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配合默契”
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 作者:追風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真正的美德不可沒有實用的智慧,而實用的智慧也不可沒有美德。
——亞裏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
如果說前方出現的日耳曼大軍,隻是讓巴達維城內的日耳曼戰士們和巴萊納斯感到震驚的話;那麽後方出現的未知勢力大軍,卻是讓雙方都感到異常詫異的存在。
在巴萊納斯看來,自己的後方怎麽可能出現一支高盧蠻族的軍隊呢;阿萊西亞部落的入侵戰爭不是已經失敗了嗎,這支突然出現的的軍隊根本就不是己方的援軍啊。
在城內的日耳曼戰士和阿米尼烏斯率領的援軍看來,巴萊納斯身後出現的這支高盧軍隊必然就是不列顛蠻族的援軍部隊;畢竟日耳曼蠻族和高盧蠻族之間可談不上有絲毫的交情,雙方除了在戰場上廝殺的你死我活之外,就沒有其他任何交集了。
就算是這支高盧軍隊是巴萊納斯的援軍,那他們的出現位置也足夠詭異的了;因為這支部隊出現的方向恰好就是不列顛蠻族大軍的正後方,那可是不列顛蠻族的比利時地區,難道這支高盧大軍是從比利時地區過來的?不列顛蠻族真的會允許高盧蠻族的軍隊從比利時經過嗎?
伊特裏留斯和黎克伯吉斯兩人麵麵相覷而不明所以,阿米尼烏斯的心裏也是有了無數的疑問;唯有巴萊納斯的臉色變得極為難看,無論自己身後的這支高盧軍隊到底是什麽身份,他們能夠從這樣的位置出來已經足以說明很多東西了,看來自己的比利時地區應該是凶多吉少了。
卡拉貝斯並沒有打算讓戰場上的詭異氣氛再繼續保持下去,在命令阿米諾斯率領重裝步兵和青年軍們列好整齊的戰陣以後,福爾庫斯的森林獵手部隊也進入到了前線戰陣的後方保護區域;之後,這個嚴密的戰陣就開始往不列顛蠻族大軍的方向繼續推進了。
與此同時,伊丹的騎兵軍團也是在卡拉貝斯的一聲令下,對不列顛蠻族大軍後方的主帥陣地發起了衝鋒;這樣的一幕,徹底讓不明所以的日耳曼蠻族首領們全部懵圈了,他們完全不明白眼前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也不明白為什麽這支突然出現的高盧軍隊會率先進攻不列顛蠻族的軍隊。
不明白歸不明白,被後方軍隊打亂陣腳的不列顛蠻族大軍可是己方大軍最好的進攻機會了;阿米尼烏斯當即就對自己身邊的將軍們下達了全線進攻的命令,四萬五千日耳曼蠻族的戰士就這麽烏壓壓的殺向了前方的不列顛蠻族軍隊。
眼看著城外就要打成一鍋粥了,城內的日耳曼戰士們自然不能坐視不理了;尤其是阿米尼烏斯的全部大軍都投入戰鬥以後,伊特裏留斯和黎克伯吉斯也是命令城內的戰士們打開城門,對城外的不列顛蠻族大軍發起全麵反擊!
不管是有意也好,還是無意也罷,迅速進攻而來的日耳曼大軍隻是進攻那些不列顛蠻族的戰士們,而沒有去管同樣與不列顛蠻族軍隊陷入廝殺的高盧軍隊;伊丹的騎兵軍團在完成了一次衝鋒,徹底打亂了不列顛蠻族軍隊的軍事部署以後,也是快馬加鞭撤離了戰場。
這次,是卡拉貝斯麾下的第一軍團投入戰鬥了;除了緩步推進的重裝步兵和青年軍以外,森林獵手們的攻擊卻是被限製的很嚴重。所有陷入混戰的區域,無論是第一軍團與不列顛蠻族的混戰,還是日耳曼蠻族與不列顛蠻族的混戰,都被卡拉貝斯嚴令不許攻擊。
因為戰場上的軍隊數量直接超過了十萬,整個戰場也就顯得異常的龐大;幾乎整個巴達維城外的空曠地都成為了戰場,血腥的廝殺在每一處空曠地上展開著,混亂的戰鬥幾乎讓森林獵手們根本找不到可以放心大膽的齊射區域。
事實上,僅僅是接戰前射出了十三輪的箭雨以後,森林獵手們就再也沒有機會去使用箭雨攻擊敵人了;混亂的戰鬥已經讓整個戰場都亂成了一鍋粥,廝殺的彼此三方之間,唯有依靠軍服的顏色來區分敵我。
身穿藍色軍服的不列顛蠻族軍隊,成為了身穿暗紅色軍服的日耳曼蠻族軍隊和身穿深綠色軍服的卡拉貝斯軍隊共同進攻的對象;而日耳曼蠻族軍隊與卡拉貝斯的軍隊之間,卻在不列顛蠻族這個共同敵人搏殺之下,默契的保持了彼此之間的互不幹涉。
卡拉貝斯的軍隊之所以會使用深綠色的軍服,而不是尤利烏斯家族的紅色軍服,就是因為卡拉貝斯的麾下軍隊主要是由高盧蠻族戰士構成的,高盧蠻族是崇尚綠色的民族;再加上在叢林密布的高盧大地作戰,綠色軍服卻是有利於大軍的行動隱蔽,卡拉貝斯也就使用了綠色作為軍服的顏色。
不過,高盧蠻族的軍隊也都是使用綠色作為戰士們軍服的顏色;為了在戰場上與敵人區分,卡拉貝斯就使用了與高盧蠻族軍隊淡綠色不同的深綠色,這就有了卡拉貝斯大軍的軍服顏色。
區區三萬五千左右的不列顛蠻族大軍,陷入了阿米尼烏斯的五萬日耳曼大軍和巴達維城內的三萬日耳曼大軍的進攻之中,再加上卡拉貝斯投入戰鬥的一萬三千大軍,那可就是將近十萬大軍了。
麵對近乎於三倍於己的敵人,巴萊納斯的不列顛蠻族大軍再精銳也是無力回天的;要知道,卡拉貝斯的一萬三千大軍可都是精銳之師,阿米尼烏斯麾下的一萬達姆部落戰士和五千哥特騎兵也都是整個日耳曼蠻族都數得著的精銳部隊。
僅僅是這兩支軍隊的聯合進攻,就不是不列顛蠻族可以輕易相抗衡的了;更何況包括這兩支軍隊在內的將近十萬大軍的圍攻呢,失敗對於巴萊納斯來說,隻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為了避免巴萊納斯逃出戰場,伊丹的騎兵軍團在完成了衝鋒任何以後,就一直遊弋在戰場的邊緣地帶,防止任何不列顛蠻族戰士的逃跑;而蘭加迪斯的哥特騎兵,也在全殲了不列顛蠻族的戰車部隊以後,也是在戰場的外圍地區警戒,隨時準備清理那些想要逃跑的敵人。
伊丹和蘭加迪斯並沒有任何的交流,但他們卻默契的將整個戰場的邊緣地帶分成了兩個區域;巴達維城的東麵和北麵成為了蘭加迪斯的哥特騎兵巡邏的地帶,而巴達維城的西麵和難免,則是成為了伊丹的騎兵軍團警戒的地帶。
在日耳曼蠻族大軍和卡拉貝斯大軍的聯合絞殺之下,三個小時的時間,巴萊納斯的三萬五千大軍就付出了將近兩萬人的傷亡代價;而日耳曼蠻族的軍隊也是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尤其是那些下日耳曼地區自願加入戰鬥的戰士們,他們的經驗不足成為了他們在戰場上的致命缺點。
久經沙場的不列顛蠻族戰士,讓初上戰場的日耳曼蠻族戰士們明白了什麽才是真正的血腥廝殺;即便是如此,日耳曼蠻族大軍中的精銳部隊和戰鬥力彪悍的第一軍團將士們,也讓不列顛蠻族的軍隊明白了什麽是他們需要付出的代價!
要不是巴萊納斯的麾下有一支凶悍異常的擲頭兵,在用極其殘忍血腥的方式拚命死戰的話,剩下的不列顛蠻族軍隊早就全線崩潰了;就算是有了這些擲頭兵的搏殺,那也不過是暫時穩住了不列顛蠻族軍隊即將崩潰的士氣而已,根本無法挽回他們的敗局。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戰鬥的漸趨白熱化,這些凶殘的擲頭兵們也很快被淹沒在日耳曼戰士們的人海之中;最後剩下的,也就是那些不列顛蠻族中戰鬥力最強悍的不列顛武士和精銳不列顛武士了。
其他所有戰鬥力稍差一點的不列顛戰士和圖騰戰士都已經死傷殆盡了,甚至連巴萊納斯本人的親衛都已經全部投入戰鬥並消耗殆盡了;而巴萊納斯,也成為了不列顛蠻族大軍中正在拚命廝殺的一員,披頭散發的摸樣讓人完全無法想象他昨日的自信滿滿。
越來越多的日耳曼戰士衝殺到巴萊納斯的麵前,想要擊殺這個不列顛蠻族大軍的最高統帥,但卻都被那些對巴萊納斯忠心耿耿的不列顛戰士們擊退;連續打退了十餘次這樣的進攻以後,這些精銳的不列顛戰士們,終於放棄了抵抗而打算護送著巴萊納斯逃離戰場。
數百名最精銳的不列顛武士組成的突擊集群,不惜一切代價的連續突破了無數日耳曼戰士的拚死進攻,護送著巴萊納斯往戰場的外圍而去;就在他們即將死傷殆盡,卻也成功的將巴萊納斯護送到了戰場的邊緣地帶時,伊丹和蘭加迪斯的騎兵卻是同時殺到了!
卡拉貝斯的高盧精銳騎兵可比不上日耳曼蠻族最精銳的哥特騎兵,就在伊丹的騎兵對那些不列顛戰士右翼發起衝鋒的時候,蘭加迪斯本人已經率領著哥特騎兵們直接擊潰了不列顛戰士們的左翼,並成功的將巴萊納斯擊殺當場!
當巴萊納斯的頭顱被蘭加迪斯用騎槍高高舉起在戰場上的時候,隻剩下不足五千人的不列顛蠻族軍隊終於喪失了全部的戰鬥意誌;他們在日耳曼戰士的人海中,放下了自己的武器,選擇了用投降來結束這場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的戰鬥。(未完待續。)
——亞裏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
如果說前方出現的日耳曼大軍,隻是讓巴達維城內的日耳曼戰士們和巴萊納斯感到震驚的話;那麽後方出現的未知勢力大軍,卻是讓雙方都感到異常詫異的存在。
在巴萊納斯看來,自己的後方怎麽可能出現一支高盧蠻族的軍隊呢;阿萊西亞部落的入侵戰爭不是已經失敗了嗎,這支突然出現的的軍隊根本就不是己方的援軍啊。
在城內的日耳曼戰士和阿米尼烏斯率領的援軍看來,巴萊納斯身後出現的這支高盧軍隊必然就是不列顛蠻族的援軍部隊;畢竟日耳曼蠻族和高盧蠻族之間可談不上有絲毫的交情,雙方除了在戰場上廝殺的你死我活之外,就沒有其他任何交集了。
就算是這支高盧軍隊是巴萊納斯的援軍,那他們的出現位置也足夠詭異的了;因為這支部隊出現的方向恰好就是不列顛蠻族大軍的正後方,那可是不列顛蠻族的比利時地區,難道這支高盧大軍是從比利時地區過來的?不列顛蠻族真的會允許高盧蠻族的軍隊從比利時經過嗎?
伊特裏留斯和黎克伯吉斯兩人麵麵相覷而不明所以,阿米尼烏斯的心裏也是有了無數的疑問;唯有巴萊納斯的臉色變得極為難看,無論自己身後的這支高盧軍隊到底是什麽身份,他們能夠從這樣的位置出來已經足以說明很多東西了,看來自己的比利時地區應該是凶多吉少了。
卡拉貝斯並沒有打算讓戰場上的詭異氣氛再繼續保持下去,在命令阿米諾斯率領重裝步兵和青年軍們列好整齊的戰陣以後,福爾庫斯的森林獵手部隊也進入到了前線戰陣的後方保護區域;之後,這個嚴密的戰陣就開始往不列顛蠻族大軍的方向繼續推進了。
與此同時,伊丹的騎兵軍團也是在卡拉貝斯的一聲令下,對不列顛蠻族大軍後方的主帥陣地發起了衝鋒;這樣的一幕,徹底讓不明所以的日耳曼蠻族首領們全部懵圈了,他們完全不明白眼前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也不明白為什麽這支突然出現的高盧軍隊會率先進攻不列顛蠻族的軍隊。
不明白歸不明白,被後方軍隊打亂陣腳的不列顛蠻族大軍可是己方大軍最好的進攻機會了;阿米尼烏斯當即就對自己身邊的將軍們下達了全線進攻的命令,四萬五千日耳曼蠻族的戰士就這麽烏壓壓的殺向了前方的不列顛蠻族軍隊。
眼看著城外就要打成一鍋粥了,城內的日耳曼戰士們自然不能坐視不理了;尤其是阿米尼烏斯的全部大軍都投入戰鬥以後,伊特裏留斯和黎克伯吉斯也是命令城內的戰士們打開城門,對城外的不列顛蠻族大軍發起全麵反擊!
不管是有意也好,還是無意也罷,迅速進攻而來的日耳曼大軍隻是進攻那些不列顛蠻族的戰士們,而沒有去管同樣與不列顛蠻族軍隊陷入廝殺的高盧軍隊;伊丹的騎兵軍團在完成了一次衝鋒,徹底打亂了不列顛蠻族軍隊的軍事部署以後,也是快馬加鞭撤離了戰場。
這次,是卡拉貝斯麾下的第一軍團投入戰鬥了;除了緩步推進的重裝步兵和青年軍以外,森林獵手們的攻擊卻是被限製的很嚴重。所有陷入混戰的區域,無論是第一軍團與不列顛蠻族的混戰,還是日耳曼蠻族與不列顛蠻族的混戰,都被卡拉貝斯嚴令不許攻擊。
因為戰場上的軍隊數量直接超過了十萬,整個戰場也就顯得異常的龐大;幾乎整個巴達維城外的空曠地都成為了戰場,血腥的廝殺在每一處空曠地上展開著,混亂的戰鬥幾乎讓森林獵手們根本找不到可以放心大膽的齊射區域。
事實上,僅僅是接戰前射出了十三輪的箭雨以後,森林獵手們就再也沒有機會去使用箭雨攻擊敵人了;混亂的戰鬥已經讓整個戰場都亂成了一鍋粥,廝殺的彼此三方之間,唯有依靠軍服的顏色來區分敵我。
身穿藍色軍服的不列顛蠻族軍隊,成為了身穿暗紅色軍服的日耳曼蠻族軍隊和身穿深綠色軍服的卡拉貝斯軍隊共同進攻的對象;而日耳曼蠻族軍隊與卡拉貝斯的軍隊之間,卻在不列顛蠻族這個共同敵人搏殺之下,默契的保持了彼此之間的互不幹涉。
卡拉貝斯的軍隊之所以會使用深綠色的軍服,而不是尤利烏斯家族的紅色軍服,就是因為卡拉貝斯的麾下軍隊主要是由高盧蠻族戰士構成的,高盧蠻族是崇尚綠色的民族;再加上在叢林密布的高盧大地作戰,綠色軍服卻是有利於大軍的行動隱蔽,卡拉貝斯也就使用了綠色作為軍服的顏色。
不過,高盧蠻族的軍隊也都是使用綠色作為戰士們軍服的顏色;為了在戰場上與敵人區分,卡拉貝斯就使用了與高盧蠻族軍隊淡綠色不同的深綠色,這就有了卡拉貝斯大軍的軍服顏色。
區區三萬五千左右的不列顛蠻族大軍,陷入了阿米尼烏斯的五萬日耳曼大軍和巴達維城內的三萬日耳曼大軍的進攻之中,再加上卡拉貝斯投入戰鬥的一萬三千大軍,那可就是將近十萬大軍了。
麵對近乎於三倍於己的敵人,巴萊納斯的不列顛蠻族大軍再精銳也是無力回天的;要知道,卡拉貝斯的一萬三千大軍可都是精銳之師,阿米尼烏斯麾下的一萬達姆部落戰士和五千哥特騎兵也都是整個日耳曼蠻族都數得著的精銳部隊。
僅僅是這兩支軍隊的聯合進攻,就不是不列顛蠻族可以輕易相抗衡的了;更何況包括這兩支軍隊在內的將近十萬大軍的圍攻呢,失敗對於巴萊納斯來說,隻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為了避免巴萊納斯逃出戰場,伊丹的騎兵軍團在完成了衝鋒任何以後,就一直遊弋在戰場的邊緣地帶,防止任何不列顛蠻族戰士的逃跑;而蘭加迪斯的哥特騎兵,也在全殲了不列顛蠻族的戰車部隊以後,也是在戰場的外圍地區警戒,隨時準備清理那些想要逃跑的敵人。
伊丹和蘭加迪斯並沒有任何的交流,但他們卻默契的將整個戰場的邊緣地帶分成了兩個區域;巴達維城的東麵和北麵成為了蘭加迪斯的哥特騎兵巡邏的地帶,而巴達維城的西麵和難免,則是成為了伊丹的騎兵軍團警戒的地帶。
在日耳曼蠻族大軍和卡拉貝斯大軍的聯合絞殺之下,三個小時的時間,巴萊納斯的三萬五千大軍就付出了將近兩萬人的傷亡代價;而日耳曼蠻族的軍隊也是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尤其是那些下日耳曼地區自願加入戰鬥的戰士們,他們的經驗不足成為了他們在戰場上的致命缺點。
久經沙場的不列顛蠻族戰士,讓初上戰場的日耳曼蠻族戰士們明白了什麽才是真正的血腥廝殺;即便是如此,日耳曼蠻族大軍中的精銳部隊和戰鬥力彪悍的第一軍團將士們,也讓不列顛蠻族的軍隊明白了什麽是他們需要付出的代價!
要不是巴萊納斯的麾下有一支凶悍異常的擲頭兵,在用極其殘忍血腥的方式拚命死戰的話,剩下的不列顛蠻族軍隊早就全線崩潰了;就算是有了這些擲頭兵的搏殺,那也不過是暫時穩住了不列顛蠻族軍隊即將崩潰的士氣而已,根本無法挽回他們的敗局。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戰鬥的漸趨白熱化,這些凶殘的擲頭兵們也很快被淹沒在日耳曼戰士們的人海之中;最後剩下的,也就是那些不列顛蠻族中戰鬥力最強悍的不列顛武士和精銳不列顛武士了。
其他所有戰鬥力稍差一點的不列顛戰士和圖騰戰士都已經死傷殆盡了,甚至連巴萊納斯本人的親衛都已經全部投入戰鬥並消耗殆盡了;而巴萊納斯,也成為了不列顛蠻族大軍中正在拚命廝殺的一員,披頭散發的摸樣讓人完全無法想象他昨日的自信滿滿。
越來越多的日耳曼戰士衝殺到巴萊納斯的麵前,想要擊殺這個不列顛蠻族大軍的最高統帥,但卻都被那些對巴萊納斯忠心耿耿的不列顛戰士們擊退;連續打退了十餘次這樣的進攻以後,這些精銳的不列顛戰士們,終於放棄了抵抗而打算護送著巴萊納斯逃離戰場。
數百名最精銳的不列顛武士組成的突擊集群,不惜一切代價的連續突破了無數日耳曼戰士的拚死進攻,護送著巴萊納斯往戰場的外圍而去;就在他們即將死傷殆盡,卻也成功的將巴萊納斯護送到了戰場的邊緣地帶時,伊丹和蘭加迪斯的騎兵卻是同時殺到了!
卡拉貝斯的高盧精銳騎兵可比不上日耳曼蠻族最精銳的哥特騎兵,就在伊丹的騎兵對那些不列顛戰士右翼發起衝鋒的時候,蘭加迪斯本人已經率領著哥特騎兵們直接擊潰了不列顛戰士們的左翼,並成功的將巴萊納斯擊殺當場!
當巴萊納斯的頭顱被蘭加迪斯用騎槍高高舉起在戰場上的時候,隻剩下不足五千人的不列顛蠻族軍隊終於喪失了全部的戰鬥意誌;他們在日耳曼戰士的人海中,放下了自己的武器,選擇了用投降來結束這場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的戰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