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四月上旬,華陽長公主的省親隊伍已經抵京。是夜,帝後在儀元殿舉行盛宴,款待這位久未歸來的長公主——綺瑜。
在此之前,皇帝連日留宿雲台宮,引起後宮一片嘩然。如此盛寵恩遇,竟與當年貴妃楊氏如出一轍!而阿沅除了每日去中宮請安,其餘時間也很少外出,更不會自己去太後那裏觸黴頭。這日闔宮家宴,卻是再也躲不過了。她隨意挑了身素淨的衣服穿上,便去了儀元殿。
大殿主位上設了兩席宴桌,為了表示對華陽長公主的尊重,特別讓她與太後同坐左席,另一側帝後居於右席。他們溫言笑語,彼此觥籌交錯,仿佛華陽長公主的到來,讓橫在皇帝和太後中間那一堵權欲之牆暫時消失了,僅剩下那不知深淺的母子情分。
阿沅按位分坐在裴婕妤和瑩貴人身邊,默默地獨自飲酒品菜,不想在今日以任何方式引起太後的注意。她並非懼怕太後,隻是像太後這種浸淫深宮多年的女人,很難在其麵前掩藏什麽心思。有些事情,畢竟說穿了對誰都不好。
歌舞升平,酒席過半,卻聽不遠處榮嬪道:“你們瞧瞧,這席上是不是少了一人?”
阿沅聞言抬頭,看了一眼對席,自上而下分別是盛裝的毓貴妃、珣親王、五長公主,還有幾張陌生的麵孔應該是華陽長公主從隴西帶來的親眷。
“還真是。”瑩貴人接過話,“按說恪親王是華陽長公主唯一的親弟,怎麽這樣重要的場合,也不見他來?”
裴婕妤冷冷地掃她一眼:“有這樣好的歌舞不賞,佳肴不用,關心一個親王做甚麽?”
榮嬪從喉間擠出一聲冷哼:“也就你們這種沒見過世麵的寒族,才會去盯著什麽歌舞看。哪裏懂得這皇家筵席處處都是學問,事事皆要留心,沒得做錯了事說錯了話還不自知。”
阿沅本不想理會她們,聽到此處卻是按捺不住笑道:“原來如此,難怪姐姐穩居嬪位多年,確是妹妹們愚鈍了。”
榮嬪雖然是從潛邸裏就跟著皇帝的舊人,這麽些年也從未晉過位分,一聽阿沅話中大有諷刺之意,不禁反唇相譏道:“沅貴人從前不是恪親王的侍婢嗎?這會兒倒是一下攀上枝頭變鳳凰了,怎麽,難道就不想知道舊主子的下落?”
阿沅斂去笑容,剛想回她話,卻見一人白衣廣袖,從大殿正門大步邁入。他徑直走到帝後麵前,行拜身大禮,然後麵向太後那席,笑容如晨光初綻:“長姐,我來晚了。”
來人正是恪親王,靖嶼。
雖然這些年靖嶼屢次赴潛山皇陵,阿沅卻一直避而不見,竟不知他早已神誌恢複如常。就像那夜他送她木雕時一樣,溫雅恬和,翩然如玉。
“四郎!”隻見綺瑜喜不自禁地起身,不顧長長的紗羅披帛滑落在地上,“四郎長大了,現在是恪親王了。你出宮那年,才十三歲,現在都長這麽高了……”她不過是三十出頭的美貌婦人,由於常年處於西北苦寒之地,情緒激動時,眼下竟也有細紋蔓開。
靖嶼從懷裏拿出一個荷葉包,遞與她道:“長姐,這是咱們小時候最愛吃的雪蒸糕,隻可惜從前那位禦膳房的師傅早就離休出宮,我找了好久才找到他,因此便耽誤了些時間。長姐快趁熱嚐嚐,是不是和從前一個味道?“
綺瑜忙著拭淚,又側身向皇帝深深拜下,感激之言出自肺腑:“四郎十三歲被廢出宮,直到臣妾出嫁那年,也不曾聞其音訊。多謝皇上,居然替臣妾找回了四郎。”
靖禎淡淡含笑:“四哥也是朕的兄長,朕不過盡了應盡之責。”
綺瑜轉身睨了靖嶼一眼:“還不趕快謝恩?”
不料靖嶼麵色微沉,似乎並不想麵對皇帝,迫於綺瑜急切的目光,才甚為不情願地道:“臣,謝皇上再造之恩。”
靖禎裝作沒有看到他的猶豫,輕輕頷首道:“四哥多年未見長姐,快坐下與她好生敘舊,不必再與朕多禮。”
綺瑜望弟心切,並未看出這兩人之間有何不妥,隻拉著靖嶼一直絮絮不停。靖禎一側冷眼看著太後與他們姐弟二人溫情猶在,麵色越發有些不虞。
淳於皇後端了杯酒,笑著看他:“闔宮團聚,臣妾敬皇上一杯。”
靖禎仿佛充耳未聞,良久,隻是抬手按下了她的酒杯。
淳於樂儀眼中閃過稍縱即逝的失望,旋即恢複如常,柔聲道:“皇上可是有些累了?臣妾讓梅妃和沅貴人來伺候您用膳?”
靖禎輕哂:“侍膳都推給了她們,那皇後打算要做什麽?”
淳於樂儀極為柔順地道:“皇上不喜臣妾煩悶,臣妾自然可以讓賢。”
靖禎臉色愈加沉鬱:“也罷,皇後一向賢淑大度,倒是落得個輕鬆自在。”
皇後黯然離席,她極力去做好一個皇後的本分,卻始終入不了那人的心,再多費唇舌也是枉然。阿沅和梅雪沉被內侍傳喚到皇帝身邊,一左一右侍奉在側。一時春光旖旎,雲歌曼舞,無不沉醉其中。
酒過三巡,忽見左席一團白影起身,朗聲道:“臣敬皇上、皇後一杯!”他麵色微醺,再定睛一看,原來皇帝身邊並不是皇後,而是兩位嬪妃,遂又故作猶疑道:“這位是梅妃娘娘,可這位是……”
靖禎坦然笑道:“這位是剛入宮的沅貴人,四哥應該不認識她。”
“看著有些麵熟,不過生病那段時間的事情,臣也不記得了。”靖嶼像是自言自語,忽又轉而鄭重道:“恭喜皇上又得佳人!”
靖禎舉杯相迎:“四哥客氣了。”
他猶未甘心,又借著酒勁道:“臣再敬梅妃娘娘和沅貴人一杯酒,你們要好好服侍皇上,莫要辜負了他的心意……”
“四郎,你喝多了。”綺瑜緊緊攥著他長衫下擺,小聲勸道,“快坐下。”
太後亦皺眉:“紅萼,去給恪親王端杯醒酒茶。”紅萼應聲去了,太後又向靖禎道:“皇帝何時又新納了貴人,竟然連哀家都不知道了。”
靖禎笑顏相對:“母後哪裏的話,納妃不過尋常小事,兒子並沒有刻意隱瞞。”
太後冷哼:“小事?從皇陵隨便帶回來一個女子,就封做貴人,還賜了一宮主位,這也算小事?”
靖禎神色莫辨:“看來後宮之事,兒子無需稟報,母後也能了如指掌。”
太後極為不悅,又不好與皇帝發作,於是便問阿沅:“沅貴人既然回宮這麽久了,怎麽從來也不見你,到長寧宮來看看哀家這個老太婆?”
阿沅心頭一顫,忙起身要回話,卻被靖禎打斷道:“阿沅她剛回來,對宮中諸事還頗為生疏。因此是朕的意思是讓她先學好禮儀,再去覲見母後。以免禮儀不周,惹得您不高興,那就不好了。”
太後皮笑肉不笑道:“還是皇帝考慮得周全。”
靖禎握住她的手臂,拉她坐下,唇角帶著若有似無的笑意:“還不敬太後一杯,向她賠罪?”
阿沅會意,舉起那斟滿了酒液的荷紋犀角杯,恭敬道:“臣妾不識禮數,未能去拜見太後,望太後寬恕。”語畢,一飲而盡。那酒有些烈,她又喝得太快,入嗓時便嗆了一下,微微咳嗽了幾聲。
靖禎忙替她撫背道:“你的誠意太後都看見了,何必喝得這樣急!”
阿沅嗆紅了臉,心知太後的確不會當著皇帝的麵為難她,但她也不願意在靖嶼麵前與皇帝這般做戲,於是佯裝扶額道:“臣妾好像覺得頭有些暈了,可否出去透會兒氣?”
靖禎亦明白她的尷尬之處,遂道:“你去吧,讓身邊的人跟著,小心一些。”
阿沅隻是胡亂地點點頭,便小步離開了這是非之地。琪芳跟在她後麵,亦是默聲不語。
殿外微風盈盈,雖不比那一室春光,卻令人格外清醒。阿沅大口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隻覺通暢無比,方才那種沉悶的壓抑感也隨之而去,取而代之的是漸漸浮上心頭的酸澀。
他的癡傻,果然是裝出來的!他說自己不記得從前的人和事,那些話估計也是拿來騙人的……關於靖嶼,她還有多少不知道的秘密呢?阿沅不清楚,然而那杯不合時宜的酒卻讓她明白,她終究是辜負了這個人。
“小主需要喝杯醒酒茶嗎?”琪芳小聲問道。
阿沅擺擺手,她比任何時候都清醒地看到:這條路,她已不能回頭。
輕風拂過,一朵桐花飄墜在腳邊。她俯下身去小心拾起,端看那淡紫中透著淺白的花瓣,鼻尖馥鬱芬芳,才驚覺儀元殿外,原來早已是一樹樹繁華四起。每有風過,桐花再次紛紛飄落,就像一切來不及挽留的美好,由指尖落盡。
“桐花半落時,複道正相思。”
他想的也是這一句?阿沅猛然回過頭,隻見靖嶼站在桐樹下,定定望著她,迷離的醉眼裏滿是難抑的情意。
阿沅垂下眼眸,深深吸了口氣,隨後以無可挑剔的姿勢施以一禮:“嬪妾後宮沅貴人,見過恪親王。”
在此之前,皇帝連日留宿雲台宮,引起後宮一片嘩然。如此盛寵恩遇,竟與當年貴妃楊氏如出一轍!而阿沅除了每日去中宮請安,其餘時間也很少外出,更不會自己去太後那裏觸黴頭。這日闔宮家宴,卻是再也躲不過了。她隨意挑了身素淨的衣服穿上,便去了儀元殿。
大殿主位上設了兩席宴桌,為了表示對華陽長公主的尊重,特別讓她與太後同坐左席,另一側帝後居於右席。他們溫言笑語,彼此觥籌交錯,仿佛華陽長公主的到來,讓橫在皇帝和太後中間那一堵權欲之牆暫時消失了,僅剩下那不知深淺的母子情分。
阿沅按位分坐在裴婕妤和瑩貴人身邊,默默地獨自飲酒品菜,不想在今日以任何方式引起太後的注意。她並非懼怕太後,隻是像太後這種浸淫深宮多年的女人,很難在其麵前掩藏什麽心思。有些事情,畢竟說穿了對誰都不好。
歌舞升平,酒席過半,卻聽不遠處榮嬪道:“你們瞧瞧,這席上是不是少了一人?”
阿沅聞言抬頭,看了一眼對席,自上而下分別是盛裝的毓貴妃、珣親王、五長公主,還有幾張陌生的麵孔應該是華陽長公主從隴西帶來的親眷。
“還真是。”瑩貴人接過話,“按說恪親王是華陽長公主唯一的親弟,怎麽這樣重要的場合,也不見他來?”
裴婕妤冷冷地掃她一眼:“有這樣好的歌舞不賞,佳肴不用,關心一個親王做甚麽?”
榮嬪從喉間擠出一聲冷哼:“也就你們這種沒見過世麵的寒族,才會去盯著什麽歌舞看。哪裏懂得這皇家筵席處處都是學問,事事皆要留心,沒得做錯了事說錯了話還不自知。”
阿沅本不想理會她們,聽到此處卻是按捺不住笑道:“原來如此,難怪姐姐穩居嬪位多年,確是妹妹們愚鈍了。”
榮嬪雖然是從潛邸裏就跟著皇帝的舊人,這麽些年也從未晉過位分,一聽阿沅話中大有諷刺之意,不禁反唇相譏道:“沅貴人從前不是恪親王的侍婢嗎?這會兒倒是一下攀上枝頭變鳳凰了,怎麽,難道就不想知道舊主子的下落?”
阿沅斂去笑容,剛想回她話,卻見一人白衣廣袖,從大殿正門大步邁入。他徑直走到帝後麵前,行拜身大禮,然後麵向太後那席,笑容如晨光初綻:“長姐,我來晚了。”
來人正是恪親王,靖嶼。
雖然這些年靖嶼屢次赴潛山皇陵,阿沅卻一直避而不見,竟不知他早已神誌恢複如常。就像那夜他送她木雕時一樣,溫雅恬和,翩然如玉。
“四郎!”隻見綺瑜喜不自禁地起身,不顧長長的紗羅披帛滑落在地上,“四郎長大了,現在是恪親王了。你出宮那年,才十三歲,現在都長這麽高了……”她不過是三十出頭的美貌婦人,由於常年處於西北苦寒之地,情緒激動時,眼下竟也有細紋蔓開。
靖嶼從懷裏拿出一個荷葉包,遞與她道:“長姐,這是咱們小時候最愛吃的雪蒸糕,隻可惜從前那位禦膳房的師傅早就離休出宮,我找了好久才找到他,因此便耽誤了些時間。長姐快趁熱嚐嚐,是不是和從前一個味道?“
綺瑜忙著拭淚,又側身向皇帝深深拜下,感激之言出自肺腑:“四郎十三歲被廢出宮,直到臣妾出嫁那年,也不曾聞其音訊。多謝皇上,居然替臣妾找回了四郎。”
靖禎淡淡含笑:“四哥也是朕的兄長,朕不過盡了應盡之責。”
綺瑜轉身睨了靖嶼一眼:“還不趕快謝恩?”
不料靖嶼麵色微沉,似乎並不想麵對皇帝,迫於綺瑜急切的目光,才甚為不情願地道:“臣,謝皇上再造之恩。”
靖禎裝作沒有看到他的猶豫,輕輕頷首道:“四哥多年未見長姐,快坐下與她好生敘舊,不必再與朕多禮。”
綺瑜望弟心切,並未看出這兩人之間有何不妥,隻拉著靖嶼一直絮絮不停。靖禎一側冷眼看著太後與他們姐弟二人溫情猶在,麵色越發有些不虞。
淳於皇後端了杯酒,笑著看他:“闔宮團聚,臣妾敬皇上一杯。”
靖禎仿佛充耳未聞,良久,隻是抬手按下了她的酒杯。
淳於樂儀眼中閃過稍縱即逝的失望,旋即恢複如常,柔聲道:“皇上可是有些累了?臣妾讓梅妃和沅貴人來伺候您用膳?”
靖禎輕哂:“侍膳都推給了她們,那皇後打算要做什麽?”
淳於樂儀極為柔順地道:“皇上不喜臣妾煩悶,臣妾自然可以讓賢。”
靖禎臉色愈加沉鬱:“也罷,皇後一向賢淑大度,倒是落得個輕鬆自在。”
皇後黯然離席,她極力去做好一個皇後的本分,卻始終入不了那人的心,再多費唇舌也是枉然。阿沅和梅雪沉被內侍傳喚到皇帝身邊,一左一右侍奉在側。一時春光旖旎,雲歌曼舞,無不沉醉其中。
酒過三巡,忽見左席一團白影起身,朗聲道:“臣敬皇上、皇後一杯!”他麵色微醺,再定睛一看,原來皇帝身邊並不是皇後,而是兩位嬪妃,遂又故作猶疑道:“這位是梅妃娘娘,可這位是……”
靖禎坦然笑道:“這位是剛入宮的沅貴人,四哥應該不認識她。”
“看著有些麵熟,不過生病那段時間的事情,臣也不記得了。”靖嶼像是自言自語,忽又轉而鄭重道:“恭喜皇上又得佳人!”
靖禎舉杯相迎:“四哥客氣了。”
他猶未甘心,又借著酒勁道:“臣再敬梅妃娘娘和沅貴人一杯酒,你們要好好服侍皇上,莫要辜負了他的心意……”
“四郎,你喝多了。”綺瑜緊緊攥著他長衫下擺,小聲勸道,“快坐下。”
太後亦皺眉:“紅萼,去給恪親王端杯醒酒茶。”紅萼應聲去了,太後又向靖禎道:“皇帝何時又新納了貴人,竟然連哀家都不知道了。”
靖禎笑顏相對:“母後哪裏的話,納妃不過尋常小事,兒子並沒有刻意隱瞞。”
太後冷哼:“小事?從皇陵隨便帶回來一個女子,就封做貴人,還賜了一宮主位,這也算小事?”
靖禎神色莫辨:“看來後宮之事,兒子無需稟報,母後也能了如指掌。”
太後極為不悅,又不好與皇帝發作,於是便問阿沅:“沅貴人既然回宮這麽久了,怎麽從來也不見你,到長寧宮來看看哀家這個老太婆?”
阿沅心頭一顫,忙起身要回話,卻被靖禎打斷道:“阿沅她剛回來,對宮中諸事還頗為生疏。因此是朕的意思是讓她先學好禮儀,再去覲見母後。以免禮儀不周,惹得您不高興,那就不好了。”
太後皮笑肉不笑道:“還是皇帝考慮得周全。”
靖禎握住她的手臂,拉她坐下,唇角帶著若有似無的笑意:“還不敬太後一杯,向她賠罪?”
阿沅會意,舉起那斟滿了酒液的荷紋犀角杯,恭敬道:“臣妾不識禮數,未能去拜見太後,望太後寬恕。”語畢,一飲而盡。那酒有些烈,她又喝得太快,入嗓時便嗆了一下,微微咳嗽了幾聲。
靖禎忙替她撫背道:“你的誠意太後都看見了,何必喝得這樣急!”
阿沅嗆紅了臉,心知太後的確不會當著皇帝的麵為難她,但她也不願意在靖嶼麵前與皇帝這般做戲,於是佯裝扶額道:“臣妾好像覺得頭有些暈了,可否出去透會兒氣?”
靖禎亦明白她的尷尬之處,遂道:“你去吧,讓身邊的人跟著,小心一些。”
阿沅隻是胡亂地點點頭,便小步離開了這是非之地。琪芳跟在她後麵,亦是默聲不語。
殿外微風盈盈,雖不比那一室春光,卻令人格外清醒。阿沅大口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隻覺通暢無比,方才那種沉悶的壓抑感也隨之而去,取而代之的是漸漸浮上心頭的酸澀。
他的癡傻,果然是裝出來的!他說自己不記得從前的人和事,那些話估計也是拿來騙人的……關於靖嶼,她還有多少不知道的秘密呢?阿沅不清楚,然而那杯不合時宜的酒卻讓她明白,她終究是辜負了這個人。
“小主需要喝杯醒酒茶嗎?”琪芳小聲問道。
阿沅擺擺手,她比任何時候都清醒地看到:這條路,她已不能回頭。
輕風拂過,一朵桐花飄墜在腳邊。她俯下身去小心拾起,端看那淡紫中透著淺白的花瓣,鼻尖馥鬱芬芳,才驚覺儀元殿外,原來早已是一樹樹繁華四起。每有風過,桐花再次紛紛飄落,就像一切來不及挽留的美好,由指尖落盡。
“桐花半落時,複道正相思。”
他想的也是這一句?阿沅猛然回過頭,隻見靖嶼站在桐樹下,定定望著她,迷離的醉眼裏滿是難抑的情意。
阿沅垂下眼眸,深深吸了口氣,隨後以無可挑剔的姿勢施以一禮:“嬪妾後宮沅貴人,見過恪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