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血戰科林斯”
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 作者:追風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詩人的職責不在於描述已發生的事,而在於描述可能發生的事。
——亞裏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
布魯圖斯家族的軍隊完成了對雅典城邦的征服以後,整個阿提卡地區就是布魯圖斯家族的天下了;隨著雅典城的淪陷,希臘人心目中兩大聖地就隻剩下最後的斯巴達城了。
不過,就算是斯巴達城還存在著又能怎麽樣呢?在希臘人的心中,斯巴達城邦是希臘人勇武的象征,雅典城邦才是希臘人文明的象征;連自己民族的文明象征都失去了,希臘人還有繼續抵抗下去的信心嗎?或者說,希臘民族還有繼續抵抗下去的必要嗎?
羅馬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羅馬人的文明象征羅馬城從來就沒有被任何敵人攻陷過;對於羅馬人來說,沒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夠比羅馬城更重要,也沒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夠取代羅馬城的地位。
或許,羅馬城並不是這個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也不是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城市,甚至連這個世界上最文明的城市都算不上;但是,這些影響羅馬城在羅馬人心目中的地位嗎?
羅馬人為什麽被稱之為羅馬人,因為羅馬人起源於羅馬城;羅馬共和國為什麽被稱之為羅馬共和國,因為羅馬共和國起源於羅馬城;羅馬城,才是整個羅馬共和國的核心所在,也是所有羅馬人心中最神聖、最重要的存在。
無論敵人有多麽強大,哪怕就是漢尼拔那樣屠戮無數羅馬人的強敵,哪怕就是羅馬人在戰場上輸掉了無數次,隻要羅馬城還在,羅馬人就有繼續戰鬥下去的勇氣和信念;羅馬城從未淪陷,羅馬人也從不會認輸,這就是羅馬城的存在意義。
為什麽馬略發動政變的時候,擁有那麽強大的兵力優勢卻始終沒有對羅馬城發起進攻;為什麽馬克森提烏斯家族寧可突圍出城,也不願意利用羅馬城內的無數青壯死守下去,難道真的僅僅是別有所圖嗎?亦或者,其他的選擇一定就是更為有利的嗎?
其實,任何一種其他的選擇都不一定比直接進攻羅馬城來的有效,也不一定比死守羅馬城來的的更為穩妥;隻不過,無論是進攻的一方也好,還是防守的一方也罷,大家都是羅馬人,也都明白羅馬城存在的意義,誰也不希望羅馬城第一次沾染上的鮮血就是羅馬人的鮮血。
就算是馬略在進入羅馬城以後發動了血色之夜,那也是針對於羅馬城內貴族的一場屠殺而已,並沒有禍及到普通的羅馬城內百姓;即便是沒有馬略的屠殺,羅馬城內的明爭暗鬥還是會讓羅馬城內每天都有人死去,但鮮血總是沒有染上城牆不是嗎?
從羅馬共和國誕生的那一天開始,羅馬人就不允許任何一個人將軍隊帶進羅馬城;馬略在占領羅馬城以後也遵守了這個羅馬人的規則,這不僅僅是一條法律,更是整個羅馬民族的執念!
誰也無法想象,如果羅馬城被敵人攻陷以後,羅馬人會處於一種怎麽的精神狀態;甚至,絕大部分羅馬人都不敢想象這個問題,畢竟羅馬城可從來沒有被敵人的軍隊包圍過,真要是到了那麽一天的話,所有羅馬人都應該會拿起武器與敵人血拚到底吧。
羅馬城之於羅馬人的意義,就是雅典城之於希臘人的意義;隻不過,羅馬人的羅馬城從來沒有被敵人攻陷過,而希臘人的雅典城卻曾經被亞曆山大大帝統治過,這也是希臘人永遠的恥辱。
不過現在好了,這個恥辱終於過去了;因為當初亞曆山大大帝是和平吞並整個希臘半島的,而布魯圖斯家族卻在今朝硬生生的用軍隊攻陷了雅典城,這才是希臘人真正的恥辱。
可惜的是,現在的希臘人可沒有羅馬人的民族氣節,更沒有與雅典城同生共死的慷慨壯誌;在提比裏烏斯看來,希臘人與羅馬人相比的差距,其實就在於希臘人從來沒有建立過一個統一的國家,這就是為什麽希臘人無法做到羅馬人那種高度的原因所在。
無論希臘人曾經創造了多麽璀璨的文明,也無論希臘人曾經做出了多少世人驚歎的奇跡,都不能否認希臘人從來就沒有統一過自己的民族這一事實;一個從來沒有統一過的民族,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永遠無法做到團結一致和齊心協力,自私才是希臘人真正的本質。
提比裏烏斯不願意在這些事情上多說什麽,他也不會在意那些失魂落魄的希臘人會去想些什麽;無論是雅典城邦的希臘人也好,還是斯巴達城邦的希臘人也罷,這些人終究都是各自城邦的希臘人,而不是希臘民族的希臘人,這就是為什麽希臘人難逃被統治命運的關鍵所在。
留下兩個軍團的兵力駐守雅典城以後,提比裏烏斯率領著剩下的七個軍團繼續向南進攻;這次,布魯圖斯家族大軍的進攻對象卻是斯巴達城邦最後的屏障——伯羅奔尼撒地區。
早在布魯圖斯家族大軍在邊境地區擊潰希臘聯軍之後的第三天,斯巴達城邦的一萬重裝長槍兵就從斯巴達城邦出發,途徑伯羅奔尼撒地區準備增援雅典城邦;結果,這支軍隊剛剛到達科林斯,就收到雅典城淪陷雅典城邦覆滅的消息。
得到了這個令人沮喪的噩耗以後,斯巴達城邦的將士們可不會為雅典城邦的滅亡而感到難過,他們隻是在放棄了增援雅典城邦以後,就地進駐了科林斯城,準備在科林斯城抵擋布魯圖斯家族繼續進攻的軍隊。
那些在邊境地區潰敗逃往伯羅奔尼撒地區的希臘聯軍潰兵,有很多也來到了科林斯城,這些人數將近一萬的潰兵全部被斯巴達城邦的重裝長槍兵們收編了,成為了重裝長槍兵們的輔助軍隊。
將近兩萬人的軍隊,幾乎就是整個伯羅奔尼撒地區的全部軍事實力了;正在積極招募軍隊進行訓練的斯巴達城邦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提供更多的軍隊增援科林斯城,但為了鼓舞科林斯城內守軍的士氣,斯巴達城邦國王陛下的王位繼承人卻是帶著三千近衛斯巴達重步兵來到了科林斯。
這些近衛斯巴達重步兵可是斯巴達國王最精銳的近衛軍團中的斯巴達重步兵,如果說普通的斯巴達重步兵就是世界上最精銳的步兵之一的話,那麽這些近衛斯巴達重步兵可就是比普通斯巴達重步兵強了整整一個檔次的存在,其恐怖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此外,斯巴達城邦的王位繼承人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就算你是國王的兒子也必須要有傲視群雄的戰鬥力才可以擔任這個王位的繼承人;所以,在這個戰功赫赫的王位繼承人帶著三千近衛斯巴達重步兵來到科林斯城以後,他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科林斯守軍的最高統帥。
布魯圖斯家族的七個軍團,雖然名義上是七個軍團的軍隊,但是實際上也就不到五個軍團的實際兵力而已;在之前的戰鬥中,布魯圖斯家族各個軍團付出的傷亡代價也不小,處於戰爭期間的話又來不及補充,這些軍團自然都是非滿員狀態了。
不過,以將近五萬人的兵力對對付隻有兩萬之眾把守的科林斯城,對於布魯圖斯家族來說還是占盡優勢的;隻不過,要想拿下有三千近衛斯巴達重步兵把守的科林斯城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布魯圖斯家族不付出足夠的鮮血為代價是不可能的。
提比裏烏斯也知道與斯巴達城邦的戰爭,注定了就是一場用鮮血和人命去堆積的戰爭;在正式發動對伯羅奔尼撒地區的進攻之前,提比裏烏斯已經派遣親衛從布魯圖斯家族的後方抽調三個領袖軍團增援前線了,無論付出多麽慘重的代價,提比裏烏斯都要完成對希臘半島的統一!
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布魯圖斯家族,遇上了死戰到底的斯巴達城邦,這是一場還沒有開始就讓人聞到了血腥味的戰爭;既然慘烈的戰鬥和血腥的搏殺全部都無法避免,那麽就讓所有的一切都來的更猛烈些吧,勝利永遠都是屬於戰鬥到最後一刻的強者的!
布魯圖斯家族的大軍抵達科林斯城以後,立即就對扛著雲梯推著攻城梯對科林斯城發起了全線進攻,以三千近衛斯巴達重步兵和一萬重裝長槍兵為核心的科林斯城守軍也是不惜一切代價的嚴防死守,根本就沒有後退一步的打算,甚至連一寸城牆都要與布魯圖斯家族的軍隊死爭到底。
原本提比裏烏斯是打算是七天時間攻陷科林斯城的,結果打了整整十二天以後,科林斯城內還有超過三千的守軍;此時,布魯圖斯家族的五萬大軍已然不足兩萬五千了,科林斯城的每一寸城牆都變成了屍山血海,卻還牢牢的掌控在斯巴達城邦的守軍手中。
在十二天的血戰力,這些來自斯巴達城邦的戰士們最少斬殺了五百以上打算從城牆上逃跑的輔助軍隊,逼的那些曾經在戰場上潰敗過的希臘步兵也隻能選擇與進攻布魯圖斯家族的死戰到底;可惜的是,十二天的時間已經足以讓布魯圖斯家族的援軍抵達了,明天終於要結束這場戰鬥了!(未完待續。)
——亞裏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
布魯圖斯家族的軍隊完成了對雅典城邦的征服以後,整個阿提卡地區就是布魯圖斯家族的天下了;隨著雅典城的淪陷,希臘人心目中兩大聖地就隻剩下最後的斯巴達城了。
不過,就算是斯巴達城還存在著又能怎麽樣呢?在希臘人的心中,斯巴達城邦是希臘人勇武的象征,雅典城邦才是希臘人文明的象征;連自己民族的文明象征都失去了,希臘人還有繼續抵抗下去的信心嗎?或者說,希臘民族還有繼續抵抗下去的必要嗎?
羅馬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羅馬人的文明象征羅馬城從來就沒有被任何敵人攻陷過;對於羅馬人來說,沒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夠比羅馬城更重要,也沒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夠取代羅馬城的地位。
或許,羅馬城並不是這個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也不是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城市,甚至連這個世界上最文明的城市都算不上;但是,這些影響羅馬城在羅馬人心目中的地位嗎?
羅馬人為什麽被稱之為羅馬人,因為羅馬人起源於羅馬城;羅馬共和國為什麽被稱之為羅馬共和國,因為羅馬共和國起源於羅馬城;羅馬城,才是整個羅馬共和國的核心所在,也是所有羅馬人心中最神聖、最重要的存在。
無論敵人有多麽強大,哪怕就是漢尼拔那樣屠戮無數羅馬人的強敵,哪怕就是羅馬人在戰場上輸掉了無數次,隻要羅馬城還在,羅馬人就有繼續戰鬥下去的勇氣和信念;羅馬城從未淪陷,羅馬人也從不會認輸,這就是羅馬城的存在意義。
為什麽馬略發動政變的時候,擁有那麽強大的兵力優勢卻始終沒有對羅馬城發起進攻;為什麽馬克森提烏斯家族寧可突圍出城,也不願意利用羅馬城內的無數青壯死守下去,難道真的僅僅是別有所圖嗎?亦或者,其他的選擇一定就是更為有利的嗎?
其實,任何一種其他的選擇都不一定比直接進攻羅馬城來的有效,也不一定比死守羅馬城來的的更為穩妥;隻不過,無論是進攻的一方也好,還是防守的一方也罷,大家都是羅馬人,也都明白羅馬城存在的意義,誰也不希望羅馬城第一次沾染上的鮮血就是羅馬人的鮮血。
就算是馬略在進入羅馬城以後發動了血色之夜,那也是針對於羅馬城內貴族的一場屠殺而已,並沒有禍及到普通的羅馬城內百姓;即便是沒有馬略的屠殺,羅馬城內的明爭暗鬥還是會讓羅馬城內每天都有人死去,但鮮血總是沒有染上城牆不是嗎?
從羅馬共和國誕生的那一天開始,羅馬人就不允許任何一個人將軍隊帶進羅馬城;馬略在占領羅馬城以後也遵守了這個羅馬人的規則,這不僅僅是一條法律,更是整個羅馬民族的執念!
誰也無法想象,如果羅馬城被敵人攻陷以後,羅馬人會處於一種怎麽的精神狀態;甚至,絕大部分羅馬人都不敢想象這個問題,畢竟羅馬城可從來沒有被敵人的軍隊包圍過,真要是到了那麽一天的話,所有羅馬人都應該會拿起武器與敵人血拚到底吧。
羅馬城之於羅馬人的意義,就是雅典城之於希臘人的意義;隻不過,羅馬人的羅馬城從來沒有被敵人攻陷過,而希臘人的雅典城卻曾經被亞曆山大大帝統治過,這也是希臘人永遠的恥辱。
不過現在好了,這個恥辱終於過去了;因為當初亞曆山大大帝是和平吞並整個希臘半島的,而布魯圖斯家族卻在今朝硬生生的用軍隊攻陷了雅典城,這才是希臘人真正的恥辱。
可惜的是,現在的希臘人可沒有羅馬人的民族氣節,更沒有與雅典城同生共死的慷慨壯誌;在提比裏烏斯看來,希臘人與羅馬人相比的差距,其實就在於希臘人從來沒有建立過一個統一的國家,這就是為什麽希臘人無法做到羅馬人那種高度的原因所在。
無論希臘人曾經創造了多麽璀璨的文明,也無論希臘人曾經做出了多少世人驚歎的奇跡,都不能否認希臘人從來就沒有統一過自己的民族這一事實;一個從來沒有統一過的民族,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永遠無法做到團結一致和齊心協力,自私才是希臘人真正的本質。
提比裏烏斯不願意在這些事情上多說什麽,他也不會在意那些失魂落魄的希臘人會去想些什麽;無論是雅典城邦的希臘人也好,還是斯巴達城邦的希臘人也罷,這些人終究都是各自城邦的希臘人,而不是希臘民族的希臘人,這就是為什麽希臘人難逃被統治命運的關鍵所在。
留下兩個軍團的兵力駐守雅典城以後,提比裏烏斯率領著剩下的七個軍團繼續向南進攻;這次,布魯圖斯家族大軍的進攻對象卻是斯巴達城邦最後的屏障——伯羅奔尼撒地區。
早在布魯圖斯家族大軍在邊境地區擊潰希臘聯軍之後的第三天,斯巴達城邦的一萬重裝長槍兵就從斯巴達城邦出發,途徑伯羅奔尼撒地區準備增援雅典城邦;結果,這支軍隊剛剛到達科林斯,就收到雅典城淪陷雅典城邦覆滅的消息。
得到了這個令人沮喪的噩耗以後,斯巴達城邦的將士們可不會為雅典城邦的滅亡而感到難過,他們隻是在放棄了增援雅典城邦以後,就地進駐了科林斯城,準備在科林斯城抵擋布魯圖斯家族繼續進攻的軍隊。
那些在邊境地區潰敗逃往伯羅奔尼撒地區的希臘聯軍潰兵,有很多也來到了科林斯城,這些人數將近一萬的潰兵全部被斯巴達城邦的重裝長槍兵們收編了,成為了重裝長槍兵們的輔助軍隊。
將近兩萬人的軍隊,幾乎就是整個伯羅奔尼撒地區的全部軍事實力了;正在積極招募軍隊進行訓練的斯巴達城邦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提供更多的軍隊增援科林斯城,但為了鼓舞科林斯城內守軍的士氣,斯巴達城邦國王陛下的王位繼承人卻是帶著三千近衛斯巴達重步兵來到了科林斯。
這些近衛斯巴達重步兵可是斯巴達國王最精銳的近衛軍團中的斯巴達重步兵,如果說普通的斯巴達重步兵就是世界上最精銳的步兵之一的話,那麽這些近衛斯巴達重步兵可就是比普通斯巴達重步兵強了整整一個檔次的存在,其恐怖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此外,斯巴達城邦的王位繼承人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就算你是國王的兒子也必須要有傲視群雄的戰鬥力才可以擔任這個王位的繼承人;所以,在這個戰功赫赫的王位繼承人帶著三千近衛斯巴達重步兵來到科林斯城以後,他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科林斯守軍的最高統帥。
布魯圖斯家族的七個軍團,雖然名義上是七個軍團的軍隊,但是實際上也就不到五個軍團的實際兵力而已;在之前的戰鬥中,布魯圖斯家族各個軍團付出的傷亡代價也不小,處於戰爭期間的話又來不及補充,這些軍團自然都是非滿員狀態了。
不過,以將近五萬人的兵力對對付隻有兩萬之眾把守的科林斯城,對於布魯圖斯家族來說還是占盡優勢的;隻不過,要想拿下有三千近衛斯巴達重步兵把守的科林斯城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布魯圖斯家族不付出足夠的鮮血為代價是不可能的。
提比裏烏斯也知道與斯巴達城邦的戰爭,注定了就是一場用鮮血和人命去堆積的戰爭;在正式發動對伯羅奔尼撒地區的進攻之前,提比裏烏斯已經派遣親衛從布魯圖斯家族的後方抽調三個領袖軍團增援前線了,無論付出多麽慘重的代價,提比裏烏斯都要完成對希臘半島的統一!
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布魯圖斯家族,遇上了死戰到底的斯巴達城邦,這是一場還沒有開始就讓人聞到了血腥味的戰爭;既然慘烈的戰鬥和血腥的搏殺全部都無法避免,那麽就讓所有的一切都來的更猛烈些吧,勝利永遠都是屬於戰鬥到最後一刻的強者的!
布魯圖斯家族的大軍抵達科林斯城以後,立即就對扛著雲梯推著攻城梯對科林斯城發起了全線進攻,以三千近衛斯巴達重步兵和一萬重裝長槍兵為核心的科林斯城守軍也是不惜一切代價的嚴防死守,根本就沒有後退一步的打算,甚至連一寸城牆都要與布魯圖斯家族的軍隊死爭到底。
原本提比裏烏斯是打算是七天時間攻陷科林斯城的,結果打了整整十二天以後,科林斯城內還有超過三千的守軍;此時,布魯圖斯家族的五萬大軍已然不足兩萬五千了,科林斯城的每一寸城牆都變成了屍山血海,卻還牢牢的掌控在斯巴達城邦的守軍手中。
在十二天的血戰力,這些來自斯巴達城邦的戰士們最少斬殺了五百以上打算從城牆上逃跑的輔助軍隊,逼的那些曾經在戰場上潰敗過的希臘步兵也隻能選擇與進攻布魯圖斯家族的死戰到底;可惜的是,十二天的時間已經足以讓布魯圖斯家族的援軍抵達了,明天終於要結束這場戰鬥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