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大師和明空大師這裏的戰況,明睿大師和明解大師一清二楚。
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雖然被南少林四位老僧纏住,但二人交戰的同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在關注著明道大師和明空大師的情況。
明道大師被姬森以令簽擊中,被迫退出戰圈之時,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已經有些著急。
二人深知,以明道大師的品性,以及他與明空大師的交情,若不是情非得已,明道大師定然不會臨時退出戰鬥,讓明空大師獨自麵對法度森嚴之中的三人。
明道大師既然臨陣暫時罷戰,就表明,他所受的傷,非同小可,到了不得不趕緊救治一番的程度。
待到明空大師戰罷,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二人,更是心急如焚。
在眾人看來,明空大師此戰,隻是右手在抓住斬馬刀時受了一些小傷。但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清楚,明空大師此刻的情況,遠比表明上看起來的要糟糕。受傷倒是未必,但若是緊接著再戰的話,明空大師恐怕連一名普通的壯漢都敵不過。
韋天掌法,霸道無比。北少林明睿大師等人這一輩兒的老僧之中,唯有明空大師一人習得。把北少林那些早已退隱的老祖們也算在內,如今的北少林之中,習得此掌法的,也不過三人。
修習韋天掌法的僧人之所以這麽少,主要是因為,此掌法不僅極其難練,而且,催動掌法時,極耗內力。以明空大師的修為,正常情況下,全力催動三掌,便可消耗其一半兒的內力。
也正因為韋天掌法的這個弊端,北少林一直對外宣稱,此掌法早已失傳。即使對寺中絕大多數的僧人,北少林也是如此交代。因為,北少林擔心,若是修習韋天掌法的人多了,自然會有人發現此掌法的弊端。
北少林已經習得此掌法的,除了兩位老祖,便是明空大師了。若是這一弊端被泄露出去,將來,很有可能會被有心人拿來對付使出這種掌法的北少林高僧。
韓法祖上,相傳乃是法家至聖韓非子一脈。雖然韓家之人見識不凡,韓法認出了韋天掌法,他卻也不知道,這等威猛無比的掌法,居然還有這麽一個毛病。
此前,明空大師惱恨桑弘度與姬森夾攻,傷了明道大師,是以,出手極重。在雙掌擊中桑弘度之後,明空大師又追擊而上,在桑弘度身上連續打了十多掌,直接將其擊斃。
這十多掌打完,明空大師的惡氣是出了,桑弘度也被打死了,但明空大師的內力,幾乎已經消耗一空。待到明空大師強提最後的真氣,奪刀驚敵,搶回降魔杵,其體內的內力,早已消耗殆盡。
此刻,明空大師左手持杵,拄於地上,立於原地,實屬無奈之舉。因為,此刻,若非身體的底子極其紮實,明空大師連握穩降魔杵都成問題。
明空大師知道,自己若是一動,莫說飛掠,便是走上兩步,都會腳步虛浮,立即便會被對手看出虛實。
若非韓法與劇嚴二人被明空大師神威所懾,二人之中的任何一人,此刻隻要衝上來,輕輕一推,便能將明空大師推個跟頭。
以明空大師此時的情況,如果立即服下北少林的小還丹,調息幾個時辰,體內內力,當可恢複個七七八八。問題是,場中形勢,不允許明空大師服丹調息,甚至都不允許他露出任何疲態。
其他人不知道韋天掌法的這個弊端,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等方丈一輩的住持們,卻是一清二楚。
見明空大師手持降魔杵,一動不動地立在原地,明睿大師和明解大師立即明白,明空大師此時已是內力耗盡,正在虛張聲勢。否則,明空大師定會掠過去,與明道大師及柳雲風等人,會合於一處。
一明白這一點,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同時快攻幾招,欲要擺脫各自的對手,朝明空大師那裏掠過去,以防哪個不開眼的,突然對明空大師出手。
明道大師和明空大師雙雙受傷之事,也看在了南少林四位老僧眼裏。四僧心中,滋味各不相同。
圓癡大師與圓因大師,見明道大師與明空大師先後受傷,二人心中,頗多愧疚。今日之事,雖是奉了圓覺大師法旨,不得已而為之,但歸根結底,若非他們纏住了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北少林四僧齊上,對上法度森嚴的話,明道大師和明空大師不會戰得如此艱難。
圓敏大師與圓成大師二人,則心中竊喜,也暗自慶幸。
這二人與圓癡大師、圓因大師一起,阻住了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戰了這麽久,卻依然未能將他們拿下。二人一邊暗惱圓癡大師與圓因大師處處留手,也暗驚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的身手之強。
及至見到明空大師大發神威,一人獨敗法度森嚴之中的三人,圓敏大師與圓成大師心中,更覺僥幸。
二人明白,若是北少林四僧盡皆留下,與南少林四僧一戰的話,即使圓癡大師和圓因大師全力以赴,己方四人最終也會落得個顏麵掃地、自討沒趣的下場。
此刻,見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欲脫身前去與北少林另外二僧會合,圓敏大師與圓成大師對視一眼,同時疾出幾招,攻向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的必救之處,將二人纏住。
一邊出手,圓敏大師一邊沉聲說道:“幾位師兄,今日之戰,事關我佛門清譽。若是幾位師兄再不盡力,方丈師兄麵前,恐難交代。”
圓敏大師的話說得漂亮,其實是在提醒圓癡大師與圓因大師,若是因為二人手下留情,導致南少林輸了今日之戰,失了顏麵,日後回寺,方丈圓覺大師定會問罪。
圓敏大師話音一落,圓成大師喝道:“十八銅人,爾等若是再有懈怠,我南少林寺規,定不容情!”這卻是在提醒南少林大十八銅人,哪怕是傷了北少林的兩名小沙彌,也要盡快將其拿下。
大十八銅人聞言,心中同時一凜。南少林寺規森嚴,眾僧早有體會。既然住持師叔有令,十八銅人,再不留手。眾僧齊齊一聲大喝,手中長棍一緊,劈、砸、掃、挑,各種狠招,襲向陣中的無因、無果二人。
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見圓敏大師和圓成大師二人兀自糾纏不休,南少林大十八銅人也開始對無因、無果二人下重手,二人同宣一聲佛號,殺招齊出。
明睿大師雙袖齊出,袖如飛雲,同時卷向圓因大師與圓敏大師。雙袖飛出,變幻莫測。
圓因大師見明睿大師此次出手,大異於此前,知道明睿大師已是動了真怒。圓因大師不敢怠慢,方便鏟一攪,直接攪向明睿大師的右邊衣袖。
圓敏大師見明睿大師再度以單袖襲來,仗著其劈山刀之長,圓敏大師一聲大喝,呼地一刀,朝明睿大師當頭劈下。看這架勢,哪裏是在切磋較技,分明是要將明睿大師一劈兩半。
明睿大師左右手臂同時輕輕一動,左右衣袖,分別迎上圓因大師的方便鏟與圓敏大師的劈山刀,將兩樣兵器盡皆卷住。卷住之後,明睿大師雙袖同時發力,朝回一扯。
圓因大師與圓敏大師感覺到衣袖之上的拉扯之力,也雙雙發力,將各自的兵器回奪。
二人才一發力,明睿大師腳下一動,突然上前一步,雙手藏於袖中擊出,分別擊中方便鏟與劈山刀。
圓因大師與圓敏大師本在發力後奪,被明睿大師這一擊,二僧頓時立不住身形,各自朝後一個趔趄。
一擊將南少林二僧打得倒退一步之後,明睿大師再度跨前一步,雙手成掌,自袖中伸出,分襲圓因大師與圓敏大師的前胸。
圓因大師與圓敏大師被明睿大師一招打得倒退一步,心中也各自動了真怒。
見明睿大師的雙掌又襲到各自胸前,再以兵刃抵擋,已是不便,圓因大師和圓敏大師齊齊大喝一聲,右掌齊出,啪地一聲,分別抵住明睿大師的左右雙掌。
四掌相抵,三位老僧,同時再度發力。這一下,明睿大師變成了與南少林二僧比拚內力。頃刻之間,三位老僧,全身僧衣,盡皆鼓起。
明睿大師與圓因大師及圓敏大師鬥成比拚內力之勢時,明解大師也與南少林另外二僧,形成了硬拚之局。
明睿大師出掌之時,明解大師已以迦葉指法,將圓癡大師和圓成大師逼得連連後退。
後退幾步之後,圓癡大師再不留手,七環禪杖一舞,使出南少林鎮山絕技之一,瘋魔杖法。杖法一出,圓癡大師頓時將明解大師的進擊之勢止住。
圓成大師見圓癡大師終於使出了拿手絕技,心中大喜,雙手一錯,雙拳齊出,轟向明解大師的前胸。
明解大師見七環禪杖叮當作響,朝自己胸前戳來,左手拇指、食指與中指一伸,抵住杖尖。同一時間,明解大師右手拂過圓成大師的左拳,再抵住其右拳。
圓癡大師手中禪杖一被抵住,立即進不得分毫。圓成大師左拳拳麵被拂,自拳身至左腕處,盡皆一麻。
圓癡大師一聲大喝,雙手持杖,朝前猛地一推。圓成大師也一手大吼,全身功力,運於右拳,朝前再度一轟。
南少林二僧這一發力,明解大師身體微微一晃,後退一步。後退一步之後,明解大師雙眼大睜,再不複一絲迷糊之像,雙臂一曲,再一伸,雙手分別抵住圓癡大師的七環禪杖與圓成大師的右拳,紋絲不動。
雙方六人,分作兩撥,角力數息之後,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已略感不支。
若論單打獨鬥,以明睿大師和明解大師的修為與功夫,戰勝南少林在場的任何一人,應當都不是問題。
但圓癡大師和圓因大師,皆是南少林掌門一輩之中的佼佼者。二人的修為,雖然各自比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要弱,但也弱不了太多。加上圓敏大師與圓成大師毫不留手,南少林四僧以二對一,與明睿大師和明解大師比拚內力,便占了上風。
圓敏大師和圓成大師見各自的對手已略略露出敗相,心中大喜。二人正待再使一把勁,一舉將各自的對手擊敗,明睿大師突然大喝一聲:“小心!”幾乎是同一時間,明解大師也大喝道:“住手!”
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出聲大喝之時,二人同時收功,猛地撤回手上力道。收功的同時,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身形一動,朝前一欺,就要從各自的兩名對手之中穿過。
聽到大喝聲之時,南少林四僧同時一怔。圓癡大師與圓因大師感覺到對手收功,最先反應過來。二人正待收功,卻見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已似要欺身上前。圓癡大師與圓因大師又是一怔,以為明睿大師和明解大師在使詐,立即又將全身功力,凝於手上。
圓敏大師與圓成大師的反應更快。不過,他們的反應,卻不是收功,而是借機進擊。
感覺到手上一輕,未等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一步跨出,圓敏大師與圓成大師全力出掌出拳,砰砰兩聲,分別擊中明睿大師和明解大師的前胸。
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驟然收功之後,一身功力正朝雙手再度凝聚,未能護住全身。中了這兩下重手,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齊齊一震,嘴角都冒出血跡。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圓敏大師與圓成大師擊中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之時,南少林四僧背後,同時中掌。
四人一身功力,盡皆集於雙手,背上全無防禦。四人各自所中的一掌,又極為沉重。這一中掌,四人齊齊朝前一傾,撞入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懷中。
偷襲之人一招得手,並未就此作罷。
南少林四僧才撞入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懷中,四人背後,又被人砰砰連擊兩掌。掌力不僅將南少林四僧再度重創,還透入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體內。南北少林,六位老僧,齊齊摔倒在地。鮮血,沾滿了六位老僧的白須。(未完待續。)
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雖然被南少林四位老僧纏住,但二人交戰的同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在關注著明道大師和明空大師的情況。
明道大師被姬森以令簽擊中,被迫退出戰圈之時,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已經有些著急。
二人深知,以明道大師的品性,以及他與明空大師的交情,若不是情非得已,明道大師定然不會臨時退出戰鬥,讓明空大師獨自麵對法度森嚴之中的三人。
明道大師既然臨陣暫時罷戰,就表明,他所受的傷,非同小可,到了不得不趕緊救治一番的程度。
待到明空大師戰罷,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二人,更是心急如焚。
在眾人看來,明空大師此戰,隻是右手在抓住斬馬刀時受了一些小傷。但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清楚,明空大師此刻的情況,遠比表明上看起來的要糟糕。受傷倒是未必,但若是緊接著再戰的話,明空大師恐怕連一名普通的壯漢都敵不過。
韋天掌法,霸道無比。北少林明睿大師等人這一輩兒的老僧之中,唯有明空大師一人習得。把北少林那些早已退隱的老祖們也算在內,如今的北少林之中,習得此掌法的,也不過三人。
修習韋天掌法的僧人之所以這麽少,主要是因為,此掌法不僅極其難練,而且,催動掌法時,極耗內力。以明空大師的修為,正常情況下,全力催動三掌,便可消耗其一半兒的內力。
也正因為韋天掌法的這個弊端,北少林一直對外宣稱,此掌法早已失傳。即使對寺中絕大多數的僧人,北少林也是如此交代。因為,北少林擔心,若是修習韋天掌法的人多了,自然會有人發現此掌法的弊端。
北少林已經習得此掌法的,除了兩位老祖,便是明空大師了。若是這一弊端被泄露出去,將來,很有可能會被有心人拿來對付使出這種掌法的北少林高僧。
韓法祖上,相傳乃是法家至聖韓非子一脈。雖然韓家之人見識不凡,韓法認出了韋天掌法,他卻也不知道,這等威猛無比的掌法,居然還有這麽一個毛病。
此前,明空大師惱恨桑弘度與姬森夾攻,傷了明道大師,是以,出手極重。在雙掌擊中桑弘度之後,明空大師又追擊而上,在桑弘度身上連續打了十多掌,直接將其擊斃。
這十多掌打完,明空大師的惡氣是出了,桑弘度也被打死了,但明空大師的內力,幾乎已經消耗一空。待到明空大師強提最後的真氣,奪刀驚敵,搶回降魔杵,其體內的內力,早已消耗殆盡。
此刻,明空大師左手持杵,拄於地上,立於原地,實屬無奈之舉。因為,此刻,若非身體的底子極其紮實,明空大師連握穩降魔杵都成問題。
明空大師知道,自己若是一動,莫說飛掠,便是走上兩步,都會腳步虛浮,立即便會被對手看出虛實。
若非韓法與劇嚴二人被明空大師神威所懾,二人之中的任何一人,此刻隻要衝上來,輕輕一推,便能將明空大師推個跟頭。
以明空大師此時的情況,如果立即服下北少林的小還丹,調息幾個時辰,體內內力,當可恢複個七七八八。問題是,場中形勢,不允許明空大師服丹調息,甚至都不允許他露出任何疲態。
其他人不知道韋天掌法的這個弊端,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等方丈一輩的住持們,卻是一清二楚。
見明空大師手持降魔杵,一動不動地立在原地,明睿大師和明解大師立即明白,明空大師此時已是內力耗盡,正在虛張聲勢。否則,明空大師定會掠過去,與明道大師及柳雲風等人,會合於一處。
一明白這一點,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同時快攻幾招,欲要擺脫各自的對手,朝明空大師那裏掠過去,以防哪個不開眼的,突然對明空大師出手。
明道大師和明空大師雙雙受傷之事,也看在了南少林四位老僧眼裏。四僧心中,滋味各不相同。
圓癡大師與圓因大師,見明道大師與明空大師先後受傷,二人心中,頗多愧疚。今日之事,雖是奉了圓覺大師法旨,不得已而為之,但歸根結底,若非他們纏住了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北少林四僧齊上,對上法度森嚴的話,明道大師和明空大師不會戰得如此艱難。
圓敏大師與圓成大師二人,則心中竊喜,也暗自慶幸。
這二人與圓癡大師、圓因大師一起,阻住了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戰了這麽久,卻依然未能將他們拿下。二人一邊暗惱圓癡大師與圓因大師處處留手,也暗驚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的身手之強。
及至見到明空大師大發神威,一人獨敗法度森嚴之中的三人,圓敏大師與圓成大師心中,更覺僥幸。
二人明白,若是北少林四僧盡皆留下,與南少林四僧一戰的話,即使圓癡大師和圓因大師全力以赴,己方四人最終也會落得個顏麵掃地、自討沒趣的下場。
此刻,見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欲脫身前去與北少林另外二僧會合,圓敏大師與圓成大師對視一眼,同時疾出幾招,攻向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的必救之處,將二人纏住。
一邊出手,圓敏大師一邊沉聲說道:“幾位師兄,今日之戰,事關我佛門清譽。若是幾位師兄再不盡力,方丈師兄麵前,恐難交代。”
圓敏大師的話說得漂亮,其實是在提醒圓癡大師與圓因大師,若是因為二人手下留情,導致南少林輸了今日之戰,失了顏麵,日後回寺,方丈圓覺大師定會問罪。
圓敏大師話音一落,圓成大師喝道:“十八銅人,爾等若是再有懈怠,我南少林寺規,定不容情!”這卻是在提醒南少林大十八銅人,哪怕是傷了北少林的兩名小沙彌,也要盡快將其拿下。
大十八銅人聞言,心中同時一凜。南少林寺規森嚴,眾僧早有體會。既然住持師叔有令,十八銅人,再不留手。眾僧齊齊一聲大喝,手中長棍一緊,劈、砸、掃、挑,各種狠招,襲向陣中的無因、無果二人。
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見圓敏大師和圓成大師二人兀自糾纏不休,南少林大十八銅人也開始對無因、無果二人下重手,二人同宣一聲佛號,殺招齊出。
明睿大師雙袖齊出,袖如飛雲,同時卷向圓因大師與圓敏大師。雙袖飛出,變幻莫測。
圓因大師見明睿大師此次出手,大異於此前,知道明睿大師已是動了真怒。圓因大師不敢怠慢,方便鏟一攪,直接攪向明睿大師的右邊衣袖。
圓敏大師見明睿大師再度以單袖襲來,仗著其劈山刀之長,圓敏大師一聲大喝,呼地一刀,朝明睿大師當頭劈下。看這架勢,哪裏是在切磋較技,分明是要將明睿大師一劈兩半。
明睿大師左右手臂同時輕輕一動,左右衣袖,分別迎上圓因大師的方便鏟與圓敏大師的劈山刀,將兩樣兵器盡皆卷住。卷住之後,明睿大師雙袖同時發力,朝回一扯。
圓因大師與圓敏大師感覺到衣袖之上的拉扯之力,也雙雙發力,將各自的兵器回奪。
二人才一發力,明睿大師腳下一動,突然上前一步,雙手藏於袖中擊出,分別擊中方便鏟與劈山刀。
圓因大師與圓敏大師本在發力後奪,被明睿大師這一擊,二僧頓時立不住身形,各自朝後一個趔趄。
一擊將南少林二僧打得倒退一步之後,明睿大師再度跨前一步,雙手成掌,自袖中伸出,分襲圓因大師與圓敏大師的前胸。
圓因大師與圓敏大師被明睿大師一招打得倒退一步,心中也各自動了真怒。
見明睿大師的雙掌又襲到各自胸前,再以兵刃抵擋,已是不便,圓因大師和圓敏大師齊齊大喝一聲,右掌齊出,啪地一聲,分別抵住明睿大師的左右雙掌。
四掌相抵,三位老僧,同時再度發力。這一下,明睿大師變成了與南少林二僧比拚內力。頃刻之間,三位老僧,全身僧衣,盡皆鼓起。
明睿大師與圓因大師及圓敏大師鬥成比拚內力之勢時,明解大師也與南少林另外二僧,形成了硬拚之局。
明睿大師出掌之時,明解大師已以迦葉指法,將圓癡大師和圓成大師逼得連連後退。
後退幾步之後,圓癡大師再不留手,七環禪杖一舞,使出南少林鎮山絕技之一,瘋魔杖法。杖法一出,圓癡大師頓時將明解大師的進擊之勢止住。
圓成大師見圓癡大師終於使出了拿手絕技,心中大喜,雙手一錯,雙拳齊出,轟向明解大師的前胸。
明解大師見七環禪杖叮當作響,朝自己胸前戳來,左手拇指、食指與中指一伸,抵住杖尖。同一時間,明解大師右手拂過圓成大師的左拳,再抵住其右拳。
圓癡大師手中禪杖一被抵住,立即進不得分毫。圓成大師左拳拳麵被拂,自拳身至左腕處,盡皆一麻。
圓癡大師一聲大喝,雙手持杖,朝前猛地一推。圓成大師也一手大吼,全身功力,運於右拳,朝前再度一轟。
南少林二僧這一發力,明解大師身體微微一晃,後退一步。後退一步之後,明解大師雙眼大睜,再不複一絲迷糊之像,雙臂一曲,再一伸,雙手分別抵住圓癡大師的七環禪杖與圓成大師的右拳,紋絲不動。
雙方六人,分作兩撥,角力數息之後,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已略感不支。
若論單打獨鬥,以明睿大師和明解大師的修為與功夫,戰勝南少林在場的任何一人,應當都不是問題。
但圓癡大師和圓因大師,皆是南少林掌門一輩之中的佼佼者。二人的修為,雖然各自比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要弱,但也弱不了太多。加上圓敏大師與圓成大師毫不留手,南少林四僧以二對一,與明睿大師和明解大師比拚內力,便占了上風。
圓敏大師和圓成大師見各自的對手已略略露出敗相,心中大喜。二人正待再使一把勁,一舉將各自的對手擊敗,明睿大師突然大喝一聲:“小心!”幾乎是同一時間,明解大師也大喝道:“住手!”
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出聲大喝之時,二人同時收功,猛地撤回手上力道。收功的同時,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身形一動,朝前一欺,就要從各自的兩名對手之中穿過。
聽到大喝聲之時,南少林四僧同時一怔。圓癡大師與圓因大師感覺到對手收功,最先反應過來。二人正待收功,卻見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已似要欺身上前。圓癡大師與圓因大師又是一怔,以為明睿大師和明解大師在使詐,立即又將全身功力,凝於手上。
圓敏大師與圓成大師的反應更快。不過,他們的反應,卻不是收功,而是借機進擊。
感覺到手上一輕,未等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一步跨出,圓敏大師與圓成大師全力出掌出拳,砰砰兩聲,分別擊中明睿大師和明解大師的前胸。
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驟然收功之後,一身功力正朝雙手再度凝聚,未能護住全身。中了這兩下重手,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齊齊一震,嘴角都冒出血跡。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圓敏大師與圓成大師擊中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之時,南少林四僧背後,同時中掌。
四人一身功力,盡皆集於雙手,背上全無防禦。四人各自所中的一掌,又極為沉重。這一中掌,四人齊齊朝前一傾,撞入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懷中。
偷襲之人一招得手,並未就此作罷。
南少林四僧才撞入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懷中,四人背後,又被人砰砰連擊兩掌。掌力不僅將南少林四僧再度重創,還透入明睿大師與明解大師體內。南北少林,六位老僧,齊齊摔倒在地。鮮血,沾滿了六位老僧的白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