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方今雖天下一統。但因文字不同,交流不便。故如今陛下決意一統文字,以固人心。可是臣聽聞,前來鹹陽效忠的天下士人,如今也在讀六國之書籍。舊書之上,皆為昔日六國文字。”
嬴政聽到這裏,自然挑眉。
六國……
“故臣懇請陛下,收繳天下非秦之文字的書籍。”
扶蘇怒了。李斯你這是和我玩呢?
這李斯,先是給了他一個甜棗,然後又打了他一巴掌。
我說他怎麽今日忽然間對我這麽友好呢。
此話一出,朝中諸臣都已經開始大眼瞪小眼。
這法子,倒是新鮮。
李斯繼續道:
“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
私學……
學問這種東西,你不可能禁止它。
扶蘇老早就想過打造全國官學,但是當時嬴政就不允許。
但是這李斯,百姓剛剛處在較為戰後和平的環境下,嬴政休養生息的政令,更是更是讓百姓心中安定。
扶蘇隻覺得,他是在作妖。
在這種休養生息的時期,給百姓找事做。讓底層百姓做工賺錢,種地得糧,豈非善哉。
李斯繼續道:
“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為便。”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
“而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這些言論一出,朝中諸儒生自然紛紛難以安座。
就連來自齊國的太史令胡毋敬,也不由得麵露難色。
這件事,不是李斯第一次對嬴政提。
當扶蘇當時也向嬴政反駁過此事。
可扶蘇當即上前。
“陛下,臣以為。李祭酒所言極是。方今天下一也,文教更為一,非秦之文字書籍,當全部禁止。”
這話,不像是扶蘇說的。
淳於越氣的臉都紅了。
太子竟然讚成此事?
太子懷柔,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實,可是為什麽太子卻在這件事上,會讚同李斯的主張。
王綰聽到這話,更覺得太子不對勁。
事實上,王綰看得出,太子一貫想要打壓李斯。
李斯從廷尉到祭酒的職位上,不會和太子沒有關係。
因為設立官學的建議,正是太子當初提出來的。
名義上要變革新法,而李斯儒法兼修,學識又廣,為最合適的人選。
但是,王綰其實看的明白,太子其實錯了,太子為陛下所利用,但也為陛下所保護。
陛下其實是刻意選擇李斯為太學祭酒的,此舉恰恰是為了徹底推行新法,並且將朝中非議的矛頭從太子身上轉移到李斯身上。
嬴政知道,李斯在朝野中的聲望和地位,其實根本不亞於王綰。
讓李斯去主持新法,實際上是將大眾關注的焦點,從扶蘇身上轉移到了李斯身上。
嬴政極其依重李斯。
陛下以變法為由,降了李斯的官職,其實也有保護他的意思在裏麵。
不僅如此,鹹陽城中百姓對紙張的事情議論紛紛,陛下不允紙張在民間用。此事其實於陛下聲名有損。
李斯這個人精。
這麽一來,其實太子在這些事情裏,其實根本就無足輕重。
王綰也知道,其實太子雖為治粟內史,卻並沒有什麽實權,很多事情還是由隗狀來負責。
太子,就是在朝中聽政的。
但是你這樣讚同李斯,事情的性質全部變了。
嬴政也覺得事情不妙了。
他這個兒子的秉性,嬴政可謂清清楚楚。
在扶蘇看來,焚燒詩書,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
所以,嬴政開始生疑了。
更何況,嬴政其實知道,扶蘇對李斯其實是有些抵觸的。
扶蘇突然的轉變,讓嬴政心中生出一個可怕的念頭。
聯係到就在剛才,李斯建議讓統一文字和推廣紙張結合起來,嬴政開始慌了。
扶蘇要和李斯結黨?
嬴政一向喜歡朝中各黨派黨羽相爭,互相製衡。
而從讓決定讓扶蘇參政開始,嬴政就已經開始布局了。
指王綰的女兒,就是給扶蘇入朝參政的鋪墊的地基。
王綰背後,隻有一個王家。
而且,王綰老了。等到王綰功成身退了,到時扶蘇已經到了可以獨當一麵的時候了。
可李斯背後,單是一個馮家,就已經勢力夠大了。而且嬴政知道,仆射周青臣、淳於越,都和他關係很好。
<a id="wzsy" href="http://m.fqxsw.org">西紅柿小說</a>
法家的人,聽到李斯說這種話,自然都是讚同的。
天下一統,和秦無關的書籍,自然應該全部被銷毀。
儒生們一聽要焚毀詩書,自然都很憤怒。
淳於越很是憤怒,當即上前。
“陛下,臣以為焚書之事,萬萬不可。”
周青臣也上前附議。
“陛下,臣以為,焚書之事,完全不必為之。”
嬴政這才發話。
“此事,容後再議。”
扶蘇聞言,心裏竊喜。
嬴政的容後再議,就是不答應此事。
看來,還是他的反其道而行之有用。
反對李斯,不僅僅顯得他和法家的人主張不一樣,給他樹敵;而且顯得他這個太子文文弱弱的,反其道而行之,能夠讓朝中的法家之士看到他的態度。
不僅如此,扶蘇為李斯說話,讓這個事情變了性質。
他這麽做,會再一度打破朝中原有的權力平衡。
嬴政命他為治粟內史,命蒙毅為廷尉,而讓李斯做了太學祭酒,已經做了統一之後第一次權力的平衡。
扶蘇治粟內史的權力是空的,但是太子的身份實的,而且是嬴政再一次刻意鞏固了扶蘇的太子地位。
扶蘇知道,嬴政在給自己鋪路。
而蒙毅的廷尉是實的,李斯的太學祭酒更是實的。
前來鹹陽的多數士人,首選要投靠的人,就是李斯。
李斯的諫逐客書,再一次被士人們傳誦不止。
要知道,扶蘇身為太子,又是治粟內史。權力就在他的手邊,他摸不到,遇到一些事情,也沒啥好表態的。
就像王綰一樣立在大政殿裏,除了非常重大的事情,其他時候都閉口不言。
所以當太子突然間公然在朝堂上為一個極具權勢的人說話,而且還是附和之意。
每個人心裏都開始嘀咕起來。
這之前並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而且扶蘇相信,嬴政也未必就在此時納李斯焚書之議。因為這個時候,儒家還沒有提恢複分封之製,沒有觸怒到始皇帝。
(乖乖隆地咚,考試了,可能最近會請假一兩天,望理解。)
嬴政聽到這裏,自然挑眉。
六國……
“故臣懇請陛下,收繳天下非秦之文字的書籍。”
扶蘇怒了。李斯你這是和我玩呢?
這李斯,先是給了他一個甜棗,然後又打了他一巴掌。
我說他怎麽今日忽然間對我這麽友好呢。
此話一出,朝中諸臣都已經開始大眼瞪小眼。
這法子,倒是新鮮。
李斯繼續道:
“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
私學……
學問這種東西,你不可能禁止它。
扶蘇老早就想過打造全國官學,但是當時嬴政就不允許。
但是這李斯,百姓剛剛處在較為戰後和平的環境下,嬴政休養生息的政令,更是更是讓百姓心中安定。
扶蘇隻覺得,他是在作妖。
在這種休養生息的時期,給百姓找事做。讓底層百姓做工賺錢,種地得糧,豈非善哉。
李斯繼續道:
“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為便。”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
“而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這些言論一出,朝中諸儒生自然紛紛難以安座。
就連來自齊國的太史令胡毋敬,也不由得麵露難色。
這件事,不是李斯第一次對嬴政提。
當扶蘇當時也向嬴政反駁過此事。
可扶蘇當即上前。
“陛下,臣以為。李祭酒所言極是。方今天下一也,文教更為一,非秦之文字書籍,當全部禁止。”
這話,不像是扶蘇說的。
淳於越氣的臉都紅了。
太子竟然讚成此事?
太子懷柔,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實,可是為什麽太子卻在這件事上,會讚同李斯的主張。
王綰聽到這話,更覺得太子不對勁。
事實上,王綰看得出,太子一貫想要打壓李斯。
李斯從廷尉到祭酒的職位上,不會和太子沒有關係。
因為設立官學的建議,正是太子當初提出來的。
名義上要變革新法,而李斯儒法兼修,學識又廣,為最合適的人選。
但是,王綰其實看的明白,太子其實錯了,太子為陛下所利用,但也為陛下所保護。
陛下其實是刻意選擇李斯為太學祭酒的,此舉恰恰是為了徹底推行新法,並且將朝中非議的矛頭從太子身上轉移到李斯身上。
嬴政知道,李斯在朝野中的聲望和地位,其實根本不亞於王綰。
讓李斯去主持新法,實際上是將大眾關注的焦點,從扶蘇身上轉移到了李斯身上。
嬴政極其依重李斯。
陛下以變法為由,降了李斯的官職,其實也有保護他的意思在裏麵。
不僅如此,鹹陽城中百姓對紙張的事情議論紛紛,陛下不允紙張在民間用。此事其實於陛下聲名有損。
李斯這個人精。
這麽一來,其實太子在這些事情裏,其實根本就無足輕重。
王綰也知道,其實太子雖為治粟內史,卻並沒有什麽實權,很多事情還是由隗狀來負責。
太子,就是在朝中聽政的。
但是你這樣讚同李斯,事情的性質全部變了。
嬴政也覺得事情不妙了。
他這個兒子的秉性,嬴政可謂清清楚楚。
在扶蘇看來,焚燒詩書,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
所以,嬴政開始生疑了。
更何況,嬴政其實知道,扶蘇對李斯其實是有些抵觸的。
扶蘇突然的轉變,讓嬴政心中生出一個可怕的念頭。
聯係到就在剛才,李斯建議讓統一文字和推廣紙張結合起來,嬴政開始慌了。
扶蘇要和李斯結黨?
嬴政一向喜歡朝中各黨派黨羽相爭,互相製衡。
而從讓決定讓扶蘇參政開始,嬴政就已經開始布局了。
指王綰的女兒,就是給扶蘇入朝參政的鋪墊的地基。
王綰背後,隻有一個王家。
而且,王綰老了。等到王綰功成身退了,到時扶蘇已經到了可以獨當一麵的時候了。
可李斯背後,單是一個馮家,就已經勢力夠大了。而且嬴政知道,仆射周青臣、淳於越,都和他關係很好。
<a id="wzsy" href="http://m.fqxsw.org">西紅柿小說</a>
法家的人,聽到李斯說這種話,自然都是讚同的。
天下一統,和秦無關的書籍,自然應該全部被銷毀。
儒生們一聽要焚毀詩書,自然都很憤怒。
淳於越很是憤怒,當即上前。
“陛下,臣以為焚書之事,萬萬不可。”
周青臣也上前附議。
“陛下,臣以為,焚書之事,完全不必為之。”
嬴政這才發話。
“此事,容後再議。”
扶蘇聞言,心裏竊喜。
嬴政的容後再議,就是不答應此事。
看來,還是他的反其道而行之有用。
反對李斯,不僅僅顯得他和法家的人主張不一樣,給他樹敵;而且顯得他這個太子文文弱弱的,反其道而行之,能夠讓朝中的法家之士看到他的態度。
不僅如此,扶蘇為李斯說話,讓這個事情變了性質。
他這麽做,會再一度打破朝中原有的權力平衡。
嬴政命他為治粟內史,命蒙毅為廷尉,而讓李斯做了太學祭酒,已經做了統一之後第一次權力的平衡。
扶蘇治粟內史的權力是空的,但是太子的身份實的,而且是嬴政再一次刻意鞏固了扶蘇的太子地位。
扶蘇知道,嬴政在給自己鋪路。
而蒙毅的廷尉是實的,李斯的太學祭酒更是實的。
前來鹹陽的多數士人,首選要投靠的人,就是李斯。
李斯的諫逐客書,再一次被士人們傳誦不止。
要知道,扶蘇身為太子,又是治粟內史。權力就在他的手邊,他摸不到,遇到一些事情,也沒啥好表態的。
就像王綰一樣立在大政殿裏,除了非常重大的事情,其他時候都閉口不言。
所以當太子突然間公然在朝堂上為一個極具權勢的人說話,而且還是附和之意。
每個人心裏都開始嘀咕起來。
這之前並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而且扶蘇相信,嬴政也未必就在此時納李斯焚書之議。因為這個時候,儒家還沒有提恢複分封之製,沒有觸怒到始皇帝。
(乖乖隆地咚,考試了,可能最近會請假一兩天,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