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林的辦公室兼宿舍緊鄰“老古頭”。“老古頭”是南方人,他是一九五八年分到這個鄉鎮的大學生,不久即被錯劃為右派遣回原籍務農,直到一九七九年撥亂反正才平反複職。他家在南方,兩地分居,隻身一人在懷川工作。在機關食堂吃過早飯後,“老古頭”對史玉林說:“小史,一會點罷名咱們一起下村。”
史玉林就跟著“老古頭”一前一後來到大王莊村。大王莊村距鄉政府很近,是鄉政府所在地,懷川古鎮就在這個村。他們來到村委,村委是明清時的建築,大門前青石鋪階,門兩邊石獅蹲臥,石柱龍鳳盤旋,院裏為兩進院落,房屋雖為舊時牆體,但門窗已改成西式三開玻璃窗,門窗緊閉,不見一人。出得門來,碰見一個村民小組長,“老古頭”操著濃重的南方口音普通話問:“鐵蛋,王魁去哪了,村委怎麽不見一個人?”王魁是這個村的支部書記。
“我清早吃飯時見王魁,他說他去城裏買農藥,其他人可能都下地幹活了。”他打量著一邊的史玉林好奇地問:“是縣裏下來的?”
“老古頭”就操著濃重的南方口音普通話介紹說:“這是剛分到咱鄉裏的大學生,叫史玉林,安排在林站工作。”
“能考上大學,當上國家幹部,不簡單,不簡單。”言語之中滿含著羨慕和尊崇,讓史玉林怪不好意思的鬮。
鐵蛋問“老古頭”:“你包的計劃生育戶王桂蘭紮了嗎?”
“紮了不就省事了嗎?我們來就是為的這事。”
“王桂蘭潑得很,聽說前幾天組織委員石磊和王魁還去她家裏做工作,聽說被她連笑帶罵日嚼出來。這塊骨頭夠你們啃一陣子的。”鐵蛋搖著頭走了哦。
史玉林不解地問“老古頭”:“古站長,咱們林站怎麽還管計劃生育的事?”
“鄉鎮幹部除了自身業務工作還有包村包戶任務。”“老古頭”回了一句,就不再說什麽。
史玉林看到“老古頭”一副不苟言笑的樣子,也不便多問,就默默地跟著他前行。
他們直接來到王桂蘭的家。
王桂蘭家的居住條件很不好,他們的房子坐落在一個沒有大門的破舊的院落裏,是三間用黃土胚砌成的舊房子,院裏還有幾座破落的空屋已近頹勢,無人居住,當院扯著繩子,花花綠綠的衣物、尿布等搭了一繩,在風中萬國旗般飄拂。“老古頭”皺著眉頭躲閃著來到王桂蘭門前問:“有人在家嗎?”
屋裏一個男人答道:“誰,進來吧。”
“老古頭”就帶著史玉林進到屋中,主人也不讓座,打量一下屋中也實在沒有什麽地方可以落座,桌椅板凳都扔滿了家什、衣物,一個胖胖的微黑的婦女正坐在躺椅上奶孩子,想必她就是王桂蘭。她坦著豐滿的**,旁若無人地繼續喂養著懷裏的孩子,倒是“老古頭”和史玉林有點不好意思,他們把眼光忙回避到一邊去。
“老古頭”問:“王桂蘭,你們商量好了沒有,什麽時間去做結紮手術?”
“沒商量好,我有病,他(指她丈夫)要幹活,所以都不能做。”
“結紮是小手術,做了不耽誤多大事的。”
“誰說是小手術,開腸扒肚的,怎麽是小手術?”
“老古頭”就說:“這在醫學上真是小手術,手術後十天、八天就恢複過來了,真不會耽誤多大事的。”
“誰說不會耽誤多大事,它耽誤俺們一輩子的事,耽誤俺祖宗八代的事。”說著說著王桂蘭就哭了起來,她邊哭邊說:“俺們遭誰惹誰了,要叫俺家斷了根,鄉下都是重勞力活,家裏沒個男孩子行嗎?”
“老古頭”就給她講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後人,將來科技發展了,農業生產都實行機械化,男人能做的女人照樣能做。國家考慮到目前農村的實際情況,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變通一下再生一胎,國家對農村已經夠照顧了,如果在城市裏不論男女是隻允許生一胎的。你現在已經生兩胎了,按照規定生了二胎,不論男孩女孩過三個月都是要結紮的。
王桂蘭冷著臉連珠炮似地說:“我們跟城裏人比啥哩,城裏人老了有國家的退休工資養老,俺鄉下人老了靠誰?男女都一樣,說的比唱的還好聽,站著說話不腰疼,飽漢不知餓漢饑,既然國家對農村這麽照顧,你打成右派就在農村吧,你這麽大年齡千裏迢迢來到這裏是圖啥哩,還不是圖那份工資?千裏做官隻為吃穿。”這裏的農民把在政府幹事的人統統視為官員。
王桂蘭的話正說在“老古頭”的疼處,“老古頭”右派雖然平反了,但這種遭遇仍是他一生的痛,他氣的普通話都忘了怎樣說,他用吳越方言滿口跑馬地說“伊,伊……”
王桂蘭一家和站在一邊的史玉林都傻了,他們是一句話也沒聽懂。“老古頭”說完就氣憤地拂袖而去,史玉林也慌忙跟了出來。
那麽在“老古頭”和王桂蘭你來我往地言語交鋒中,史玉林在幹什麽,他什麽也沒幹,他就站在那裏一句也插不上嘴,即使插上嘴他也不知該說啥。那時他剛從林業學校出來,學的專業跟計劃生育毫不搭界,再加上那時的人還比較封建,一個剛下學的男學生娃,未婚,麵嫩的很,你讓他說些生孩子、結紮等話題,他怎麽也說不出口。那時的人特封建,去廁所都不好意思說去廁所說是去號,去洗澡不說去洗澡而是說去西地,西地有一家大型紡織廠,廠裏有澡堂,附近村民洗澡都去那裏,這些代名詞沒人規定,書上也毫無記載,但卻約定俗成幾乎婦孺皆知,尤其是號代稱廁所,很多地方都這樣用,這種代稱一直用了很長時間,幾個大姑娘要去廁所,但有男士在場不便明說,相互之間隻須比個手勢就行了,現在的年輕人聽起來簡直不可想象,但那個時候就是這樣,一點也不誇張。所以史玉林至始至終象臆怔羔那樣站著,一句話也沒說。“老古頭”對史玉林的表現很不滿意,加之在王桂蘭那受的氣也一並遷怒於史玉林。所以“老古頭”回到鎮裏後就向包片的領導,也就是組織委員石磊告了史玉林一狀。
第二天,“老古頭”借故到縣裏開會,就把史玉林一個人撮到村裏去做王桂蘭的工作。後來史玉林才知道,鄉裏大小領導都做過王桂蘭的工作,可王桂蘭軟硬不吃,快一年了誰也攻克不了她。聽說王桂蘭潑的很,組織委員石磊和王桂蘭家是遠房本家,論輩分石磊叫王桂蘭嫂,在農村叔嫂叔嫂砍磚撂瓦,是可以開些沒大沒小、沒深沒淺的玩笑的,有一次石磊到王桂蘭家裏做工作,王桂蘭正在給孩子喂奶,小孩子看到石磊就停止了吮奶,任王桂蘭怎麽哄都不好好吃,孩子不吃就算了,可王桂蘭就是不舍不棄地非哄著孩子吃,她實際上是借此告訴石磊,說我正忙著呢,顧不上搭理你,你就免開尊口吧。石磊是來做工作的,豈肯就此罷休,他假裝不明白她的意思,為了活躍一下氣氛就順著王桂蘭的話開玩笑說:“小侄(兒),快吃,快吃,你不吃,叔就吃了啊。”把一邊的人都引笑了。王桂蘭忍俊不住也噗哧一聲笑了,她潑辣地問石磊:“你吃你嫂誚哩不是,你敢吃?”石磊笑著說“我太敢吃了,就是你不讓我吃。”王桂蘭起來把孩子放到躺椅上,笑罵道:“嫂娘比母,我叫俺孩吃娘的奶。”說著捧著一隻碩大的奶就向石磊走來,石磊躲閃著說:“我不敢吃,我怕俺哥不願意,叫俺哥吃,叫俺哥吃。”王桂蘭男人在一邊嘿嘿地笑著。王桂蘭不依不饒地過來抓石磊,嚇得石磊落荒而逃,王桂蘭一直追到大門外,石磊的狼狽相引得人們哄堂大笑。這則笑話成為鎮裏的經典笑話之一廣為流傳。鎮裏的人都知道王桂蘭軟硬不吃,極難對付,所以都想饒著走,鎮裏人欺“老古頭”是外地人,就把這個老大難計劃生育重點戶七轉八轉包到了鄉林站名下。
華語第一言情站紅袖添香網為您提供最優質的言情在線閱讀。
史玉林是後來才知道以上情況的,當時他並不了解這些來龍去脈,他按照“老古頭”的吩咐,騎著自行車下到村裏。他在王桂蘭家門前來回轉了幾趟,還是不敢進王桂蘭的家門,他倒不是怕王桂蘭麻纏,而是不知道該怎樣去做王桂蘭的計劃生育工作,他還是覺得說這些事情的時候有點礙口。
王桂蘭的鄰居看到史玉林這樣,就問史玉林找誰,史玉林說找王桂蘭,那位鄰居就告訴史玉林說王桂蘭一家都去地了,史玉林按他的指引就找到地裏,王桂蘭兩口子果然在地裏收麥子。
史玉林見了王桂蘭還是不好意思說出讓她結紮的事,王桂蘭也不搭理他,他們兩口子自顧自地彎腰割著麥子,弄的史玉林很不自在,就這樣走人史玉林又有點不甘心,他就拾起地頭的一把鐮刀幫忙割起麥子。史玉林也是出自農村,從小沒少幹農活,幹著幹著他就進入了境界,竟把自己的正事忘了,這樣一直幹了一上午,王桂蘭好象一點也不領情,中午吃飯的時候連讓讓史玉林都沒有。
村支書王魁聽說史玉林在給王桂蘭割麥子,就讓孩子來把他帶到家裏吃中飯,吃過中飯後,史玉林掏出糧票(那時還時行糧票)、錢要付帳,王魁惱了,他瞪著兩個銅鈴似的大眼說:“你寒磣俺哩不是,咱農村最不缺的就是糧食,難道一飩飯我都管不起,你怎麽這樣外氣,你若給錢就是不把俺當朋友。”話說到這份上,史玉林隻好做罷。
下午史玉林沒事,就又來到王桂蘭的地裏,他還是什麽也沒說,這時他已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再說什麽了,昨天“老古頭”什麽話都說盡了,彼此可以說已是心知肚明,所以他隻是低著頭割麥子,王桂蘭的丈夫很不安,想讓史玉林歇歇腳停停手,王桂蘭低低地對他丈夫嘟噥道:“別理他,熬不過,他就走了。”史玉林聽到了這話可假裝沒聽見,他繼續低頭割著麥子。
晚上回到鄉裏,“老古頭”問工作進展情況,史玉林說沒啥進展,“老古頭”安排史玉林這幾天什麽也不要幹,就在村裏盯著王桂蘭。“老古頭”對王桂蘭和史玉林都有點耿耿於懷,所以就對王桂蘭看的格外緊,對史玉林他是想給他個下馬威,想治治這個年輕人。有的人覺得“老古頭”做的有點過分,就私下裏議論:“古站長光撮死貓上樹,他在王桂蘭那裏碰了釘子,就讓你受過,你也不要去,要去讓他和你一起去。”
史玉林也不是心裏一點想法也沒有,但他什麽也沒說,第二天他還是按照“老古頭”的吩咐來到村裏,他一聲不響地下到田裏幫著王桂蘭割麥子,這樣幹了一天,晚上收工的時候,王桂蘭說話了,她要史玉林家裏吃飯去,史玉林說鎮食堂有飯,回去吃。
第三天史玉林又幫著王桂蘭家割了一天的麥子。
農活有三大累:割麥、打場、清紇檔(玉米杆),割麥排在三大累之首。試想一下,在赤日炎炎的夏天,臉朝黃土背朝天,鑽在一片麥田裏揮汗如雨地用鐮刀不停地割著麥子,那是什麽滋味。史玉林這樣一連三天幹下來,一張臉被曬得黑紅黑紅,整個人都被累的脫了形。史玉林雖是農家子弟,但十幾年來家裏從來沒把他當重勞力使用過,家裏一直讓他以讀書為主,寒窗苦讀雖然也苦但與體力勞作之苦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尤其是上了大學之後雖然還是讀書但已不再是苦讀,多年生活在室內的史玉林,風吹不著雨打不著太陽曬不著,所以他的膚色就顯得比較白嫰細膩富有光澤,是接近於城市人的顏色,城市人即使膚色較黑,黑的也和農民不一樣,未經風吹日曬的人黑也黑的滋潤。而純粹的農民膚色就顯得幹黑、焦黃而粗礪,長年的野外作業使他們臉上僅有的一點水分都隨風流失了,都被太陽吸幹了,所以變得象樹皮象鐵皮那樣沒有光澤沒有水分,這就是詩人形容的所謂的太陽的顏色。而史玉林連續三天的太陽下的勞作,傷的隻是皮膚的表層,深層的水分並沒有流失,所以他的膚色既不象城市人那樣黑的滋潤,也不象農村人那樣黑的焦黃,而是顯得黑紅黑紅的,是臨時被太陽灼傷的那種顏色。
人心都是肉長的,王桂蘭兩口子雖然嘴上不說什麽,但心裏很不落忍。人家一個正兒八經的國家幹部,一個剛下學的大學生,白白淨淨,文質彬彬的,為了自己的破事卻被折磨成這樣。他們原想史玉林做做樣子罷了,誰知他實打實的,這樣就使王桂蘭兩口子有了很大的心理壓力,王桂蘭實在忍不下去了,她把鐮刀往地上一撇,對史玉林說:“我認命了。”說著眼淚就出來了,他的丈夫心疼的直搓手,他看著妻子說:“要不,我去做手術吧。”王桂蘭說:“咱家就你這一個大勞力,萬一落下個啥毛病一家人指靠誰呢。還是我做吧。”她對史玉林說:“你回去給鄉領導說,俺明天去縣裏做手術。”
華語第一言情站紅袖添香網為您提供最優質的言情在線閱讀。
史玉林就跟著“老古頭”一前一後來到大王莊村。大王莊村距鄉政府很近,是鄉政府所在地,懷川古鎮就在這個村。他們來到村委,村委是明清時的建築,大門前青石鋪階,門兩邊石獅蹲臥,石柱龍鳳盤旋,院裏為兩進院落,房屋雖為舊時牆體,但門窗已改成西式三開玻璃窗,門窗緊閉,不見一人。出得門來,碰見一個村民小組長,“老古頭”操著濃重的南方口音普通話問:“鐵蛋,王魁去哪了,村委怎麽不見一個人?”王魁是這個村的支部書記。
“我清早吃飯時見王魁,他說他去城裏買農藥,其他人可能都下地幹活了。”他打量著一邊的史玉林好奇地問:“是縣裏下來的?”
“老古頭”就操著濃重的南方口音普通話介紹說:“這是剛分到咱鄉裏的大學生,叫史玉林,安排在林站工作。”
“能考上大學,當上國家幹部,不簡單,不簡單。”言語之中滿含著羨慕和尊崇,讓史玉林怪不好意思的鬮。
鐵蛋問“老古頭”:“你包的計劃生育戶王桂蘭紮了嗎?”
“紮了不就省事了嗎?我們來就是為的這事。”
“王桂蘭潑得很,聽說前幾天組織委員石磊和王魁還去她家裏做工作,聽說被她連笑帶罵日嚼出來。這塊骨頭夠你們啃一陣子的。”鐵蛋搖著頭走了哦。
史玉林不解地問“老古頭”:“古站長,咱們林站怎麽還管計劃生育的事?”
“鄉鎮幹部除了自身業務工作還有包村包戶任務。”“老古頭”回了一句,就不再說什麽。
史玉林看到“老古頭”一副不苟言笑的樣子,也不便多問,就默默地跟著他前行。
他們直接來到王桂蘭的家。
王桂蘭家的居住條件很不好,他們的房子坐落在一個沒有大門的破舊的院落裏,是三間用黃土胚砌成的舊房子,院裏還有幾座破落的空屋已近頹勢,無人居住,當院扯著繩子,花花綠綠的衣物、尿布等搭了一繩,在風中萬國旗般飄拂。“老古頭”皺著眉頭躲閃著來到王桂蘭門前問:“有人在家嗎?”
屋裏一個男人答道:“誰,進來吧。”
“老古頭”就帶著史玉林進到屋中,主人也不讓座,打量一下屋中也實在沒有什麽地方可以落座,桌椅板凳都扔滿了家什、衣物,一個胖胖的微黑的婦女正坐在躺椅上奶孩子,想必她就是王桂蘭。她坦著豐滿的**,旁若無人地繼續喂養著懷裏的孩子,倒是“老古頭”和史玉林有點不好意思,他們把眼光忙回避到一邊去。
“老古頭”問:“王桂蘭,你們商量好了沒有,什麽時間去做結紮手術?”
“沒商量好,我有病,他(指她丈夫)要幹活,所以都不能做。”
“結紮是小手術,做了不耽誤多大事的。”
“誰說是小手術,開腸扒肚的,怎麽是小手術?”
“老古頭”就說:“這在醫學上真是小手術,手術後十天、八天就恢複過來了,真不會耽誤多大事的。”
“誰說不會耽誤多大事,它耽誤俺們一輩子的事,耽誤俺祖宗八代的事。”說著說著王桂蘭就哭了起來,她邊哭邊說:“俺們遭誰惹誰了,要叫俺家斷了根,鄉下都是重勞力活,家裏沒個男孩子行嗎?”
“老古頭”就給她講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後人,將來科技發展了,農業生產都實行機械化,男人能做的女人照樣能做。國家考慮到目前農村的實際情況,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變通一下再生一胎,國家對農村已經夠照顧了,如果在城市裏不論男女是隻允許生一胎的。你現在已經生兩胎了,按照規定生了二胎,不論男孩女孩過三個月都是要結紮的。
王桂蘭冷著臉連珠炮似地說:“我們跟城裏人比啥哩,城裏人老了有國家的退休工資養老,俺鄉下人老了靠誰?男女都一樣,說的比唱的還好聽,站著說話不腰疼,飽漢不知餓漢饑,既然國家對農村這麽照顧,你打成右派就在農村吧,你這麽大年齡千裏迢迢來到這裏是圖啥哩,還不是圖那份工資?千裏做官隻為吃穿。”這裏的農民把在政府幹事的人統統視為官員。
王桂蘭的話正說在“老古頭”的疼處,“老古頭”右派雖然平反了,但這種遭遇仍是他一生的痛,他氣的普通話都忘了怎樣說,他用吳越方言滿口跑馬地說“伊,伊……”
王桂蘭一家和站在一邊的史玉林都傻了,他們是一句話也沒聽懂。“老古頭”說完就氣憤地拂袖而去,史玉林也慌忙跟了出來。
那麽在“老古頭”和王桂蘭你來我往地言語交鋒中,史玉林在幹什麽,他什麽也沒幹,他就站在那裏一句也插不上嘴,即使插上嘴他也不知該說啥。那時他剛從林業學校出來,學的專業跟計劃生育毫不搭界,再加上那時的人還比較封建,一個剛下學的男學生娃,未婚,麵嫩的很,你讓他說些生孩子、結紮等話題,他怎麽也說不出口。那時的人特封建,去廁所都不好意思說去廁所說是去號,去洗澡不說去洗澡而是說去西地,西地有一家大型紡織廠,廠裏有澡堂,附近村民洗澡都去那裏,這些代名詞沒人規定,書上也毫無記載,但卻約定俗成幾乎婦孺皆知,尤其是號代稱廁所,很多地方都這樣用,這種代稱一直用了很長時間,幾個大姑娘要去廁所,但有男士在場不便明說,相互之間隻須比個手勢就行了,現在的年輕人聽起來簡直不可想象,但那個時候就是這樣,一點也不誇張。所以史玉林至始至終象臆怔羔那樣站著,一句話也沒說。“老古頭”對史玉林的表現很不滿意,加之在王桂蘭那受的氣也一並遷怒於史玉林。所以“老古頭”回到鎮裏後就向包片的領導,也就是組織委員石磊告了史玉林一狀。
第二天,“老古頭”借故到縣裏開會,就把史玉林一個人撮到村裏去做王桂蘭的工作。後來史玉林才知道,鄉裏大小領導都做過王桂蘭的工作,可王桂蘭軟硬不吃,快一年了誰也攻克不了她。聽說王桂蘭潑的很,組織委員石磊和王桂蘭家是遠房本家,論輩分石磊叫王桂蘭嫂,在農村叔嫂叔嫂砍磚撂瓦,是可以開些沒大沒小、沒深沒淺的玩笑的,有一次石磊到王桂蘭家裏做工作,王桂蘭正在給孩子喂奶,小孩子看到石磊就停止了吮奶,任王桂蘭怎麽哄都不好好吃,孩子不吃就算了,可王桂蘭就是不舍不棄地非哄著孩子吃,她實際上是借此告訴石磊,說我正忙著呢,顧不上搭理你,你就免開尊口吧。石磊是來做工作的,豈肯就此罷休,他假裝不明白她的意思,為了活躍一下氣氛就順著王桂蘭的話開玩笑說:“小侄(兒),快吃,快吃,你不吃,叔就吃了啊。”把一邊的人都引笑了。王桂蘭忍俊不住也噗哧一聲笑了,她潑辣地問石磊:“你吃你嫂誚哩不是,你敢吃?”石磊笑著說“我太敢吃了,就是你不讓我吃。”王桂蘭起來把孩子放到躺椅上,笑罵道:“嫂娘比母,我叫俺孩吃娘的奶。”說著捧著一隻碩大的奶就向石磊走來,石磊躲閃著說:“我不敢吃,我怕俺哥不願意,叫俺哥吃,叫俺哥吃。”王桂蘭男人在一邊嘿嘿地笑著。王桂蘭不依不饒地過來抓石磊,嚇得石磊落荒而逃,王桂蘭一直追到大門外,石磊的狼狽相引得人們哄堂大笑。這則笑話成為鎮裏的經典笑話之一廣為流傳。鎮裏的人都知道王桂蘭軟硬不吃,極難對付,所以都想饒著走,鎮裏人欺“老古頭”是外地人,就把這個老大難計劃生育重點戶七轉八轉包到了鄉林站名下。
華語第一言情站紅袖添香網為您提供最優質的言情在線閱讀。
史玉林是後來才知道以上情況的,當時他並不了解這些來龍去脈,他按照“老古頭”的吩咐,騎著自行車下到村裏。他在王桂蘭家門前來回轉了幾趟,還是不敢進王桂蘭的家門,他倒不是怕王桂蘭麻纏,而是不知道該怎樣去做王桂蘭的計劃生育工作,他還是覺得說這些事情的時候有點礙口。
王桂蘭的鄰居看到史玉林這樣,就問史玉林找誰,史玉林說找王桂蘭,那位鄰居就告訴史玉林說王桂蘭一家都去地了,史玉林按他的指引就找到地裏,王桂蘭兩口子果然在地裏收麥子。
史玉林見了王桂蘭還是不好意思說出讓她結紮的事,王桂蘭也不搭理他,他們兩口子自顧自地彎腰割著麥子,弄的史玉林很不自在,就這樣走人史玉林又有點不甘心,他就拾起地頭的一把鐮刀幫忙割起麥子。史玉林也是出自農村,從小沒少幹農活,幹著幹著他就進入了境界,竟把自己的正事忘了,這樣一直幹了一上午,王桂蘭好象一點也不領情,中午吃飯的時候連讓讓史玉林都沒有。
村支書王魁聽說史玉林在給王桂蘭割麥子,就讓孩子來把他帶到家裏吃中飯,吃過中飯後,史玉林掏出糧票(那時還時行糧票)、錢要付帳,王魁惱了,他瞪著兩個銅鈴似的大眼說:“你寒磣俺哩不是,咱農村最不缺的就是糧食,難道一飩飯我都管不起,你怎麽這樣外氣,你若給錢就是不把俺當朋友。”話說到這份上,史玉林隻好做罷。
下午史玉林沒事,就又來到王桂蘭的地裏,他還是什麽也沒說,這時他已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再說什麽了,昨天“老古頭”什麽話都說盡了,彼此可以說已是心知肚明,所以他隻是低著頭割麥子,王桂蘭的丈夫很不安,想讓史玉林歇歇腳停停手,王桂蘭低低地對他丈夫嘟噥道:“別理他,熬不過,他就走了。”史玉林聽到了這話可假裝沒聽見,他繼續低頭割著麥子。
晚上回到鄉裏,“老古頭”問工作進展情況,史玉林說沒啥進展,“老古頭”安排史玉林這幾天什麽也不要幹,就在村裏盯著王桂蘭。“老古頭”對王桂蘭和史玉林都有點耿耿於懷,所以就對王桂蘭看的格外緊,對史玉林他是想給他個下馬威,想治治這個年輕人。有的人覺得“老古頭”做的有點過分,就私下裏議論:“古站長光撮死貓上樹,他在王桂蘭那裏碰了釘子,就讓你受過,你也不要去,要去讓他和你一起去。”
史玉林也不是心裏一點想法也沒有,但他什麽也沒說,第二天他還是按照“老古頭”的吩咐來到村裏,他一聲不響地下到田裏幫著王桂蘭割麥子,這樣幹了一天,晚上收工的時候,王桂蘭說話了,她要史玉林家裏吃飯去,史玉林說鎮食堂有飯,回去吃。
第三天史玉林又幫著王桂蘭家割了一天的麥子。
農活有三大累:割麥、打場、清紇檔(玉米杆),割麥排在三大累之首。試想一下,在赤日炎炎的夏天,臉朝黃土背朝天,鑽在一片麥田裏揮汗如雨地用鐮刀不停地割著麥子,那是什麽滋味。史玉林這樣一連三天幹下來,一張臉被曬得黑紅黑紅,整個人都被累的脫了形。史玉林雖是農家子弟,但十幾年來家裏從來沒把他當重勞力使用過,家裏一直讓他以讀書為主,寒窗苦讀雖然也苦但與體力勞作之苦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尤其是上了大學之後雖然還是讀書但已不再是苦讀,多年生活在室內的史玉林,風吹不著雨打不著太陽曬不著,所以他的膚色就顯得比較白嫰細膩富有光澤,是接近於城市人的顏色,城市人即使膚色較黑,黑的也和農民不一樣,未經風吹日曬的人黑也黑的滋潤。而純粹的農民膚色就顯得幹黑、焦黃而粗礪,長年的野外作業使他們臉上僅有的一點水分都隨風流失了,都被太陽吸幹了,所以變得象樹皮象鐵皮那樣沒有光澤沒有水分,這就是詩人形容的所謂的太陽的顏色。而史玉林連續三天的太陽下的勞作,傷的隻是皮膚的表層,深層的水分並沒有流失,所以他的膚色既不象城市人那樣黑的滋潤,也不象農村人那樣黑的焦黃,而是顯得黑紅黑紅的,是臨時被太陽灼傷的那種顏色。
人心都是肉長的,王桂蘭兩口子雖然嘴上不說什麽,但心裏很不落忍。人家一個正兒八經的國家幹部,一個剛下學的大學生,白白淨淨,文質彬彬的,為了自己的破事卻被折磨成這樣。他們原想史玉林做做樣子罷了,誰知他實打實的,這樣就使王桂蘭兩口子有了很大的心理壓力,王桂蘭實在忍不下去了,她把鐮刀往地上一撇,對史玉林說:“我認命了。”說著眼淚就出來了,他的丈夫心疼的直搓手,他看著妻子說:“要不,我去做手術吧。”王桂蘭說:“咱家就你這一個大勞力,萬一落下個啥毛病一家人指靠誰呢。還是我做吧。”她對史玉林說:“你回去給鄉領導說,俺明天去縣裏做手術。”
華語第一言情站紅袖添香網為您提供最優質的言情在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