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王魁請程鄉長他們喝酒,“老古頭”因不嗜煙酒,有從不在外邊吃飯的習慣,所以中午就一個人回鄉裏了,程鄉長讓他下午就不要下村了,留在鄉裏處理其他事情。
程鄉長和史玉林在大王莊吃過飯,打著連晌就又來到鄰村小王莊。
小王莊和大王莊僅一河之隔。曆史以來就有“小王莊不小,大王莊不大”的說法,這裏指的大小主要是指人口的多少,根據八十年代的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小王莊人口是人,大王莊的人口比解放初期雖翻了兩翻,也隻有人。
據縣誌記載,這個村是移民村,以王姓居多,王氏家族祖居大王莊,因受族人欺淩搬出,分化成小王莊,兩個村雖同宗同族,卻老死不相往來,後不斷有移民遷入,人口竟超過了大王莊。解放前這個村匪患嚴重,幾股土匪出沒,最大的土匪頭目王老五就出自這個村,他的勢力範圍最大時,兵力達到數萬之眾,方圓幾個縣都駐有他的人馬,聽老人們說以前誰家的小孩淘氣,大人一說“別哭,王老五來了!”孩子就嚇得不敢哭了,他跺跺腳,懷川九縣都要搖一搖,解放後這個土匪頭目被了。村裏以張、王、楊、劉、李幾大家族為主幹,間以申、陸、魏、許、董等雜姓,曆史的家族之爭在“”時期又演變成派係鬥爭,達到登峰造極,幾派在武鬥時曾出過人命,村裏有個叫王凱的“”時曾紅極一時,他靠造反起家官至縣副主任,相當於現在的縣委副書記、副縣長,“”中因指揮武鬥被判了三年刑,出獄後現在家務農。這個村的家族之爭和派係鬥爭一直未停止過,越鬥越窮,越窮越鬥,惡性循環,大集體時這個村的勞動日隻有二分錢,據傳這個村,凡是黨員的都當過支部書記,十八歲以上的村民隻要不是傻子都當過村幹部,幾十年來村裏的大小幹部換遍了,換誰搗誰,誰也幹不好,是縣裏、市裏出了名的亂村、窮村、告狀村、老大難村。
程鄉長一邊走著一邊給史玉林講著這個村的情況,對於這個村史玉林在沒來到懷川鄉工作之前就有所耳聞,經過老程介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鬮。
兩個人說著話不知不覺就到了小王莊村委。村委大院裏空落落的,沒有一個人,程鄉長說:“走,咱直接去家找他們吧。”
他們就騎著車子來到村東支部書記老梁家,老梁老婆說:“老梁進城買種子了,你們有事找高圈,他恁能啥事一說就中。”話語中帶著強烈的不滿和譏諷。
高圈是這個村的村委主任,說話辦事有點霸道,村支書老梁老實木吶,所以高圈總是欺老梁一頭,人們都知道這個村實際是高圈說了算,而了解內情的人知道其實他們誰說了也不算,兩委幹部分好幾撚,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很少能說到一起來,很多時候他們都需要鄉裏來協調才能解決問題哦。
鑼鼓聽聲,說話聽音,從老梁老婆的口氣裏就可以聽出她對高圈有意見,家屬的情緒都摻雜了這麽強烈的不滿情緒,這個班子的團結會好得了?老梁老婆說完就急慌火燎地到鄰居家打牌去了。
老程和史玉林從老梁家出來又騎著車子到村西找村委主任高圈,高圈也不在家。他們就又折回到村中找會計,途中他們遇到一個人挑著兩桶水往家走,老程對史玉林說:“那個人就是王凱。”
老程緊走幾步攆上王凱,停下來打招呼到:“王凱,挑水呢。”
王凱看是老程,從肩上歇下擔來說:“哦,老程,吃了嗎?”
老程說:“吃過了。你呢?”
“剛吃過,趁晌午井邊人不多,出來挑擔水。”
他看看史玉林,問老程:“這個年輕人是誰?”
老程說:“他叫史玉林,今年剛分到咱鄉的大學生。”
王凱就伸出手和史玉林握手一邊握手還一邊說:“幸會,幸會。”
史玉林打量著王凱,隻見他中等身材,四十來歲,上身穿著一件白色半截袖汗衫,下著藍華達呢西褲,他用皮帶把汗衫束在褲腰裏,這種穿法在當時的農村很少見。他的穿著、說話、握手的習慣,一下子就把他和普通的農民區別了開來,使他顯得有點與眾不同。
王凱對老程說:“家中坐一會?”
老程說:“家中坐一會。”
老程就帶著史玉林隨著王凱來到他的家中。
在王凱的屋中,史玉林意外地發現了一個書架,這在八十年代中後期的豫北農村是極少見的,即使史玉林這個被稱為天子驕子的大學生也沒有這樣一個書架。書架裏多是曆史政治理論書籍,象馬克思的《資本論》、《**選集》、**的《論共黨員修養》、鄧小平的《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史玉林甚至還從中看到了《“”十年大反思》、《重新認識化大命》等書籍。
王凱的話語不多,眉宇間有種淡淡的失意,但他雖保持低調卻不卑不亢,史玉林看著他心裏說:這人絕非等閑之輩。從王凱家出來,史玉林將這種預感說給了老程。
老程說:“你的眼挺毒的,你說說理由。”
史玉林說:“能在逆境中反思曆史的人都非等閑之輩。”
“我也這麽看。等過兩年政治緩和下來,他還會起來的。”
路過村委,程鄉長說:“咱們再到裏麵看看有人沒人。”
史玉林說:“我先進去看看,有人我再叫你。”
程鄉長就在外邊等。
史玉林走進村委隔著玻璃窗見一間屋裏有一個人,掀開竹簾一看正是村委會計魏景陽,史玉林打招呼:“魏會計,正忙著呢。”
魏景陽抬起頭來說:“俺剛坐下來,想把村裏收的統籌款、提留款算一算。”他嘴上說著,手卻沒停止扒拉算盤籽。
史玉林反身出來去叫程鄉長,魏景陽停止手中的活計,也跟了出來。
魏景陽見到程鄉長問:“老程,你們來的這麽早,吃了嗎?”
程鄉長答:“吃過了,我們中午沒回去,直接從大王莊過來了。”程鄉長問:“恁村的統籌款、提留款收的咋樣了?”
“俺剛才就在算收的統籌款、提留款,總共完成的三勾還沒一勾。”
史玉林問:“怎麽進度這麽慢?”
魏景陽說:“俺村的情況你們還不了解,啥事順溜過?每年俺們村幹部都為交鄉統籌、村提留犯愁。”
程鄉長說:“光愁頂啥用,得想辦法解決才行。走,咱們一起去農戶家摸摸情況。”
魏景陽說:“中。恁倆個稍等,讓俺去拉好門就來。”
老程和史玉林就推著自行車在那等。
魏景陽帶著老程他們走訪了幾家未交的農戶。經了解這些未交的農戶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村裏的困難戶,這種情況每個村都有,他們自己生活都成問題,你讓他交統籌款、提留款他砸鍋賣鐵也交不起,對於這種情況按說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減免的。問題是有些還算過的去的家戶也聲稱自己家困難交不起,這種情況誰來認定,認定了群眾認可不認可,這個度很難把握;另一種情況是有部分群眾提出用賣糧的白條頂統籌款、提留款,這是今年出現的新情況,別的村也有人這麽提,其實這段時間經常有人拿著白條到鄉裏去討要賣糧款,提出用賣糧的白條頂統籌款、提留款,實際上是在變相討賬;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釘子戶、難纏戶硬頂著不交,這些釘子戶、難纏戶每年都有,各個村都不同程度存在著,隻是小王莊村表現的尤為突出,這些釘子戶、難纏戶軟頂硬磨拖著不交,有的拖到最後還真拖了過去,雖然這種情況隻是少數,但卻可以影響一片,其他群眾紛紛效仿,你看我我看他拖著不交。以上幾種情況極大地影響了統籌款、提留款的收繳。
程鄉長問魏景陽:“你們村幹部交的怎麽樣了?”
魏景陽答:“沒具體統計。”
“你們村幹部首先要以身作則,起好帶頭作用。在別的村發現村幹部把自己列為困難戶,不交或少交統籌款、提留款,你們村有沒有這種情況?”
魏景陽搓著手說:“沒有,俺村沒有這種情況。”
“沒有就好。老梁、高圈回來,你們要盡快組織召開一次村幹部和村民小組組長會,摸清情況,研究出對策,並按照鄉裏安排將收繳情況每天上報到鄉裏。”
老程交代史玉林:“小史,你負責具體督促。”
從村裏回到鄉裏已接近傍晚,鄉食堂已開飯,九月天氣還有點悶熱,屋裏存不住人,所以吃飯的人都端著碗散落地來到院子裏就著樹下的洋灰板吃,也有蹲在地上吃的,“老古頭”從不和大家紮堆,他一年四季打了飯菜一個人回到自己的屋中吃,大家都習以為常。
史玉林看到大家都在吃飯,他怕去晚了沒有飯,忙到屋中拿了碗筷去食堂打飯,打了飯出來,看到程鄉長拿著一個油膩膩的瓶子正蹲在地上給自行車滜油,像是準備回家的樣子,就說:“程鄉長,吃了飯再回去吧。”
程鄉長說:“不了,家裏做有現成的,多晚都給我留著。”
鄉黨委書記老侯今天也沒回去,他也蹲在食堂門口吃飯,他說:“家裏的小鍋飯就那樣香啊,要不你怎麽會這樣風雨無阻地奔忙。”
有人開玩笑:“不是家裏的小鍋飯香,是嫂子的小鍋飯香吧?”
大家一片笑聲,紛紛附和:“嫂子的小鍋飯是勾魂湯,的程鄉長下了班拿啥搬啥地往回跑。”
有人端著碗走過去笑著對老程說:“啥時也讓老弟嚐嚐嫂子做的小鍋飯。”
“好,叫你嚐嚐。”程鄉長笑著趁那個人不注意,猛不防把黑黑的機油摸在他的臉上。
程鄉長在人們的一片笑聲中騎著自行車離開了鄉裏。
吃過飯後,“老古頭”把史玉林叫到屋中,他說:“今天縣林業局來電話催要第三季度統計報表,下午我催了催,各村的報表都收上來了,今天晚上咱們加班匯總一下,明天早上你給林業局報去。”
史玉林說:“行。”
“老古頭”把各村的報表分開,對史玉林說:“你匯總七個村,我匯總八個村,然後咱們的數字相加就是全鄉的總數。”
史玉林拿著報表翻看了一下,上麵的項目很細,大的項目分果木、材木、雜木,果木裏分桃樹、杏樹、柿樹、蘋果樹等小的項目,材木分楊樹、榆樹、桐樹、鬆樹等小的項目,稀有樹種一律列在雜木裏。
“老古頭”對此輕車熟路,他戴著老花鏡,嘴裏念念有詞,用算盤霹靂啪啦加減乘除地匯總著,並算著百分比。他從眼鏡上方看到史玉林坐在那裏用筆在紙上一點一點地計算著,很費事,“老古頭”就把算盤遞給史玉林說:“你算第一遍,第二遍我核對。”
史玉林說:“我用算盤不熟練,還沒有用筆算快。”
“你們在學校沒學過珠算?”
“小學時老師隻教過幾節加法,這麽多年沒摸過,早忘完了。”
“那怎麽行,珠算在工作中很實用的,算個賬統計個報表很方便的。”
“老古頭”拿過算盤,兩手卡著下邊的珠子,往上一甩,上麵的珠子就整齊地排列在算盤的上沿,史玉林驚訝地笑著問:“你咋弄的,怎麽一甩上邊的珠子就上去了?”
“老古頭”說:“沒什麽巧藝,時間長了用多了,慢慢地掌握了手上的力度,算盤就跟著你手的勁道走了。”說著他又掂著算盤的一側垂下一扭,算盤上下的珠子就自然地分開了。
這一招更奇了,史玉林好奇地要過算盤學著“老古頭”的樣子,可學了幾次也出不了效果。
“老古頭”說:“想學回來有空我教你。”他對史玉林說:“我的眼不好,報表上的字看起來有點費勁,你念我算吧,”
華語第一言情站紅袖添香網為您提供最優質的言情在線閱讀。
程鄉長和史玉林在大王莊吃過飯,打著連晌就又來到鄰村小王莊。
小王莊和大王莊僅一河之隔。曆史以來就有“小王莊不小,大王莊不大”的說法,這裏指的大小主要是指人口的多少,根據八十年代的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小王莊人口是人,大王莊的人口比解放初期雖翻了兩翻,也隻有人。
據縣誌記載,這個村是移民村,以王姓居多,王氏家族祖居大王莊,因受族人欺淩搬出,分化成小王莊,兩個村雖同宗同族,卻老死不相往來,後不斷有移民遷入,人口竟超過了大王莊。解放前這個村匪患嚴重,幾股土匪出沒,最大的土匪頭目王老五就出自這個村,他的勢力範圍最大時,兵力達到數萬之眾,方圓幾個縣都駐有他的人馬,聽老人們說以前誰家的小孩淘氣,大人一說“別哭,王老五來了!”孩子就嚇得不敢哭了,他跺跺腳,懷川九縣都要搖一搖,解放後這個土匪頭目被了。村裏以張、王、楊、劉、李幾大家族為主幹,間以申、陸、魏、許、董等雜姓,曆史的家族之爭在“”時期又演變成派係鬥爭,達到登峰造極,幾派在武鬥時曾出過人命,村裏有個叫王凱的“”時曾紅極一時,他靠造反起家官至縣副主任,相當於現在的縣委副書記、副縣長,“”中因指揮武鬥被判了三年刑,出獄後現在家務農。這個村的家族之爭和派係鬥爭一直未停止過,越鬥越窮,越窮越鬥,惡性循環,大集體時這個村的勞動日隻有二分錢,據傳這個村,凡是黨員的都當過支部書記,十八歲以上的村民隻要不是傻子都當過村幹部,幾十年來村裏的大小幹部換遍了,換誰搗誰,誰也幹不好,是縣裏、市裏出了名的亂村、窮村、告狀村、老大難村。
程鄉長一邊走著一邊給史玉林講著這個村的情況,對於這個村史玉林在沒來到懷川鄉工作之前就有所耳聞,經過老程介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鬮。
兩個人說著話不知不覺就到了小王莊村委。村委大院裏空落落的,沒有一個人,程鄉長說:“走,咱直接去家找他們吧。”
他們就騎著車子來到村東支部書記老梁家,老梁老婆說:“老梁進城買種子了,你們有事找高圈,他恁能啥事一說就中。”話語中帶著強烈的不滿和譏諷。
高圈是這個村的村委主任,說話辦事有點霸道,村支書老梁老實木吶,所以高圈總是欺老梁一頭,人們都知道這個村實際是高圈說了算,而了解內情的人知道其實他們誰說了也不算,兩委幹部分好幾撚,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很少能說到一起來,很多時候他們都需要鄉裏來協調才能解決問題哦。
鑼鼓聽聲,說話聽音,從老梁老婆的口氣裏就可以聽出她對高圈有意見,家屬的情緒都摻雜了這麽強烈的不滿情緒,這個班子的團結會好得了?老梁老婆說完就急慌火燎地到鄰居家打牌去了。
老程和史玉林從老梁家出來又騎著車子到村西找村委主任高圈,高圈也不在家。他們就又折回到村中找會計,途中他們遇到一個人挑著兩桶水往家走,老程對史玉林說:“那個人就是王凱。”
老程緊走幾步攆上王凱,停下來打招呼到:“王凱,挑水呢。”
王凱看是老程,從肩上歇下擔來說:“哦,老程,吃了嗎?”
老程說:“吃過了。你呢?”
“剛吃過,趁晌午井邊人不多,出來挑擔水。”
他看看史玉林,問老程:“這個年輕人是誰?”
老程說:“他叫史玉林,今年剛分到咱鄉的大學生。”
王凱就伸出手和史玉林握手一邊握手還一邊說:“幸會,幸會。”
史玉林打量著王凱,隻見他中等身材,四十來歲,上身穿著一件白色半截袖汗衫,下著藍華達呢西褲,他用皮帶把汗衫束在褲腰裏,這種穿法在當時的農村很少見。他的穿著、說話、握手的習慣,一下子就把他和普通的農民區別了開來,使他顯得有點與眾不同。
王凱對老程說:“家中坐一會?”
老程說:“家中坐一會。”
老程就帶著史玉林隨著王凱來到他的家中。
在王凱的屋中,史玉林意外地發現了一個書架,這在八十年代中後期的豫北農村是極少見的,即使史玉林這個被稱為天子驕子的大學生也沒有這樣一個書架。書架裏多是曆史政治理論書籍,象馬克思的《資本論》、《**選集》、**的《論共黨員修養》、鄧小平的《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史玉林甚至還從中看到了《“”十年大反思》、《重新認識化大命》等書籍。
王凱的話語不多,眉宇間有種淡淡的失意,但他雖保持低調卻不卑不亢,史玉林看著他心裏說:這人絕非等閑之輩。從王凱家出來,史玉林將這種預感說給了老程。
老程說:“你的眼挺毒的,你說說理由。”
史玉林說:“能在逆境中反思曆史的人都非等閑之輩。”
“我也這麽看。等過兩年政治緩和下來,他還會起來的。”
路過村委,程鄉長說:“咱們再到裏麵看看有人沒人。”
史玉林說:“我先進去看看,有人我再叫你。”
程鄉長就在外邊等。
史玉林走進村委隔著玻璃窗見一間屋裏有一個人,掀開竹簾一看正是村委會計魏景陽,史玉林打招呼:“魏會計,正忙著呢。”
魏景陽抬起頭來說:“俺剛坐下來,想把村裏收的統籌款、提留款算一算。”他嘴上說著,手卻沒停止扒拉算盤籽。
史玉林反身出來去叫程鄉長,魏景陽停止手中的活計,也跟了出來。
魏景陽見到程鄉長問:“老程,你們來的這麽早,吃了嗎?”
程鄉長答:“吃過了,我們中午沒回去,直接從大王莊過來了。”程鄉長問:“恁村的統籌款、提留款收的咋樣了?”
“俺剛才就在算收的統籌款、提留款,總共完成的三勾還沒一勾。”
史玉林問:“怎麽進度這麽慢?”
魏景陽說:“俺村的情況你們還不了解,啥事順溜過?每年俺們村幹部都為交鄉統籌、村提留犯愁。”
程鄉長說:“光愁頂啥用,得想辦法解決才行。走,咱們一起去農戶家摸摸情況。”
魏景陽說:“中。恁倆個稍等,讓俺去拉好門就來。”
老程和史玉林就推著自行車在那等。
魏景陽帶著老程他們走訪了幾家未交的農戶。經了解這些未交的農戶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村裏的困難戶,這種情況每個村都有,他們自己生活都成問題,你讓他交統籌款、提留款他砸鍋賣鐵也交不起,對於這種情況按說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減免的。問題是有些還算過的去的家戶也聲稱自己家困難交不起,這種情況誰來認定,認定了群眾認可不認可,這個度很難把握;另一種情況是有部分群眾提出用賣糧的白條頂統籌款、提留款,這是今年出現的新情況,別的村也有人這麽提,其實這段時間經常有人拿著白條到鄉裏去討要賣糧款,提出用賣糧的白條頂統籌款、提留款,實際上是在變相討賬;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釘子戶、難纏戶硬頂著不交,這些釘子戶、難纏戶每年都有,各個村都不同程度存在著,隻是小王莊村表現的尤為突出,這些釘子戶、難纏戶軟頂硬磨拖著不交,有的拖到最後還真拖了過去,雖然這種情況隻是少數,但卻可以影響一片,其他群眾紛紛效仿,你看我我看他拖著不交。以上幾種情況極大地影響了統籌款、提留款的收繳。
程鄉長問魏景陽:“你們村幹部交的怎麽樣了?”
魏景陽答:“沒具體統計。”
“你們村幹部首先要以身作則,起好帶頭作用。在別的村發現村幹部把自己列為困難戶,不交或少交統籌款、提留款,你們村有沒有這種情況?”
魏景陽搓著手說:“沒有,俺村沒有這種情況。”
“沒有就好。老梁、高圈回來,你們要盡快組織召開一次村幹部和村民小組組長會,摸清情況,研究出對策,並按照鄉裏安排將收繳情況每天上報到鄉裏。”
老程交代史玉林:“小史,你負責具體督促。”
從村裏回到鄉裏已接近傍晚,鄉食堂已開飯,九月天氣還有點悶熱,屋裏存不住人,所以吃飯的人都端著碗散落地來到院子裏就著樹下的洋灰板吃,也有蹲在地上吃的,“老古頭”從不和大家紮堆,他一年四季打了飯菜一個人回到自己的屋中吃,大家都習以為常。
史玉林看到大家都在吃飯,他怕去晚了沒有飯,忙到屋中拿了碗筷去食堂打飯,打了飯出來,看到程鄉長拿著一個油膩膩的瓶子正蹲在地上給自行車滜油,像是準備回家的樣子,就說:“程鄉長,吃了飯再回去吧。”
程鄉長說:“不了,家裏做有現成的,多晚都給我留著。”
鄉黨委書記老侯今天也沒回去,他也蹲在食堂門口吃飯,他說:“家裏的小鍋飯就那樣香啊,要不你怎麽會這樣風雨無阻地奔忙。”
有人開玩笑:“不是家裏的小鍋飯香,是嫂子的小鍋飯香吧?”
大家一片笑聲,紛紛附和:“嫂子的小鍋飯是勾魂湯,的程鄉長下了班拿啥搬啥地往回跑。”
有人端著碗走過去笑著對老程說:“啥時也讓老弟嚐嚐嫂子做的小鍋飯。”
“好,叫你嚐嚐。”程鄉長笑著趁那個人不注意,猛不防把黑黑的機油摸在他的臉上。
程鄉長在人們的一片笑聲中騎著自行車離開了鄉裏。
吃過飯後,“老古頭”把史玉林叫到屋中,他說:“今天縣林業局來電話催要第三季度統計報表,下午我催了催,各村的報表都收上來了,今天晚上咱們加班匯總一下,明天早上你給林業局報去。”
史玉林說:“行。”
“老古頭”把各村的報表分開,對史玉林說:“你匯總七個村,我匯總八個村,然後咱們的數字相加就是全鄉的總數。”
史玉林拿著報表翻看了一下,上麵的項目很細,大的項目分果木、材木、雜木,果木裏分桃樹、杏樹、柿樹、蘋果樹等小的項目,材木分楊樹、榆樹、桐樹、鬆樹等小的項目,稀有樹種一律列在雜木裏。
“老古頭”對此輕車熟路,他戴著老花鏡,嘴裏念念有詞,用算盤霹靂啪啦加減乘除地匯總著,並算著百分比。他從眼鏡上方看到史玉林坐在那裏用筆在紙上一點一點地計算著,很費事,“老古頭”就把算盤遞給史玉林說:“你算第一遍,第二遍我核對。”
史玉林說:“我用算盤不熟練,還沒有用筆算快。”
“你們在學校沒學過珠算?”
“小學時老師隻教過幾節加法,這麽多年沒摸過,早忘完了。”
“那怎麽行,珠算在工作中很實用的,算個賬統計個報表很方便的。”
“老古頭”拿過算盤,兩手卡著下邊的珠子,往上一甩,上麵的珠子就整齊地排列在算盤的上沿,史玉林驚訝地笑著問:“你咋弄的,怎麽一甩上邊的珠子就上去了?”
“老古頭”說:“沒什麽巧藝,時間長了用多了,慢慢地掌握了手上的力度,算盤就跟著你手的勁道走了。”說著他又掂著算盤的一側垂下一扭,算盤上下的珠子就自然地分開了。
這一招更奇了,史玉林好奇地要過算盤學著“老古頭”的樣子,可學了幾次也出不了效果。
“老古頭”說:“想學回來有空我教你。”他對史玉林說:“我的眼不好,報表上的字看起來有點費勁,你念我算吧,”
華語第一言情站紅袖添香網為您提供最優質的言情在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