金州和大寧讓步,是不是這麽個意思?”
“貌似是這麽個意思!”陳新甲聽了皇帝的拆解之後,思路才一下子分明起來。這麽一拆解,確實能更好的理解雙方和談的訴求。
“若是朝廷堅持在大寧、和金州不做讓步,談判看來是沒有任何進行的餘地,此為其一!其二是若是咱們說可以談,然後在他們可以讓步的兩個方向上提出的最大要求也無非就是滿清向朝廷稱臣、然後讓他們將寧遠城還給朝廷,是也不是?”
“應該是如此!”
“若是人家一口氣答應了這兩個要求,朝廷合算嗎?”
“這……”
見陳新甲猶豫了起來,朱由檢就想踹他一頓。想什麽哪、好不容易將被動化為主動,從這兩個地方撤出來了,豈不是之前的事白做了?雖然和談條約你完全可以當一張廢紙來看,但這麽一做,之前的投入要白搭進去啊。要個身份和寧遠城這樣的雞肋幹什麽?
“即使實現了這兩樣事,朝廷也沒得到任何實際利益。反倒是白搭了之前所有的投入,所以按人家給的條件咱們去談就永遠是吃虧。你去想辦法給建虜回個消息,雙方和談大明非常歡迎,但大明也有要求。大寧和金州可以撤軍,可大明撤軍的前提是建虜必須改製,其八旗製必須廢除,讓旗兵歸民成為正常百姓,同時停止殘害遼東漢民、讓遼東漢民不再是滿人的奴隸、享有和滿人一樣的權利,隻要做到這兩點,大明隨時敞開和談的大門。”
廢除八旗製?陛下怎麽提出了這麽個要求!這是個啥要求?陳新甲被整的有些不會了。
就是為了整的大家不會幹,朱由檢才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這兩個要求一提出來,大明和談的格局是不是瞬間高大上了?大明可不是為了領土要求而對遼東用兵的。主要是你們的八旗製太過殘暴、你們對遼東的漢人進行奴役,大明才不得不用兵的。你們侵占遼東土地,對不起的不是老朱家,對不起的是遼東百姓。
滿清會不會答應這個要求?當然是不可能!哪怕是做做樣子,他們都做不到。八旗製是滿清存在的基礎,它不光是軍政製度,更是意識形態,改個皮製度確實可以保留,但名份卻無法保留。同樣、名義上承認漢人和滿人平權他們也做不到。
滿清自己撤兵意味著在戰場上,他們已經沒有了根本優勢,這是戰略態勢轉變最為顯著的標誌。
關內的情況好壞參半,李自成意外身亡讓國內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消失。闖營也因此而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狀態,山西的闖賊主力被田見秀帶到了中原、劉宗敏部到了鳳陽、亳州一帶,李過和顧君恩等人控製武昌等城, 劉體純、袁宗弟在南陽,白旺等人控製襄陽四府,郝搖旗等人到了夔東一帶。左良玉的部下散成了三支,金聲恒控製了江西、左夢庚在浙北、還有一部竄到了廬州北部。
<a id="wzsy" href="http://www.beqege.cc">beqege.cc</a>
受這兩部潰散的影響,南京名義上得到了金聲恒的效忠,算是光複了江西。魯西的周王和高名衡、陳永福合作拿下了開封府, 重新掌控豫東地區。山西的陳奇瑜得到了薑襄和竄進來的吳三桂支持,名義上恢複了包括大同、太原等城在內的晉地大部。
由於接納了薑襄和吳三桂兩部勢力, 陳奇瑜基本上走到了朝廷的對立麵, 他們目前用的旗號是南京的旗號,不過聽說陳奇瑜與川陝的孫傳庭走的又挺近。
西南地區張獻忠控製了雲貴大部之後,在湘西南與何騰蛟爭奪控製權的同時還對川南、廣西兩地用兵,現下打的相當熱鬧。
從態勢發展來看,現下其它的勢力基本上都以據地自保為主,也就張獻忠這一唯一有大野心的人跳的比較厲害,也不知道有了根據地的老張會發展成什麽樣。
也就是說現下的朱由檢主要工作還是滿清,其它勢力眼下不需要太多關注。唯有山西方向有吳三桂和薑襄兩個大賊頭在,還離自己近,要用些精力外,其它勢力由著他們去折騰吧。
馬上到了臘月,最應該注意的是金州方向的戰事,滿清決然不會讓大明軍隊在遼南存在。在遼南做文章,是大明曆來複遼的基本戰略,老祖宗當年就是從旅順口登陸光複全遼的、後來天啟年間的戰略反攻也是從這一帶發起的。當時滿清幾乎是讓遼南變成了無人區, 由此可知滿清對這一帶的戰略決心有多大。
正當朱由檢在思考金州之事的時候,陳新甲跑進宮帶來了一個消息。
“建虜派人聯絡說想和朝廷進行和談?”
“正是如此、他們說苦戰日久生民受苦, 想罷兵止戈、與國朝交好。”
“談判總的有訴求吧?他們的訴求是什麽?”
“建虜的意思是讓國朝從大寧和金州收兵。”
朱由檢聽完看了半天陳新甲,沒再說話。這老小子好歹也是個兵部尚書,眼窩子這麽淺?難道他覺得這樣的條件能和談!
“陛下、建虜提的這兩個條件、國朝決然是不能答應的。臣的想法是國朝可以以和談為由,讓建虜在今冬暫緩在金州的用兵,將時間拖到明春,與我更為有利。”
“不是!本兵、問題不在於咱們是否答應和談。而是建虜就提出了讓咱們從兩地撤軍,然後雙方和談?這樣的條件還怎麽談?不純粹是拿朝廷當傻小子來對待嗎?若是這個樣子,談都不用再談了。”朱由檢此時對陳新甲相當生氣,你好歹也是一朝廷大佬。人家滿清過來說自己不想打了,你們從打仗的地方撤出去,這樣無理的行為,他居然能當回事。
“陛下、建虜的和談之議還有其它內容。他們的信使說、建虜將視大明為兄長之國,另外說寧遠之民可遷回大明。”
“這不就對了!以後你將話傳達完,不然朕以為建虜是將朝廷當二傻子來對待哪。也就是說、雙方和談中建虜會在身份還有寧遠問題上讓步,而他們需要國朝在金州和大寧讓步,是不是這麽個意思?”
“貌似是這麽個意思!”陳新甲聽了皇帝的拆解之後,思路才一下子分明起來。這麽一拆解,確實能更好的理解雙方和談的訴求。
“若是朝廷堅持在大寧、和金州不做讓步,談判看來是沒有任何進行的餘地,此為其一!其二是若是咱們說可以談,然後在他們可以讓步的兩個方向上提出的最大要求也無非就是滿清向朝廷稱臣、然後讓他們將寧遠城還給朝廷,是也不是?”
“應該是如此!”
“若是人家一口氣答應了這兩個要求,朝廷合算嗎?”
“這……”
見陳新甲猶豫了起來,朱由檢就想踹他一頓。想什麽哪、好不容易將被動化為主動,從這兩個地方撤出來了,豈不是之前的事白做了?雖然和談條約你完全可以當一張廢紙來看,但這麽一做,之前的投入要白搭進去啊。要個身份和寧遠城這樣的雞肋幹什麽?
“即使實現了這兩樣事,朝廷也沒得到任何實際利益。反倒是白搭了之前所有的投入,所以按人家給的條件咱們去談就永遠是吃虧。你去想辦法給建虜回個消息,雙方和談大明非常歡迎,但大明也有要求。大寧和金州可以撤軍,可大明撤軍的前提是建虜必須改製,其八旗製必須廢除,讓旗兵歸民成為正常百姓,同時停止殘害遼東漢民、讓遼東漢民不再是滿人的奴隸、享有和滿人一樣的權利,隻要做到這兩點,大明隨時敞開和談的大門。”
廢除八旗製?陛下怎麽提出了這麽個要求!這是個啥要求?陳新甲被整的有些不會了。
就是為了整的大家不會幹,朱由檢才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這兩個要求一提出來,大明和談的格局是不是瞬間高大上了?大明可不是為了領土要求而對遼東用兵的。主要是你們的八旗製太過殘暴、你們對遼東的漢人進行奴役,大明才不得不用兵的。你們侵占遼東土地,對不起的不是老朱家,對不起的是遼東百姓。
滿清會不會答應這個要求?當然是不可能!哪怕是做做樣子,他們都做不到。八旗製是滿清存在的基礎,它不光是軍政製度,更是意識形態,改個皮製度確實可以保留,但名份卻無法保留。同樣、名義上承認漢人和滿人平權他們也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