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是文帝楊堅與獨孤迦邏生的第一個兒子。史書上記載這位兄台好學,善詩賦。


    北周時,曾任洛州總管、上柱國、大司馬,統領禁衛。大隋建國後,被老爹立為太子。“雖性奢華,又多內寵,但當參預國政時,每多建議。”


    客觀來講,這是一個普通的文藝青年,無心機,無惡意,宅心仁厚。如果他生在普通小戶人家通過好學、天資和處事厚道,可以平平安安地終老一生,如果運氣再好點的話,或許當個廳局級幹部問題也不大。


    但曆史沒有如果,隻有結果。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出身和家庭。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楊勇也不例外。


    他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和家庭,他生在了帝王之家,而且是嫡出的長子,意味著未來的皇帝。


    那是多少普通人做夢也沒有的機會,他通過出生就完成了。簡直沒費力氣,嗬嗬,他也沒辦法費力氣,都是他老爹老娘使的力啊。他是幸運的,但命運卻給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他的人生從此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


    是人就有缺點,楊勇的缺點是“性奢華,多內寵”,其實這本來也沒什麽,尤其是生在帝王之家,老爹是皇帝,整個天下都是他家的,玩幾個女人,多花點錢,這也沒什麽。


    但正是遇到了三個重量級人物,他的命運徹底變了。這第一個登場的人物就是老媽獨孤迦邏。


    這個女人有兩個特點,這第一個特點就讓我們男同胞特別不賞臉。醋壇子一個,陳釀老醋啊!特別見不得男人養小妾,嚴格遵守一夫一妻製度。


    不僅要求自個老公皇帝楊堅同誌身體力行做好表率,而且要求周圍大臣們也嚴格執行(估計大隋高級公務員們晚上做夢都在罵獨孤皇後)。


    大臣高炯同誌就是因為這件事得罪了皇後,最終被罷了爵位,銷職為民。什麽情況呢?


    文帝平了尉遲炯後,順便收編了尉遲炯的孫女,這尉遲姑娘那真好啊,模樣俊俏,輕歌曼舞的,溫暖了文帝那孤寂冷漠的內心,直接把楊堅俘獲了。


    跟獨孤皇後比,還是嫩草好啊。正在楊堅沉浸在溫柔富貴鄉裏的時候,那獨孤皇後早得到情報人員的信息了,直接在文帝上朝時候把尉遲姑娘給作了。你說文帝回來會怎麽想?


    那個鬱悶啊!但又沒辦法還沒法說,人家獨孤姑娘強勢啊,沒有人家獨孤家族的鼎力支持,楊堅想當皇帝,門都沒有。


    想來想去沒辦法,直接打辭職報告估計也沒人敢簽字,開溜吧。趁著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老楊同誌直接打馬跑了。


    這皇帝沒了,大臣們得到消息可就急了啊,那哪行啊,就在後麵玩命追啊。追上後就在那勸啊,說皇帝你為啥呀,至於為一個女人這樣嗎?這個勸也講究方法,有人正麵勸,有人就反麵勸。


    這個首席宰相高熲,他就說了一些對獨孤皇後不敬的話,大意就是說皇帝您貴為天子,在一個女人麵前抬不起頭來,那也太窩囊了吧。


    今後啊,你可要雄起啊,諸如此類的話,反正信息很快到獨孤皇後這兒了皇後當然不高興了。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讓高熲徹底玩完。高熲死了老婆,第一夫人獨孤皇後為了表示關心,就到處張羅著幫高大人介紹個姑娘。這是好事啊。不過事情發展好事可就變味了。


    獨孤皇後瞅好一姑娘,讓姑娘跟高大人見麵相親,這高熲掉鏈子了。高熲又不願意,給皇帝的答複還很冠冕堂皇:說自己年老體衰,隻想吃齋念佛侍奉陛下您,其他的都不想了。這話說的,既駁了皇後好意,又拍了老板馬屁還打造並提高了自個的官場形象,可謂一石三鳥啊。


    皇帝說既然你都這樣了那就算了吧。可是這個高炯私下卻在外麵養了個小蜜,天天跟這個小蜜打得火熱,最要命的是這個小蜜很快幫高大人生了個大胖小子。


    你說這事給弄的,這不是直接把皇家的臉麵往地上扔嗎?皇後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你高熲作為首席宰相,不監督下麵官員按照我的意思辦事也就算了,你還頂風作案,把我的話當耳旁風,那哪成?這關鍵不是個作風問題,這是對我的不尊重,跟我對著幹啊。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後在楊堅麵前玩命說高熲壞話,什麽表裏不一啊,什麽結黨營私啊,什麽圖謀不軌啊,反正就是兩個字:死磕。再堅定的君臣關係也架不住這般忽悠啊。


    很快,高炯被奪了爵位,銷職為民。這事跟太子楊勇有嘛關係啊?那關係可就大了去了。高熲的兒子娶了太子楊勇的女兒。


    他們是親家關係。實際也是一種政治同盟。關隴貴族就是通過這種政治聯姻的方式不斷鞏固彼此的勢力的。那高熲一下馬,跟著高熲的人就也跟著倒了黴。不要忘記,這幫人跟太子也是一夥的。


    楊勇就危險了。起碼他在朝堂上沒有了給他說話的人了。這第一個登場的人物,老媽直接剪掉了太子楊勇的朝堂上的政治勢力和保護傘。


    另外,楊勇也特別不招老媽喜歡,原因也一樣,就是他不親近自己的老婆元妃,私自在外麵包**,養了一個姓雲的姑娘。關鍵是這個元妃是老媽給張羅找的,跟了楊勇沒兩天就死了,這老媽就把雲姑娘恨得牙癢癢的,認為是他們二人合謀毒死了元妃。


    你說這家夥,老媽能給楊勇說好話嗎?看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啊,高熲跟楊勇,那是一路貨色。


    楊勇在這個大隋呼風喚雨的女主人麵前是徹底被打入了冷宮。那接下來呢?第二個人物即將登場


    這第二個登場人物,就是他的老爹楊堅。偉大的心理學開創者佛洛依德在提出本能論的時候指出了童年對一個人人格成長具有著深刻影響,並能夠直接影響到他成人以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楊堅有什麽特點?一是特別節儉,這小孩他在寺廟長大,由尼姑撫養成人,清貧慣了,另外打小就在軍營裏麵跟著老爸打江山,也苦慣了。


    特別看不慣的是浪費和奢靡。當了皇帝他還常常一天隻吃一頓葷菜,穿衣方麵更甭提了,衣服是新補丁摞舊補丁,一件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叫革命優秀光榮傳統。


    按照上麵佛洛依德同誌的心理學理論,我們自然不難理解第一代創業者一般都具有不忘本的革命優秀品質。但到了第二代第三代他的兒孫輩可就不這麽想了,他們從小的經曆告訴他們這些都是自然就有的。進而得出結論:認為生活就是要享受的。所以楊勇就非常奢靡。


    有一次楊勇派人從四川運來了一幅用黃金打造的鎧甲,自己穿上很威武,可還沒來得及顯擺,老爹就知道了,一頓訓斥。楊堅的第二個特點是多疑猜忌、刻薄寡恩。這位兄弟可能是從小被父母寄養在寺廟,童年缺乏父母的家庭溫暖,使得他人格有缺陷,總感覺缺乏安全感。


    自然養成了他刻薄、淡情、多疑、猜忌的性格特點。你想啊,一個小朋友從小整天接觸的隻是莊嚴的佛堂、玄奧的佛經和刻板的寺廟生活,缺乏應有的童趣和溫暖。


    這他長大後自然就沒有能量也沒有意識去溫暖別人。這就不難理解楊堅的這種性格特點了,對他今後的行為我們也可以有了充分的理解。逼死他三個兒子,對兒子能夠痛下殺手,而且毫無父子人倫之情,對功臣也殺的殺貶得貶流的流。


    另外從他人生後期來看,他篡周建隋,本來就心虛,整天怕賊惦記。到了老年情況更嚴重了,連自己的親兒子都提防著。


    當然按照老年心理學的說法,年齡大了多多少少會有這種落寞和孤寂的心理狀態,估計是更年期綜合症吧,總希望別人能夠繼續認可自己,總希望別人能夠繼續尊重自己,尤其對於掌握有生殺予奪大權的皇帝來說,那誰對我不尊敬或不尊重就是對我的皇位有想法,就是居心叵測。


    楊堅之於楊勇,雖然是親生父子,但在封建綱常中,那更是皇帝之於太子,君主之於大臣,那關係可能更為複雜微妙。


    我在皇位上好好坐著,旁邊一個人整天坐著排隊等著我,我死後立馬上位接班,你說這皇帝內心會舒服嗎?就跟你在外麵飯店吃飯,還沒吃完旁邊一夥人一直杵在你邊上,等你吃完走人自己立馬上位,估計你也吃不好,吃得不舒服。


    那他對太子更多了一份戒備防範之心。所以太子可不好當,分寸一定要拿捏好了,一定要謙虛謹慎,說白了就是要低調,要會裝孫子。可楊勇是一個大大咧咧毫無城府之人,他全然沒有這一心理。


    這就很要命。一年冬至節,百官去東宮賀喜,按照南北朝的慣例,其實這也沒什麽。可這楊勇他就穿著朝服有模有樣地坐著接受了百官的羅拜。


    這東宮裏就又是奏樂又是喧嘩好不熱鬧,事情傳到皇帝楊堅耳朵裏他就老大不高興。他就問百官,說這個冬至節去東宮是什麽禮數啊?有一位就回答說冬至節去東宮這叫賀而不叫朝。那文帝就不高興了。


    他說如果是賀,那就應該大臣們三五成群地,那誰愛去誰去,為什麽他們都排著隊按照官階去羅拜啊?而且又是穿禮服,又是奏樂的,比我還有派,他這眼裏還有沒有我這個皇帝啊?


    這一較真,一上綱上線這問題性質就變了。皇帝很不高興,那楊勇能有好果子吃?這太子在皇帝心裏那位置啊,用一個物理學名詞來形容比較恰當:自由落體。


    連自己的親兒子當朝太子都猜忌,這是個什麽樣的家庭環境和君臣關係啊。我看大隋隻剩個表麵強大的軀殼了,裏麵爛透了。這第三個人物出場,直接終結了楊勇的登帝之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