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楊廣即位後,更是為中國版圖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先後派軍滅了吐穀渾。
開拓疆域數千裏,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裏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昆侖山脈,並實行郡縣製度管理。使之歸入中國統治之下。這是以往各朝從未設置過正式行政區的地方。
而都說楊廣好動,喜歡遊玩,但是楊廣遊玩地方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也許大家認為大運河是隋煬帝為了遊玩修建的,那麽我告訴你是錯誤的,隋煬帝在位期間在兩都(長安不足2年洛陽不足四年)的時間還不及他在位時間一半,基本都是出巡,但是他可不是像乾隆爺一樣下江南遊玩啊,楊廣去的都是不毛之地的西北部,他去那裏幹什麽?
開疆拓土啊。最著名的就是大業五年(609年)楊廣率大軍從京都長安出發前往甘肅隴西,西上青海祁連山脈,有點地理常識的都知道祁連山脈海拔平均4000米最高時候可達5000多米,當然楊廣不可能在山尖,要走山穀,隋煬帝選擇大鬥拔穀,我們知道越是海波高的地方越是氣候不穩定這會可能豔陽高照,下一分鍾可能就是風雪交加。
而且路非常窄,最窄地方僅僅容許一個人通過,楊廣就是貴為天子也得11號,而且隋煬帝也不會自己一個人通過,他又是帶著妃嬪又是衛士一共10萬人走這個山穀,清晨出發走的黑夜也沒有走出來,黑夜可就慘了好多小王子小公主都和衛兵抱在一起取暖,大家可想而知隋煬帝是何其狼狽。事實上在中國古代皇帝做徒步穿越的恐怕隻有隋煬帝,隋煬帝最遠走到哪裏?
玉門關有句詩琅琅上口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那麽荒僻連春風都過不去,隋煬帝徒步穿越過去。
在封建時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麽遠的地方,隻有隋煬帝一人。隋煬帝這次西巡是之後,隋朝就在西邊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中國曆史上中原王朝第一次全部統一青海就是隋煬帝實現的。要知道玉門關可是連漢武帝都沒有突破過去的地方呀,楊廣做到了,自漢武帝以來,還沒有人立過如此輝煌的武功,隋朝疆域擴大到極點。
但是這些楊廣還是不滿足,決定幹一件淩家秦皇漢武的事情,那就是出兵高句麗。不過,雖然怨聲載道,在高麗戰爭開始前,卻沒有人扯起造反的大旗。全國臣民對高麗戰爭的勝利從來沒有過懷疑。
這個精力充沛的皇帝登基以來,所做諸件大事,還沒有失手過。所有人都認為,以大隋今日之強盛,平高麗將像平陳戰爭那樣順利,甚至比平陳還要輕鬆許多。
等到楊廣凱旋,他們就會迎來期盼已久的休息。可惜,楊廣最後就失敗在這三征高句麗,使國家資本極大縮水。
這些是楊廣是軍事上取得的成績,厲害嗎?太厲害了,窮漢武帝一生,才取得楊廣五年的軍事成績,李世民一輩子也沒有達到楊廣的高度,單單這些還不夠。楊廣在文治和政績方麵也足以媲美秦皇漢武。
秦始皇的萬裏長城華而不實,長城是越修越長,但是缺沒有抵擋住長城外的敵人,而隋煬帝的大運河我在上麵介紹了,太了不起了,時至今日南北溝通還靠的是大運河,因為大運河南北再也沒有分裂,也使得蘇杭一帶繁盛起來,這些之外,楊廣第二大工程,洛陽宮!隋煬帝修建東都的理由在他的詔書中說得已經很充分了。
這篇全文載於《隋書》的詔書論證充分、言辭得體,十分明確地從地理、經濟角度說明了遷都的必要性。可是千餘年來,這篇詔書都被視而不見,隋煬帝的高瞻遠矚被後世史家解讀為神誌昏亂。
比如《資治通鑒》即采用野史的說法,認為隋煬帝修建東都是因為聽信了一個術士的一句胡言亂語:隋煬帝剛剛即位,術士章仇太翼對他說:“陛下是木命,居住在西方不祥。
讖隋煬帝深以為然。……下詔於伊洛建東京。然而楊廣為什麽修建洛陽宮,簡單來說,因為當時文帝修建的大興城固然不錯,不過太靠北方,一旦南方有變動無法及時抽兵平叛,其實文帝期間不就有南方再起叛亂事件嘛。而且大興城在地圖上不算是中心點,在地理上無法和洛陽媲美,屬於南北中心處,這樣既可以穩定北方的關隴集團,也起到震懾南方的作用。
而且就在楊廣洛陽城超快速度10個月建造好,慢慢取代了大興城,成為當時世界最繁華城市,以至於唐朝武則天直接將都城建立在洛陽。
太了不起了這構思,然而楊廣功勞還不僅僅如此,還有,除了開疆拓土,開鑿運河,建造洛陽宮。
還建立了天朝體質,直到滿清的第一次**戰爭才被打破。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隋煬帝親自打通了絲綢之路,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績。
為炫耀中華盛世,隋煬帝楊廣在古絲綢之路舉行了盛大的萬國博覽會。這是舉世創舉。
大業三年,啟民可汗來朝入貢,尊隋天子聖人可汗大業四年,倭國主多利思比孤第三次遣使入貢大業五年,吐穀渾等西域諸邦向隋帝國稱臣進貢從此影響中原王朝一千五百餘年的天朝體係就此開始。
直至清廷甲午戰爭的失敗除了這些,楊廣還建立了舉世聞名的科舉製,還有楊廣個人詩詞造詣也是很高,大氣磅礴,“修建洛陽”“遷都洛陽”、“修通運河”、“西巡張掖”、“開創科舉”、“開發西域”等可以概括隋煬帝楊廣一生所為。
楊廣腳步太快,可是百姓跟不上,慢慢的,原本大隋盛世隨著三征高句麗而動亂,就是這樣一位帝王引發了一些列的背叛,外族亂了一些野心家亂了自己最親信的軍隊亂了,這個偉大的帝王,死後連個像樣的棺材也沒有用上,由蕭後(前麵提到的蕭貴妃)和宮人拆床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僅僅四塊木板偷偷葬在雷塘,後來有個詩人叫做羅隱做了一首詩: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陳業,隻博雷塘數畝田。楊廣毀譽半殘的帝王,但是不可否認,他無論文治武功,個人政績還是後世貢獻都可以算是皇帝裏麵佼佼者,但是很可惜,就這樣一位帝王由於後人不斷亂寫,加上李世民不知道出於那麽想法給個“煬”的諡號,就這樣被人看成中國曆史最荒淫昏庸帝王的表率。
如果有喜歡隋煬帝的可以看看《中國皇帝的五種命運》,《蒙曼說隋》。楊廣悲劇也是現在課本化曆史,太過詆毀,想起中學曆史課,到隋朝時候,基本就幾章概況過去了。楊廣雄才大略,楊堅和楊廣都是很有能力的君王,遺憾的是楊廣在擺脫他老子的影響之後,立刻急於表現自己的遠見卓識和個人能力了。
征遼東從長遠戰略上來說不可謂不高明,和他老子楊堅一樣,看透了朝鮮半島上那些人的狼子野心以及對中原的威脅性,一句“但使子孫無憂”就確定了征乏遼東的必要性。
開鑿大運河則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舉措。科舉製在一定程度上為庶人寒門中有才有能的學子開啟仕途之路,讓中原王朝的人才錄用機製變得更加開明和科學。
興建東都坐鎮中原,利用地理中心的便利使朝廷對天下的控製極大改善,因交通和路程的緣故導致朝廷對地方控製力度削弱的情況得以改善,同時也加強了江南的開發,促進了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融和經濟交流。
這些都需要一個有勇氣,敢創新的王朝繼承者,而不是楊勇這樣一個守成之人。以楊堅的雄才大略,他肯定不甘心自己建立的隋朝隻是以他留下的模樣維持下去,肯定希望在他之後,他的繼承者可以讓隋朝更加強大,版圖更加壯闊。
畢竟是他分化了突厥,給繼承者留下了和漢武一樣擊潰北方遊牧民族的機會;也是他和巴蜀少數民族建立了友好局麵,讓隋朝西部無戰火之憂。正是在他手下,張鎮周率水軍威震琉球。
可以說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楊堅把他能為隋朝做的都做到了,做好了。這樣一個開國之君,從心理上自然要更傾向於崇尚開拓而不是安於現狀隻想守成的繼承者。
楊廣另外,樓上有位朋友說的到位,假如楊廣肯耐下心多花些時間慢慢做那些大事,讓天下有一個休養的過程,而不是急於求成的話,楊廣絕對可以與秦皇漢武比肩,獲得千古一帝的提名獎。甚至於哪怕他一生隻做成其中一件,都可以流芳百世成為明君典範。
開拓疆域數千裏,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裏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昆侖山脈,並實行郡縣製度管理。使之歸入中國統治之下。這是以往各朝從未設置過正式行政區的地方。
而都說楊廣好動,喜歡遊玩,但是楊廣遊玩地方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也許大家認為大運河是隋煬帝為了遊玩修建的,那麽我告訴你是錯誤的,隋煬帝在位期間在兩都(長安不足2年洛陽不足四年)的時間還不及他在位時間一半,基本都是出巡,但是他可不是像乾隆爺一樣下江南遊玩啊,楊廣去的都是不毛之地的西北部,他去那裏幹什麽?
開疆拓土啊。最著名的就是大業五年(609年)楊廣率大軍從京都長安出發前往甘肅隴西,西上青海祁連山脈,有點地理常識的都知道祁連山脈海拔平均4000米最高時候可達5000多米,當然楊廣不可能在山尖,要走山穀,隋煬帝選擇大鬥拔穀,我們知道越是海波高的地方越是氣候不穩定這會可能豔陽高照,下一分鍾可能就是風雪交加。
而且路非常窄,最窄地方僅僅容許一個人通過,楊廣就是貴為天子也得11號,而且隋煬帝也不會自己一個人通過,他又是帶著妃嬪又是衛士一共10萬人走這個山穀,清晨出發走的黑夜也沒有走出來,黑夜可就慘了好多小王子小公主都和衛兵抱在一起取暖,大家可想而知隋煬帝是何其狼狽。事實上在中國古代皇帝做徒步穿越的恐怕隻有隋煬帝,隋煬帝最遠走到哪裏?
玉門關有句詩琅琅上口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那麽荒僻連春風都過不去,隋煬帝徒步穿越過去。
在封建時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麽遠的地方,隻有隋煬帝一人。隋煬帝這次西巡是之後,隋朝就在西邊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中國曆史上中原王朝第一次全部統一青海就是隋煬帝實現的。要知道玉門關可是連漢武帝都沒有突破過去的地方呀,楊廣做到了,自漢武帝以來,還沒有人立過如此輝煌的武功,隋朝疆域擴大到極點。
但是這些楊廣還是不滿足,決定幹一件淩家秦皇漢武的事情,那就是出兵高句麗。不過,雖然怨聲載道,在高麗戰爭開始前,卻沒有人扯起造反的大旗。全國臣民對高麗戰爭的勝利從來沒有過懷疑。
這個精力充沛的皇帝登基以來,所做諸件大事,還沒有失手過。所有人都認為,以大隋今日之強盛,平高麗將像平陳戰爭那樣順利,甚至比平陳還要輕鬆許多。
等到楊廣凱旋,他們就會迎來期盼已久的休息。可惜,楊廣最後就失敗在這三征高句麗,使國家資本極大縮水。
這些是楊廣是軍事上取得的成績,厲害嗎?太厲害了,窮漢武帝一生,才取得楊廣五年的軍事成績,李世民一輩子也沒有達到楊廣的高度,單單這些還不夠。楊廣在文治和政績方麵也足以媲美秦皇漢武。
秦始皇的萬裏長城華而不實,長城是越修越長,但是缺沒有抵擋住長城外的敵人,而隋煬帝的大運河我在上麵介紹了,太了不起了,時至今日南北溝通還靠的是大運河,因為大運河南北再也沒有分裂,也使得蘇杭一帶繁盛起來,這些之外,楊廣第二大工程,洛陽宮!隋煬帝修建東都的理由在他的詔書中說得已經很充分了。
這篇全文載於《隋書》的詔書論證充分、言辭得體,十分明確地從地理、經濟角度說明了遷都的必要性。可是千餘年來,這篇詔書都被視而不見,隋煬帝的高瞻遠矚被後世史家解讀為神誌昏亂。
比如《資治通鑒》即采用野史的說法,認為隋煬帝修建東都是因為聽信了一個術士的一句胡言亂語:隋煬帝剛剛即位,術士章仇太翼對他說:“陛下是木命,居住在西方不祥。
讖隋煬帝深以為然。……下詔於伊洛建東京。然而楊廣為什麽修建洛陽宮,簡單來說,因為當時文帝修建的大興城固然不錯,不過太靠北方,一旦南方有變動無法及時抽兵平叛,其實文帝期間不就有南方再起叛亂事件嘛。而且大興城在地圖上不算是中心點,在地理上無法和洛陽媲美,屬於南北中心處,這樣既可以穩定北方的關隴集團,也起到震懾南方的作用。
而且就在楊廣洛陽城超快速度10個月建造好,慢慢取代了大興城,成為當時世界最繁華城市,以至於唐朝武則天直接將都城建立在洛陽。
太了不起了這構思,然而楊廣功勞還不僅僅如此,還有,除了開疆拓土,開鑿運河,建造洛陽宮。
還建立了天朝體質,直到滿清的第一次**戰爭才被打破。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隋煬帝親自打通了絲綢之路,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績。
為炫耀中華盛世,隋煬帝楊廣在古絲綢之路舉行了盛大的萬國博覽會。這是舉世創舉。
大業三年,啟民可汗來朝入貢,尊隋天子聖人可汗大業四年,倭國主多利思比孤第三次遣使入貢大業五年,吐穀渾等西域諸邦向隋帝國稱臣進貢從此影響中原王朝一千五百餘年的天朝體係就此開始。
直至清廷甲午戰爭的失敗除了這些,楊廣還建立了舉世聞名的科舉製,還有楊廣個人詩詞造詣也是很高,大氣磅礴,“修建洛陽”“遷都洛陽”、“修通運河”、“西巡張掖”、“開創科舉”、“開發西域”等可以概括隋煬帝楊廣一生所為。
楊廣腳步太快,可是百姓跟不上,慢慢的,原本大隋盛世隨著三征高句麗而動亂,就是這樣一位帝王引發了一些列的背叛,外族亂了一些野心家亂了自己最親信的軍隊亂了,這個偉大的帝王,死後連個像樣的棺材也沒有用上,由蕭後(前麵提到的蕭貴妃)和宮人拆床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僅僅四塊木板偷偷葬在雷塘,後來有個詩人叫做羅隱做了一首詩: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陳業,隻博雷塘數畝田。楊廣毀譽半殘的帝王,但是不可否認,他無論文治武功,個人政績還是後世貢獻都可以算是皇帝裏麵佼佼者,但是很可惜,就這樣一位帝王由於後人不斷亂寫,加上李世民不知道出於那麽想法給個“煬”的諡號,就這樣被人看成中國曆史最荒淫昏庸帝王的表率。
如果有喜歡隋煬帝的可以看看《中國皇帝的五種命運》,《蒙曼說隋》。楊廣悲劇也是現在課本化曆史,太過詆毀,想起中學曆史課,到隋朝時候,基本就幾章概況過去了。楊廣雄才大略,楊堅和楊廣都是很有能力的君王,遺憾的是楊廣在擺脫他老子的影響之後,立刻急於表現自己的遠見卓識和個人能力了。
征遼東從長遠戰略上來說不可謂不高明,和他老子楊堅一樣,看透了朝鮮半島上那些人的狼子野心以及對中原的威脅性,一句“但使子孫無憂”就確定了征乏遼東的必要性。
開鑿大運河則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舉措。科舉製在一定程度上為庶人寒門中有才有能的學子開啟仕途之路,讓中原王朝的人才錄用機製變得更加開明和科學。
興建東都坐鎮中原,利用地理中心的便利使朝廷對天下的控製極大改善,因交通和路程的緣故導致朝廷對地方控製力度削弱的情況得以改善,同時也加強了江南的開發,促進了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融和經濟交流。
這些都需要一個有勇氣,敢創新的王朝繼承者,而不是楊勇這樣一個守成之人。以楊堅的雄才大略,他肯定不甘心自己建立的隋朝隻是以他留下的模樣維持下去,肯定希望在他之後,他的繼承者可以讓隋朝更加強大,版圖更加壯闊。
畢竟是他分化了突厥,給繼承者留下了和漢武一樣擊潰北方遊牧民族的機會;也是他和巴蜀少數民族建立了友好局麵,讓隋朝西部無戰火之憂。正是在他手下,張鎮周率水軍威震琉球。
可以說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楊堅把他能為隋朝做的都做到了,做好了。這樣一個開國之君,從心理上自然要更傾向於崇尚開拓而不是安於現狀隻想守成的繼承者。
楊廣另外,樓上有位朋友說的到位,假如楊廣肯耐下心多花些時間慢慢做那些大事,讓天下有一個休養的過程,而不是急於求成的話,楊廣絕對可以與秦皇漢武比肩,獲得千古一帝的提名獎。甚至於哪怕他一生隻做成其中一件,都可以流芳百世成為明君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