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的天竺洋麵上,大明海軍與三國聯合艦隊,每日上演著追逐與炮戰。


    這樣的大戰誰都不是傻子,打的主意都是盡可能給對方造成傷害,而不損傷己方力量。所以都想法設法不給對方打圍殲戰的機會。持久戰和消耗戰對誰都是不利的,可戰事一起之後,就自然而然的發展成了這個樣子。


    出洋作戰一月多時間,盛茂軒的艦隊被擊沉和大傷主艦九艘,聯合艦隊損失戰艦應該有二十多艘。從傷亡率上來說,大明似乎占有了一定的優勢。但是、這些優勢並不能決定整場戰役的勝負。按這個節奏打下去,這仗還有的打哪。


    “方司令來信詢問我們,若是再加強百艘左右的主艦,是否有能力在一兩個月時間內結束戰事?”通信副官拿著從廣州指揮部傳來的急信,將主要內容通傳給了親自坐鎮旗艦的盛茂軒。很明顯、廣州指揮部部對戰事久拖不下起急了。準備多調些海艦,一舉決定戰事走向。


    “讓參謀部起草一封戰情詳報給指揮部,將咱們對戰事勢必會持久發展的判斷呈遞給指揮部。天竺洋麵如此廣闊、敵方又甚是熟悉海情,再多一百來艘戰艦,也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除非朝廷決議,不惜代價,沿著天竺海域一個一個的撥地方的補給點、最終徹底將西洋人的海船從天竺洋給趕出去。”


    與廣闊的印度洋相比,再加一百艘船不夠看。西洋人現在學猾了,根本不打主力會戰,人家打的是海上遊擊戰。有近三百艘主力艦遊弋在大洋中,想要主控局麵可能需要五到十倍以上的絕對優勢才行,大明上哪兒弄這麽多船去?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挨個撥三國在印度洋上的港口據點。操作難度也是相當大,海港城市本來就物資儲備充足還很難被圍困。用戰艦硬衝要塞,同樣不可取。自古以來,海船打要塞、隻有通過突襲一舉定局。眼下、牌都打明了,這招沒啥機會用。


    拿著從天竺洋口傳回來的戰情通報,方若誠深感頭大。戰爭果然像軍校裏教學書中寫的一樣,不止是軍事上的成敗,政治和經濟的影響有時候比軍事還大。


    廣州城是個外貿型城市,南洋一開戰,首先影響的就是這邊的市場。已經打了兩個多月的海戰,弄的整個廣州城商貨淤積。廣東總督和巡撫見天往指揮部跑,他們就關心一件事,南洋的海貿活動什麽時候能恢複正常化?海軍那邊再拖上幾個月,廣州城實在是負擔不起這個損失。最近這些日子,廣州成的失業人員與日俱增,坐視失業潮繼續發展,他們這個地方官就沒法做了。


    前線反饋的情況是很難短期內結束戰事,後方的人見天逼問何時結束戰爭。這不是將人架在火上烤嗎?方若成還真沒處理這種麻煩事的經驗。怎麽辦?隻能將問題上交,請示軍令堂和皇帝,看如何應對目前的困境了。在方若誠看來,朝廷解決這種事相對簡單一點,不就是一道聖旨和政令的事嗎?廣州的商人和地方官員還反天了!你們做生意的事再重要,能有朝廷與敵決戰的事重要?簡直是不顧大局。等仗打完了,有的是做生意的機會。


    京城、朱由檢收到了海軍和廣東方麵態度不同的文書資料。一邊召集文武重臣開正式的聯席會議,一邊思考解決方案。


    事情哪有像方若誠他們想的那麽簡單,一道政令解決不了問題啊。南洋海戰,受影響的何止是廣東的商人,連北京這邊的宮產係統都受了影響。


    據宮朝係統上報,近一月以來,生產民用產品的工廠,貨物開始積壓和滯銷。他們甚至請示是否要暫時降低產能,以待海路暢通後,再行恢複。目前宮產係統的民用類產品,大約有四五成是走外貿的。其中南洋以及西歐等地的銷量大約占了三成左右。所以說、這次海戰連遠在京師的產業都受到了波及。


    還真是大明的市場聯動性越來越緊密,就打了兩個多月仗,從南到北,都帶來了不利影響。怪不得在穿越之前,一旦開戰、總要麵臨盡快結束戰爭的壓力,逼著前線將領早決戰早送人頭。國家機構一旦在一個正常運轉的邏輯中,行政部門的想法都是這樣的,戰爭的勝敗甚至都無關緊要,緊要的是不要讓一場小局部的事情,將整個國家都牽連進去。國家越大,麵臨的這種矛盾抉擇越多,反倒是地盤小了,就沒這種取舍困難了。比如當朝廷隻有北直隸一省的時候,哪還抉擇個毛線,幹就完了。


    不過、這次的事情與以往也有些不同,由南到北的商業皆受了影響,這說明、目前大明的工業對外貿的依賴度似乎有些大。或者說大明內部市場,自行緩解市場變化的能力有些太弱。一個幾億人口的消費市場大國,沒道理緩釋不了這點波動。再一個,就是經過二十來年的工業建設,大明的工業產能在特殊情況下,已有出現產能過剩的可能。


    從大的方麵來說,大明連溫飽問題都沒解決清楚,產能過剩還沒到發生的時候,但因為市場和分配的問題,眼下的大明確實能出現局部產能過剩的問題。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矛頭,經濟危機爆發的可能性也就存在了。防範經濟危機的意識,在往後的經濟建設中,還真得留些心。


    “關於南洋戰事,軍令堂的規劃和設想是?”聯席會議開始後,朱由檢先看向了麻友諒等軍方代表。目前的這種情況,必須要讓軍方先發言,將自身的意見充分表達清楚了再說,不然他們會很被動。


    “陛下、綜合前線軍官的意見,我們軍令堂以為,當以久戰為宜。想要短時間內結束戰事,難度太大了。”麻友諒說這話的時候有些不自信,他也知道目前行政部門的訴求是什麽,可是實在是沒這個能力滿足他們的訴求啊。


    “都督、久戰是多久?三月、半年還是要一年以上,總得有個大致時間吧?”陳大有聽到軍令堂的話,不由想質問一二。對你們來說戰端一開,意味著軍費增加、戰功飆升,可你有沒有想過其他部門的感受?打持久戰也行,但你得有個目標和周期規劃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絕境求生崇禎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波不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波不停並收藏絕境求生崇禎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