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鐵甲洪流”
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 作者:追風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民應該為法律而戰鬥,就像為了城牆而戰鬥一樣。
——赫拉克利特(一位富傳奇色彩的哲學家,是愛菲斯學派的代表人物)
亞美尼亞王國和帕提亞王國的聯盟正式建立以後,兩國之間的聯軍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組建了起來;在沒有完成兩國大軍的整合之前,亞美尼亞王國和帕提亞王國就開始了新軍隊的招募,需要給這些新軍隊提供的武器裝備也在迅速的打造之中。
亞美尼亞王國擁有三萬步兵和一萬騎兵中,三萬步兵的主要構成就是兩萬亞美尼亞步兵和一萬重裝長槍兵,而一萬騎兵則是由八千弓騎兵和兩千鐵甲騎兵組成;這樣的騎兵力量對於亞美尼亞王國來說卻是還是過於孱弱了,根本無法單獨與塞琉古帝國向抗衡啊!
帕提亞王國擁有兩萬步兵和兩萬五千騎兵中,兩萬步兵全部都是由戰鬥力不堪一擊的東方步兵組成的,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四個字來形容;好歹是他們的騎兵力量還很強大,是由一萬五千弓騎兵和五千鐵甲騎兵以及五千鐵甲駱駝騎兵組成的。
新的聯軍組建以後,亞美尼亞王國負責指揮的步兵軍隊將會擴充到八萬人規模;其中充當絕對主力的將是兩萬亞美尼亞步兵和三萬重裝長槍兵,剩下的三萬東方步兵就是用來輔助作戰了。
相比於步兵方麵的事情,帕提亞王國更在意的是騎兵方麵的擴充,而亞美尼亞王國也是將希望放在了騎兵軍隊身上;畢竟兩國與塞琉古帝國之間的對決,更多的還是騎兵與騎兵之間的戰爭,步兵終究很難在東方大陸的戰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這也是整個東方大陸的現狀。
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的騎兵部隊被整合在一起之後,就擁有了七千鐵甲騎兵和五千鐵甲駱駝騎兵以及兩萬三千弓騎兵;這樣的騎兵規模在整個東方大陸上都是絕對的無與倫比了,但在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看來,這支騎兵力量還是不夠強大,最起碼鐵甲騎兵的數量就太少了。
即便是在進攻本都王國的過程中損失了大量的鐵甲騎兵,塞琉古帝國現在還擁有的鐵甲騎兵數量依舊不少於一萬之眾;再加上原本屬於本都王國的精銳騎兵卡帕多西亞騎兵也成為了塞琉古帝國的騎兵,這就更加讓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緊張了。
雖然卡帕多西亞騎兵在戰鬥力上與鐵甲騎兵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這樣的差距絕對是可以用數量來彌補的;更為關鍵的是,組建大規模的卡帕多西亞騎兵可比組建大規模的鐵甲騎兵要容易的多了,一旦塞琉古帝國擁有了數量龐大的卡帕多西亞騎兵,這對於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來說絕對是難以接受的災難!
為了應對這幾乎肯定會發生的災難,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也隻能竭盡所能的組建更強大的騎兵來壯大自己了;區區七千鐵甲騎兵和五千鐵甲駱駝騎兵肯定是不夠的,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大規模擴軍計劃的重點就是擴充鐵甲騎兵的數量。
當然,弓騎兵的數量也是需要適當擴充的,帕提亞王國的米底亞地區和亞美尼亞王國的科爾基斯地區可是東方大陸上最優質的弓騎兵出產地,兩國自然不能白白浪費這麽好的資源了。
更為關鍵的是,弓騎兵的組建成本還是非常低的,隻要有合適的兵源,就可以大規模的組建;要知道,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的弓騎兵就是一名騎士與戰馬再加上弓箭的組合而已,絕對是戰場上最物美價廉的兵種,也是最為實用的兵種。
按照兩國的既定計劃,聯軍騎兵中的弓騎兵數量將會被擴充至五萬人規模,其中最精銳的波斯弓騎兵將會擁有一萬之眾,也算是五萬弓騎兵中的主力部隊了;至於鐵甲騎兵的組建,那就不可能像弓騎兵這麽隨意了,畢竟鐵甲騎兵的組建成本還是非常高昂的。
現有的七千鐵甲騎兵將會被擴充到一萬五千規模,而五千鐵甲駱駝騎兵也會被擴充到一萬規模;如此一來的話,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就將會擁有整整兩萬五千強悍的鐵甲騎兵。
除了鐵甲騎兵和鐵甲駱駝騎兵以及弓騎兵以外,帕提亞王國還有一種異常強大的騎兵,那就是擁有無與倫比的戰鬥力的戰象部隊;不過,帕提亞王國擁有的戰象數量還是非常少的,根本無法在戰場上發揮扭轉戰局的作用,最多也就是震懾敵軍而已。
但在帕提亞王國的米底亞地區和亞美尼亞王國的阿特洛帕特內地區,還是存在著相當數量的野象群的;隻要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可以精誠合作撲捉野象的話,聯軍騎兵擁有百頭戰象的目標還是有希望的,這可是足以在戰場上發揮強大作用的戰象部隊了。
要是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的擴軍計劃可以順利實施的話,那麽最多一年之後兩國的聯軍就會擁有一支以兩萬五千鐵甲騎兵和一百頭戰象為核心的七萬五千騎兵;這樣規模龐大的騎兵部隊,簡直就是戰場上近乎於無敵存在的鐵甲洪流啊!
毫不誇張的說,一旦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的聯軍騎兵可以擴充到這樣的一個規模,以塞琉古帝國目前的軍事實力,根本就無法在戰場上與這樣的一支強大騎兵相抗衡。
事實上,就算是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的聯軍騎兵沒有擴張,三萬五千規模的騎兵也足以與塞琉古帝國大軍正麵拚殺而不落於下風了;塞琉古七世之所以可以迅速覆滅本都王國,依靠的可不僅僅是塞琉古帝國的實力,還有布魯圖斯帝國的配合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果王國聯盟的四大王國一直都是緊密聯係配合作戰的話,塞琉古帝國根本就不可能覆滅本都王國;就算是塞琉古帝國與布魯圖斯帝國聯合在一起,要想覆滅亞曆山大王國和本都王國也絕非易事,這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而不是在數個月內就將亞曆山大王國和本都王國滅亡了。
可惜的是,王國聯盟的四大王國從來就不是彼此之間聯係異常密切的盟友,這才給了塞琉古帝國和布魯圖斯帝國將他們逐個擊破的機會;現在醒悟過來的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已經緊密的聯合在了一起,塞琉古帝國還可以順利的覆滅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嗎?
本都王國覆滅以後,塞琉古七世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抽調足夠的軍隊去進攻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了;不僅是因為塞琉古帝國的軍隊在進攻本都王國的過程中損失了大量的兵力,還是由於新占領的本都地區和卡帕多西亞地區需要塞琉古帝國大軍的鎮壓。
本都地區和卡帕多西亞地區已經脫離塞琉古帝國那麽多年了,這兩個地區的百姓們自然不願意再次接受塞琉古帝國的統治了;當然,他們願不願意接受與塞琉古七世是沒有什麽關係,無論這些人的心裏怎麽想,塞琉古帝國的軍隊都會讓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再次將塞琉古帝國的統治區域擴充了兩個行省以後,塞琉古七世就率領著剩餘的鐵甲騎兵和新招募的卡帕多西亞騎兵返回了安條克;至於這兩個行省的駐軍,則是暫時由銀盾軍團的將士們充當了,之後塞琉古七世會做出新的安排的。
回到安條克以後,塞琉古七世很快就收到了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正式走向聯合的情報,對於這兩個王國大肆擴軍的事情塞琉古七世也是了如指掌;連這兩個王國都在這樣的局勢下匆忙擴軍了,塞琉古帝國在獲得了如此大勝以後又怎麽會放緩擴軍的速度呢?
經過了這次對本都王國的戰爭以後,塞琉古七世在塞琉古帝國境內的威望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巔峰;甚至安條克城內都有了塞琉古七世是塞琉古帝國曆史上僅次於塞琉古帝國開國皇帝的說法。
要是塞琉古七世真的能夠將當年獨立出去的三個王國全部收複的話,那他的威望就會直接超越塞琉古帝國的開國皇帝塞琉古一世,成為塞琉古帝國曆史上最為雄才大略的一位皇帝;毋庸置疑,這一點也是所有塞琉古帝國人都公認的事實。
塞琉古七世自己本人自然也是對征服亞美尼亞王國和帕提亞王國有著勃勃的野心,所以在得知這兩個王國走向了聯合並大肆擴軍以後,他也在安條克城內開始了塞琉古帝國的擴軍;首先就是駐守在本都地區的銀盾軍團,他們的規模被直接擴充到五萬之眾,後續的增援將源源抵達本都地區。
亞述地區的塞琉古帝國駐軍也被從兩萬擴充到了三萬,以萊美斯地區的駐軍則是從三萬擴充到了五萬;僅是這三支軍隊的擴充,就讓塞琉古帝國在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邊境地區擁有了十三萬步兵,這也算是塞琉古七世對這兩個王國的針鋒相對吧。
至於本土方麵的軍隊擴充,塞琉古七世也是沒有絲毫的放緩腳步;埃及王國的內亂已經徹底結束了,擁有了奧古斯都帝國做後盾的埃及王國自然今非昔比,但塞琉古帝國卻也不會後退一步!(未完待續。)
——赫拉克利特(一位富傳奇色彩的哲學家,是愛菲斯學派的代表人物)
亞美尼亞王國和帕提亞王國的聯盟正式建立以後,兩國之間的聯軍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組建了起來;在沒有完成兩國大軍的整合之前,亞美尼亞王國和帕提亞王國就開始了新軍隊的招募,需要給這些新軍隊提供的武器裝備也在迅速的打造之中。
亞美尼亞王國擁有三萬步兵和一萬騎兵中,三萬步兵的主要構成就是兩萬亞美尼亞步兵和一萬重裝長槍兵,而一萬騎兵則是由八千弓騎兵和兩千鐵甲騎兵組成;這樣的騎兵力量對於亞美尼亞王國來說卻是還是過於孱弱了,根本無法單獨與塞琉古帝國向抗衡啊!
帕提亞王國擁有兩萬步兵和兩萬五千騎兵中,兩萬步兵全部都是由戰鬥力不堪一擊的東方步兵組成的,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四個字來形容;好歹是他們的騎兵力量還很強大,是由一萬五千弓騎兵和五千鐵甲騎兵以及五千鐵甲駱駝騎兵組成的。
新的聯軍組建以後,亞美尼亞王國負責指揮的步兵軍隊將會擴充到八萬人規模;其中充當絕對主力的將是兩萬亞美尼亞步兵和三萬重裝長槍兵,剩下的三萬東方步兵就是用來輔助作戰了。
相比於步兵方麵的事情,帕提亞王國更在意的是騎兵方麵的擴充,而亞美尼亞王國也是將希望放在了騎兵軍隊身上;畢竟兩國與塞琉古帝國之間的對決,更多的還是騎兵與騎兵之間的戰爭,步兵終究很難在東方大陸的戰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這也是整個東方大陸的現狀。
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的騎兵部隊被整合在一起之後,就擁有了七千鐵甲騎兵和五千鐵甲駱駝騎兵以及兩萬三千弓騎兵;這樣的騎兵規模在整個東方大陸上都是絕對的無與倫比了,但在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看來,這支騎兵力量還是不夠強大,最起碼鐵甲騎兵的數量就太少了。
即便是在進攻本都王國的過程中損失了大量的鐵甲騎兵,塞琉古帝國現在還擁有的鐵甲騎兵數量依舊不少於一萬之眾;再加上原本屬於本都王國的精銳騎兵卡帕多西亞騎兵也成為了塞琉古帝國的騎兵,這就更加讓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緊張了。
雖然卡帕多西亞騎兵在戰鬥力上與鐵甲騎兵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這樣的差距絕對是可以用數量來彌補的;更為關鍵的是,組建大規模的卡帕多西亞騎兵可比組建大規模的鐵甲騎兵要容易的多了,一旦塞琉古帝國擁有了數量龐大的卡帕多西亞騎兵,這對於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來說絕對是難以接受的災難!
為了應對這幾乎肯定會發生的災難,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也隻能竭盡所能的組建更強大的騎兵來壯大自己了;區區七千鐵甲騎兵和五千鐵甲駱駝騎兵肯定是不夠的,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大規模擴軍計劃的重點就是擴充鐵甲騎兵的數量。
當然,弓騎兵的數量也是需要適當擴充的,帕提亞王國的米底亞地區和亞美尼亞王國的科爾基斯地區可是東方大陸上最優質的弓騎兵出產地,兩國自然不能白白浪費這麽好的資源了。
更為關鍵的是,弓騎兵的組建成本還是非常低的,隻要有合適的兵源,就可以大規模的組建;要知道,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的弓騎兵就是一名騎士與戰馬再加上弓箭的組合而已,絕對是戰場上最物美價廉的兵種,也是最為實用的兵種。
按照兩國的既定計劃,聯軍騎兵中的弓騎兵數量將會被擴充至五萬人規模,其中最精銳的波斯弓騎兵將會擁有一萬之眾,也算是五萬弓騎兵中的主力部隊了;至於鐵甲騎兵的組建,那就不可能像弓騎兵這麽隨意了,畢竟鐵甲騎兵的組建成本還是非常高昂的。
現有的七千鐵甲騎兵將會被擴充到一萬五千規模,而五千鐵甲駱駝騎兵也會被擴充到一萬規模;如此一來的話,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就將會擁有整整兩萬五千強悍的鐵甲騎兵。
除了鐵甲騎兵和鐵甲駱駝騎兵以及弓騎兵以外,帕提亞王國還有一種異常強大的騎兵,那就是擁有無與倫比的戰鬥力的戰象部隊;不過,帕提亞王國擁有的戰象數量還是非常少的,根本無法在戰場上發揮扭轉戰局的作用,最多也就是震懾敵軍而已。
但在帕提亞王國的米底亞地區和亞美尼亞王國的阿特洛帕特內地區,還是存在著相當數量的野象群的;隻要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可以精誠合作撲捉野象的話,聯軍騎兵擁有百頭戰象的目標還是有希望的,這可是足以在戰場上發揮強大作用的戰象部隊了。
要是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的擴軍計劃可以順利實施的話,那麽最多一年之後兩國的聯軍就會擁有一支以兩萬五千鐵甲騎兵和一百頭戰象為核心的七萬五千騎兵;這樣規模龐大的騎兵部隊,簡直就是戰場上近乎於無敵存在的鐵甲洪流啊!
毫不誇張的說,一旦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的聯軍騎兵可以擴充到這樣的一個規模,以塞琉古帝國目前的軍事實力,根本就無法在戰場上與這樣的一支強大騎兵相抗衡。
事實上,就算是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的聯軍騎兵沒有擴張,三萬五千規模的騎兵也足以與塞琉古帝國大軍正麵拚殺而不落於下風了;塞琉古七世之所以可以迅速覆滅本都王國,依靠的可不僅僅是塞琉古帝國的實力,還有布魯圖斯帝國的配合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果王國聯盟的四大王國一直都是緊密聯係配合作戰的話,塞琉古帝國根本就不可能覆滅本都王國;就算是塞琉古帝國與布魯圖斯帝國聯合在一起,要想覆滅亞曆山大王國和本都王國也絕非易事,這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而不是在數個月內就將亞曆山大王國和本都王國滅亡了。
可惜的是,王國聯盟的四大王國從來就不是彼此之間聯係異常密切的盟友,這才給了塞琉古帝國和布魯圖斯帝國將他們逐個擊破的機會;現在醒悟過來的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已經緊密的聯合在了一起,塞琉古帝國還可以順利的覆滅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嗎?
本都王國覆滅以後,塞琉古七世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抽調足夠的軍隊去進攻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了;不僅是因為塞琉古帝國的軍隊在進攻本都王國的過程中損失了大量的兵力,還是由於新占領的本都地區和卡帕多西亞地區需要塞琉古帝國大軍的鎮壓。
本都地區和卡帕多西亞地區已經脫離塞琉古帝國那麽多年了,這兩個地區的百姓們自然不願意再次接受塞琉古帝國的統治了;當然,他們願不願意接受與塞琉古七世是沒有什麽關係,無論這些人的心裏怎麽想,塞琉古帝國的軍隊都會讓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再次將塞琉古帝國的統治區域擴充了兩個行省以後,塞琉古七世就率領著剩餘的鐵甲騎兵和新招募的卡帕多西亞騎兵返回了安條克;至於這兩個行省的駐軍,則是暫時由銀盾軍團的將士們充當了,之後塞琉古七世會做出新的安排的。
回到安條克以後,塞琉古七世很快就收到了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正式走向聯合的情報,對於這兩個王國大肆擴軍的事情塞琉古七世也是了如指掌;連這兩個王國都在這樣的局勢下匆忙擴軍了,塞琉古帝國在獲得了如此大勝以後又怎麽會放緩擴軍的速度呢?
經過了這次對本都王國的戰爭以後,塞琉古七世在塞琉古帝國境內的威望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巔峰;甚至安條克城內都有了塞琉古七世是塞琉古帝國曆史上僅次於塞琉古帝國開國皇帝的說法。
要是塞琉古七世真的能夠將當年獨立出去的三個王國全部收複的話,那他的威望就會直接超越塞琉古帝國的開國皇帝塞琉古一世,成為塞琉古帝國曆史上最為雄才大略的一位皇帝;毋庸置疑,這一點也是所有塞琉古帝國人都公認的事實。
塞琉古七世自己本人自然也是對征服亞美尼亞王國和帕提亞王國有著勃勃的野心,所以在得知這兩個王國走向了聯合並大肆擴軍以後,他也在安條克城內開始了塞琉古帝國的擴軍;首先就是駐守在本都地區的銀盾軍團,他們的規模被直接擴充到五萬之眾,後續的增援將源源抵達本都地區。
亞述地區的塞琉古帝國駐軍也被從兩萬擴充到了三萬,以萊美斯地區的駐軍則是從三萬擴充到了五萬;僅是這三支軍隊的擴充,就讓塞琉古帝國在帕提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王國邊境地區擁有了十三萬步兵,這也算是塞琉古七世對這兩個王國的針鋒相對吧。
至於本土方麵的軍隊擴充,塞琉古七世也是沒有絲毫的放緩腳步;埃及王國的內亂已經徹底結束了,擁有了奧古斯都帝國做後盾的埃及王國自然今非昔比,但塞琉古帝國卻也不會後退一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