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根本上,說謊讓人煩擾的不是用言辭大聲地對別人說了假的東西,也不是故意設法誤導了別人,而是在自己的心靈中對自己說了假東西,尤其是在“最重要事情上說了假的東西”。


    ——蘇格拉底(著名的古希臘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裏蒙部落的六個軍團,也是按照固定的陣型在前進,由瓦克提薩指揮的最為精銳的王牌軍團和格拉索布林指揮的騎兵軍團位於整個大軍的最後方;由前至後依次為第一、二、三、四軍團。


    當伊丹的騎兵從裏蒙部落大軍的兩翼同時發起突擊的時候,攻擊的節點正是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的連接之處;措手不及的第一、二軍團立即就陷入了混亂之中,隻能各自為戰的抵抗著。


    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本就是由裏蒙部落的戰士和其他各個部落的戰士們聯合組建的,除了裏蒙部落的戰士們還算是編製比較完善以外,其他部落的戰士們都是以部落為單位進行編製的。


    規模比較大的部落,可能有一兩千戰士組成了軍團的一個作戰單位,而規模比較小的部落,則是數百戰士,乃至數十戰士就組成了一個作戰單位;而指揮他們的人,正是他們的部落首領。


    兩個軍團的軍團長,也隻不過是這些部落聯合大軍名義上的指揮官而已,實際上能夠指揮的了的軍隊也就裏蒙部落的五千人而已;剩下的五千戰士,都隻是聽從各自部落首領的命令而已。


    這樣結構鬆散的軍隊構成,在麵對伊丹的騎兵進攻時,立即就陷入了四分五裂之中;那些來自於各個部落的作戰單位,都隻是以各自部落為單位戰鬥著,既沒有援助其他部落戰士的想法,也不會得到其他部落戰士的援助。


    而叢林密布的地形也極大的限製了後續軍團的增援速度,整場戰鬥幾乎就成為了伊丹的騎兵軍團與裏蒙部落第一、二軍團之間的單打獨鬥,甚至連單打獨鬥都算不上。


    因為第一軍團的軍團長卡普爾努斯和第二軍團的軍團長慕提烏斯,他們都是裏蒙部落的將軍,自然對這次的陰謀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在伊丹的騎兵發起衝鋒以後,他們立即就命令組織相對比較嚴密的裏蒙部落戰士穩定陣型緩緩後退,而將戰鬥的主力交給了其他部落的戰士。


    各自為戰的其他部落戰士們,又怎麽可能抵達得了訓練有素、行動一致的伊丹軍團的進攻呢?不過,阿奎塔尼地區的叢林地帶確實削弱了騎兵的作用,讓伊丹的騎兵們無法發揮出足夠強大的實力,也讓這些來自於各個部落的戰士們有了對抗騎兵衝擊的資本。


    整場埋伏作戰並沒有持續多久,在徹底打亂了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的編製,並給予裏蒙大軍以極大的殺傷以後,伊丹就果斷的率領自己的騎兵們撤出了戰鬥,結束了這場埋伏之戰。


    待伊丹的騎兵撤走良久以後,瓦克提薩親自率領的增援大軍才不慌不忙的趕到了戰鬥的地點;此時,戰鬥地點已經沒有任何的敵軍蹤跡了,有的隻是躺在地上哀嚎的受傷戰士和一具具毫無生機的屍體,僥幸沒有出現傷亡的部落,也在心有餘悸的旁觀著。


    裏蒙部落的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山外高盧的羅馬人竟然會主動進攻己方,還出動了這麽大規模的騎兵來偷襲己方的大軍;要知道,裏蒙部落的人還以為山外高盧的羅馬人根本不知道己方大軍即將進攻他們的事情呢。


    更為無奈的是,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鬥中,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兩萬大軍最少付出了三千人陣亡和兩千人受傷的代價才擊退了敵人的進攻;而現場能夠留下的敵人的屍體,卻不足五百具。


    以兩萬之眾的高盧戰士,在叢林密布的阿奎塔尼地區,迎戰七千左右的敵軍騎兵;自身傷亡五千的同時,竟然隻給敵人造成了五百人的陣亡代價,這無疑讓所有的高盧人都感到麵上無光。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卡普爾努斯和慕提烏斯保存實力的做法也被忽視了;畢竟當時的戰鬥是極為混亂的,誰也沒有注意到這兩位軍團長的舉動,更沒有在意裏蒙部落戰士們的轉移。


    重新修整了一番以後,裏蒙部落的大軍再一次恢複了前進;隻不過,這次的前進卻是較之之前做出了新的調整。剛剛遭受襲擊的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被撤到了大軍的最後方,瓦克提薩親自率領的王牌軍團居於中央,第三軍團和第四軍團負責開路,格拉索布林的騎兵軍團則是負責警戒。


    就算裏蒙部落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其他各個部落的實力,但是他們也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己方的大軍在阿奎塔尼的土地上被山外高盧的人消滅;那些其他部落的戰士,死也必須要死的對裏蒙部落有價值,絕對不能就這麽白白送死。


    否則的話,一旦其他部落的傷亡過於慘重,隻剩下裏蒙部落的大軍去應付山外高盧的羅馬人,那豈不是要裏蒙部落自己去損兵折將的苦戰嗎?瓦克提薩才不會這麽愚蠢呢!


    伊丹的騎兵部隊撤離了戰鬥的地點以後,並沒有立即返回卡拉貝斯主力大軍的所在地,而是繼續在裏蒙部落的軍隊附近遊弋,以觀察有沒有機會可以再發動一次進攻。


    在剛剛發生的戰鬥中,心思縝密的伊丹很容易就發現了裏蒙部落軍隊的奇怪之處;裏蒙部落的軍隊很明顯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組織比較嚴密的軍隊,另外一部分則是組織非常渙散的。


    而在麵對己方騎兵突擊的時候,那些占據著裏蒙大軍一半左右的組織嚴密的軍隊,竟然在戰鬥中果斷的選擇了向後撤退,隻留下那些組織渙散的軍隊各自為戰的抵抗著。


    伊丹原本還以外這是裏蒙部落的將軍臨陣抽調那些精銳戰士組成一道防線,準備應對己方的進一步進攻,或者主動發起對己方的反擊;但是,事實證明這支部隊並沒有這麽做,這些裏蒙部落軍隊中的精銳之師,竟然硬生生的成為了戰鬥的旁觀者!


    如此反常的事情,讓伊丹也是滿頭霧水而不得其解;接下來的半天時間裏,裏蒙部落的大軍再一次恢複了前進,並對大軍的行軍順序作出了調整,甚至還派出了騎兵進行警戒巡邏。


    明白沒有機會再發動一次偷襲以後,伊丹也就放棄了偷襲裏蒙部落大軍的想法,直接率領自己的騎兵部隊撤離了這片叢林區域,往卡拉貝斯的主力大軍方向迅速撤離而去了。


    此時,卡拉貝斯的埋伏準備也完成的差不多了;這次,卡拉貝斯的埋伏地點挑選在了一片空曠的草地上,這片空曠的草地麵積不小,足夠容乃五萬大軍的決戰了。


    就在這片空曠的草地前方,就是阿奎塔尼地區的叢林地帶,後方則是樹大林深的森林地帶,都是不適合決戰的地點;唯有這片草地,是整個區域內唯一適合大軍決戰的地點。


    當然,草地的空曠也極大的限製了卡拉貝斯大軍的埋伏,讓卡拉貝斯根本無法使用常規的埋伏辦法;仔細的勘察過這片草地以後,卡拉貝斯卻是想出來了一個更為精妙的埋伏辦法!


    這片空曠的草地,並不是地形非常平整的草地,而是地勢起伏較大的山地被植被覆蓋了;要想在這樣的草地中找到可以隱匿大軍的地方幾乎不可能,但人為創造一下卻是可以的。


    大致預測了一番裏蒙部落大軍的行軍路線以後,卡拉貝斯就在距離裏蒙部落大軍行軍路線左右三百餘米的地方選擇埋伏的地點;而負責埋伏的主力,自然就是卡拉貝斯的第一軍團。


    四千青年軍將士在阿拉的率領下,將埋伏在裏蒙部落大軍的左方三百米處,而三千重裝步兵將士則會在屠蘇斯的率領下,埋伏在裏蒙部落大軍的右方三百米處;而他們的埋伏地點,就是他們自己挖出來的草洞!


    沒錯,挖草洞就是卡拉貝斯想出來的好辦法;既然草地不適合埋伏大規模的軍隊,那就在草地上挖一些不深的草洞,然後讓將士們隱藏其中,身上再稍微覆蓋一些草皮什麽的,不就可以了嗎?


    不得不承認,卡拉貝斯的腦子確實好用,這樣的埋伏辦法,的確可以盡可能的避免被裏蒙部落的大軍發現;當然,這些僅僅是預先的布置而已,並不是卡拉貝斯手中真正的大殺器。


    除了第一軍團在裏蒙部落大軍兩翼埋伏起來的七千將士以外,布裏戈的第四軍團的七千將士,則是被卡拉貝斯安排進入了草地前方的叢林之中,也就是裏蒙部落大軍來的方向!


    茂密的叢林地帶,既可以成為裏蒙部落軍隊的天然幫手,自然也可以成為卡拉貝斯的屏障;隻需要布裏戈的軍隊隱藏的遠一點,就可以不用擔心裏蒙部落的軍隊會發現他們的蹤跡。


    而卡拉貝斯給他的任務,就是在接到自己的命令以後,立即從叢林中殺出來,截斷裏蒙部落軍隊的退路;至於剩下的三千森林獵手和戰獒軍團的將士,以及即將回來的伊丹騎兵軍團,則是被卡拉貝斯全部撤進了草地後方的森林中,等待著裏蒙部落大軍的到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追風千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追風千年並收藏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