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決戰倫敦”
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 作者:追風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即使事情的發生和發展盡如人意,世界也不會變得更好些。
——赫拉克利特(一位富傳奇色彩的哲學家,是愛菲斯學派的代表人物)
迪瓦部落和約克部落增援而來的三萬大軍並不算是什麽精銳之師,主要的構成還是不列顛蠻族中最常見的不列顛步兵;但不管怎麽說,那也是整整六萬大軍不是嗎?
有了這六萬大軍的增援以後,倫敦部落可以直接投入戰鬥的總兵力就高達十萬之眾了;除了之前在港口地區付出的慘重傷亡代價,倫敦部落還集結了上不列顛地區的兩萬大軍,真正屬於倫敦部落的兩萬餘眾精銳部隊才是這十萬大軍中的核心戰鬥力。
這兩萬大軍中由輕型戰車和重型戰車組成的戰車部隊就擁有八千之眾,再加上八千不列顛武士和六千不列顛精銳武士,這已經是倫敦部落所能夠拿出來的全部戰力了。
從集結一萬五千精銳之師跨海遠征大陸,到港口地區的兩萬駐軍幾乎全軍覆沒,再到反攻港口又付出了兩萬戰士的陣亡代價;短短的數個月之內,倫敦部落就損失了五萬五千將士。
問題的關鍵永遠都不是倫敦部落損失了五萬五千將士,而是這五萬五千將士全部都是來自於倫敦部落的精銳之師;就算倫敦部落是不列顛蠻族四大部落中最為強大的部落,也是軍事實力和總體實力最為強橫的部落,但也經不起這樣的損失啊!
連續三次大規模的損兵折將以後,倫敦部落能夠拿的出來的軍隊也就隻剩下兩萬餘眾了;要不是真的淪落到了這樣的地步,倫敦部落又怎麽可能向迪瓦部落和約克部落求援呢。
就在倫敦部落竭盡所能的集結更多的軍隊的時候,卡拉貝斯後續的六個軍團大軍也是依次順利的登陸了上不列顛地區的港口;有了這六萬大軍的抵達以後,卡拉貝斯麾下的軍隊也是達到了九萬之眾,比起倫敦部落集結的大軍也是不逞多讓。
其實,在卡拉貝斯率軍反攻比利時地區的時候,這幾個軍團都曾經在圍殲不列顛蠻族大軍的戰鬥中付出了相當慘重的傷亡;為了全殲迪瓦部落和塔拉部落的三萬不列顛蠻族大軍,卡拉貝斯麾下的大軍最少付出了一萬五千將士的傷亡代價。
這些戰死的將士們所空缺出來的編製自然是要補充的,而補充的兵員就是來自於比利時地區自願參軍的青壯們;這些青壯在不列顛蠻族大軍入侵的時候都喪失了自己的家人,他們對不列顛蠻族有著刻骨銘心的仇恨,他們想要加入卡拉貝斯的軍隊為自己的家人複仇。
有著堅定信念的戰士才能夠在戰場上成為合格的戰士,也可以在戰場上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對於這些帶著強烈複仇欲望的青壯們,卡拉貝斯自然不可能拒絕他們的加入了。
所有一萬五千將士的缺額,都在比利時地區招募完畢了;這不由得不讓卡拉貝斯麾下的軍隊都充滿著一股濃鬱的複仇求戰欲望,這樣的氣氛也正是卡拉貝斯想要看到的。
無論在這場對不列顛蠻族的征服戰爭中需要付出多麽慘重的代價,卡拉貝斯都堅持認為自己一定可以獲得最後的勝利;即便是其他七個軍團的將士們無法在戰場上表現的足夠出色,強大的第一軍團也可以在戰鬥中讓那些不列顛蠻族的軍隊明白什麽才是真正的精銳之師。
經曆了之前的幾場戰鬥以後,第一軍團的將士們也是付出了一些不大的傷亡;但積累起來計算的話,這些傷亡代價也足以讓第一軍團的兵員從兩萬三千人下降到了兩萬一千人。
卡拉貝斯在返回阿萊西亞之前並沒有打算隨意招募新兵補充到第一軍團之中,第一軍團的戰鬥力一直就是卡拉貝斯最為關注的事情;要是沒有卡拉貝斯對第一軍團的嚴格要求和大力投入,又怎麽可能有現在這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第一軍團呢?
為什麽其他的普通軍團隻有一萬將士,而第一軍團卻擁有超過兩萬的大軍;從始至終,卡拉貝斯都不是將第一軍團看作是一個普通的軍隊,第一軍團壓根就是卡拉貝斯的心血所在。
毫不誇張的說,以現在第一軍團的規模和戰鬥力,讓第一軍團同時應對三個尤利烏斯帝國的滿編軍團,最後獲勝的也會是卡拉貝斯的第一軍團;卡拉貝斯對第一軍團的要求就是,軍團人數的上升必須要帶來戰鬥力上的成倍上升,這一點也是卡拉貝斯親自嚴格把關的。
有強大的第一軍團充當核心戰鬥力,卡拉貝斯自然不會對不列顛島上的戰鬥有任何的顧慮;待所有軍團全部集結完畢以後,卡拉貝斯就留下第五軍團的六千將士駐守港口,他則是率領著剩下的七個軍團的將士們開始朝著倫敦部落的核心區域進發了。
雖然倫敦部落的軍隊在反攻港口的時候遭受了慘重的失敗,但是這並不代表倫敦部落就放棄了對港口地區的反攻;倫敦部落在為了集結更多的軍隊反攻港口而竭盡所能的同時,也留下了為數不少的探子一直觀察著港口內的動靜。
接連登陸的兩支軍隊自然不可能瞞得過這些探子,卡拉貝斯親自率軍向倫敦部落核心區域推進的情報也被及時送往了倫敦部落;得到這些情報以後的倫敦部落並沒有立即出兵迎戰卡拉貝斯的深入大軍,反而決定就將決戰的地點定在倫敦部落所在的倫敦城以南平原上。
既然敵人想要勞師遠征的進攻,倫敦部落的首領就要用嚴陣以待來迎戰敵人的進攻;為了能夠提前做好戰鬥的準備,倫敦部落的首領也是對現在駐守在倫敦城外的十萬大軍進行了劃分。
屬於倫敦部落的八千不列顛武士和六千不列顛精銳武士以及上不列顛地區其他部落的兩萬不列顛步兵,將在決戰中充當絕對的中央主力大軍;而來自於約克部落的三萬大軍和來自於迪瓦部落的三萬大軍將分別充當主力大軍的兩翼大軍,最後的八千戰車部隊就是決戰中的王牌力量。
其實,隻要再給倫敦部落半個月的時間,倫敦部落首領還有信心在上不列顛地區再集結一萬左右的不列顛步兵;不過,既然敵人選擇了率先發起進攻,倫敦部落的大軍也隻能全力迎戰了。
相比於緊鑼密鼓的倫敦部落大軍,卡拉貝斯就顯得要悠閑多了;七個軍團的龐大兵力被卡拉貝斯分為了兩個部分,中央的主力大軍自然就是卡拉貝斯直屬的第一軍團了,左翼就是布裏戈的第四軍團和阿內林的第六軍團以及亞蘭的第九軍團,右翼則是屠蘇斯的第七軍團和阿拉的第八軍團以及拉西尼的第十軍團。
這樣的搭配對於卡拉貝斯的大軍來說還是比較均衡的,尤其是左右兩翼的軍隊,他們在戰鬥力上比中軍的第一軍團差了不止一籌,但卻勝在數量上的龐大;而亞蘭和拉西尼的重建軍團又是分屬左右兩翼,在兩翼的其他兩個軍團的帶領下好歹也不至於打的太慘。
卡拉貝斯對於此戰的要求就是打贏這場戰鬥,徹底消滅不列顛蠻族中最強大的倫敦部落;至於己方的傷亡問題,在出征之前卡拉貝斯就做好了死傷過半的準備了,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話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那是用無數的血與淚總結出來的戰場法則。
當卡拉貝斯的大軍進入倫敦城二十裏範圍內以後,原本還以軍團為單位前進的陣型就迅速轉變成了卡拉貝斯早就布置好的戰鬥陣型;卡拉貝斯親自率領的第一軍團依舊行走在大軍的中央地帶,而其他的六個軍團則是迅速轉向了左右兩翼,並橫向展開了迎敵陣型。
再次往前推進十裏以後,嚴陣以待的倫敦部落十萬大軍也是緩緩出現在了卡拉貝斯的視線範圍之內;卡拉貝斯並沒有料到倫敦部落竟然可以集結出來十萬大軍,但他也不覺得這樣有什麽不好。
在卡拉貝斯看來,這十萬不列顛蠻族軍隊絕對不可能是上不列顛地區能夠集結出來的,這其中肯定有其他地區不列顛蠻族部落的援助;這樣也好,隻要自己的大軍可以徹底殲滅眼前的這十萬大軍,整個不列顛島上應該再也不可能集結這麽龐大的軍隊來抵抗自己的大軍了吧。
大軍推進到距離敵人隻有五百米的路程以後,卡拉貝斯就命令大軍停止前進就地組織防禦陣型;倫敦部落的首領怎麽可能會給卡拉貝斯的大軍休息的時間呢,他立即就命令自己麾下的九萬餘眾大軍對卡拉貝斯的軍隊展開全線進攻!
卡拉貝斯的左右兩翼與中軍第一軍團還是隔著一段距離的,不列顛蠻族大軍的左右兩翼也是直接奔著卡拉貝斯大軍的左右兩翼而去了;唯獨隻有中間的三萬四千大軍奔著第一軍的將士們就衝殺來過來,第一軍團的將士們自然使用自己最犀利的攻擊迎戰敵軍了。
森林獵手在福爾庫斯的指揮下率先展開了箭雨齊射,日耳曼戰士也在埃歐夫斯的率領下來到了森林獵手的左翼,右翼則是馬格洛率領的五千不列顛戰士,唯有重裝步兵還在阿米諾斯的率領下堅守在森林獵手的正前方;此時,左右兩翼的將士們也是與不列顛蠻族的戰士廝殺到了一起。(未完待續。)
——赫拉克利特(一位富傳奇色彩的哲學家,是愛菲斯學派的代表人物)
迪瓦部落和約克部落增援而來的三萬大軍並不算是什麽精銳之師,主要的構成還是不列顛蠻族中最常見的不列顛步兵;但不管怎麽說,那也是整整六萬大軍不是嗎?
有了這六萬大軍的增援以後,倫敦部落可以直接投入戰鬥的總兵力就高達十萬之眾了;除了之前在港口地區付出的慘重傷亡代價,倫敦部落還集結了上不列顛地區的兩萬大軍,真正屬於倫敦部落的兩萬餘眾精銳部隊才是這十萬大軍中的核心戰鬥力。
這兩萬大軍中由輕型戰車和重型戰車組成的戰車部隊就擁有八千之眾,再加上八千不列顛武士和六千不列顛精銳武士,這已經是倫敦部落所能夠拿出來的全部戰力了。
從集結一萬五千精銳之師跨海遠征大陸,到港口地區的兩萬駐軍幾乎全軍覆沒,再到反攻港口又付出了兩萬戰士的陣亡代價;短短的數個月之內,倫敦部落就損失了五萬五千將士。
問題的關鍵永遠都不是倫敦部落損失了五萬五千將士,而是這五萬五千將士全部都是來自於倫敦部落的精銳之師;就算倫敦部落是不列顛蠻族四大部落中最為強大的部落,也是軍事實力和總體實力最為強橫的部落,但也經不起這樣的損失啊!
連續三次大規模的損兵折將以後,倫敦部落能夠拿的出來的軍隊也就隻剩下兩萬餘眾了;要不是真的淪落到了這樣的地步,倫敦部落又怎麽可能向迪瓦部落和約克部落求援呢。
就在倫敦部落竭盡所能的集結更多的軍隊的時候,卡拉貝斯後續的六個軍團大軍也是依次順利的登陸了上不列顛地區的港口;有了這六萬大軍的抵達以後,卡拉貝斯麾下的軍隊也是達到了九萬之眾,比起倫敦部落集結的大軍也是不逞多讓。
其實,在卡拉貝斯率軍反攻比利時地區的時候,這幾個軍團都曾經在圍殲不列顛蠻族大軍的戰鬥中付出了相當慘重的傷亡;為了全殲迪瓦部落和塔拉部落的三萬不列顛蠻族大軍,卡拉貝斯麾下的大軍最少付出了一萬五千將士的傷亡代價。
這些戰死的將士們所空缺出來的編製自然是要補充的,而補充的兵員就是來自於比利時地區自願參軍的青壯們;這些青壯在不列顛蠻族大軍入侵的時候都喪失了自己的家人,他們對不列顛蠻族有著刻骨銘心的仇恨,他們想要加入卡拉貝斯的軍隊為自己的家人複仇。
有著堅定信念的戰士才能夠在戰場上成為合格的戰士,也可以在戰場上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對於這些帶著強烈複仇欲望的青壯們,卡拉貝斯自然不可能拒絕他們的加入了。
所有一萬五千將士的缺額,都在比利時地區招募完畢了;這不由得不讓卡拉貝斯麾下的軍隊都充滿著一股濃鬱的複仇求戰欲望,這樣的氣氛也正是卡拉貝斯想要看到的。
無論在這場對不列顛蠻族的征服戰爭中需要付出多麽慘重的代價,卡拉貝斯都堅持認為自己一定可以獲得最後的勝利;即便是其他七個軍團的將士們無法在戰場上表現的足夠出色,強大的第一軍團也可以在戰鬥中讓那些不列顛蠻族的軍隊明白什麽才是真正的精銳之師。
經曆了之前的幾場戰鬥以後,第一軍團的將士們也是付出了一些不大的傷亡;但積累起來計算的話,這些傷亡代價也足以讓第一軍團的兵員從兩萬三千人下降到了兩萬一千人。
卡拉貝斯在返回阿萊西亞之前並沒有打算隨意招募新兵補充到第一軍團之中,第一軍團的戰鬥力一直就是卡拉貝斯最為關注的事情;要是沒有卡拉貝斯對第一軍團的嚴格要求和大力投入,又怎麽可能有現在這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第一軍團呢?
為什麽其他的普通軍團隻有一萬將士,而第一軍團卻擁有超過兩萬的大軍;從始至終,卡拉貝斯都不是將第一軍團看作是一個普通的軍隊,第一軍團壓根就是卡拉貝斯的心血所在。
毫不誇張的說,以現在第一軍團的規模和戰鬥力,讓第一軍團同時應對三個尤利烏斯帝國的滿編軍團,最後獲勝的也會是卡拉貝斯的第一軍團;卡拉貝斯對第一軍團的要求就是,軍團人數的上升必須要帶來戰鬥力上的成倍上升,這一點也是卡拉貝斯親自嚴格把關的。
有強大的第一軍團充當核心戰鬥力,卡拉貝斯自然不會對不列顛島上的戰鬥有任何的顧慮;待所有軍團全部集結完畢以後,卡拉貝斯就留下第五軍團的六千將士駐守港口,他則是率領著剩下的七個軍團的將士們開始朝著倫敦部落的核心區域進發了。
雖然倫敦部落的軍隊在反攻港口的時候遭受了慘重的失敗,但是這並不代表倫敦部落就放棄了對港口地區的反攻;倫敦部落在為了集結更多的軍隊反攻港口而竭盡所能的同時,也留下了為數不少的探子一直觀察著港口內的動靜。
接連登陸的兩支軍隊自然不可能瞞得過這些探子,卡拉貝斯親自率軍向倫敦部落核心區域推進的情報也被及時送往了倫敦部落;得到這些情報以後的倫敦部落並沒有立即出兵迎戰卡拉貝斯的深入大軍,反而決定就將決戰的地點定在倫敦部落所在的倫敦城以南平原上。
既然敵人想要勞師遠征的進攻,倫敦部落的首領就要用嚴陣以待來迎戰敵人的進攻;為了能夠提前做好戰鬥的準備,倫敦部落的首領也是對現在駐守在倫敦城外的十萬大軍進行了劃分。
屬於倫敦部落的八千不列顛武士和六千不列顛精銳武士以及上不列顛地區其他部落的兩萬不列顛步兵,將在決戰中充當絕對的中央主力大軍;而來自於約克部落的三萬大軍和來自於迪瓦部落的三萬大軍將分別充當主力大軍的兩翼大軍,最後的八千戰車部隊就是決戰中的王牌力量。
其實,隻要再給倫敦部落半個月的時間,倫敦部落首領還有信心在上不列顛地區再集結一萬左右的不列顛步兵;不過,既然敵人選擇了率先發起進攻,倫敦部落的大軍也隻能全力迎戰了。
相比於緊鑼密鼓的倫敦部落大軍,卡拉貝斯就顯得要悠閑多了;七個軍團的龐大兵力被卡拉貝斯分為了兩個部分,中央的主力大軍自然就是卡拉貝斯直屬的第一軍團了,左翼就是布裏戈的第四軍團和阿內林的第六軍團以及亞蘭的第九軍團,右翼則是屠蘇斯的第七軍團和阿拉的第八軍團以及拉西尼的第十軍團。
這樣的搭配對於卡拉貝斯的大軍來說還是比較均衡的,尤其是左右兩翼的軍隊,他們在戰鬥力上比中軍的第一軍團差了不止一籌,但卻勝在數量上的龐大;而亞蘭和拉西尼的重建軍團又是分屬左右兩翼,在兩翼的其他兩個軍團的帶領下好歹也不至於打的太慘。
卡拉貝斯對於此戰的要求就是打贏這場戰鬥,徹底消滅不列顛蠻族中最強大的倫敦部落;至於己方的傷亡問題,在出征之前卡拉貝斯就做好了死傷過半的準備了,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話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那是用無數的血與淚總結出來的戰場法則。
當卡拉貝斯的大軍進入倫敦城二十裏範圍內以後,原本還以軍團為單位前進的陣型就迅速轉變成了卡拉貝斯早就布置好的戰鬥陣型;卡拉貝斯親自率領的第一軍團依舊行走在大軍的中央地帶,而其他的六個軍團則是迅速轉向了左右兩翼,並橫向展開了迎敵陣型。
再次往前推進十裏以後,嚴陣以待的倫敦部落十萬大軍也是緩緩出現在了卡拉貝斯的視線範圍之內;卡拉貝斯並沒有料到倫敦部落竟然可以集結出來十萬大軍,但他也不覺得這樣有什麽不好。
在卡拉貝斯看來,這十萬不列顛蠻族軍隊絕對不可能是上不列顛地區能夠集結出來的,這其中肯定有其他地區不列顛蠻族部落的援助;這樣也好,隻要自己的大軍可以徹底殲滅眼前的這十萬大軍,整個不列顛島上應該再也不可能集結這麽龐大的軍隊來抵抗自己的大軍了吧。
大軍推進到距離敵人隻有五百米的路程以後,卡拉貝斯就命令大軍停止前進就地組織防禦陣型;倫敦部落的首領怎麽可能會給卡拉貝斯的大軍休息的時間呢,他立即就命令自己麾下的九萬餘眾大軍對卡拉貝斯的軍隊展開全線進攻!
卡拉貝斯的左右兩翼與中軍第一軍團還是隔著一段距離的,不列顛蠻族大軍的左右兩翼也是直接奔著卡拉貝斯大軍的左右兩翼而去了;唯獨隻有中間的三萬四千大軍奔著第一軍的將士們就衝殺來過來,第一軍團的將士們自然使用自己最犀利的攻擊迎戰敵軍了。
森林獵手在福爾庫斯的指揮下率先展開了箭雨齊射,日耳曼戰士也在埃歐夫斯的率領下來到了森林獵手的左翼,右翼則是馬格洛率領的五千不列顛戰士,唯有重裝步兵還在阿米諾斯的率領下堅守在森林獵手的正前方;此時,左右兩翼的將士們也是與不列顛蠻族的戰士廝殺到了一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