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想的很簡單。
既然來了,那總得探探虛實,不管是淨摩和尚還是別的,都一樣。
淨摩和尚擅自來見老馬他已經很不爽,所以不如拉上他一起做個見證,看看清楚。
再說了,阿彌陀佛是出了名的善佛,是普度眾生之佛,名聲還是很好的,總不至於非得弄死自己吧?應該安全係數還是有保障的。
所以,不妨試試,看看這觀想圖到底是怎麽回事。
誰知,那淨摩和尚反而勸說起李啟來,他雙手合十說道:“此事因我而起,雖然小僧也不清楚為何會有阿彌陀佛之賜出現,但畢竟是由我之手而起,這份因果,小僧不會避讓,若是需要用到小僧的地方,請李施主和馬施主隨便吩咐。”
“小僧也知道此事蹊蹺,正常來說,阿彌陀佛追求眾生覺悟,是不會用賜福這種手段的,他一直追求眾生自覺,自渡,絕不可能賜予這般無謂的‘福’,隨意賜下的福,不是真正的福,反而是魔的誘惑。”
“所以,小僧作為佛子,也有義務尋其真相,隻是我畢竟隻是個傀儡,思維愚鈍,想法僵化,做事尚可,思考這些事情卻不是強項,隻能請公子多勞了。”
淨摩和尚坦然的看著李啟。
“也好,不過,大師你是如何判斷出這是阿彌陀佛的賜福,不會有其他存在偽裝嗎?”李啟問道。
“其中佛氣,絕無可能偽裝,就好像你感受到巫神之氣一樣,這種東西,做得假嗎?”淨摩和尚反問道。
李啟微微點頭,認可了眼前這位佛子的話。
有些氣,確實是偽裝不了的。
“好,既然如此,那我們就看看這幅觀想圖代表了什麽吧,老馬看不見,就由你我進行一番觀想,如何?”李啟看向淨摩和尚。
他覺得,如果有詐,那淨摩和尚也脫不開這件事,那不如就直接讓對方一起來,畢竟觀想這些觀想圖,可是沒辦法作弊的。
搞些小手段,想要脫離觀想的話,李啟能很輕鬆的看出來。
但是,李啟看見,淨摩和尚一點猶豫都沒有,直截了當的點頭:“合該如此,那小僧就先行參悟了。”
說著,他直接觀摩著這幅觀想圖,進入了沉思之中,開始揣摩這幅圖,同時身周也生出異象來。
隨著他直截了當的進入了觀想狀態,身周頓放五色光,上空如蓋,覆日映眾,天上作樂雨,有四種花,樂則寥亮振空,花則雰霏滿地,流光布焰高下相涉,並見重雲殿影,二像峙然,四部神王並及帳座一時騰上,煙火相扶,欻然遠上。
竟然真的直接進入了悟道的狀態,四周還出現了諸多異象,足以證明這淨摩和尚是一點都不含糊,真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看見對方這般作態,李啟也不好繼續懷疑,他又觀察了一會,發現淨摩和尚對他毫無戒心,似乎真的隻是覺得此事和他有關,所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想要解決這件事。
李啟找不到破綻,便也隻好坐下,開始觀想老馬身上的觀想圖。
剛剛進入觀想狀態,李啟便也瞬間沉浸到其中。
似乎,有老僧在他耳畔念誦佛經。
夫一心之源,本自清淨,心隨境轉,妄念即生。
經文說自釋迦,來從舍衛,鳩摩翻譯,得語言文字之詳;象教宏敷,統綱領源流之正。洵禪門之寶炬,覺路之金繩也,然則惟是微言響絕,誦之者莫測其端,奧旨淵深,解之者莫窺其際。
苟非鑽研舊注,萃會諸家,參考乎得失之林,折衷於異同之旨,則雖誦萬遍,而書萬本,究難證三昧,入三摩。
所以,禪悅夙耽,鈍根未化,公餘披覽,曆有歲年,見夫明成祖所集此一圖,闡發靡遺,紬繹無盡。
李啟頓時隻覺眼前如大虛起雲,輒成障翳;如寶鏡蒙塵,隨靍光彩。
由此逐緣而墮幻,安能返妄以歸真?
惟如來以無上正等正覺,發慈悲至願,憫凡世之沉迷,念眾生之冥昧,為說此經,大開方便。俾解粘而釋縛,鹹滌垢以離塵,出生死途,登菩提岸;轉矼迷為智慧,去昏暗即光明。
然後,出現在他眼前的,便是那副觀想圖的真相。
觀想圖所繪畫的一切,是一條真龍與菩薩的對話。
此龍者,殃累宿積,報受生盲。如來自前正覺山欲趣菩提樹,途次室側,龍眼忽明,乃見菩薩將趣佛樹,謂菩薩曰:“仁今不久當成正覺。我眼盲冥,於茲已久,有佛興世,我眼輒明,賢劫之中,過去三佛出興世時,已得明視。仁今至此,我眼忽開,以故知之,當成佛矣。”
於是便化生醫羅缽呾羅龍王池,周百餘步。其水澄清,雜色蓮花同榮異彩,激水清流,汩淴漂注,龍魚水族,窟穴潛泳。四色蓮花,彌漫清潭。百果具繁,同榮異色,林沼交映,誠可遊玩。傍有伽藍,久絕僧侶。
此龍,即昔迦葉波佛時壞醫羅缽呾羅樹苾芻也。故今彼土請雨祈晴,必與沙門共至池所,彈指慰問,隨願必果。
同時,他眼前的景象也越來越真實,越來越逼真。
那條真龍身上的細節,龍鱗,血脈,毛發,皮膚,乃至於一舉一動之時身上散發出來的韻律,都愈發顯得真切,從中似乎就能推斷出來真龍的力量來源。
李啟甚至沒忍住,站了起來,開始用人身去模擬真龍的行動,某種韻律他的身上複現。
但是隨著一拳打出,他突然感覺到自己的脊椎湧出一股巨力,但他的身軀孱弱,根本承受不了,骨裂的聲音隨之傳出,劈裏啪啦的響起。
李啟悶哼一聲,直接栽倒在地上,被迫從觀想狀態蘇醒了。
“身體不符合龍類,強行模擬這般運作,反噬了。”李啟馬上自言自語道,分析出了原因。
傷勢不重,不過隻是脊椎到手臂這一塊的骨頭碎掉了而已,對七品的身軀而言基本幾秒鍾就能愈合了。
隻要不是道傷,都好說,就是重新長隻手也沒什麽難度。
但是,他也意識到了,自己開始觸及到觀想圖之中蘊藏的功法了。
確實是真龍的功法,是真龍之軀和佛門真意雙修的法門,並且還對身體有一定的強化作用,對老馬來說……這簡直是,量身定做啊。
李啟看了一眼旁邊的淨摩和尚,卻發現這機器和尚也在活動身體,一舉一動之間好似龍遊天際,他的傀儡身軀極為強勁,比李啟的小身板厲害多了,按照觀想圖之中的神意移動之時,竟然能夠抗住那股重壓。
並且,淨摩和尚領悟的並非純粹的真龍之資,與真龍對應的菩薩之資,似乎也在他的觀想範圍,所以得出來的成果和李啟還不太一樣。
既然如此……
李啟微微頜首,坐下來,然後再度沉浸到觀想圖之中。
然後,他不在挪動身軀,而是通過‘想象’的方式,開始推演這觀想圖之中的種種法門,觀察真龍身姿的一點一滴。
沒有身體的配合,純憑想象,進度會慢一些,畢竟直接上手學習是最好的。
但李啟的身體頂不住這套霸道的功法,光是演練就足以讓他骨碎筋斷,所以隻能依靠想象了,還好李啟的腦子比較好使,進度沒有落後太多。
淨摩和尚和李啟,兩人各自從這幅觀想圖的真龍身姿之中,揣摩這幅觀想圖藏有的功法。
李啟一點點的推測,淨摩和尚也一點點的前進,二人開始嚐試揣摩這張觀想圖的每一個細節,從菩薩的神態,散發出的神光,真龍身上的氣魄,再到四周所有的景色。
龍池澄淨皎潔,常無增減,風雨飄注,雷電晦冥,縱火飛煙,揚沙激石。
又有菩薩神光,心遊真際,內外典籍,窮究幽微,神光燭曜,靈異昭彰。
一直到一天過去,李啟和淨摩和尚幾乎同時睜開眼睛。
“施主悟到了多少?”淨摩和尚問道。
“一半。”李啟回答道。
“小僧也悟到了一半,所以……龍法和佛法,是否能合二為一?”淨摩和尚又問道。
“試試?”李啟也不知道答案,隻能提出這個建議。
淨摩和尚點點頭:“那就試試。”
在一旁趴著,露出後背上觀想圖的老馬這時候站起來,先前他一動都不敢動,生怕自己挪動,導致這二人的觀想過程被打斷。
如今看他們兩個的樣子,似乎有所成果了?
但李啟和淨摩和尚都沒有理他,而是對坐,開始互相講述。
李啟道:“法不孤起。誰為安名。頌曰。摩訶大法王。無短亦無長。本來非皂白。隨處現青黃。華發看朝豔。林凋逐晚霜。疾雷何太急。迅電亦非光。凡聖猶難測。龍天豈度量。古今人不識。權立號金剛。”
淨摩和尚接話道:“言智慧。善破一切煩惱。轉為妙用。波羅蜜者。梵語也。言到彼岸。不著諸相謂之彼岸。若著諸相謂之此岸。又雲心迷則此岸。心悟則彼岸。經者徑也。見性之道路也。”
李啟再言:“有龍依宮住。而能興雲。有人仰視。所見宮殿。當知是乾闥婆城。幹城者。即乾闥婆。海上龍蜃化現餘氣。人見樓閣。忽爾還無。此破眾生妄執五蘊色身為實。”
淨摩和尚聞言點頭,繼續接話:“本是一精明。分為六和合。一精明者。一心也。六和合者。六根也。各與塵合。眼與色合。耳與聲合。鼻與香合。舌與味合。身與觸合。意與法合。中間生六識為十八界。若了十八界無所有。一切皆空。束六和合為一精明。此乃了悟之人。唯有真心。蕩然清淨。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李啟接著說道:“龍頷下爭珠。豁開先聖妙門。後學進身有路。放開一線。語則全彰法體。默則獨露真常。動則隻鶴片雲。靜則安山列嶽。舉一步如象王回顧。退一步若獅子一呻。法王法令當行。便能於法自在。”
李啟說龍,淨摩說佛。
二人一唱一和,伱說一半,我說一半,互相印證著對方從這幅觀想圖之中領悟到的事物,試圖將其拚湊成一份。
然而,隨著他們的對答,旁邊緊張的老馬卻突然感覺到了……某種力量。
一種,適合他的力量。
他開始沉迷於李啟和淨摩和尚的對話,他隻有九品,兩位七品的問答對他來說已經是足夠深奧的東西了。
他開始感覺到,領悟到某種來自體內血脈之中的神力。
老馬不自覺的循著‘真龍’的力量,開始運轉身體內的血脈,同時,又以佛法作為指導。
不知不覺間,在兩位七品的交談聲之中,老馬隻覺得自己越來越昏沉,但是昏沉的同時卻又愈發清醒。
昏沉,說的是他對外界的感知越來越遲鈍,乃至於好像睡著了一樣,似乎感覺不到外界的事物了。
清醒,卻是說他對自己的身體,對自己血脈的運轉,肌肉的運動,諸多氣的調配都有了更多,更清晰的認知。
這是極為高深的功法。
老馬雖然沒有看見自己背上的那一幅觀想圖,但通過李啟和淨摩和尚的交談,他似乎隱隱約約也看見了真龍的模樣。
真龍既到,龍氣澎湃,乃至脫落平洋,或在田,或在坪,或在湖渚,隱隱隆隆,靈光若露,如所謂烏月沈江,其光在影,橫紋細路,圓而且彎。
老馬好像感覺到了,感覺到了那種‘完美’。
無法形容的完美,一舉一動,伸頭縮尾之間,龍背莽莽萬重山,龍頭迥立向蒼蒼。
李啟突然停下了訴說,看向了淨摩和尚。
淨摩和尚也停下,雙手合十,等待李啟的選擇。
李啟閉眼,思考了一下,然後說道:“龍見,當雩。”
古人雲:
龍見而雩,神之來格。
牲象精良,威靈赫奕。
凡祀,啟蟄而郊,龍見而雩,蒼龍宿之體,昏見東方,萬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遠為百穀祈膏雨也。
李啟,要以祭祀真龍的禮儀,來祭祀此刻的老馬!
從而為老馬徹底奠定道基!
沒錯,李啟想要老馬化龍。
龍駒?不,以後就是妖龍!
(本章完)
既然來了,那總得探探虛實,不管是淨摩和尚還是別的,都一樣。
淨摩和尚擅自來見老馬他已經很不爽,所以不如拉上他一起做個見證,看看清楚。
再說了,阿彌陀佛是出了名的善佛,是普度眾生之佛,名聲還是很好的,總不至於非得弄死自己吧?應該安全係數還是有保障的。
所以,不妨試試,看看這觀想圖到底是怎麽回事。
誰知,那淨摩和尚反而勸說起李啟來,他雙手合十說道:“此事因我而起,雖然小僧也不清楚為何會有阿彌陀佛之賜出現,但畢竟是由我之手而起,這份因果,小僧不會避讓,若是需要用到小僧的地方,請李施主和馬施主隨便吩咐。”
“小僧也知道此事蹊蹺,正常來說,阿彌陀佛追求眾生覺悟,是不會用賜福這種手段的,他一直追求眾生自覺,自渡,絕不可能賜予這般無謂的‘福’,隨意賜下的福,不是真正的福,反而是魔的誘惑。”
“所以,小僧作為佛子,也有義務尋其真相,隻是我畢竟隻是個傀儡,思維愚鈍,想法僵化,做事尚可,思考這些事情卻不是強項,隻能請公子多勞了。”
淨摩和尚坦然的看著李啟。
“也好,不過,大師你是如何判斷出這是阿彌陀佛的賜福,不會有其他存在偽裝嗎?”李啟問道。
“其中佛氣,絕無可能偽裝,就好像你感受到巫神之氣一樣,這種東西,做得假嗎?”淨摩和尚反問道。
李啟微微點頭,認可了眼前這位佛子的話。
有些氣,確實是偽裝不了的。
“好,既然如此,那我們就看看這幅觀想圖代表了什麽吧,老馬看不見,就由你我進行一番觀想,如何?”李啟看向淨摩和尚。
他覺得,如果有詐,那淨摩和尚也脫不開這件事,那不如就直接讓對方一起來,畢竟觀想這些觀想圖,可是沒辦法作弊的。
搞些小手段,想要脫離觀想的話,李啟能很輕鬆的看出來。
但是,李啟看見,淨摩和尚一點猶豫都沒有,直截了當的點頭:“合該如此,那小僧就先行參悟了。”
說著,他直接觀摩著這幅觀想圖,進入了沉思之中,開始揣摩這幅圖,同時身周也生出異象來。
隨著他直截了當的進入了觀想狀態,身周頓放五色光,上空如蓋,覆日映眾,天上作樂雨,有四種花,樂則寥亮振空,花則雰霏滿地,流光布焰高下相涉,並見重雲殿影,二像峙然,四部神王並及帳座一時騰上,煙火相扶,欻然遠上。
竟然真的直接進入了悟道的狀態,四周還出現了諸多異象,足以證明這淨摩和尚是一點都不含糊,真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看見對方這般作態,李啟也不好繼續懷疑,他又觀察了一會,發現淨摩和尚對他毫無戒心,似乎真的隻是覺得此事和他有關,所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想要解決這件事。
李啟找不到破綻,便也隻好坐下,開始觀想老馬身上的觀想圖。
剛剛進入觀想狀態,李啟便也瞬間沉浸到其中。
似乎,有老僧在他耳畔念誦佛經。
夫一心之源,本自清淨,心隨境轉,妄念即生。
經文說自釋迦,來從舍衛,鳩摩翻譯,得語言文字之詳;象教宏敷,統綱領源流之正。洵禪門之寶炬,覺路之金繩也,然則惟是微言響絕,誦之者莫測其端,奧旨淵深,解之者莫窺其際。
苟非鑽研舊注,萃會諸家,參考乎得失之林,折衷於異同之旨,則雖誦萬遍,而書萬本,究難證三昧,入三摩。
所以,禪悅夙耽,鈍根未化,公餘披覽,曆有歲年,見夫明成祖所集此一圖,闡發靡遺,紬繹無盡。
李啟頓時隻覺眼前如大虛起雲,輒成障翳;如寶鏡蒙塵,隨靍光彩。
由此逐緣而墮幻,安能返妄以歸真?
惟如來以無上正等正覺,發慈悲至願,憫凡世之沉迷,念眾生之冥昧,為說此經,大開方便。俾解粘而釋縛,鹹滌垢以離塵,出生死途,登菩提岸;轉矼迷為智慧,去昏暗即光明。
然後,出現在他眼前的,便是那副觀想圖的真相。
觀想圖所繪畫的一切,是一條真龍與菩薩的對話。
此龍者,殃累宿積,報受生盲。如來自前正覺山欲趣菩提樹,途次室側,龍眼忽明,乃見菩薩將趣佛樹,謂菩薩曰:“仁今不久當成正覺。我眼盲冥,於茲已久,有佛興世,我眼輒明,賢劫之中,過去三佛出興世時,已得明視。仁今至此,我眼忽開,以故知之,當成佛矣。”
於是便化生醫羅缽呾羅龍王池,周百餘步。其水澄清,雜色蓮花同榮異彩,激水清流,汩淴漂注,龍魚水族,窟穴潛泳。四色蓮花,彌漫清潭。百果具繁,同榮異色,林沼交映,誠可遊玩。傍有伽藍,久絕僧侶。
此龍,即昔迦葉波佛時壞醫羅缽呾羅樹苾芻也。故今彼土請雨祈晴,必與沙門共至池所,彈指慰問,隨願必果。
同時,他眼前的景象也越來越真實,越來越逼真。
那條真龍身上的細節,龍鱗,血脈,毛發,皮膚,乃至於一舉一動之時身上散發出來的韻律,都愈發顯得真切,從中似乎就能推斷出來真龍的力量來源。
李啟甚至沒忍住,站了起來,開始用人身去模擬真龍的行動,某種韻律他的身上複現。
但是隨著一拳打出,他突然感覺到自己的脊椎湧出一股巨力,但他的身軀孱弱,根本承受不了,骨裂的聲音隨之傳出,劈裏啪啦的響起。
李啟悶哼一聲,直接栽倒在地上,被迫從觀想狀態蘇醒了。
“身體不符合龍類,強行模擬這般運作,反噬了。”李啟馬上自言自語道,分析出了原因。
傷勢不重,不過隻是脊椎到手臂這一塊的骨頭碎掉了而已,對七品的身軀而言基本幾秒鍾就能愈合了。
隻要不是道傷,都好說,就是重新長隻手也沒什麽難度。
但是,他也意識到了,自己開始觸及到觀想圖之中蘊藏的功法了。
確實是真龍的功法,是真龍之軀和佛門真意雙修的法門,並且還對身體有一定的強化作用,對老馬來說……這簡直是,量身定做啊。
李啟看了一眼旁邊的淨摩和尚,卻發現這機器和尚也在活動身體,一舉一動之間好似龍遊天際,他的傀儡身軀極為強勁,比李啟的小身板厲害多了,按照觀想圖之中的神意移動之時,竟然能夠抗住那股重壓。
並且,淨摩和尚領悟的並非純粹的真龍之資,與真龍對應的菩薩之資,似乎也在他的觀想範圍,所以得出來的成果和李啟還不太一樣。
既然如此……
李啟微微頜首,坐下來,然後再度沉浸到觀想圖之中。
然後,他不在挪動身軀,而是通過‘想象’的方式,開始推演這觀想圖之中的種種法門,觀察真龍身姿的一點一滴。
沒有身體的配合,純憑想象,進度會慢一些,畢竟直接上手學習是最好的。
但李啟的身體頂不住這套霸道的功法,光是演練就足以讓他骨碎筋斷,所以隻能依靠想象了,還好李啟的腦子比較好使,進度沒有落後太多。
淨摩和尚和李啟,兩人各自從這幅觀想圖的真龍身姿之中,揣摩這幅觀想圖藏有的功法。
李啟一點點的推測,淨摩和尚也一點點的前進,二人開始嚐試揣摩這張觀想圖的每一個細節,從菩薩的神態,散發出的神光,真龍身上的氣魄,再到四周所有的景色。
龍池澄淨皎潔,常無增減,風雨飄注,雷電晦冥,縱火飛煙,揚沙激石。
又有菩薩神光,心遊真際,內外典籍,窮究幽微,神光燭曜,靈異昭彰。
一直到一天過去,李啟和淨摩和尚幾乎同時睜開眼睛。
“施主悟到了多少?”淨摩和尚問道。
“一半。”李啟回答道。
“小僧也悟到了一半,所以……龍法和佛法,是否能合二為一?”淨摩和尚又問道。
“試試?”李啟也不知道答案,隻能提出這個建議。
淨摩和尚點點頭:“那就試試。”
在一旁趴著,露出後背上觀想圖的老馬這時候站起來,先前他一動都不敢動,生怕自己挪動,導致這二人的觀想過程被打斷。
如今看他們兩個的樣子,似乎有所成果了?
但李啟和淨摩和尚都沒有理他,而是對坐,開始互相講述。
李啟道:“法不孤起。誰為安名。頌曰。摩訶大法王。無短亦無長。本來非皂白。隨處現青黃。華發看朝豔。林凋逐晚霜。疾雷何太急。迅電亦非光。凡聖猶難測。龍天豈度量。古今人不識。權立號金剛。”
淨摩和尚接話道:“言智慧。善破一切煩惱。轉為妙用。波羅蜜者。梵語也。言到彼岸。不著諸相謂之彼岸。若著諸相謂之此岸。又雲心迷則此岸。心悟則彼岸。經者徑也。見性之道路也。”
李啟再言:“有龍依宮住。而能興雲。有人仰視。所見宮殿。當知是乾闥婆城。幹城者。即乾闥婆。海上龍蜃化現餘氣。人見樓閣。忽爾還無。此破眾生妄執五蘊色身為實。”
淨摩和尚聞言點頭,繼續接話:“本是一精明。分為六和合。一精明者。一心也。六和合者。六根也。各與塵合。眼與色合。耳與聲合。鼻與香合。舌與味合。身與觸合。意與法合。中間生六識為十八界。若了十八界無所有。一切皆空。束六和合為一精明。此乃了悟之人。唯有真心。蕩然清淨。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李啟接著說道:“龍頷下爭珠。豁開先聖妙門。後學進身有路。放開一線。語則全彰法體。默則獨露真常。動則隻鶴片雲。靜則安山列嶽。舉一步如象王回顧。退一步若獅子一呻。法王法令當行。便能於法自在。”
李啟說龍,淨摩說佛。
二人一唱一和,伱說一半,我說一半,互相印證著對方從這幅觀想圖之中領悟到的事物,試圖將其拚湊成一份。
然而,隨著他們的對答,旁邊緊張的老馬卻突然感覺到了……某種力量。
一種,適合他的力量。
他開始沉迷於李啟和淨摩和尚的對話,他隻有九品,兩位七品的問答對他來說已經是足夠深奧的東西了。
他開始感覺到,領悟到某種來自體內血脈之中的神力。
老馬不自覺的循著‘真龍’的力量,開始運轉身體內的血脈,同時,又以佛法作為指導。
不知不覺間,在兩位七品的交談聲之中,老馬隻覺得自己越來越昏沉,但是昏沉的同時卻又愈發清醒。
昏沉,說的是他對外界的感知越來越遲鈍,乃至於好像睡著了一樣,似乎感覺不到外界的事物了。
清醒,卻是說他對自己的身體,對自己血脈的運轉,肌肉的運動,諸多氣的調配都有了更多,更清晰的認知。
這是極為高深的功法。
老馬雖然沒有看見自己背上的那一幅觀想圖,但通過李啟和淨摩和尚的交談,他似乎隱隱約約也看見了真龍的模樣。
真龍既到,龍氣澎湃,乃至脫落平洋,或在田,或在坪,或在湖渚,隱隱隆隆,靈光若露,如所謂烏月沈江,其光在影,橫紋細路,圓而且彎。
老馬好像感覺到了,感覺到了那種‘完美’。
無法形容的完美,一舉一動,伸頭縮尾之間,龍背莽莽萬重山,龍頭迥立向蒼蒼。
李啟突然停下了訴說,看向了淨摩和尚。
淨摩和尚也停下,雙手合十,等待李啟的選擇。
李啟閉眼,思考了一下,然後說道:“龍見,當雩。”
古人雲:
龍見而雩,神之來格。
牲象精良,威靈赫奕。
凡祀,啟蟄而郊,龍見而雩,蒼龍宿之體,昏見東方,萬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遠為百穀祈膏雨也。
李啟,要以祭祀真龍的禮儀,來祭祀此刻的老馬!
從而為老馬徹底奠定道基!
沒錯,李啟想要老馬化龍。
龍駒?不,以後就是妖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