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圖爾博之戰·下”
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 作者:追風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要為將來擔憂。如果你必須去到將來,你會帶著同樣的理由去的,恰似你帶著理由來到現在。一個人不管別人的言行思想是否正確,隻管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那麽這個人的生涯將是何等豐富!老實講,一個好人是不要窺察別人內心的黑暗,而是“目不斜視地直赴目標”。
——馬可·奧勒留(西方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學家皇帝)
很快,尼祿就知道為什麽了;羅馬軍團的龜甲陣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陣型。在麵對敵軍遠程打擊和抵抗騎兵衝鋒時,這種陣型的確能夠有效的降低將士們的傷亡;但是這種陣型是非常單純的正麵對敵陣型,對於自己後方的打擊缺乏足夠的應對措施。在剛才的慌亂中,負責看守伊庇魯斯五千俘虜的駐軍也在尼祿的命令下回到了主陣之中;而那些俘虜則趁機擺脫了俘虜大營。
羅馬軍團關押俘虜的位置早就被皮魯斯的偵查騎兵們得知了,所以在考慮完圖爾博的地形之後,皮魯斯和皮洛斯也大概推測出了羅馬軍團進攻圖爾博時俘虜大營的位置;針對數個有可能的位置,皮魯斯命令皮洛斯在這些位置都埋下了大量的武器,並做下了明顯的標記。當俘虜們因為守軍不在脫離俘虜大營後,他們很快就根據標記找到了埋藏武器的地方。
這五千之數的俘虜本就是皮魯斯命令他們故意被羅馬軍團俘虜的,他們原先可是為伊庇魯斯王國服役長達數年之久的精銳輕裝步兵,不穿甲胄而隻是使用武器作戰本就是他們的長項;甚至可以這麽說,他們才是伊庇魯斯王國最精銳的軍隊,要不然皮魯斯也不會放心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了。在拿到皮洛斯為他們準備好的武器之後,他們立即組成了一百個五十人規模的小隊分別朝三個軍團的羅馬軍團殺去。
一個軍團是有十二個大隊,七十五個百人隊組成的;三個標準軍團的羅馬軍隊一共組成了二百二十五個龜甲陣方隊,這些龜甲陣方隊正是俘虜們組成的小隊的目標。因為龜甲陣的防禦方向是正麵和側翼,後方是極度缺乏防護力量的;在無數五十人小隊的突然襲擊下,無數的羅馬軍團將士在出現死傷之後。隻能選擇無奈的撤出龜甲陣迎戰偷襲者。
五千人規模的精銳輕裝步兵在一瞬間最多不過隻是擊殺了不足一千人的羅馬軍團將士,在從後方的偷襲前提下來說,這並不算很出色的戰績;但是,皮魯斯布置他們的目的卻是完全達到了。整個陣型完整的羅馬軍團方陣和無數的龜甲陣都在他們的襲擊中混亂了。一個個龜甲陣被迫解散了,整個完善的羅馬陣型也被徹底的打亂了;羅馬軍隊的後陣完全陷入了與這五千戰士的焦灼戰鬥中。
如果此時從遠方的上空來看的話就會發現,原本軍陣井井有條的三個羅馬軍團已經完全被分成了兩個部分;除了最前方的第十三軍團還保持著足夠的穩固,後方的布魯圖斯軍團和阿姆留斯軍團則是已經變得混亂不堪、陣型全無了。尼祿自然也是發現了軍隊後方的變故,但是他卻沒有辦法抽身去穩定後方;因為前方的騎兵集群又一次衝擊回來了。
在隻有第十三軍團和三個輔助軍團組成的穩固戰陣中。尼祿確信自己麾下的羅馬軍團將士們可以抵擋得住三千鐵甲騎兵的衝擊;可惜,這種自信實在是太過於樂觀了,也太過於小看鐵甲騎兵和戰象組成的騎兵集群的威力了。當皮洛斯發現羅馬軍陣的後方果然如同皮魯斯安排的那樣混亂起來之後,他當機立斷的率領騎兵集群衝擊了回來;這一次才是真正的血戰。
十九頭戰象在鐵甲騎兵前方一馬當先,整個大地再一次在皮洛斯的騎兵集群的衝擊下顫抖起來;第十三軍團的將士們雖然都已經擺出了整齊的龜甲陣,但這依舊改變不了將士們心中對於戰象和鐵甲騎兵的恐懼。沒有親身體驗過麵對騎兵集群衝擊的人是無法理解這種感受的,這就好比一群人站在一起,迎麵而來的卻是排列整齊的重型卡車;更可怕的是,卡車集群打頭的還是一批重型坦克。在坦克與卡車組成的集群碾壓而來的時候,這群人內心的恐懼可想而知。
第十三軍團的將士們即便內心已經肝膽俱裂了。但好歹他們還知道組成穩固的陣型依靠堅固的盾牌更有可能贏得生機;可是那些輔助軍團的輕裝步兵和弓箭手們就沒有這樣的覺悟了,當然這與他們沒有精良的武器裝備也有關。最終的結果是,三個輔助軍團的六千將士在騎兵集群衝擊的威勢下崩潰了;一瀉千裏的潰軍將士們完全不顧各自百夫長、大隊長的命令在戰場上四散逃命,不僅讓自己的陣型蕩然無存,也徹底打亂了第十三軍團的陣型。
尼祿看著眼前被輔助軍團攪亂的陣型就明白了今天的戰局是沒有可能勝利了,隻能盡量減少損失了;於是,他當即就命令第十三軍團的將士們以輔助軍團為掩護,立即向後方撤退。在尼祿看來,後方現在正是伊庇魯斯王國軍隊與羅馬軍團進行混戰;敵軍強大的騎兵集群總不至於敵我不分的對混戰的軍隊進行集團衝鋒吧。
尼祿的想法是對的,但他實在太小看騎兵集群的衝擊速度了;就在尼祿剛剛下達命令之際。十九頭戰象就已經衝進了羅馬軍團的將士們當中了。在十九頭戰象的引導下,三千鐵甲騎兵很是輕易的就將第十三軍團和三個輔助軍團組成的前軍給撕裂成了兩半;僅這一次交鋒,伊庇魯斯王國的騎兵集群就最少消滅了數量不低於四千的羅馬軍團將士,偌大的羅馬前軍好像在中間憑空消失了一部分一樣。
嗚~嗚~嗚~嗚……與此同時。又一陣高昂而又雄壯的號角聲從羅馬軍團與伊庇魯斯王國軍隊混戰的後方傳來;正是皮魯斯親自統帥的將近三萬伊庇魯斯王國重裝步兵!原來之前皮洛斯在圖爾博城內下令吹響的號角,不僅是他親自率領騎兵集群發動進攻的號角聲,更是他與皮魯斯約定的信號;一旦皮洛斯在圖爾博吹響這個號角,皮魯斯也會率領主力大軍從後方包圍羅馬軍團!
當戰場上的尼祿和已經帶著提比裏烏斯匆匆撤向後方的格涅烏斯聽到這一陣號角聲之後都知道羅馬軍團完了;戰爭進行到這裏,如果格涅烏斯和尼祿要是再看不出來羅馬遠征軍團已經完全掉入了伊庇魯斯王國的陷阱的話,那他們也不配擔任軍團長了。可惜。這個時候明白這些已經遲了;格涅烏斯隻能選擇護送提比裏烏斯盡力突圍,尼祿也隻能盡量集結自己身邊的羅馬軍團將士向港口突圍。
而皮洛斯在聽到這陣號角聲之後自然明白皮魯斯率領援軍到了;為了更好的防止羅馬軍團四散逃跑。也為了降低戰象和鐵甲騎兵的傷亡率,皮洛斯果斷率領騎兵集群再一次脫離了與羅馬軍團的交戰,開始往圖爾博方向奔騰而去。此時,圖爾博城牆上的局勢也再一次發生了逆轉;本來屬於羅馬遠征軍團一方的優勢。在皮洛斯率領騎兵集群扭轉局勢之後改變了。
看著節節敗退陷入危機的羅馬軍團本陣,圖爾博城牆上的第八軍團和第三鷹旗軍團的將士們分心之下反而落在了數量處於絕對劣勢的敵軍的下風;隨著戰鬥的進一步發展,將近六千規模的羅馬軍團將士居然與不足八百人的圖爾博重步兵守軍打的相持不下。不過,城牆上的戰鬥已經不是這場戰爭的中心了;城外的大決戰才真正的決定著勝負雙方的未來。
毋庸置疑,現在占據絕對上風的是伊庇魯斯王國的軍隊;羅馬人的遠征軍團在這時才真正的為自己的愚蠢和自大付出了應有的代價。將近三萬左右的重裝步兵軍團在皮魯斯的率領之下從羅馬軍團的後方展開成一個巨大的半圓包圍圈朝著整個羅馬軍陣而來。此時的羅馬軍陣中布魯圖斯軍團和阿姆留斯軍團正在與人數已經不足兩千的俘虜們戰鬥著,他們的總人數還有將近一萬之眾。
雖然布魯圖斯軍團和阿姆留斯軍團剛開始在俘虜們的偷襲之下有了一定的損失,並打亂了全部陣型;但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優勢和人數上的優勢還是讓他們輕鬆的將俘虜們壓製了下去。僅僅是再一次付出了不到一千人的代價之後,五千伊庇魯斯王國最精銳的輕裝步兵就已經戰死三千餘眾了;這個時候,第十三軍團和三個輔助軍團的不足七千規模的殘軍也來到了後軍所在的位置。
因為這次征戰伊庇魯斯王國是跨海作戰,所以每個羅馬軍團都沒有攜帶自己的弩砲部隊和石弩部隊,也就是說每個主戰軍團的人數是六千人,而不是標準編製的將近七千人。現在,主戰場上的三個主戰軍團和三個輔助軍團總兵力也不過一萬七千人了;滿編兩萬四千規模的軍隊已經被輕易消滅了七千,而進攻城牆上的兩個主戰軍團和兩個輔助軍團則更是隻剩下不足六千人。被消滅了超過一萬人。
當然這些被消滅的羅馬軍隊基本都是騎兵集群在發動突然進攻下才得以消滅的;即便如此,也還有兩萬三千餘眾的羅馬軍隊依舊活躍在戰場上。獲得戰爭勝利的是伊庇魯斯王國,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但要是真的想徹底殲滅這兩萬三千羅馬軍隊卻也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兔子急了都咬人呢,更何況這些武裝到牙齒的羅馬軍團將士們;皮魯斯的本意就是盡量不消耗自身的實力,他會選擇與參與的羅馬軍隊死拚嗎?
答案是否定的,皮魯斯的包圍圈在中間的部分是極其薄弱的;為的就是讓大部分的羅馬軍隊可以看到生的希望,並從這裏選擇突圍。這樣既可以降低伊庇魯斯王國軍隊的損失,又可以讓皮魯斯可以慢慢的消滅這些羅馬軍隊;要知道圖爾博距離伊庇魯斯港口足足有十二天的路程,難道那些四散逃命的羅馬軍隊還能跑得過追擊的鐵甲騎兵?更何況那時候的羅馬軍隊可都是四分五裂的小部分了,而不是現在聚集在一起的強大部隊。
皮魯斯的策略是成功的。在前有騎兵集群,後有數萬重裝步兵的包圍情況下;一萬七千餘眾的羅馬軍團將士在尼祿的率領下誓死向後方的重裝步兵衝殺過去。麵對羅馬軍隊暴露出來的後背,皮洛斯自然是不會放過這個進攻的機會;一場為了生存而戰的戰鬥又一次爆發了,隻不過戰爭雙方的角色發生了轉變而已。獵人變成了獵物,而獵物則變成了獵人。(未完待續。)
——馬可·奧勒留(西方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學家皇帝)
很快,尼祿就知道為什麽了;羅馬軍團的龜甲陣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陣型。在麵對敵軍遠程打擊和抵抗騎兵衝鋒時,這種陣型的確能夠有效的降低將士們的傷亡;但是這種陣型是非常單純的正麵對敵陣型,對於自己後方的打擊缺乏足夠的應對措施。在剛才的慌亂中,負責看守伊庇魯斯五千俘虜的駐軍也在尼祿的命令下回到了主陣之中;而那些俘虜則趁機擺脫了俘虜大營。
羅馬軍團關押俘虜的位置早就被皮魯斯的偵查騎兵們得知了,所以在考慮完圖爾博的地形之後,皮魯斯和皮洛斯也大概推測出了羅馬軍團進攻圖爾博時俘虜大營的位置;針對數個有可能的位置,皮魯斯命令皮洛斯在這些位置都埋下了大量的武器,並做下了明顯的標記。當俘虜們因為守軍不在脫離俘虜大營後,他們很快就根據標記找到了埋藏武器的地方。
這五千之數的俘虜本就是皮魯斯命令他們故意被羅馬軍團俘虜的,他們原先可是為伊庇魯斯王國服役長達數年之久的精銳輕裝步兵,不穿甲胄而隻是使用武器作戰本就是他們的長項;甚至可以這麽說,他們才是伊庇魯斯王國最精銳的軍隊,要不然皮魯斯也不會放心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了。在拿到皮洛斯為他們準備好的武器之後,他們立即組成了一百個五十人規模的小隊分別朝三個軍團的羅馬軍團殺去。
一個軍團是有十二個大隊,七十五個百人隊組成的;三個標準軍團的羅馬軍隊一共組成了二百二十五個龜甲陣方隊,這些龜甲陣方隊正是俘虜們組成的小隊的目標。因為龜甲陣的防禦方向是正麵和側翼,後方是極度缺乏防護力量的;在無數五十人小隊的突然襲擊下,無數的羅馬軍團將士在出現死傷之後。隻能選擇無奈的撤出龜甲陣迎戰偷襲者。
五千人規模的精銳輕裝步兵在一瞬間最多不過隻是擊殺了不足一千人的羅馬軍團將士,在從後方的偷襲前提下來說,這並不算很出色的戰績;但是,皮魯斯布置他們的目的卻是完全達到了。整個陣型完整的羅馬軍團方陣和無數的龜甲陣都在他們的襲擊中混亂了。一個個龜甲陣被迫解散了,整個完善的羅馬陣型也被徹底的打亂了;羅馬軍隊的後陣完全陷入了與這五千戰士的焦灼戰鬥中。
如果此時從遠方的上空來看的話就會發現,原本軍陣井井有條的三個羅馬軍團已經完全被分成了兩個部分;除了最前方的第十三軍團還保持著足夠的穩固,後方的布魯圖斯軍團和阿姆留斯軍團則是已經變得混亂不堪、陣型全無了。尼祿自然也是發現了軍隊後方的變故,但是他卻沒有辦法抽身去穩定後方;因為前方的騎兵集群又一次衝擊回來了。
在隻有第十三軍團和三個輔助軍團組成的穩固戰陣中。尼祿確信自己麾下的羅馬軍團將士們可以抵擋得住三千鐵甲騎兵的衝擊;可惜,這種自信實在是太過於樂觀了,也太過於小看鐵甲騎兵和戰象組成的騎兵集群的威力了。當皮洛斯發現羅馬軍陣的後方果然如同皮魯斯安排的那樣混亂起來之後,他當機立斷的率領騎兵集群衝擊了回來;這一次才是真正的血戰。
十九頭戰象在鐵甲騎兵前方一馬當先,整個大地再一次在皮洛斯的騎兵集群的衝擊下顫抖起來;第十三軍團的將士們雖然都已經擺出了整齊的龜甲陣,但這依舊改變不了將士們心中對於戰象和鐵甲騎兵的恐懼。沒有親身體驗過麵對騎兵集群衝擊的人是無法理解這種感受的,這就好比一群人站在一起,迎麵而來的卻是排列整齊的重型卡車;更可怕的是,卡車集群打頭的還是一批重型坦克。在坦克與卡車組成的集群碾壓而來的時候,這群人內心的恐懼可想而知。
第十三軍團的將士們即便內心已經肝膽俱裂了。但好歹他們還知道組成穩固的陣型依靠堅固的盾牌更有可能贏得生機;可是那些輔助軍團的輕裝步兵和弓箭手們就沒有這樣的覺悟了,當然這與他們沒有精良的武器裝備也有關。最終的結果是,三個輔助軍團的六千將士在騎兵集群衝擊的威勢下崩潰了;一瀉千裏的潰軍將士們完全不顧各自百夫長、大隊長的命令在戰場上四散逃命,不僅讓自己的陣型蕩然無存,也徹底打亂了第十三軍團的陣型。
尼祿看著眼前被輔助軍團攪亂的陣型就明白了今天的戰局是沒有可能勝利了,隻能盡量減少損失了;於是,他當即就命令第十三軍團的將士們以輔助軍團為掩護,立即向後方撤退。在尼祿看來,後方現在正是伊庇魯斯王國軍隊與羅馬軍團進行混戰;敵軍強大的騎兵集群總不至於敵我不分的對混戰的軍隊進行集團衝鋒吧。
尼祿的想法是對的,但他實在太小看騎兵集群的衝擊速度了;就在尼祿剛剛下達命令之際。十九頭戰象就已經衝進了羅馬軍團的將士們當中了。在十九頭戰象的引導下,三千鐵甲騎兵很是輕易的就將第十三軍團和三個輔助軍團組成的前軍給撕裂成了兩半;僅這一次交鋒,伊庇魯斯王國的騎兵集群就最少消滅了數量不低於四千的羅馬軍團將士,偌大的羅馬前軍好像在中間憑空消失了一部分一樣。
嗚~嗚~嗚~嗚……與此同時。又一陣高昂而又雄壯的號角聲從羅馬軍團與伊庇魯斯王國軍隊混戰的後方傳來;正是皮魯斯親自統帥的將近三萬伊庇魯斯王國重裝步兵!原來之前皮洛斯在圖爾博城內下令吹響的號角,不僅是他親自率領騎兵集群發動進攻的號角聲,更是他與皮魯斯約定的信號;一旦皮洛斯在圖爾博吹響這個號角,皮魯斯也會率領主力大軍從後方包圍羅馬軍團!
當戰場上的尼祿和已經帶著提比裏烏斯匆匆撤向後方的格涅烏斯聽到這一陣號角聲之後都知道羅馬軍團完了;戰爭進行到這裏,如果格涅烏斯和尼祿要是再看不出來羅馬遠征軍團已經完全掉入了伊庇魯斯王國的陷阱的話,那他們也不配擔任軍團長了。可惜。這個時候明白這些已經遲了;格涅烏斯隻能選擇護送提比裏烏斯盡力突圍,尼祿也隻能盡量集結自己身邊的羅馬軍團將士向港口突圍。
而皮洛斯在聽到這陣號角聲之後自然明白皮魯斯率領援軍到了;為了更好的防止羅馬軍團四散逃跑。也為了降低戰象和鐵甲騎兵的傷亡率,皮洛斯果斷率領騎兵集群再一次脫離了與羅馬軍團的交戰,開始往圖爾博方向奔騰而去。此時,圖爾博城牆上的局勢也再一次發生了逆轉;本來屬於羅馬遠征軍團一方的優勢。在皮洛斯率領騎兵集群扭轉局勢之後改變了。
看著節節敗退陷入危機的羅馬軍團本陣,圖爾博城牆上的第八軍團和第三鷹旗軍團的將士們分心之下反而落在了數量處於絕對劣勢的敵軍的下風;隨著戰鬥的進一步發展,將近六千規模的羅馬軍團將士居然與不足八百人的圖爾博重步兵守軍打的相持不下。不過,城牆上的戰鬥已經不是這場戰爭的中心了;城外的大決戰才真正的決定著勝負雙方的未來。
毋庸置疑,現在占據絕對上風的是伊庇魯斯王國的軍隊;羅馬人的遠征軍團在這時才真正的為自己的愚蠢和自大付出了應有的代價。將近三萬左右的重裝步兵軍團在皮魯斯的率領之下從羅馬軍團的後方展開成一個巨大的半圓包圍圈朝著整個羅馬軍陣而來。此時的羅馬軍陣中布魯圖斯軍團和阿姆留斯軍團正在與人數已經不足兩千的俘虜們戰鬥著,他們的總人數還有將近一萬之眾。
雖然布魯圖斯軍團和阿姆留斯軍團剛開始在俘虜們的偷襲之下有了一定的損失,並打亂了全部陣型;但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優勢和人數上的優勢還是讓他們輕鬆的將俘虜們壓製了下去。僅僅是再一次付出了不到一千人的代價之後,五千伊庇魯斯王國最精銳的輕裝步兵就已經戰死三千餘眾了;這個時候,第十三軍團和三個輔助軍團的不足七千規模的殘軍也來到了後軍所在的位置。
因為這次征戰伊庇魯斯王國是跨海作戰,所以每個羅馬軍團都沒有攜帶自己的弩砲部隊和石弩部隊,也就是說每個主戰軍團的人數是六千人,而不是標準編製的將近七千人。現在,主戰場上的三個主戰軍團和三個輔助軍團總兵力也不過一萬七千人了;滿編兩萬四千規模的軍隊已經被輕易消滅了七千,而進攻城牆上的兩個主戰軍團和兩個輔助軍團則更是隻剩下不足六千人。被消滅了超過一萬人。
當然這些被消滅的羅馬軍隊基本都是騎兵集群在發動突然進攻下才得以消滅的;即便如此,也還有兩萬三千餘眾的羅馬軍隊依舊活躍在戰場上。獲得戰爭勝利的是伊庇魯斯王國,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但要是真的想徹底殲滅這兩萬三千羅馬軍隊卻也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兔子急了都咬人呢,更何況這些武裝到牙齒的羅馬軍團將士們;皮魯斯的本意就是盡量不消耗自身的實力,他會選擇與參與的羅馬軍隊死拚嗎?
答案是否定的,皮魯斯的包圍圈在中間的部分是極其薄弱的;為的就是讓大部分的羅馬軍隊可以看到生的希望,並從這裏選擇突圍。這樣既可以降低伊庇魯斯王國軍隊的損失,又可以讓皮魯斯可以慢慢的消滅這些羅馬軍隊;要知道圖爾博距離伊庇魯斯港口足足有十二天的路程,難道那些四散逃命的羅馬軍隊還能跑得過追擊的鐵甲騎兵?更何況那時候的羅馬軍隊可都是四分五裂的小部分了,而不是現在聚集在一起的強大部隊。
皮魯斯的策略是成功的。在前有騎兵集群,後有數萬重裝步兵的包圍情況下;一萬七千餘眾的羅馬軍團將士在尼祿的率領下誓死向後方的重裝步兵衝殺過去。麵對羅馬軍隊暴露出來的後背,皮洛斯自然是不會放過這個進攻的機會;一場為了生存而戰的戰鬥又一次爆發了,隻不過戰爭雙方的角色發生了轉變而已。獵人變成了獵物,而獵物則變成了獵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