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進軍東方”
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 作者:追風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光榮地死,勝過恥辱地生。
——伊索(希臘寓言家,弗裏吉亞人)
布魯圖斯帝國此時在希臘半島上的軍隊隻有四個領袖軍團和十五個常規軍團,另外還有兩個特殊的軍團,一個是由馬其頓皇家長槍兵和馬其頓皇家騎兵組成的皇家軍團,一個是由鐵甲騎兵為主力組成的騎兵軍團;其中,騎兵軍團的鐵甲騎兵數量更是超過了五千。
這個依舊由哈羅德擔任軍團長的騎兵軍團,其總兵力直接達到了一萬之眾;除了五千最精銳的鐵甲騎兵以外,剩下的五千騎兵則是鐵甲騎兵訓練過程中被淘汰下來的精銳騎兵。
雖然這些精銳騎兵在被訓練成鐵甲騎兵的過程中被淘汰了,但是他們的戰鬥力卻是極為強悍的;他們與真正的鐵甲騎兵相比,所欠缺的不過是優質的戰馬和沉重的全套甲具而已。
全套甲具對於財大氣粗的布魯圖斯帝國來說確實不算是什麽大事,但是想要在戰馬資源並不豐富的希臘半島獲得足夠的優質戰馬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正是因為缺乏足夠優質的戰馬,布魯圖斯帝國的那些精銳騎兵們也就沒有辦法穿上沉重的全套甲具作戰,更就成為不了鐵甲騎兵了。
即便是這樣,這個萬人規模的騎兵軍團也擁有強大無比的戰鬥力,尤其是在弗裏吉亞所在的東方大陸上;這樣一支騎兵軍隊的戰鬥力更是被無限擴大,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是難以想象。
提比裏烏斯在選擇出征軍團的時候,之所以沒有選擇這個騎兵軍團作為進攻弗裏吉亞地區的軍隊,就是因為騎兵軍團的運輸太過於麻煩了;尤其是從希臘半島到東方大陸的跨海運輸,在布魯圖斯帝國的大軍沒有在東方大陸站穩腳步之前,提比裏烏斯是不會考慮將騎兵軍團投入作戰的。
至於皇家軍團,顧名思義就知道這是一個什麽樣的軍團了;布魯圖斯帝國的陪都是科林斯,皇室的全部成員也都在科林斯,皇家軍團的使命自然就是拱衛科林斯了。
事實上,皇家軍團也是伯羅奔尼撒地區的唯一駐軍,其他布魯圖斯帝國的軍隊都是分布在希臘半島的其他地區的;伯羅奔尼撒地區作為陪都科林斯所在的區域,隻有皇家軍團進行駐守。
這次布魯圖斯帝國進攻亞曆山大王國的第一批次登陸軍隊由戰鬥力更為強悍的四個領袖軍團充當,雷克斯將軍也將作為第一批次大軍的統帥;後續的第二批次大軍由格涅烏斯將軍,統帥著第一軍團、第五軍團、第六軍團、第七軍團等四個軍團擔任。
第三批次的大軍則是由尼祿將軍,統帥著第二軍團、第八軍團、第九軍團、第十軍團等四個軍團擔任;這十二個軍團的大軍,就是布魯圖斯帝國進攻亞曆山大王國的全部兵力了。
隨著戰爭準備工作的完成,布魯圖斯帝國的軍隊也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開始了大軍登船;為了更快的抵達亞曆山大王國的弗裏吉亞地區,布魯圖斯帝國選擇的出發港口是雅典城所在的阿提卡港口,所有大軍出征所需的糧草物資和其他補給也都全部集中在了阿提卡港口。
布魯圖斯帝國的艦隊經過四天時間的航行以後,終於抵達了弗裏吉亞港口,麥爾斯所率領的第一領袖軍團也在運輸船停穩在停泊台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港口;隨後,四個領袖軍團的將士們就迅速登上了港口,後續的後勤兵們也開始卸下運輸船上的物資。
弗裏吉亞地區的首府珀加蒙距離港口隻有四個小時的路程而已,就在布魯圖斯帝國的艦隊在港口外殲滅亞曆山大王國艦隊的時候,港口內的駐軍就已經向駐守在珀加蒙城內的兩萬軍隊發出了求援,並告知他們布魯圖斯帝國的軍隊對己方艦隊發起了突然進攻!
珀加蒙城內的守軍得到了消息以後,也是不敢耽誤時間,立即就全軍出動往港口的方向出發了;從珀加蒙城內的守軍將領得到消息,到兩萬軍隊集結完畢開始出發,亞曆山大王國的這支軍隊一共用去了兩個小時的時間。
而在布魯圖斯帝國的艦隊殲滅了亞曆山大王國的艦隊以後,隻用了五個小時的時間四個領袖軍團的全部將士就已經登上了港口;所以,當亞曆山大王國的兩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到港口的時候,布魯圖斯艦隊過的四萬大軍已然整頓好了軍陣在等待著敵軍的到來了。
在之前的五年多時間裏,提比裏烏斯為了增強領袖軍團的戰鬥力,已經將每個領袖軍團的規模由原來的七千重裝步兵擴張到了現在的七千重裝步兵和三千輕裝步兵;兩萬亞曆山大王國的弗裏吉亞駐軍,與四萬布魯圖斯帝國的入侵精銳,這場戰爭根本就是毫無懸念。
因為亞曆山大王國的軍隊在後來的擴充過程中,難免征召了大量非愛奧尼亞地區的青壯進入軍隊之中,直接就導致了亞曆山大王國的軍隊在構成上比較多樣化;就比如駐守在弗裏吉亞的這兩萬軍隊,裏麵占據主要數量的是來自愛奧尼亞的將士,但弗裏吉亞本土的將士也不在少數。
將昔日的侵略者與昔日被侵略的人組成一支軍隊,在沒有遇到戰爭的時候還好,一旦遇到激烈的戰爭以後;這樣的軍隊自然不可能擁有頑強的戰鬥意誌,更不可能擁有強大的戰鬥力。
雷克斯的四萬大軍隻用了區區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將亞曆山大王國的兩萬駐軍徹底擊潰了;雷克斯留下兩個軍團的將士們打掃戰場,剩下的兩個軍團將士們則負責一路追擊敵軍潰兵。
當天晚上,雷克斯就帶著自己的三個軍團進駐到了珀加蒙城中,另外一個軍團都是被雷克斯留在了港口進行駐守;很快,後續的八個軍團將士就會陸續趕到弗裏吉亞地區,那個時候才是布魯圖斯帝國的進攻正式開始的時候。
就在雷克斯率領大軍駐守在珀加蒙城內的時候,亞曆山大王國的國王亞曆山大也在三天之後收到了珀加蒙被布魯圖斯帝國攻陷的消息;得到消息以後的亞曆山大,並沒有對布魯圖斯帝國的不宣而戰感到震驚,反而是開始積極的籌備反攻弗裏吉亞的大軍。
誠如布魯圖斯帝國的分析,亞曆山大王國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抽調出足夠的軍隊用於反攻弗裏吉亞地區;亞曆山大除了手邊還有的三萬大軍以外,最多也就隻能在亞曆山大王國與塞琉古帝國邊境地區的駐軍中抽調兩萬大軍增援本土。
即便是有了這來自於邊境地區的兩萬大軍增援以後,亞曆山大手中可以用於反攻的兵力也隻有五萬而已;此時,亞曆山大王國在邊境地區用於防備塞琉古帝國的軍隊也隻剩下四萬之眾了,根本就不可能再抽調了,要是再少的話塞琉古帝國就會直接進攻亞曆山大王國本土了。
毫無辦法的亞曆山大也隻能選擇向本都王國求援了,本都王國在比提尼亞地區的駐軍數量擁有四萬之眾,再加上其後方擁有的六萬精銳和邊境地區駐守的四萬大軍;本都王國是絕對有實力增援亞曆山大王國的,再加上亞曆山大王國與本都王國之間的盟友關係,這樣的增援更是天經地義。
亞曆山大希望本都王國可以從本土派出三萬精銳大軍支援自己的反攻大軍,另外本都王國在比提尼亞的四萬大軍也可以從弗裏吉亞的北方向弗裏吉亞發起進攻;麵對來自於亞曆山大王國的求援,本都王國並沒有拒絕自己盟友的求援,但是在出兵數量上也是做了調整。
本都王國接到亞曆山大的求援以後,立即就派出了三萬精銳大軍跟隨亞曆山大王國的使者來到了亞曆山大王國的加拉太地區;不過,對於亞曆山大王國要求本都王國在比提尼亞地區的四萬駐軍進攻弗裏吉亞地區的事情,本都王國卻表示最多隻能派出兩萬大軍向南進攻弗裏吉亞地區。
不是本都王國不願意幫助自己的盟友,隻是本都王國也有著自己的利益所在;布魯圖斯帝國可以通過艦隊運輸大軍直接進攻亞曆山大王國的弗裏吉亞地區,為什麽就不能通過艦隊運輸大軍直接進攻本都王國的比提尼亞地區呢,本都王國對此不得不防啊!
對於本都王國隻願意派出比提尼亞地區的兩萬大軍進攻弗裏吉亞地區的事實,亞曆山大也是表示理解;畢竟,本都王國與亞曆山大王國隻是盟友關係而已,本都王國願意派出五萬大軍幫助亞曆山大王國反攻弗裏吉亞地區,亞曆山大的心裏已經很是感激了。
就在亞曆山大向本都王國求援的期間,布魯圖斯帝國源源不斷的第二批大軍和第三批大軍也是順利的抵達了弗裏吉亞地區;也就是說,亞曆山大耗盡心血組織起來的兩路反攻大軍,需要麵對的根本不是四個軍團的布魯圖斯帝國軍隊,而是十二個軍團的布魯圖斯帝國軍隊!
布魯圖斯帝國與亞曆山大王國各自為了下一場戰鬥而積極準備的時候,塞琉古帝國的塞琉古七世也沒有閑著;為了能夠在這場戰爭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塞琉古七世已經親自率領著一萬最精銳的鐵甲騎兵和一萬卷鐮戰車部隊來到了西裏西亞地區!(未完待續。)
——伊索(希臘寓言家,弗裏吉亞人)
布魯圖斯帝國此時在希臘半島上的軍隊隻有四個領袖軍團和十五個常規軍團,另外還有兩個特殊的軍團,一個是由馬其頓皇家長槍兵和馬其頓皇家騎兵組成的皇家軍團,一個是由鐵甲騎兵為主力組成的騎兵軍團;其中,騎兵軍團的鐵甲騎兵數量更是超過了五千。
這個依舊由哈羅德擔任軍團長的騎兵軍團,其總兵力直接達到了一萬之眾;除了五千最精銳的鐵甲騎兵以外,剩下的五千騎兵則是鐵甲騎兵訓練過程中被淘汰下來的精銳騎兵。
雖然這些精銳騎兵在被訓練成鐵甲騎兵的過程中被淘汰了,但是他們的戰鬥力卻是極為強悍的;他們與真正的鐵甲騎兵相比,所欠缺的不過是優質的戰馬和沉重的全套甲具而已。
全套甲具對於財大氣粗的布魯圖斯帝國來說確實不算是什麽大事,但是想要在戰馬資源並不豐富的希臘半島獲得足夠的優質戰馬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正是因為缺乏足夠優質的戰馬,布魯圖斯帝國的那些精銳騎兵們也就沒有辦法穿上沉重的全套甲具作戰,更就成為不了鐵甲騎兵了。
即便是這樣,這個萬人規模的騎兵軍團也擁有強大無比的戰鬥力,尤其是在弗裏吉亞所在的東方大陸上;這樣一支騎兵軍隊的戰鬥力更是被無限擴大,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是難以想象。
提比裏烏斯在選擇出征軍團的時候,之所以沒有選擇這個騎兵軍團作為進攻弗裏吉亞地區的軍隊,就是因為騎兵軍團的運輸太過於麻煩了;尤其是從希臘半島到東方大陸的跨海運輸,在布魯圖斯帝國的大軍沒有在東方大陸站穩腳步之前,提比裏烏斯是不會考慮將騎兵軍團投入作戰的。
至於皇家軍團,顧名思義就知道這是一個什麽樣的軍團了;布魯圖斯帝國的陪都是科林斯,皇室的全部成員也都在科林斯,皇家軍團的使命自然就是拱衛科林斯了。
事實上,皇家軍團也是伯羅奔尼撒地區的唯一駐軍,其他布魯圖斯帝國的軍隊都是分布在希臘半島的其他地區的;伯羅奔尼撒地區作為陪都科林斯所在的區域,隻有皇家軍團進行駐守。
這次布魯圖斯帝國進攻亞曆山大王國的第一批次登陸軍隊由戰鬥力更為強悍的四個領袖軍團充當,雷克斯將軍也將作為第一批次大軍的統帥;後續的第二批次大軍由格涅烏斯將軍,統帥著第一軍團、第五軍團、第六軍團、第七軍團等四個軍團擔任。
第三批次的大軍則是由尼祿將軍,統帥著第二軍團、第八軍團、第九軍團、第十軍團等四個軍團擔任;這十二個軍團的大軍,就是布魯圖斯帝國進攻亞曆山大王國的全部兵力了。
隨著戰爭準備工作的完成,布魯圖斯帝國的軍隊也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開始了大軍登船;為了更快的抵達亞曆山大王國的弗裏吉亞地區,布魯圖斯帝國選擇的出發港口是雅典城所在的阿提卡港口,所有大軍出征所需的糧草物資和其他補給也都全部集中在了阿提卡港口。
布魯圖斯帝國的艦隊經過四天時間的航行以後,終於抵達了弗裏吉亞港口,麥爾斯所率領的第一領袖軍團也在運輸船停穩在停泊台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港口;隨後,四個領袖軍團的將士們就迅速登上了港口,後續的後勤兵們也開始卸下運輸船上的物資。
弗裏吉亞地區的首府珀加蒙距離港口隻有四個小時的路程而已,就在布魯圖斯帝國的艦隊在港口外殲滅亞曆山大王國艦隊的時候,港口內的駐軍就已經向駐守在珀加蒙城內的兩萬軍隊發出了求援,並告知他們布魯圖斯帝國的軍隊對己方艦隊發起了突然進攻!
珀加蒙城內的守軍得到了消息以後,也是不敢耽誤時間,立即就全軍出動往港口的方向出發了;從珀加蒙城內的守軍將領得到消息,到兩萬軍隊集結完畢開始出發,亞曆山大王國的這支軍隊一共用去了兩個小時的時間。
而在布魯圖斯帝國的艦隊殲滅了亞曆山大王國的艦隊以後,隻用了五個小時的時間四個領袖軍團的全部將士就已經登上了港口;所以,當亞曆山大王國的兩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到港口的時候,布魯圖斯艦隊過的四萬大軍已然整頓好了軍陣在等待著敵軍的到來了。
在之前的五年多時間裏,提比裏烏斯為了增強領袖軍團的戰鬥力,已經將每個領袖軍團的規模由原來的七千重裝步兵擴張到了現在的七千重裝步兵和三千輕裝步兵;兩萬亞曆山大王國的弗裏吉亞駐軍,與四萬布魯圖斯帝國的入侵精銳,這場戰爭根本就是毫無懸念。
因為亞曆山大王國的軍隊在後來的擴充過程中,難免征召了大量非愛奧尼亞地區的青壯進入軍隊之中,直接就導致了亞曆山大王國的軍隊在構成上比較多樣化;就比如駐守在弗裏吉亞的這兩萬軍隊,裏麵占據主要數量的是來自愛奧尼亞的將士,但弗裏吉亞本土的將士也不在少數。
將昔日的侵略者與昔日被侵略的人組成一支軍隊,在沒有遇到戰爭的時候還好,一旦遇到激烈的戰爭以後;這樣的軍隊自然不可能擁有頑強的戰鬥意誌,更不可能擁有強大的戰鬥力。
雷克斯的四萬大軍隻用了區區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將亞曆山大王國的兩萬駐軍徹底擊潰了;雷克斯留下兩個軍團的將士們打掃戰場,剩下的兩個軍團將士們則負責一路追擊敵軍潰兵。
當天晚上,雷克斯就帶著自己的三個軍團進駐到了珀加蒙城中,另外一個軍團都是被雷克斯留在了港口進行駐守;很快,後續的八個軍團將士就會陸續趕到弗裏吉亞地區,那個時候才是布魯圖斯帝國的進攻正式開始的時候。
就在雷克斯率領大軍駐守在珀加蒙城內的時候,亞曆山大王國的國王亞曆山大也在三天之後收到了珀加蒙被布魯圖斯帝國攻陷的消息;得到消息以後的亞曆山大,並沒有對布魯圖斯帝國的不宣而戰感到震驚,反而是開始積極的籌備反攻弗裏吉亞的大軍。
誠如布魯圖斯帝國的分析,亞曆山大王國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抽調出足夠的軍隊用於反攻弗裏吉亞地區;亞曆山大除了手邊還有的三萬大軍以外,最多也就隻能在亞曆山大王國與塞琉古帝國邊境地區的駐軍中抽調兩萬大軍增援本土。
即便是有了這來自於邊境地區的兩萬大軍增援以後,亞曆山大手中可以用於反攻的兵力也隻有五萬而已;此時,亞曆山大王國在邊境地區用於防備塞琉古帝國的軍隊也隻剩下四萬之眾了,根本就不可能再抽調了,要是再少的話塞琉古帝國就會直接進攻亞曆山大王國本土了。
毫無辦法的亞曆山大也隻能選擇向本都王國求援了,本都王國在比提尼亞地區的駐軍數量擁有四萬之眾,再加上其後方擁有的六萬精銳和邊境地區駐守的四萬大軍;本都王國是絕對有實力增援亞曆山大王國的,再加上亞曆山大王國與本都王國之間的盟友關係,這樣的增援更是天經地義。
亞曆山大希望本都王國可以從本土派出三萬精銳大軍支援自己的反攻大軍,另外本都王國在比提尼亞的四萬大軍也可以從弗裏吉亞的北方向弗裏吉亞發起進攻;麵對來自於亞曆山大王國的求援,本都王國並沒有拒絕自己盟友的求援,但是在出兵數量上也是做了調整。
本都王國接到亞曆山大的求援以後,立即就派出了三萬精銳大軍跟隨亞曆山大王國的使者來到了亞曆山大王國的加拉太地區;不過,對於亞曆山大王國要求本都王國在比提尼亞地區的四萬駐軍進攻弗裏吉亞地區的事情,本都王國卻表示最多隻能派出兩萬大軍向南進攻弗裏吉亞地區。
不是本都王國不願意幫助自己的盟友,隻是本都王國也有著自己的利益所在;布魯圖斯帝國可以通過艦隊運輸大軍直接進攻亞曆山大王國的弗裏吉亞地區,為什麽就不能通過艦隊運輸大軍直接進攻本都王國的比提尼亞地區呢,本都王國對此不得不防啊!
對於本都王國隻願意派出比提尼亞地區的兩萬大軍進攻弗裏吉亞地區的事實,亞曆山大也是表示理解;畢竟,本都王國與亞曆山大王國隻是盟友關係而已,本都王國願意派出五萬大軍幫助亞曆山大王國反攻弗裏吉亞地區,亞曆山大的心裏已經很是感激了。
就在亞曆山大向本都王國求援的期間,布魯圖斯帝國源源不斷的第二批大軍和第三批大軍也是順利的抵達了弗裏吉亞地區;也就是說,亞曆山大耗盡心血組織起來的兩路反攻大軍,需要麵對的根本不是四個軍團的布魯圖斯帝國軍隊,而是十二個軍團的布魯圖斯帝國軍隊!
布魯圖斯帝國與亞曆山大王國各自為了下一場戰鬥而積極準備的時候,塞琉古帝國的塞琉古七世也沒有閑著;為了能夠在這場戰爭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塞琉古七世已經親自率領著一萬最精銳的鐵甲騎兵和一萬卷鐮戰車部隊來到了西裏西亞地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