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傅、劉老翰林以及錢府家主對張鎮國這首新詩讚賞有加,皆認為此詩一月之內便可鎮國。真是可惜,我沒能親眼看到張鎮國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英姿。”


    “唉,寒門士子想要進入南都宮,至少需要進士文位,我等不過是秀才,哪有資格進入。不知何時,方能親自見張鎮國一麵。”


    “你等何必自怨自艾,張鎮國這首新詩說的便是不要傷春悲秋自甘墮落,你等如今這模樣算什麽?要知道,今年鄉試之前,張鎮國跟咱們一樣都是寒門學子。不對,張鎮國那般境遇,比咱們可要淒慘的多,但他不屈不撓逆流而上,才有今日雄才英發天下景從的輝煌。”


    “兄台說的極是,在下知錯。”


    “話雖不錯,但咱們都不是張鎮國,人家可是有大賢之姿。莫說鎮國,就連傳世水調歌都曾揮毫作出,豈是咱們能夠相提並論的。”


    “沒錯沒錯,努力讀書修行實屬應該,心卻莫要那般大,若是奢求跟張鎮國比肩,咱們隻能自取其辱。不說別的,就算換了哪個世家的天才少主,亦或是道一書院的聖子和朝廷某位皇子,也不能得到謝府神女和天宮聖女的青睞。”


    “哈哈哈,是極是極……張鎮國當真乃我輩讀書人楷模。才華蓋世不說,還有最讓神往的佳人作陪。”


    南都某間酒肆內,幾位讀書人興致盎然的討論昨夜重陽文會之時。


    同一時刻,南都不論是田間還是碼頭,都有老百姓和讀書人暢聊。


    一首鳴州詩自然不能引起如此大的轟動,可當眾人得知,張鎮國正是不久前化名長弓羽,在聖女的擇婿文會上擊敗三皇子之人,頓時引得全城追捧。


    ……


    重陽文會後張易才名遠揚,比起他以往做出鎮國詩詞,宣揚的還要厲害許多。


    若不是中秋文會時做出傳世水調歌,引發聖書傳影異象,百國皆驚,恐怕那場文會得來的名氣,也比不上此番。


    原因極為簡單,此次地處南都,有身份有地位的讀書人當真太多。拿中秋文會來說,若不是陳府想要給張易難堪,承辦了文會,恐怕連一家豪門都不會參加。


    重陽文會參與文會的豪門便有數十家,甚至連王府謝府這樣龐然大物一般的頂尖世家都派人前來,豈可同日而語。最為人稱道的便是,張易跟老國主和大儒李三思同坐一桌。


    當然,此番重陽文會名聲遠揚者,自然不止張易一人。


    北海鱗江兩兄弟如願以償,讓許多人再次知曉他們是真正的“陳留雙壁”。而那位借筆給張易的年輕舉人,也讓許多人記住了他的名字。


    但這幾人都不足以跟張易相比,真正能跟張易相比,甚至名氣遠超他的人,是李三思。


    三十年前,三俊才子一騎絕塵,讓同輩讀書人望塵莫及,就連當今文相陳東亭,鎮海侯牧青等人,麵對他也頗有些自慚形穢。


    隻是自他逃婚開始,大周漸漸少了他的傳奇,許多年輕讀書人甚至根本沒有聽過他的故事。


    不久前,文相陳東亭晉升大儒,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整個陳府晉升豪門。陳東亭更是成為大周最年輕的大儒,一躍成為文壇領袖,億萬人膜拜,不少人稱李三思江郎才盡,早已被陳東亭甩出十萬八千裏。


    誰能想到,這位消失許久的三俊才子再次出現在大眾麵前,就是在極為引人矚目的重陽文會。他就這樣出現在數十家豪門,各大世家眼中,沒有淵渟嶽峙泰山北鬥的大儒模樣,反而一如三十年前那般懶散。


    也正是這樣,眾人也才明白,三俊才子還是三俊才子,不知什麽時候,他早已經領先陳東亭,越過了那道鴻溝。


    而且,李三思比起陳東亭,還要小一年零三個月。


    某些大人物饒有興趣的想到,若是兩人再度會麵,不知那位文相大人會作何感想,又會如何麵對。


    *************


    張易這幾日莫名閑了下來,參加重陽文會,沒有他想象的那般艱辛。之前他最為擔心老國主和秋氏族人會輪番刁難他,卻從他進入南都宮開始,以及回到思月茶莊到現在,都沒有一人前來打擾。


    之前在大雁嶺受過的傷不算嚴重,即便張易不認真修複,真龍之體的自愈能力也很快能令他生龍活虎。


    這日,張易同秋伊水在亭中飲茶。他突然想起,好像簾青三人連重陽文會都沒有參加,而且這幾日也不見蹤影,著實有些奇怪,便開口問道:“六兒,你那幾位師姐妹呢?”


    至於稱呼秋伊水為六兒,自然是跟秋月華和李三思學的。


    秋伊水正在為他沏茶,聞言道:“她們重陽那日便返回天宮了。姑姑和姑父前去天宮做客,師尊她們對我已然放心,就不需要留下師姐她們製衡我的行動。”


    張易微微搖頭道:“大周朝廷即便組建國子監,要從道一書院手中奪取人才,也並非一朝一夕能夠促就。依我看來,就算一切順利,最少也要十年光景。”


    “話雖如此,但萬物更迭迅速,滄海桑田都可在一瞬間變幻。若是當今天子徹底掌握那件無上神器,這個時間就會急劇縮短,道一書院和我們天宮的日子都不會好過。”秋伊水為張易沏好茶,坐回原位,眉頭微蹙,顯然對如今的局勢不太看好。


    張易聽她說起那件無上神器,腦海中再度想起春秋書和輪回筆。之前他猜想那件神器不是輪回筆,便是七星龍泉。


    如今七星龍泉靜靜躺在心房之中,國子監那件無上神器自然便是輪回筆。輪回筆的來曆,就連張易都不太知曉,但他可以肯定,大周天子絕對沒有那般容易掌控此筆。


    上古天罰後,人族百廢俱興,道一書院的先賢花費無數年心血,方才能夠激活春秋書,令其輔助天下讀書人修行。


    正因如此,道一書院才在大周人族心中豎立起無上尊崇的地位。


    即便是道一書院,也是無數先賢用了漫長歲月才迎來今日的榮光。大周天子即便再怎麽強盛,也不可能這般迅速掌控輪回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文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崔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崔安並收藏大文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