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性是難能可貴的,也是高尚和值得稱讚的。


    ——亞裏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


    麵對塞琉古帝國的咄咄逼人之勢和塞琉古七世的蠻不講理,帕提亞王國也隻能向同為王國聯盟的其他三個王國求援了;這個由四大王國組成的王國聯盟,實際上就是帕提亞王國、亞美尼亞王國、本都王國、亞曆山大王國組成的反塞琉古帝國同盟。


    從曆史淵源的角度來考慮的話,這四個王國都曾經是塞琉古帝國的一份子,也是與塞琉古帝國處於敵對狀態的勢力;所以,這四個王國組建一個針對於塞琉古帝國的同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問題的關鍵在於,這個同盟在最開始的時候是沒有帕提亞王國的,要不是塞琉古七世的銳意進取改變了塞琉古帝國的頹勢,讓帕提亞王國感到了切身的威脅,帕提亞王國還是不會加入這個聯盟的。


    即便是加入了這個聯盟以後,在本都王國號召所有聯盟王國一起與塞琉古帝國進行軍事對峙的時候,也隻有亞曆山大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各自派遣了兩萬大軍響應本都王國的號召,帕提亞王國根本連回複都沒有回複本都王國,更不用說派遣軍隊響應了。


    事實上,帕提亞王國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的實力才是四大王國中最為強悍的存在,就算是組建這個王國同盟也應該由實力最強的帕提亞王國擔任盟主,怎麽能讓區區本都王國擔任同盟盟主呢?


    桀驁不馴的帕提亞王國在同盟中從來沒有與任何盟友合作過,充其量也就是個名義上的王國同盟成員而已;但是,在塞琉古帝國吞並了帕提亞王國的以萊美斯行省以後,王國同盟的其他三個王國收到帕提亞王國的求援以後,還是義無返顧的派出了各自王國的軍隊增援帕提亞王國。


    這倒不是說其他三個王國都是無私奉獻的好人,隻是大家都不願意坐視塞琉古帝國強大起來而已;自從這個塞琉古七世皇帝統治塞琉古帝國一來,塞琉古帝國內部的局勢就一天比一天穩定,軍隊的規模也是一天比一天龐大,甚至就連軍隊的素質都變得越來越高。


    在前任老皇帝統治塞琉古帝國的時候,充當塞琉古帝國皇宮禁衛軍的銀盾軍團將士還隻是繡花枕頭而已,誰都比不上曾經在銀盾軍團服役的亞曆山大了解銀盾軍團;那個時候的銀盾軍團,不要說打仗了就連最基本的強裝門麵都做不好。


    現在呢?塞琉古七世登上皇帝的那一年,就開始對有禁衛軍之稱的銀盾軍團進行了大規模的整頓;所有銀盾軍團內的步兵和長槍兵都被進行嚴格的訓練,不合格的貴族子弟全部被清出了銀盾軍團,其他軍隊中吃苦耐勞表現優異的平民戰士也被選進了銀盾軍團。


    有了塞琉古七世的大肆整頓以後,銀盾軍團的戰鬥力迅速提升;那些對塞琉古七世的做法有異議的貴族子弟,在塞琉古七世明確表示要將銀盾軍團送往前線錘煉以後,明智的選擇了離開銀盾軍團灰溜溜的收拾行囊回家了。


    想要離開銀盾軍團的貴族子弟們,塞琉古七世不會阻攔他們,反而會鼓勵他們回家以後好好幹些其他的事情繼續為帝國效力;願意留在銀盾軍團的貴族子弟們,塞琉古七世也沒有虧待他們,不僅給他們加官進爵,還將他們一個個的提拔到軍官的位置,親自教導他們行軍打仗。


    後來塞琉古七世派往北方邊境地區與王國聯盟大軍對峙的軍隊,正是塞琉古帝國曾經不堪一擊的銀盾軍團;亞曆山大作為自以為對銀盾軍團異常熟悉的人,在銀盾軍團剛剛抵達邊境地區的時候,亞曆山大就率領亞曆山大王國的兩萬大軍對銀盾軍團發動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


    難得輕敵的亞曆山大在改頭換麵的銀盾軍團麵前吃了一個大虧,亞曆山大王國的兩萬大軍在戰場上被銀盾軍團的兩萬大軍全線擊潰;最少有八千亞曆山大王國的將士沒有回到軍營,而銀盾軍團為此付出的代價不過隻有一千餘眾將士的傷亡而已。


    這一仗,讓包括亞曆山大在內的所有王國聯盟的高層真正的認識到了銀盾軍團的戰鬥力,也讓他們明白了塞琉古七世的可怕之處;所以,他們才會在接到帕提亞王國的求援以後,立即派出了一支六萬人規模的援軍增援帕提亞王國。


    要是強大的帕提亞王國就此被塞琉古帝國消滅的話,塞琉古帝國的領土就會得到進一步的擴張,塞琉古七世在塞琉古帝國的威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到時候,塞琉古帝國再經過幾年的發展,那其他王國還有生存的希望嗎?


    塞琉古七世在占領了帕提亞王國的以萊美斯行省以後,並沒有立即翻山越嶺的對帕提亞王國的首都米底亞地區發起進攻,而是選擇了率軍在以萊美斯行省等待進攻杜馬薩王國的軍隊返回。


    在徹底征服了杜馬薩王國所在的阿拉伯地區以後,塞琉古帝國的三萬大軍就留下來數千兵力駐守在阿拉伯地區,其他的主力大軍則是回到了巴比倫行省;待巴比倫行省的兩萬多大軍回來以後,塞琉古七世就將全部的俘虜和駐守以萊美斯行省的任務交給了他們。


    增援而來的王國聯盟六萬大軍,加上帕提亞王國再度集結的三萬精銳部隊,這九萬人的軍隊就是帕提亞王國用於反攻以萊美斯行省的全部軍隊;而塞琉古七世手中可以用於進攻的部隊也就隻有七萬大軍而已,這還包括了剛剛回軍的巴比倫行省兩萬多大軍。


    事實證明,塞琉古七世的強大卻是不是帕提亞王國可以憑借一己之力應付得了的;就算是帕提亞王國在獲得了王國聯盟的六萬援軍以後,互不信任的王國聯軍也不可能是上下一心的塞琉古帝國大軍的對手,隻不過是給了塞琉古帝國更多逐個擊破的機會而已。


    整整九萬人的四大王國聯軍,竟然沒有合兵一處反攻以萊美斯地區,而是各自為戰的分成了四路大軍分別進攻以萊美斯行省;善於把握戰機的塞琉古七世可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他當機立斷的率領全部的機動部隊率先對帕提亞王國的三萬大軍發起了進攻。


    塞琉古帝國的七萬大軍被塞琉古七世分成了兩個部分,主力的四萬大軍就是塞琉古七世親自統帥的機動部隊,剩下的三萬大軍則是駐守在以萊美斯行省防禦敵人的進攻;帕提亞王國的三萬大軍很是輕易的就被塞琉古七世親自率領的四萬精銳全線擊潰了。


    之後,塞琉古七世又相繼擊潰了亞美尼亞王國的兩萬大軍和亞曆山大王國的兩萬大軍;唯有在最後麵對本都王國的兩萬精銳之師時,塞琉古七世的精銳大軍也是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才徹底擊潰了本都王國的軍隊,至此,四大王國組織起來的反攻軍隊算是全部被擊潰了。


    從浩浩蕩蕩的九萬聯軍反攻以萊美斯行省,到隻剩下不到四萬潰兵逃回最近的帕提亞王國,僅僅是三個月的時間,王國聯盟與塞琉古帝國的第一次大規模正麵交鋒就以慘敗而收場了。


    塞琉古帝國為此付出的代價也不算輕,塞琉古七世一開始的六萬主力大軍和三萬巴比倫行省駐軍,現在也就隻剩下五萬餘眾大軍了;再加上阿拉伯行省和以萊美斯行省都是剛剛被塞琉古帝國納入統治區域的,如何快速穩定這兩個行省的局勢才是塞琉古帝國最重要的事情。


    於是,塞琉古七世就放棄了帕提亞王國的繼續進攻,而是在留下三萬精銳大軍駐守巴比倫行省和以萊美斯行省以後,就率軍返回了安條克;經過了接連數次的成功擴張以後,塞琉古七世在國內的聲望也是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就連曾經反對其繼承皇位的人都成為了他的堅定擁護者。


    回到安條克以後,塞琉古七世就得到了北方王國聯盟大舉往邊境地區增兵的情報;為了確保塞琉古帝國北方邊境地區的安全,塞琉古七世就將駐守在西裏西亞地區的銀盾軍團規模擴大到了三萬之眾,並且給這三萬銀盾軍團配備了五千鐵甲騎兵以增強他們的反擊力量。


    亞述地區原本的一萬駐軍也被塞琉古七世擴充到了兩萬之眾,雖然亞美尼亞王國要想派遣大軍翻山越嶺的進攻亞述地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未雨綢繆總是沒錯的;再加上駐守在以萊美斯地區的三萬大軍的話,塞琉古帝國為了對付北方的王國聯盟已經派出了八萬五千大軍了。


    除了北方的王國聯盟以外,南方的埃及王國也是塞琉古帝國必須要防範的主要敵人之一;甚至,在塞琉古七世的眼中,埃及王國對塞琉古帝國的威脅比北方的四大王國更為嚴重。再怎麽說,四大王國也就是四個實力分散的王國而已,埃及王國卻是一個真正的實力強悍的勁敵啊!


    為了提防埃及王國,塞琉古七世在與埃及王國猶太地區和腓尼基地區相連的科羅敘利亞地區駐守了兩萬精銳步兵和五千鐵甲騎兵;至於首都安條克所在的敘利亞地區,塞琉古七世則是將塞琉古帝國最為精銳的一萬鐵甲騎兵和一萬卷鐮戰車部隊、以及兩萬精銳長槍兵都駐紮在了邊境地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追風千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追風千年並收藏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