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一次馬其頓戰爭”
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 作者:追風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們相互蔑視,又相互奉承,人們各自希望自己高於別人,又各自匍匐在別人麵前。
——馬可·奧勒留(西方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學家皇帝)
當然這半年期間發生巨大變化的不僅隻有撒丁島上的奧古斯都家族,羅馬的其他家族也都在迅速的強大起來;布魯圖斯家族的發展勢頭尤為強勁。自從布魯圖斯家族領袖的二兒子阿姆留斯在戰場上被漢尼拔擊殺之後,布魯圖斯家族上下就陷入了一種極度悲傷的情緒;一方麵是因為阿姆留斯的兵敗身亡,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布魯圖斯家族的心血馬之軍團再一次遭受到了漢尼拔毀滅性的打擊。
但布魯圖斯家族既然能夠在羅馬共和國屹立數百年自然有他的底蘊;就在這一片哀鴻遍野中,布魯圖斯家族的領袖提比裏烏斯不僅接收了元老院重新分配給布魯圖斯家族指揮的第三鷹旗軍團、第八軍團、第十三軍團等三個軍團,還使用家族財力重新招募了三個精銳的軍團,分別是:戰馬軍團、布魯圖斯軍團、阿姆留斯軍團。這三個軍團的命名很是簡單,全部都是為了紀念這次利利俾決戰。
總計高達六個軍團的兵力很快就集結在了布魯圖斯家族的阿普裏亞行省;為了更好的向漢尼拔複仇,也為了執行元老院讓布魯圖斯家族向希臘地區進軍的使命,布魯圖斯家族所屬的六個軍團開始了瘋狂的訓練。每天日出晨操一直到中午吃飯都不能休息一分鍾,下午必須要訓練到夜幕降臨才能休息;整個阿普裏亞行省幾乎都成為了這六個軍團的訓練場。
而且,能夠看出新式軍團編製缺陷的也不僅僅隻有奧古斯都家族的將領們;布魯圖斯家族的將領們也很是順其自然的看出了新式軍團編製的缺陷,那就是嚴重的缺乏輕裝步兵和遠程打擊力量。為了彌補這些缺陷,布魯圖斯家族所采用的方式也是最簡單的建立輔助軍團;唯一與奧古斯都家族不同的是,布魯圖斯家族既沒有足夠的騎兵力量,也無法招募到強勁的克裏特弓箭手。
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布魯圖斯家族放棄提升軍團戰鬥力的理由和借口,布魯圖斯家族為了提升軍團戰鬥力而組建的輔助軍團雖然沒有騎兵力量和精銳的克裏特弓箭手卻也招募了足夠多的輕裝步兵;布魯圖斯家族的標準輔助軍團是兩千人的編製,由一千名輕裝步兵和一千名弓箭手組成,六個標準軍團配備了六個輔助軍團。總兵力已經高達五萬五千餘眾。
雖然五萬五千規模的軍隊養起來花費巨大,但在仇恨使然和家族進一步擴張的刺激之下,布魯圖斯家族毫不猶豫的拿出了這筆錢。與此同時,屬於布魯圖斯家族的布魯提恩行省和阿普裏亞行省內的造船廠也都開始馬力全開的為布魯圖斯家族日夜不停的打造戰艦。以供布魯圖斯家族發動對希臘半島的遠征。在六大軍團沒有完成訓練和艦隊規模沒有成型以前,布魯圖斯家族隻能選擇暫時龜縮在亞平寧半島南部不敢輕舉妄動;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伊庇魯斯王****力暴增的因素在內。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愛奧尼亞局勢的危急,兩萬訓練有素的塞琉古方陣長槍兵早就在四月份的時候就返回了愛奧尼亞;現在的伊庇魯斯王國隻剩下三千鐵甲騎兵和兩千克裏特弓箭手以及五百羅德島投石兵規模的雇傭軍了。除此之外,其國王皮魯斯親手締造的三萬重裝軍團卻不被各國看在眼裏;因為軍隊需要的不僅是精良的武器裝備,還需要精通戰陣的統帥和久經沙場的經驗。這些都是伊庇魯斯王國軍隊所不具備的。
有鑒於這種情況,布魯圖斯家族也和希臘半島國家一樣並沒有將伊庇魯斯王國的三萬大軍放在眼裏;甚至提比裏烏斯還準備使用三個原計劃的軍團對伊庇魯斯王國進行遠征。但是這種想法在剛剛提出之際就被其長子奧盧斯和幼子維比烏斯堅決否定了;他的兩個兒子認為伊庇魯斯王國即便失去了最精銳的兩萬塞琉古雇傭軍,但其國王親自打造的三萬重裝軍團也不容小覷。再加上十九頭戰象和五千五百名精銳的雇傭軍,伊庇魯斯王****力依舊強大。
更為讓奧盧斯擔憂的是,伊庇魯斯王國五千餘人的雇傭軍當中存在著數量高達三千的鐵甲騎兵;這鐵甲騎兵可不是一般的兵種,是這個世界上最頂級的騎兵。不說羅馬自己那稀爛的騎兵,就是馬其頓王國最精銳的皇家騎兵和希臘城邦規模龐大的希臘騎兵也是不敢輕易與鐵甲騎兵對陣的;一般而言,一千鐵甲騎兵就足以形成極為強大的衝擊集群了,更何況這三千鐵甲騎兵。
但是提比裏烏斯本人卻對此嗤之以鼻,他固執的認為塞琉古帝國根本不可能提供給伊庇魯斯王國最精銳、最正規的鐵甲騎兵;而且。希臘半島的地形也不是很適合大規模騎兵作戰,隻要羅馬軍團時刻保持著做夠的警戒心,區區三千鐵甲騎兵根本不在話下。布魯圖斯家族領袖提比裏烏斯已經是五十三歲的老者了,可惜他這一輩子都沒有見識過真正的鐵甲騎兵衝鋒是一種怎樣可怕的景象。
毋庸置疑,他的兩個兒子和布魯圖斯家族的諸將也都沒有見識過真正的鐵甲騎兵;所以,他們對鐵甲騎兵的認知完全是建立在自己揣測的基礎上的,根本沒有實際證據作支撐。基於這種錯誤的估計,布魯圖斯家族製定了自己的入侵伊庇魯斯王國作戰計劃;提比裏烏斯最終在兩個兒子和家族諸將的力勸下同意隻留下戰馬軍團駐守本土,集結五個軍團遠征伊庇魯斯王國。
五個齊裝滿員的羅馬標準軍團再加上他們的輔助軍團,總兵力已經達到了四萬五千之眾;相比於伊庇魯斯王國全軍不足四萬人。布魯圖斯家族的遠征軍團已經在軍隊數量上形成了對伊庇魯斯王國的絕對優勢。至於質量,伊庇魯斯王國的不到四萬軍隊中;除了五千多精銳雇傭軍能夠讓布魯圖斯家族諸將重視以外,其他的三萬多軍隊根本就是眾人眼中的新兵蛋子罷了。
這些驕傲的布魯圖斯家族將領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那就是布魯圖斯家族這六個軍團的軍隊和輔助軍團的兵力也不過是最近半年組建完畢的新軍罷了;伊庇魯斯王國的三萬多大軍從組建時間上來看甚至比布魯圖斯家族的軍隊更加長。憑什麽他們就盲目的認為自己麾下的軍團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戰鬥力,而伊庇魯斯王國的軍隊卻依舊是新兵蛋子呢?
無論到底什麽是原因造成了布魯圖斯家族將領們的自以為是,但是在五月下旬的時候。布魯圖斯家族還是最終發動了對伊庇魯斯王國的戰爭;因為伊庇魯斯王國是馬其頓王國與羅馬共和國之間的一個國家,所以這次戰爭被稱為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第一次馬其頓戰爭一開始,布魯圖斯家族就抽調了其家族麾下所有的艦船組成了一支龐大的艦隊滿載著兩個軍團的將士向伊庇魯斯王國進發了。
伊庇魯斯王國堪稱可伶的艦隊在布魯圖斯家族的強大艦隊麵前隻是一個照麵便被打的全軍覆沒了。掙紮在海水中的伊庇魯斯王國水手也成為了布魯圖斯家族遠征軍團將士們的嘲笑對象;當然這也隻不過是伊庇魯斯王國的第一重防線罷了。等兩個軍團的遠征將士們在登陸完畢之後。他們的麵前又一次出現了伊庇魯斯王國的軍隊旗幟;這一次將士們就不再袖手旁邊了,而是親自走上了戰場。
可能是因為第一次進行真刀真槍的沙場作戰,兩個軍團規模的布魯圖斯家族將士表現的非常謹慎;即使他們的對手隻不過是伊庇魯斯王國駐守在港口的三千守軍罷了,而他們依舊是中規中矩的擺出了新訓練的龜甲陣,並且相當小心翼翼的發動了對這三千守軍的進攻。原本這些將士們還以為守軍會與他們進行激烈的戰鬥。沒相當僅僅是雙方交戰了十分鍾左右;伊庇魯斯王國三千守軍就在死傷不足三百人後全軍崩潰了。
四散逃去的守軍們自然還是跑不過羅馬軍團的偵查騎兵的;在240名羅馬輕騎兵的驅逐下,最少兩千餘眾的守軍成為了布魯圖斯家族遠征軍團的俘虜。此役遠征軍團殺敵數百、俘虜兩千餘眾,而自身損失不超過一百人;這輕而易舉獲得勝利的戰鬥讓布魯圖斯家族的將士們對未來的戰鬥充滿了信心,甚至還有一些百夫長和大隊長認為,所謂的伊庇魯斯王國不過如此而已,僅靠已經登陸的兩個軍團就足以掃平整個伊庇魯斯王國。
好在布魯圖斯家族還是有一些精通戰陣的將領的,比如第八軍團的軍團長格涅烏斯、第十三軍團的軍團長尼祿等等;他們在發現了軍中有了這樣的自大情緒之後,立即對驕傲自大的軍官們實施了嚴厲的處罰,並教導兩個軍團的將士們一定要小心謹慎、切忌中了伊庇魯斯王國的驕兵之計。可惜,兩位軍團長的良苦用心在後續的三個軍團登陸之後徹底成為了廢話。
後續三個軍團是由提比裏烏斯本人親自統領的。在他率領三個軍團登陸之後立即就接到了將士們的捷報;殲敵三千自損不足一百的勝利讓這位沒有上過戰場的家族領袖興奮異常,當即就不顧麾下軍團長的反對宣布整個遠征軍團在港口休整三日以慶祝此次大勝。殊不知,就在遠征軍團的不遠處數名皮魯斯國王派來的間諜正將遠征軍團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
三日的休整不僅將兵貴神速的戰爭法則破壞的一塌糊塗,也給了皮魯斯足夠的時間選擇他想要的戰場並作出具體的安排;港口的三千守軍不堪一擊的表現自然也是皮魯斯精心為布魯圖斯家族的遠征軍團準備的一份大禮,後麵這樣的大禮還多著呢!三日之後,提比裏烏斯終於帶著五個軍團規模的軍隊浩浩蕩蕩的朝著伊庇魯斯王國首都阿波羅尼亞進發了。
連續十二天的行軍過程中,提比裏烏斯的遠征軍團遇到了二十五次伊庇魯斯王國軍隊不分晝夜的小規模偷襲;雖然每次都是以遠征軍團大獲全勝,但四萬多的將士們卻已經因為夜夜不得休息而疲憊不堪了。當然,遠征軍團也不是一無所獲的;最起碼遠征軍團的俘虜營裏已經關押著最少五千人的伊庇魯斯王國將士了,這還不包括被當場擊殺的敵軍。
連勝二十五場戰鬥的罕見戰績也是此刻支撐遠征軍團將士繼續向前進軍的唯一動力了;不可否認這種堪稱傳奇的戰績有布魯圖斯家族諸將和遠征軍團將士們的功勞。但更主要的還是伊庇魯斯王國的軍隊不堪一擊。原本格涅烏斯諸將還以為這些都是皮魯斯國王的驕兵之計,但隨著伊庇魯斯王國軍隊連敗十二天之後,所有人都隻能把一切歸咎於伊庇魯斯王國軍隊的戰鬥力實在太差勁了。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未完待續。)
——馬可·奧勒留(西方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學家皇帝)
當然這半年期間發生巨大變化的不僅隻有撒丁島上的奧古斯都家族,羅馬的其他家族也都在迅速的強大起來;布魯圖斯家族的發展勢頭尤為強勁。自從布魯圖斯家族領袖的二兒子阿姆留斯在戰場上被漢尼拔擊殺之後,布魯圖斯家族上下就陷入了一種極度悲傷的情緒;一方麵是因為阿姆留斯的兵敗身亡,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布魯圖斯家族的心血馬之軍團再一次遭受到了漢尼拔毀滅性的打擊。
但布魯圖斯家族既然能夠在羅馬共和國屹立數百年自然有他的底蘊;就在這一片哀鴻遍野中,布魯圖斯家族的領袖提比裏烏斯不僅接收了元老院重新分配給布魯圖斯家族指揮的第三鷹旗軍團、第八軍團、第十三軍團等三個軍團,還使用家族財力重新招募了三個精銳的軍團,分別是:戰馬軍團、布魯圖斯軍團、阿姆留斯軍團。這三個軍團的命名很是簡單,全部都是為了紀念這次利利俾決戰。
總計高達六個軍團的兵力很快就集結在了布魯圖斯家族的阿普裏亞行省;為了更好的向漢尼拔複仇,也為了執行元老院讓布魯圖斯家族向希臘地區進軍的使命,布魯圖斯家族所屬的六個軍團開始了瘋狂的訓練。每天日出晨操一直到中午吃飯都不能休息一分鍾,下午必須要訓練到夜幕降臨才能休息;整個阿普裏亞行省幾乎都成為了這六個軍團的訓練場。
而且,能夠看出新式軍團編製缺陷的也不僅僅隻有奧古斯都家族的將領們;布魯圖斯家族的將領們也很是順其自然的看出了新式軍團編製的缺陷,那就是嚴重的缺乏輕裝步兵和遠程打擊力量。為了彌補這些缺陷,布魯圖斯家族所采用的方式也是最簡單的建立輔助軍團;唯一與奧古斯都家族不同的是,布魯圖斯家族既沒有足夠的騎兵力量,也無法招募到強勁的克裏特弓箭手。
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布魯圖斯家族放棄提升軍團戰鬥力的理由和借口,布魯圖斯家族為了提升軍團戰鬥力而組建的輔助軍團雖然沒有騎兵力量和精銳的克裏特弓箭手卻也招募了足夠多的輕裝步兵;布魯圖斯家族的標準輔助軍團是兩千人的編製,由一千名輕裝步兵和一千名弓箭手組成,六個標準軍團配備了六個輔助軍團。總兵力已經高達五萬五千餘眾。
雖然五萬五千規模的軍隊養起來花費巨大,但在仇恨使然和家族進一步擴張的刺激之下,布魯圖斯家族毫不猶豫的拿出了這筆錢。與此同時,屬於布魯圖斯家族的布魯提恩行省和阿普裏亞行省內的造船廠也都開始馬力全開的為布魯圖斯家族日夜不停的打造戰艦。以供布魯圖斯家族發動對希臘半島的遠征。在六大軍團沒有完成訓練和艦隊規模沒有成型以前,布魯圖斯家族隻能選擇暫時龜縮在亞平寧半島南部不敢輕舉妄動;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伊庇魯斯王****力暴增的因素在內。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愛奧尼亞局勢的危急,兩萬訓練有素的塞琉古方陣長槍兵早就在四月份的時候就返回了愛奧尼亞;現在的伊庇魯斯王國隻剩下三千鐵甲騎兵和兩千克裏特弓箭手以及五百羅德島投石兵規模的雇傭軍了。除此之外,其國王皮魯斯親手締造的三萬重裝軍團卻不被各國看在眼裏;因為軍隊需要的不僅是精良的武器裝備,還需要精通戰陣的統帥和久經沙場的經驗。這些都是伊庇魯斯王國軍隊所不具備的。
有鑒於這種情況,布魯圖斯家族也和希臘半島國家一樣並沒有將伊庇魯斯王國的三萬大軍放在眼裏;甚至提比裏烏斯還準備使用三個原計劃的軍團對伊庇魯斯王國進行遠征。但是這種想法在剛剛提出之際就被其長子奧盧斯和幼子維比烏斯堅決否定了;他的兩個兒子認為伊庇魯斯王國即便失去了最精銳的兩萬塞琉古雇傭軍,但其國王親自打造的三萬重裝軍團也不容小覷。再加上十九頭戰象和五千五百名精銳的雇傭軍,伊庇魯斯王****力依舊強大。
更為讓奧盧斯擔憂的是,伊庇魯斯王國五千餘人的雇傭軍當中存在著數量高達三千的鐵甲騎兵;這鐵甲騎兵可不是一般的兵種,是這個世界上最頂級的騎兵。不說羅馬自己那稀爛的騎兵,就是馬其頓王國最精銳的皇家騎兵和希臘城邦規模龐大的希臘騎兵也是不敢輕易與鐵甲騎兵對陣的;一般而言,一千鐵甲騎兵就足以形成極為強大的衝擊集群了,更何況這三千鐵甲騎兵。
但是提比裏烏斯本人卻對此嗤之以鼻,他固執的認為塞琉古帝國根本不可能提供給伊庇魯斯王國最精銳、最正規的鐵甲騎兵;而且。希臘半島的地形也不是很適合大規模騎兵作戰,隻要羅馬軍團時刻保持著做夠的警戒心,區區三千鐵甲騎兵根本不在話下。布魯圖斯家族領袖提比裏烏斯已經是五十三歲的老者了,可惜他這一輩子都沒有見識過真正的鐵甲騎兵衝鋒是一種怎樣可怕的景象。
毋庸置疑,他的兩個兒子和布魯圖斯家族的諸將也都沒有見識過真正的鐵甲騎兵;所以,他們對鐵甲騎兵的認知完全是建立在自己揣測的基礎上的,根本沒有實際證據作支撐。基於這種錯誤的估計,布魯圖斯家族製定了自己的入侵伊庇魯斯王國作戰計劃;提比裏烏斯最終在兩個兒子和家族諸將的力勸下同意隻留下戰馬軍團駐守本土,集結五個軍團遠征伊庇魯斯王國。
五個齊裝滿員的羅馬標準軍團再加上他們的輔助軍團,總兵力已經達到了四萬五千之眾;相比於伊庇魯斯王國全軍不足四萬人。布魯圖斯家族的遠征軍團已經在軍隊數量上形成了對伊庇魯斯王國的絕對優勢。至於質量,伊庇魯斯王國的不到四萬軍隊中;除了五千多精銳雇傭軍能夠讓布魯圖斯家族諸將重視以外,其他的三萬多軍隊根本就是眾人眼中的新兵蛋子罷了。
這些驕傲的布魯圖斯家族將領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那就是布魯圖斯家族這六個軍團的軍隊和輔助軍團的兵力也不過是最近半年組建完畢的新軍罷了;伊庇魯斯王國的三萬多大軍從組建時間上來看甚至比布魯圖斯家族的軍隊更加長。憑什麽他們就盲目的認為自己麾下的軍團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戰鬥力,而伊庇魯斯王國的軍隊卻依舊是新兵蛋子呢?
無論到底什麽是原因造成了布魯圖斯家族將領們的自以為是,但是在五月下旬的時候。布魯圖斯家族還是最終發動了對伊庇魯斯王國的戰爭;因為伊庇魯斯王國是馬其頓王國與羅馬共和國之間的一個國家,所以這次戰爭被稱為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第一次馬其頓戰爭一開始,布魯圖斯家族就抽調了其家族麾下所有的艦船組成了一支龐大的艦隊滿載著兩個軍團的將士向伊庇魯斯王國進發了。
伊庇魯斯王國堪稱可伶的艦隊在布魯圖斯家族的強大艦隊麵前隻是一個照麵便被打的全軍覆沒了。掙紮在海水中的伊庇魯斯王國水手也成為了布魯圖斯家族遠征軍團將士們的嘲笑對象;當然這也隻不過是伊庇魯斯王國的第一重防線罷了。等兩個軍團的遠征將士們在登陸完畢之後。他們的麵前又一次出現了伊庇魯斯王國的軍隊旗幟;這一次將士們就不再袖手旁邊了,而是親自走上了戰場。
可能是因為第一次進行真刀真槍的沙場作戰,兩個軍團規模的布魯圖斯家族將士表現的非常謹慎;即使他們的對手隻不過是伊庇魯斯王國駐守在港口的三千守軍罷了,而他們依舊是中規中矩的擺出了新訓練的龜甲陣,並且相當小心翼翼的發動了對這三千守軍的進攻。原本這些將士們還以為守軍會與他們進行激烈的戰鬥。沒相當僅僅是雙方交戰了十分鍾左右;伊庇魯斯王國三千守軍就在死傷不足三百人後全軍崩潰了。
四散逃去的守軍們自然還是跑不過羅馬軍團的偵查騎兵的;在240名羅馬輕騎兵的驅逐下,最少兩千餘眾的守軍成為了布魯圖斯家族遠征軍團的俘虜。此役遠征軍團殺敵數百、俘虜兩千餘眾,而自身損失不超過一百人;這輕而易舉獲得勝利的戰鬥讓布魯圖斯家族的將士們對未來的戰鬥充滿了信心,甚至還有一些百夫長和大隊長認為,所謂的伊庇魯斯王國不過如此而已,僅靠已經登陸的兩個軍團就足以掃平整個伊庇魯斯王國。
好在布魯圖斯家族還是有一些精通戰陣的將領的,比如第八軍團的軍團長格涅烏斯、第十三軍團的軍團長尼祿等等;他們在發現了軍中有了這樣的自大情緒之後,立即對驕傲自大的軍官們實施了嚴厲的處罰,並教導兩個軍團的將士們一定要小心謹慎、切忌中了伊庇魯斯王國的驕兵之計。可惜,兩位軍團長的良苦用心在後續的三個軍團登陸之後徹底成為了廢話。
後續三個軍團是由提比裏烏斯本人親自統領的。在他率領三個軍團登陸之後立即就接到了將士們的捷報;殲敵三千自損不足一百的勝利讓這位沒有上過戰場的家族領袖興奮異常,當即就不顧麾下軍團長的反對宣布整個遠征軍團在港口休整三日以慶祝此次大勝。殊不知,就在遠征軍團的不遠處數名皮魯斯國王派來的間諜正將遠征軍團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
三日的休整不僅將兵貴神速的戰爭法則破壞的一塌糊塗,也給了皮魯斯足夠的時間選擇他想要的戰場並作出具體的安排;港口的三千守軍不堪一擊的表現自然也是皮魯斯精心為布魯圖斯家族的遠征軍團準備的一份大禮,後麵這樣的大禮還多著呢!三日之後,提比裏烏斯終於帶著五個軍團規模的軍隊浩浩蕩蕩的朝著伊庇魯斯王國首都阿波羅尼亞進發了。
連續十二天的行軍過程中,提比裏烏斯的遠征軍團遇到了二十五次伊庇魯斯王國軍隊不分晝夜的小規模偷襲;雖然每次都是以遠征軍團大獲全勝,但四萬多的將士們卻已經因為夜夜不得休息而疲憊不堪了。當然,遠征軍團也不是一無所獲的;最起碼遠征軍團的俘虜營裏已經關押著最少五千人的伊庇魯斯王國將士了,這還不包括被當場擊殺的敵軍。
連勝二十五場戰鬥的罕見戰績也是此刻支撐遠征軍團將士繼續向前進軍的唯一動力了;不可否認這種堪稱傳奇的戰績有布魯圖斯家族諸將和遠征軍團將士們的功勞。但更主要的還是伊庇魯斯王國的軍隊不堪一擊。原本格涅烏斯諸將還以為這些都是皮魯斯國王的驕兵之計,但隨著伊庇魯斯王國軍隊連敗十二天之後,所有人都隻能把一切歸咎於伊庇魯斯王國軍隊的戰鬥力實在太差勁了。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