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紮馬對戰·一”
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 作者:追風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獄就是天堂。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歡樂。
——柏拉圖(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紮馬平原是一塊地勢平坦、麵積廣闊的平原,極為適合大規模的軍團混戰廝殺和騎兵作戰;在整軍備戰的時候,漢尼拔就知道了奧古斯都家族近衛騎兵軍團的存在。
但是,漢尼拔並不認為奧古斯都家族的五千騎兵會是自己麾下那四千長盾騎兵的對手;即便是奧古斯都家族的騎兵在武器裝備方麵更具有優勢,但那四千長盾騎兵可是真正的百戰雄獅!
難道四千隻雄獅,還會害怕五千隻拿著利劍的綿羊嗎?雄獅永遠都是雄獅,綿羊終究還是綿羊;在漢尼拔的眼中,羅馬人的騎兵從來都是一個笑話罷了!
所以,漢尼拔這次並沒有選擇加爾都斯河作為決戰的地方,而是選擇了更為適合騎兵作戰的紮馬平原作為決戰地點;要知道,漢尼拔的麾下可不僅有著四千精銳的長盾騎兵,他還有著來自於昔蘭尼加王國的八十頭戰象,那才是漢尼拔手中的王牌部隊!
在率軍抵達抵達紮馬平原以後,漢尼拔首先就率領騎兵部隊將整個紮馬平原的地形和分布勘察了一遍;之後,漢尼拔就選擇了一處相對而言的製高點作為己方大軍的駐紮點。
為了更好的迎擊奧古斯都家族的軍隊,漢尼拔並沒有讓自己麾下的軍隊全部安紮在一處軍營內,而是將大軍分成了三處軍營分別安紮。
這三個軍營呈品字形分布在紮馬平原的南端,正前方就是漢尼拔本人親自率軍安紮的主力軍營;裏麵駐紮著漢尼拔親自率領的兩萬四千大軍和哈士杜巴率領的四千長盾騎兵和八十頭戰象。
主力軍營的東南方向五百米,就是西奧法尼斯的軍營,裏麵駐紮著由西奧法尼斯率領的一萬五千瑪哥舊部傭兵;主力軍營的西南方向五百米,則是瑪哈巴爾的軍營,裏麵駐紮著由瑪哈巴爾率領的六千步兵和六千希臘軍隊。
這樣的軍營分布方式,可以確保漢尼拔的軍隊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遭受到奧古斯都家族軍隊的偷襲;因為奧古斯都家族的軍隊根本不可能擁有同時偷襲三座軍營的實力,一旦奧古斯都家族的軍隊偷襲一座軍營,就會立即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品字形軍營的分布方式,也可以避免漢尼拔麾下的軍隊過於集中;真到了大戰爆發的時候,調動軍隊的速度必然極大的快於一個軍營內的調軍。
事實上,將全部大軍分為三個互為犄角之勢的軍營駐紮,是最為合適的分兵辦法;如果少於三座軍營的話,那麽出兵速度就會放慢,而且不利於互相協助。
如果多於三座軍營的話,那麽出兵速度的確會再次獲得提高,但是卻會極大的削弱每個軍營內駐軍的實力;一旦發生意外情況,一座軍營內的大軍根本就不足以獨當一麵。
所以,漢尼拔經過慎重的思考以後,才布置了眼下的這三座呈品字形的軍營;有了漢尼拔的決定,瑪哈巴爾和哈士杜巴等將領們自然是遵命了。
或許是因為習慣的原因,漢尼拔麾下的將領們在漢尼拔麾下作戰時,總是不願意主動去思考戰局,也不會輕易去妄自猜測漢尼拔的用意;他們已經習慣了聽從漢尼拔的命令,然後打勝仗。
在奧古斯都家族的軍隊沒有抵達紮馬平原之前,漢尼拔並沒有著急做什麽具體的軍事部署;他隻是在派出去大量斥候密切注意奧古斯都家族大軍的動向以外,就是在軍營裏操練麾下的將士們。
當然,也不僅僅隻有漢尼拔的軍營裏在操練將士,西奧法尼斯和瑪哈巴爾也都在各自的軍營中臨陣操練將士,想要自己麾下的將士在接下來的決戰中建立更大的功勳!
從第一次指揮作戰至今,從來沒有戰敗過的漢尼拔,擁有了麾下將士們最大的信任;同時,他麾下的將軍們也對他充滿了信心。在所有人的眼中,漢尼拔本身就代表著勝利與榮耀!
三天的時間一晃而過,漢尼拔每天都會收到數次斥候的回報,奧古斯都家族大軍的動向也是全部掌握在了漢尼拔的手中;不僅僅是奧古斯都家族軍隊的動向,就連奧古斯都家族大軍的兵種詳細情況漢尼拔都已經完全知曉了。
奧古斯都家族擁有的八千騎兵和大規模的器械部隊,這些情況都被漢尼拔提前知道了;不過,漢尼拔對此並不是很擔心,甚至可以說是無所畏懼。
雖然奧古斯都家族的騎兵數量是漢尼拔麾下騎兵數量的兩倍,但是羅馬人的騎兵真的是己方騎兵的對手嗎?漢尼拔對自己麾下的騎兵和哈士杜巴有著絕對的信任,這是屬於騎兵戰神的驕傲!
至於奧古斯都家族軍隊中存在的大規模器械,這倒是讓漢尼拔頗為頭疼的一件事情;迦太基王國也並不是沒有這樣的弩砲和石弩,隻是漢尼拔從來不喜歡使用這些可以算是純粹的攻城武器的器械而已,以至於漢尼拔的軍中並沒有這樣的部隊。
不過,這些奧古斯都家族的器械也僅僅是讓漢尼拔比較頭疼而已,完全無法讓漢尼拔感到畏懼;因為漢尼拔深深的了解這些器械的弱項,隻要己方軍隊發揮正常,奧古斯都家族的器械部隊在漢尼拔眼中隻是一堆堆的廢材而已。
在奧古斯都家族正式抵達紮馬平原以後,漢尼拔就親自率領著哈士杜巴和四千精銳的長盾騎兵離開了主力軍營;從五百米遠的地方,靜靜地觀察著奧古斯都家族安營紮寨的舉動。
奧古斯都家族的大軍自然也是發現了漢尼拔騎兵部隊的異狀,在漢尼拔的騎兵還沒有抵達己方大軍五百米距離的時候;盧魁斯親自率領的三個軍團就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他們排列著整齊的隊形,武器全部抽出來,就這樣靜靜的與漢尼拔的騎兵相隔五百米對峙著。
除了盧魁斯的三個軍團以後,昆圖斯則是繼續率領他麾下的兩個軍營構建軍營;奧斯卡也是讓騎兵們將弩砲和石弩全部放下來,一旦漢尼拔麾下的騎兵真的發起了進攻,那麽首先迎接他們的就將是器械部隊的弩箭和砲彈!
事實上,漢尼拔根本就沒有趁機偷襲奧古斯都家族軍隊的打算,他隻是想要近距離的觀察一番這個新近突然崛起的羅馬奧古斯都家族;看看其家族的將領和軍隊到底怎麽樣,是屬於什麽樣的對手,為什麽之前巴利阿裏群島和貝提卡行省會相繼淪陷。
原本,漢尼拔還以為自己率軍到來,會讓忙於構建軍營的奧古斯都家族軍隊手忙腳亂一番;沒想到,奧古斯都家族的軍隊竟然可以紋絲不動的繼續按部就班的做自己的事情,還分工明確的派出一半的軍隊列陣與自己的騎兵對峙。
這樣一支紀律嚴明、氣勢不凡的軍隊,難怪可以如此迅速的崛起於西地中海,並以極快的速度拿下巴利阿裏群島和貝提卡行省;此時,漢尼拔才知道,自己的兩個弟弟輸的不怨。
但是,輸的不怨歸輸的不怨,一想到兩個弟弟的身死漢尼拔的心中依舊是滿腔怒火;漢尼拔告訴自己,必須要用奧古斯都家族這四萬大軍的鮮血,來為自己的兩個弟弟複仇!
漢尼拔從來不覺得失去巴利阿裏群島和貝提卡行省有什麽大不了,領土本來就是大家你爭我奪的;漢尼拔家族也是從別的勢力手中奪取的巴利阿裏群島和貝提卡行省,如今又失去了,將來再奪回來就是了,根本不值得讓漢尼拔自己動怒。
但是,漢尼拔卻無法忍受自己兩個弟弟的戰死;尤其是瑪哥,那是和漢尼拔從小一起長大的親弟弟,也是在戰場上陪著漢尼拔一起浴血奮戰的大將,漢尼拔必須要為他複仇!
如果說,這次不是瑪哥和西奧迪克裏斯在與奧古斯都家族的戰爭中戰死了,漢尼拔是不可能放棄北非的大好局勢而率軍奔赴西西裏島與奧古斯都家族決戰的。
漢尼拔並不是一個合格的領袖,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真的不懂大局;一個沒有大局觀的人,又怎麽可能會有戰略觀,又怎麽可能成就戰神之名?
打一兩場勝仗,可能是因為運氣;但每戰必勝,那就不僅僅是運氣的問題了,那是真正的實力。毋庸置疑,漢尼拔就是這樣一個擁有強悍實力的人;他又怎麽可能缺乏最基本的大局觀呢?
漢尼拔當然明白,隻要自己暫時放下與奧古斯都家族的私仇繼續留在北非;那麽,他就可以真正的成為掌控迦太基王國的人,他也有足夠的時間來將整個北非納入迦太基王國的統治範圍!
但是,漢尼拔終究是漢尼拔;他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同樣也愛自己的家人和袍澤。所以,漢尼拔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暫時放下北非的一切,他要率軍複仇,為自己的弟弟和袍澤複仇!
也許,這樣的決定對於一個領袖來說,簡直就是不可原諒的;但對於漢尼拔麾下的將士們來說,這樣的漢尼拔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值得他們效忠的漢尼拔吧!(未完待續。)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歡樂。
——柏拉圖(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紮馬平原是一塊地勢平坦、麵積廣闊的平原,極為適合大規模的軍團混戰廝殺和騎兵作戰;在整軍備戰的時候,漢尼拔就知道了奧古斯都家族近衛騎兵軍團的存在。
但是,漢尼拔並不認為奧古斯都家族的五千騎兵會是自己麾下那四千長盾騎兵的對手;即便是奧古斯都家族的騎兵在武器裝備方麵更具有優勢,但那四千長盾騎兵可是真正的百戰雄獅!
難道四千隻雄獅,還會害怕五千隻拿著利劍的綿羊嗎?雄獅永遠都是雄獅,綿羊終究還是綿羊;在漢尼拔的眼中,羅馬人的騎兵從來都是一個笑話罷了!
所以,漢尼拔這次並沒有選擇加爾都斯河作為決戰的地方,而是選擇了更為適合騎兵作戰的紮馬平原作為決戰地點;要知道,漢尼拔的麾下可不僅有著四千精銳的長盾騎兵,他還有著來自於昔蘭尼加王國的八十頭戰象,那才是漢尼拔手中的王牌部隊!
在率軍抵達抵達紮馬平原以後,漢尼拔首先就率領騎兵部隊將整個紮馬平原的地形和分布勘察了一遍;之後,漢尼拔就選擇了一處相對而言的製高點作為己方大軍的駐紮點。
為了更好的迎擊奧古斯都家族的軍隊,漢尼拔並沒有讓自己麾下的軍隊全部安紮在一處軍營內,而是將大軍分成了三處軍營分別安紮。
這三個軍營呈品字形分布在紮馬平原的南端,正前方就是漢尼拔本人親自率軍安紮的主力軍營;裏麵駐紮著漢尼拔親自率領的兩萬四千大軍和哈士杜巴率領的四千長盾騎兵和八十頭戰象。
主力軍營的東南方向五百米,就是西奧法尼斯的軍營,裏麵駐紮著由西奧法尼斯率領的一萬五千瑪哥舊部傭兵;主力軍營的西南方向五百米,則是瑪哈巴爾的軍營,裏麵駐紮著由瑪哈巴爾率領的六千步兵和六千希臘軍隊。
這樣的軍營分布方式,可以確保漢尼拔的軍隊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遭受到奧古斯都家族軍隊的偷襲;因為奧古斯都家族的軍隊根本不可能擁有同時偷襲三座軍營的實力,一旦奧古斯都家族的軍隊偷襲一座軍營,就會立即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品字形軍營的分布方式,也可以避免漢尼拔麾下的軍隊過於集中;真到了大戰爆發的時候,調動軍隊的速度必然極大的快於一個軍營內的調軍。
事實上,將全部大軍分為三個互為犄角之勢的軍營駐紮,是最為合適的分兵辦法;如果少於三座軍營的話,那麽出兵速度就會放慢,而且不利於互相協助。
如果多於三座軍營的話,那麽出兵速度的確會再次獲得提高,但是卻會極大的削弱每個軍營內駐軍的實力;一旦發生意外情況,一座軍營內的大軍根本就不足以獨當一麵。
所以,漢尼拔經過慎重的思考以後,才布置了眼下的這三座呈品字形的軍營;有了漢尼拔的決定,瑪哈巴爾和哈士杜巴等將領們自然是遵命了。
或許是因為習慣的原因,漢尼拔麾下的將領們在漢尼拔麾下作戰時,總是不願意主動去思考戰局,也不會輕易去妄自猜測漢尼拔的用意;他們已經習慣了聽從漢尼拔的命令,然後打勝仗。
在奧古斯都家族的軍隊沒有抵達紮馬平原之前,漢尼拔並沒有著急做什麽具體的軍事部署;他隻是在派出去大量斥候密切注意奧古斯都家族大軍的動向以外,就是在軍營裏操練麾下的將士們。
當然,也不僅僅隻有漢尼拔的軍營裏在操練將士,西奧法尼斯和瑪哈巴爾也都在各自的軍營中臨陣操練將士,想要自己麾下的將士在接下來的決戰中建立更大的功勳!
從第一次指揮作戰至今,從來沒有戰敗過的漢尼拔,擁有了麾下將士們最大的信任;同時,他麾下的將軍們也對他充滿了信心。在所有人的眼中,漢尼拔本身就代表著勝利與榮耀!
三天的時間一晃而過,漢尼拔每天都會收到數次斥候的回報,奧古斯都家族大軍的動向也是全部掌握在了漢尼拔的手中;不僅僅是奧古斯都家族軍隊的動向,就連奧古斯都家族大軍的兵種詳細情況漢尼拔都已經完全知曉了。
奧古斯都家族擁有的八千騎兵和大規模的器械部隊,這些情況都被漢尼拔提前知道了;不過,漢尼拔對此並不是很擔心,甚至可以說是無所畏懼。
雖然奧古斯都家族的騎兵數量是漢尼拔麾下騎兵數量的兩倍,但是羅馬人的騎兵真的是己方騎兵的對手嗎?漢尼拔對自己麾下的騎兵和哈士杜巴有著絕對的信任,這是屬於騎兵戰神的驕傲!
至於奧古斯都家族軍隊中存在的大規模器械,這倒是讓漢尼拔頗為頭疼的一件事情;迦太基王國也並不是沒有這樣的弩砲和石弩,隻是漢尼拔從來不喜歡使用這些可以算是純粹的攻城武器的器械而已,以至於漢尼拔的軍中並沒有這樣的部隊。
不過,這些奧古斯都家族的器械也僅僅是讓漢尼拔比較頭疼而已,完全無法讓漢尼拔感到畏懼;因為漢尼拔深深的了解這些器械的弱項,隻要己方軍隊發揮正常,奧古斯都家族的器械部隊在漢尼拔眼中隻是一堆堆的廢材而已。
在奧古斯都家族正式抵達紮馬平原以後,漢尼拔就親自率領著哈士杜巴和四千精銳的長盾騎兵離開了主力軍營;從五百米遠的地方,靜靜地觀察著奧古斯都家族安營紮寨的舉動。
奧古斯都家族的大軍自然也是發現了漢尼拔騎兵部隊的異狀,在漢尼拔的騎兵還沒有抵達己方大軍五百米距離的時候;盧魁斯親自率領的三個軍團就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他們排列著整齊的隊形,武器全部抽出來,就這樣靜靜的與漢尼拔的騎兵相隔五百米對峙著。
除了盧魁斯的三個軍團以後,昆圖斯則是繼續率領他麾下的兩個軍營構建軍營;奧斯卡也是讓騎兵們將弩砲和石弩全部放下來,一旦漢尼拔麾下的騎兵真的發起了進攻,那麽首先迎接他們的就將是器械部隊的弩箭和砲彈!
事實上,漢尼拔根本就沒有趁機偷襲奧古斯都家族軍隊的打算,他隻是想要近距離的觀察一番這個新近突然崛起的羅馬奧古斯都家族;看看其家族的將領和軍隊到底怎麽樣,是屬於什麽樣的對手,為什麽之前巴利阿裏群島和貝提卡行省會相繼淪陷。
原本,漢尼拔還以為自己率軍到來,會讓忙於構建軍營的奧古斯都家族軍隊手忙腳亂一番;沒想到,奧古斯都家族的軍隊竟然可以紋絲不動的繼續按部就班的做自己的事情,還分工明確的派出一半的軍隊列陣與自己的騎兵對峙。
這樣一支紀律嚴明、氣勢不凡的軍隊,難怪可以如此迅速的崛起於西地中海,並以極快的速度拿下巴利阿裏群島和貝提卡行省;此時,漢尼拔才知道,自己的兩個弟弟輸的不怨。
但是,輸的不怨歸輸的不怨,一想到兩個弟弟的身死漢尼拔的心中依舊是滿腔怒火;漢尼拔告訴自己,必須要用奧古斯都家族這四萬大軍的鮮血,來為自己的兩個弟弟複仇!
漢尼拔從來不覺得失去巴利阿裏群島和貝提卡行省有什麽大不了,領土本來就是大家你爭我奪的;漢尼拔家族也是從別的勢力手中奪取的巴利阿裏群島和貝提卡行省,如今又失去了,將來再奪回來就是了,根本不值得讓漢尼拔自己動怒。
但是,漢尼拔卻無法忍受自己兩個弟弟的戰死;尤其是瑪哥,那是和漢尼拔從小一起長大的親弟弟,也是在戰場上陪著漢尼拔一起浴血奮戰的大將,漢尼拔必須要為他複仇!
如果說,這次不是瑪哥和西奧迪克裏斯在與奧古斯都家族的戰爭中戰死了,漢尼拔是不可能放棄北非的大好局勢而率軍奔赴西西裏島與奧古斯都家族決戰的。
漢尼拔並不是一個合格的領袖,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真的不懂大局;一個沒有大局觀的人,又怎麽可能會有戰略觀,又怎麽可能成就戰神之名?
打一兩場勝仗,可能是因為運氣;但每戰必勝,那就不僅僅是運氣的問題了,那是真正的實力。毋庸置疑,漢尼拔就是這樣一個擁有強悍實力的人;他又怎麽可能缺乏最基本的大局觀呢?
漢尼拔當然明白,隻要自己暫時放下與奧古斯都家族的私仇繼續留在北非;那麽,他就可以真正的成為掌控迦太基王國的人,他也有足夠的時間來將整個北非納入迦太基王國的統治範圍!
但是,漢尼拔終究是漢尼拔;他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同樣也愛自己的家人和袍澤。所以,漢尼拔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暫時放下北非的一切,他要率軍複仇,為自己的弟弟和袍澤複仇!
也許,這樣的決定對於一個領袖來說,簡直就是不可原諒的;但對於漢尼拔麾下的將士們來說,這樣的漢尼拔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值得他們效忠的漢尼拔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