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獨自遠去”
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 作者:追風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若要人愛,就要愛人。
——奧索尼烏斯(古羅馬詩人)
就在奧斯卡率軍包圍墨西拿的時候,漢尼拔的確已經率軍來到了拜薩西恩的港口;隻不過,漢尼拔卻無法立即率軍返回西西裏島。原來,因為迦太基元老院的成功阻撓,漢尼拔無法使用過多的運輸船來將兩萬四千將士一次性運回西西裏島,他必須要分兵運輸。
此時,漢尼拔還完全不知道奧古斯都家族的軍隊已經包圍了上西西裏亞的墨西拿,他還以為自己占據著戰略上的主動;所以,在麵對迦太基元老院的刻意安排的時候,漢尼拔並沒有多做計較,隻是將自己的軍隊一分為二,通過兩次運回西西裏島。
這第一批次軍隊,是由瑪哈巴爾親自率領的六千利比亞槍兵和六千布匿步兵;漢尼拔本人則率領著一萬伊比利亞步兵和兩千聖團步兵作為第二批次軍隊。在臨行之前,漢尼拔還特意囑咐瑪哈巴爾,回到下西西裏亞以後,隻需要暫時駐紮在港口,其他的事情不用過問。
在瑪哈巴爾率軍乘船離開以後,漢尼拔就將自己麾下的一萬伊比利亞步兵安置在了港口附近;之後,漢尼拔就帶著兩千聖團步兵乘船,朝著昔蘭尼加王國的方向進發了。
在一個多月以前,昔蘭尼加王國在派遣使者向漢尼拔宣布臣服的時候,還為漢尼拔帶來了另一個對漢尼拔而言非常重要的消息。半年前,昔蘭尼加王國出現了一股叛軍勢力,這股叛軍勢力並不強大,隻有不到兩千餘眾而已;但這股叛軍勢力卻擁有著一張極為強大的王牌!
這張王牌,自然就是北非大地上傳統的強大存在——戰象!一股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強盜,在偶爾發現了一個龐大的象群以後,強製脅迫了一批訓養戰象的人,然後就將這個龐大的象群轉化為了他們手中的力量。
如果說,僅僅是幾頭戰象,那麽昔蘭尼加王國也不會畏懼,隻需要狠下心來死戰,幾頭戰象還是不足以影響大局的;但悲劇的是,這個龐大的象群,為這股叛軍勢力整整提供了八十頭戰象!八十頭戰象,那可是漢尼拔聽到了都感到極為震驚的數字!
當然,漢尼拔此行可不是為了幫助昔蘭尼加王國解除危機,而是為了將這股叛軍勢力收歸己用。對於兩千人左右的叛軍,漢尼拔自然是不會將他們放在眼中的;但那八十頭戰象,卻是對漢尼拔充滿著誘惑。
漢尼拔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崇尚進攻的天才戰術大師,他喜歡使用騎兵作戰,也異常精於使用騎兵作戰;說句毫不客氣的話,在這樣一個時代,還沒有人能夠在騎兵作戰方麵的造詣能夠超越漢尼拔,甚至就連能夠與其比肩的人都不存在。
對於這樣的一個人,其對於騎兵的喜愛是可想而知的;而在漢尼拔的眼中,世界上最優秀的騎兵有五種種,分別是努米底亞標槍騎兵、迦太基長盾騎兵、塞琉古鐵甲騎兵、馬其頓皇家騎兵,以及騎兵中的最強王者——戰象騎兵!
戰象,在漢尼拔的眼中,永遠都是最強的騎兵,也是最為難以獲得的騎兵;自此上次漢尼拔麾下的戰象在大戰中死傷殆盡以後,漢尼拔的麾下就再也沒有戰象以供使用了。雖然迦太基王國本土還有著一支特殊的戰象騎兵,但那支騎兵根本不可能離開迦太基本土,也不具備戰術價值。
另外就是朱古達的戰象了,那整整一百頭的戰象,被維密那打的灰飛煙滅;這既讓漢尼拔感到震驚不已,也讓漢尼拔感到心疼不已。當然,漢尼拔可不會認為那是戰象不夠厲害;在漢尼拔看來,那分明就是朱古達不會使用戰象部隊而已。
事實也正是如此,如果那一百頭戰象在漢尼拔的手中的話;即便是維密那親自出戰,也不可能那麽輕易的將這一百頭戰象消滅,更加不可能如上次那樣近乎毫無代價。
可惜,這些假如對於漢尼拔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在昔蘭尼加王國為此向漢尼拔求援的時候,漢尼拔果斷選擇了同意。一個是否支持迦太基王國的昔蘭尼加王國,並不算什麽,但一支由八十頭戰象組成的騎兵群,卻是漢尼拔無法拒絕的誘惑。
漢尼拔帶著兩千聖團步兵,就這麽從拜薩西恩的港口朝著昔蘭尼加王國的方向出發了;實際上,昔蘭尼加王國與迦太基王國之間的距離還是非常遙遠的,漢尼拔乘船抵達昔蘭尼加王國的時間,幾乎已經足夠運輸船隊將瑪哈巴爾所部送到西西裏島再返回了。
但是,漢尼拔並不在乎這些東西;漢尼拔在臨走之際已經對港口外的一萬大軍下達了命令;一旦運輸船隊返回拜薩西恩港口,他們就立即登船前往下西西裏亞,不需要等待漢尼拔趕回來。漢尼拔本人則會在拿下這八十頭戰象以後,直接從昔蘭尼加王國趕往西西裏島。
安排好本土的一切以後,漢尼拔就直接走了,朝著昔蘭尼加王國的方向出發了;早就已經在數年之前習慣了海上長途航行的漢尼拔可不會對海上的風景產生什麽別樣的感慨,他隻是在自己的船艙中思考著怎麽才能順利的將那八十頭戰象收歸己有。
十數天的時間一晃而過,漢尼拔的船隊終於在一天中午的時候抵達了昔蘭尼加王國的港口;昔蘭尼加王國的首都昔蘭尼是一座靠近港口的城市,距離港口僅有三十餘裏的路程。昔蘭尼加王國國王早就得知漢尼拔要親赴昔蘭尼加,其更是親自在港口迎接漢尼拔的到來。
本來昔蘭尼加王國還打算盛情招待漢尼拔一番以後,再派人帶著漢尼拔及其軍隊去尋找這股叛軍;但漢尼拔上岸以後,直接就婉拒了昔蘭尼加王國國王的邀請,並開門見山的要求國王派人帶路去尋找那股叛軍勢力。
麵對漢尼拔的雷厲風行,昔蘭尼加王國國王隻得無奈的放棄了自己早已經準備好的歡迎儀式,而直接派遣了十餘人為漢尼拔帶路前往南部尋找那股叛軍勢力。
昔蘭尼加王國雖然也是北非大陸上的老牌王國了,但是其國土麵積卻是非常小的,是北非大陸上麵積最小的國度,僅相當於阿非利加行省的三分之一、的黎波裏行省的十五分之一。但是其人口還是比較可觀的,也有著二三十萬的總人口。
昔蘭尼加王國的核心地區,就是以昔蘭尼首府為首的北方地區,其南方地區就是相對比較落後混亂的地區了;而這股叛軍勢力所盤踞的地方,也正是南方地區。
整個昔蘭尼加王國南北方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這主要是源自於其國內的民族成分差異;自古以來,北非地區就是一個民族混亂的地區,也是民族紛爭比較嚴重的地區,昔蘭尼加王國自然也不例外。
其王國內部的北方地區,一直以來就是由處於強勢地位的主要民族統治,而南方地區,則是由處於弱勢地位的諸多民族統治;這樣一來,直接就導致了昔蘭尼加王國北方地區的繁華,與南方地區的混亂落後,也形成了南北方的巨大差異。
漢尼拔率領著兩千聖團步兵,在十餘人的指引下,一路從北方向著南方而去,路上的變化也是非常令人吃驚的;從南北分界線的河流過去以後,北方的那種祥和寧靜就沒有了,就連路上的行人都更多的給人一種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感覺。
當然,最大的變化還是社會治安的變化;在北方的時候,漢尼拔是很少有看到違法犯罪行為的,就連正常的打架鬥毆都不多。但是,進入南方以後,社會治安明顯就混亂的多了;除了作奸犯科之輩的比比皆是以外,漢尼拔甚至還數次發現了有部落在彼此廝殺!
很明顯,在這樣的地區,絕對是滋生混亂和叛軍的溫床,也是產生意外的最佳場所;但漢尼拔來了卻不一樣,他身後那兩千威武不凡、裝備精良的聖團步兵,足以讓任何有其他心思的人不敢輕舉妄動。
在往南走了整整一天以後,這十幾個人就將漢尼拔帶到了一座城市附近;原來,這座城市就是昔日昔蘭尼加王國南方最大的城市,也是現在那股叛軍勢力所盤踞的城市。看著眼見頗具規模的城市和高大的城牆,再想到叛軍僅有兩千步兵而已;漢尼拔隻得無奈的搖搖頭。
在靠近這座城市以後,那十幾個人就死活不願意繼續前進了,漢尼拔也沒有為此而為難他們,隻是讓他們在回去複命的時候小心一點;隨即,他們就如蒙大赦似得策馬狂奔離去了。
漢尼拔沒有理會這迅速離去的十幾人,而是將全部的心思轉移到了眼前的這座城池,以及這座城池內的那股叛軍身上;從一開始,漢尼拔就沒有打算與這股叛軍交戰,他是想要將這股叛軍全部收編到自己的麾下,為自己所用而已。
至於為什麽要帶上最為精銳的那兩千聖團步兵,那也隻不過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讓這股叛軍心甘情願的投降罷了;很多時候,要想讓別人投降,還是需要適當的表現出自身的實力的,否則誰又願意甘為他人之下屬呢?(未完待續。)
——奧索尼烏斯(古羅馬詩人)
就在奧斯卡率軍包圍墨西拿的時候,漢尼拔的確已經率軍來到了拜薩西恩的港口;隻不過,漢尼拔卻無法立即率軍返回西西裏島。原來,因為迦太基元老院的成功阻撓,漢尼拔無法使用過多的運輸船來將兩萬四千將士一次性運回西西裏島,他必須要分兵運輸。
此時,漢尼拔還完全不知道奧古斯都家族的軍隊已經包圍了上西西裏亞的墨西拿,他還以為自己占據著戰略上的主動;所以,在麵對迦太基元老院的刻意安排的時候,漢尼拔並沒有多做計較,隻是將自己的軍隊一分為二,通過兩次運回西西裏島。
這第一批次軍隊,是由瑪哈巴爾親自率領的六千利比亞槍兵和六千布匿步兵;漢尼拔本人則率領著一萬伊比利亞步兵和兩千聖團步兵作為第二批次軍隊。在臨行之前,漢尼拔還特意囑咐瑪哈巴爾,回到下西西裏亞以後,隻需要暫時駐紮在港口,其他的事情不用過問。
在瑪哈巴爾率軍乘船離開以後,漢尼拔就將自己麾下的一萬伊比利亞步兵安置在了港口附近;之後,漢尼拔就帶著兩千聖團步兵乘船,朝著昔蘭尼加王國的方向進發了。
在一個多月以前,昔蘭尼加王國在派遣使者向漢尼拔宣布臣服的時候,還為漢尼拔帶來了另一個對漢尼拔而言非常重要的消息。半年前,昔蘭尼加王國出現了一股叛軍勢力,這股叛軍勢力並不強大,隻有不到兩千餘眾而已;但這股叛軍勢力卻擁有著一張極為強大的王牌!
這張王牌,自然就是北非大地上傳統的強大存在——戰象!一股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強盜,在偶爾發現了一個龐大的象群以後,強製脅迫了一批訓養戰象的人,然後就將這個龐大的象群轉化為了他們手中的力量。
如果說,僅僅是幾頭戰象,那麽昔蘭尼加王國也不會畏懼,隻需要狠下心來死戰,幾頭戰象還是不足以影響大局的;但悲劇的是,這個龐大的象群,為這股叛軍勢力整整提供了八十頭戰象!八十頭戰象,那可是漢尼拔聽到了都感到極為震驚的數字!
當然,漢尼拔此行可不是為了幫助昔蘭尼加王國解除危機,而是為了將這股叛軍勢力收歸己用。對於兩千人左右的叛軍,漢尼拔自然是不會將他們放在眼中的;但那八十頭戰象,卻是對漢尼拔充滿著誘惑。
漢尼拔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崇尚進攻的天才戰術大師,他喜歡使用騎兵作戰,也異常精於使用騎兵作戰;說句毫不客氣的話,在這樣一個時代,還沒有人能夠在騎兵作戰方麵的造詣能夠超越漢尼拔,甚至就連能夠與其比肩的人都不存在。
對於這樣的一個人,其對於騎兵的喜愛是可想而知的;而在漢尼拔的眼中,世界上最優秀的騎兵有五種種,分別是努米底亞標槍騎兵、迦太基長盾騎兵、塞琉古鐵甲騎兵、馬其頓皇家騎兵,以及騎兵中的最強王者——戰象騎兵!
戰象,在漢尼拔的眼中,永遠都是最強的騎兵,也是最為難以獲得的騎兵;自此上次漢尼拔麾下的戰象在大戰中死傷殆盡以後,漢尼拔的麾下就再也沒有戰象以供使用了。雖然迦太基王國本土還有著一支特殊的戰象騎兵,但那支騎兵根本不可能離開迦太基本土,也不具備戰術價值。
另外就是朱古達的戰象了,那整整一百頭的戰象,被維密那打的灰飛煙滅;這既讓漢尼拔感到震驚不已,也讓漢尼拔感到心疼不已。當然,漢尼拔可不會認為那是戰象不夠厲害;在漢尼拔看來,那分明就是朱古達不會使用戰象部隊而已。
事實也正是如此,如果那一百頭戰象在漢尼拔的手中的話;即便是維密那親自出戰,也不可能那麽輕易的將這一百頭戰象消滅,更加不可能如上次那樣近乎毫無代價。
可惜,這些假如對於漢尼拔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在昔蘭尼加王國為此向漢尼拔求援的時候,漢尼拔果斷選擇了同意。一個是否支持迦太基王國的昔蘭尼加王國,並不算什麽,但一支由八十頭戰象組成的騎兵群,卻是漢尼拔無法拒絕的誘惑。
漢尼拔帶著兩千聖團步兵,就這麽從拜薩西恩的港口朝著昔蘭尼加王國的方向出發了;實際上,昔蘭尼加王國與迦太基王國之間的距離還是非常遙遠的,漢尼拔乘船抵達昔蘭尼加王國的時間,幾乎已經足夠運輸船隊將瑪哈巴爾所部送到西西裏島再返回了。
但是,漢尼拔並不在乎這些東西;漢尼拔在臨走之際已經對港口外的一萬大軍下達了命令;一旦運輸船隊返回拜薩西恩港口,他們就立即登船前往下西西裏亞,不需要等待漢尼拔趕回來。漢尼拔本人則會在拿下這八十頭戰象以後,直接從昔蘭尼加王國趕往西西裏島。
安排好本土的一切以後,漢尼拔就直接走了,朝著昔蘭尼加王國的方向出發了;早就已經在數年之前習慣了海上長途航行的漢尼拔可不會對海上的風景產生什麽別樣的感慨,他隻是在自己的船艙中思考著怎麽才能順利的將那八十頭戰象收歸己有。
十數天的時間一晃而過,漢尼拔的船隊終於在一天中午的時候抵達了昔蘭尼加王國的港口;昔蘭尼加王國的首都昔蘭尼是一座靠近港口的城市,距離港口僅有三十餘裏的路程。昔蘭尼加王國國王早就得知漢尼拔要親赴昔蘭尼加,其更是親自在港口迎接漢尼拔的到來。
本來昔蘭尼加王國還打算盛情招待漢尼拔一番以後,再派人帶著漢尼拔及其軍隊去尋找這股叛軍;但漢尼拔上岸以後,直接就婉拒了昔蘭尼加王國國王的邀請,並開門見山的要求國王派人帶路去尋找那股叛軍勢力。
麵對漢尼拔的雷厲風行,昔蘭尼加王國國王隻得無奈的放棄了自己早已經準備好的歡迎儀式,而直接派遣了十餘人為漢尼拔帶路前往南部尋找那股叛軍勢力。
昔蘭尼加王國雖然也是北非大陸上的老牌王國了,但是其國土麵積卻是非常小的,是北非大陸上麵積最小的國度,僅相當於阿非利加行省的三分之一、的黎波裏行省的十五分之一。但是其人口還是比較可觀的,也有著二三十萬的總人口。
昔蘭尼加王國的核心地區,就是以昔蘭尼首府為首的北方地區,其南方地區就是相對比較落後混亂的地區了;而這股叛軍勢力所盤踞的地方,也正是南方地區。
整個昔蘭尼加王國南北方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這主要是源自於其國內的民族成分差異;自古以來,北非地區就是一個民族混亂的地區,也是民族紛爭比較嚴重的地區,昔蘭尼加王國自然也不例外。
其王國內部的北方地區,一直以來就是由處於強勢地位的主要民族統治,而南方地區,則是由處於弱勢地位的諸多民族統治;這樣一來,直接就導致了昔蘭尼加王國北方地區的繁華,與南方地區的混亂落後,也形成了南北方的巨大差異。
漢尼拔率領著兩千聖團步兵,在十餘人的指引下,一路從北方向著南方而去,路上的變化也是非常令人吃驚的;從南北分界線的河流過去以後,北方的那種祥和寧靜就沒有了,就連路上的行人都更多的給人一種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感覺。
當然,最大的變化還是社會治安的變化;在北方的時候,漢尼拔是很少有看到違法犯罪行為的,就連正常的打架鬥毆都不多。但是,進入南方以後,社會治安明顯就混亂的多了;除了作奸犯科之輩的比比皆是以外,漢尼拔甚至還數次發現了有部落在彼此廝殺!
很明顯,在這樣的地區,絕對是滋生混亂和叛軍的溫床,也是產生意外的最佳場所;但漢尼拔來了卻不一樣,他身後那兩千威武不凡、裝備精良的聖團步兵,足以讓任何有其他心思的人不敢輕舉妄動。
在往南走了整整一天以後,這十幾個人就將漢尼拔帶到了一座城市附近;原來,這座城市就是昔日昔蘭尼加王國南方最大的城市,也是現在那股叛軍勢力所盤踞的城市。看著眼見頗具規模的城市和高大的城牆,再想到叛軍僅有兩千步兵而已;漢尼拔隻得無奈的搖搖頭。
在靠近這座城市以後,那十幾個人就死活不願意繼續前進了,漢尼拔也沒有為此而為難他們,隻是讓他們在回去複命的時候小心一點;隨即,他們就如蒙大赦似得策馬狂奔離去了。
漢尼拔沒有理會這迅速離去的十幾人,而是將全部的心思轉移到了眼前的這座城池,以及這座城池內的那股叛軍身上;從一開始,漢尼拔就沒有打算與這股叛軍交戰,他是想要將這股叛軍全部收編到自己的麾下,為自己所用而已。
至於為什麽要帶上最為精銳的那兩千聖團步兵,那也隻不過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讓這股叛軍心甘情願的投降罷了;很多時候,要想讓別人投降,還是需要適當的表現出自身的實力的,否則誰又願意甘為他人之下屬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