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動物也都具有智力、熱情,理性隻有人類才有。


    ——畢達哥拉斯(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和音樂理論家)


    經過了這一天的血火搏殺以後,格涅烏斯麾下的八個軍團隻剩下四萬五千左右的將士們了;而亞曆山大王國和本都王國的八萬聯軍,則是隻有不到兩萬人的潰兵逃離了戰場,這其中還包括了亞曆山大親自率領的突圍而去的四千餘眾鐵甲騎兵。


    結束了這一場戰鬥以後,格涅烏斯並沒有急於率領大軍對亞曆山大王國和本都王國的潰軍進行追擊,而是在接過了赫倫尼烏斯的六個軍團大軍的指揮權以後,率先派出了兩個進行軍團增援正在弗裏吉亞北部邊境地區奮戰的雷克斯大軍。


    之後格涅烏斯才率領著五萬齊裝滿員的大軍和鐵甲騎兵開始了對亞曆山大王國其他地區的進攻,六天以後,格涅烏斯的大軍就攻陷了亞曆山大王國的加拉太行省;在加拉太地區與卡帕多西亞地區的邊境地帶,格涅烏斯又得知了塞琉古帝國大軍成功全殲了本都王國和亞曆山大王國邊境大軍的消息。


    這樣的消息對於格涅烏斯來說可以算是最好的消息了,亞曆山大王國在失去了其邊境地區的四萬大軍以後,唯一可以用於戰鬥的軍隊就隻剩下亞曆山大率領的那不到兩萬的潰兵了。


    如果亞曆山大有足夠的時間在愛奧尼亞地區招募訓練新軍隊的話,那麽亞曆山大王國肯定可以投入更多的軍隊用於抵擋布魯圖斯帝國大軍的進攻;很明顯格涅烏斯並不會給亞曆山大這樣的機會,他更不會讓亞曆山大王國有機會繼續與布魯圖斯帝國為敵!


    就在亞曆山大率領一萬六千左右的潰兵返回薩狄斯的第三天,格涅烏斯麾下的鐵甲騎兵就將薩狄斯給團團包圍了起來;緊隨鐵甲騎兵之後抵達薩狄斯城下的,就是格涅烏斯親自率領的五萬大軍。


    亞曆山大在薩狄斯城內根本就無法擁有足夠的新兵軍隊,因為薩狄斯城內的武器裝備是極其有限的,甚至連重新武裝那些丟盔棄甲的潰兵都不夠,又怎麽可能有多餘的武器裝備來武裝新招募的軍隊呢?


    在亞曆山大返回薩狄斯的第一天,他就得知了自己王國在邊境地區的四萬大軍被塞琉古帝國的大軍全殲的消息;什麽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就是最好的詮釋,亞曆山大王國也是在此刻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要是沒有外界勢力的幹預,亞曆山大王國幾乎不可能有繼續存在下去的可能。


    唯一有實力也有可能對亞曆山大王國進行援助的本都王國已經是自顧不暇了,王國聯盟的亞美尼亞王國和帕提亞王國距離亞曆山大王國還隔著一個本都王國呢;這也就是說,亞曆山大王國根本就不可能獲得來自於外部的援助,亞曆山大隻能靠自己來維係自己的王國。


    亞曆山大不是沒有想到過自己的失敗,就在當年他決定起兵背叛塞琉古帝國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兵敗被殺的準備了;隻是他從來沒有想到過,真正覆滅他的竟然不是他想象中的塞琉古帝國,而是來自於東方大陸之外的布魯圖斯帝國。


    亞曆山大王國剛剛開始崛起的時候,布魯圖斯帝國還曾經與亞曆山大王國親密無間的合作對付希臘城邦聯盟;亞曆山大王國最精銳的步兵使用的都是布魯圖斯帝國提供的羅馬製式武器裝備,布魯圖斯帝國的鐵甲騎兵也是依靠亞曆山大王國提供的方法訓練而來的。


    數年的時間過去以後,昔日的盟友已然成為了生死相搏的敵人,曾經借助於布魯圖斯帝國而崛起的亞曆山大王國,也要覆滅在布魯圖斯帝國的屠刀之下了;或許,這就是命運的無常吧。


    愛奧尼亞地區最堅固的城池薩狄斯,在格涅烏斯的五萬大軍進攻之下隻是死守了三天以後就宣告淪陷了;亞曆山大王國的國王亞曆山大也戰死在了薩狄斯的城牆上,成為了亞曆山大王國的陪葬者,與他一起為亞曆山大王國殉葬的還有一萬餘眾的亞曆山大王國將士。


    至於那些原本屬於本都王國的將士們,他們在最後的戰鬥中都選擇了投降而不是與亞曆山大王國共存亡;占領了亞曆山大王國的首都以後,格涅烏斯又派遣兩萬大軍向南發動了對呂西亞地區的進攻,十天以後整個亞曆山大王國的所有四個行省全部被布魯圖斯帝國的軍隊攻陷。


    隨著亞曆山大王國的覆滅,雷克斯也是在得到了後續的兩萬大軍增援以後,在與本都王國比提尼亞地區駐軍的戰鬥中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就在格涅烏斯攻陷亞曆山大王國首都薩狄斯的同時,雷克斯也是全殲了本都王國的比提尼亞駐軍,完成了對比提尼亞地區的占領。


    遠在馬薩卡進行休整的塞琉古七世在得知了布魯圖斯帝國的勝利以後,也是再次集結了兩萬銀盾軍團將士和五千鐵甲騎兵,以及一萬在卡帕多西亞地區新招募的卡帕多西亞騎兵發動了對本都王國最後的首都地區的進攻。


    本都王國在遭受了上次決戰的失利以後,以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招募到更多的軍隊了;就算是勉強招募那些濫竽充數的東方步兵和丘陵兵也沒有任何的實際價值,畢竟那些軍隊在戰場上的表現簡直可以用不堪一擊來形容,反而會影響其他本可以死戰到底的將士們的士氣。


    雖然本都王國沒有足夠的實力來應對塞琉古帝國的強勢進攻了,但是一支來自於亞美尼亞王國的增援部隊卻是成為了本都王國的救命稻草;這支由一萬重裝長槍兵和一萬弓騎兵組成的大軍,正是亞美尼亞王國派來增援本都王國的全部軍隊。


    這個時候亞美尼亞王國的主力大軍還在亞美尼亞王國與塞琉古帝國的亞述地區的邊境地帶駐守著呢,一時半會兒之間根本就無法趕到錫諾普增援本都王國;為了避免本都王國真的被塞琉古帝國的大軍覆滅,亞美尼亞王國隻能從自己本土抽調了這兩萬大軍增援本都王國了。


    有了亞美尼亞王國的這兩萬大軍進駐本都王國的首都錫諾普以後,錫諾普城內的守軍好歹是突破了五萬之眾;除了亞美尼亞王國的一萬重裝長槍兵以外,本都王國重新整頓好的三萬東方步兵也成為了守衛錫諾普的重要軍事力量。


    倒是亞美尼亞王國增援而來的那一萬弓騎兵,確實是成為了本都王國現在唯一可以使用的機動部隊;再加上弓騎兵的機動力遠非一般的部隊可以比擬的,這些弓騎兵就成為了本都王國部署在邊境地區的警戒部隊,防備塞琉古帝國隨時有可能的入侵。


    事實上,當塞琉古七世率領著浩浩蕩蕩的三萬五千大軍來到邊境地區以後,立即就遭受到了這一萬弓騎兵的進攻;無論是塞琉古帝國的鐵甲騎兵,還是招募自卡帕多西亞地區的卡帕多西亞騎兵,都在機動力上無法與亞美尼亞王國的弓騎兵相比,自然也就無法消滅這一萬弓騎兵了。


    值得慶幸的是,此次塞琉古七世用於進攻本都王國首都的鐵甲騎兵和卡帕多西亞騎兵,以及銀盾軍團將士們,全部都是屬於重裝兵種;以弓騎兵在戰馬上的射擊精準度,再加上己方大軍又全部是重裝兵種,這一萬弓騎兵可以給塞琉古七世的大軍造成的威脅實在是不大。


    而大軍盡出的卡帕多西亞地區,塞琉古七世也是留著銀盾軍團的一萬將士駐守在馬薩卡城內;亞美尼亞王國的這一萬弓騎兵既無法給塞琉古七世的大軍造成嚴重的損失,又無法對塞琉古七世大軍後方的卡帕多西亞地區帶來實質的威脅,自然也就不被塞琉古七世看在眼裏了。


    不管亞美尼亞王國的這一萬弓騎兵如何騷擾,塞琉古七世就是率領著大軍朝著本都王國的首都方向埋頭進軍;短短的六天時間以後,塞琉古七世麾下的三萬五千大軍就減少了至少兩千多將士,而本都王國的首都錫諾普卻是出現在了塞琉古帝國大軍的麵前。


    大軍抵達錫諾普以後,塞琉古七世就率領著鐵甲騎兵和卡帕多西亞騎兵在外圍負責預防敵軍弓騎兵的騷擾;而正麵的銀盾軍團將士們則是扛著雲梯,對錫諾普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亞美尼亞王國增援而來的一萬重裝長槍兵確實擁有不俗的戰鬥力,但本都王國自己的三萬東方步兵卻是成為了重裝長槍兵們的累贅;由重裝長槍兵防守的城牆都被好好的掌控在了守軍的手中,而由東方步兵們防守的城牆總是在戰鬥中迅速被攻城的塞琉古帝國軍隊占據。


    拉鋸式的攻城戰持續了三天以後,城牆上守軍中的重裝長槍兵就被東方步兵拖累的死傷殆盡;反倒是那些屢次被擊潰的東方步兵們損失並不大,直到重裝長槍兵們被消耗的差不多以後,那些東方步兵們自然也就是在戰鬥中一觸即潰,根本無法守住錫諾普。


    在大軍進攻錫諾普的第四天,本都王國就首都錫諾普就被銀盾軍團的將士們攻陷了;本都王國的國王自殺在了自己的王宮之中,繼亞曆山大王國覆滅以後,本都王國也就此宣告了覆滅,曾經由四大王國組成的王國聯盟已經失去了兩個王國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追風千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追風千年並收藏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