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拔嶽此時任武衛將軍。爾朱榮打算以賀拔嶽為主將西征萬俟醜奴的消息傳出,賀拔嶽聽到後不但沒高興,相反卻陷入深深的憂慮中。


    一方麵,賀拔嶽心裏非常樂意去,關中四塞之地,正是大丈夫建功立業的地方,一個人一生中可以扭轉命運的機會不會太多,機會來了抓不住將會後悔終生。


    但是,考慮到另方一麵,賀拔嶽高興不起來了。其一,打勝了,容易遭到爾朱集團大佬們的妒忌,關山萬裏,消息隔絕,倘若有人背後搞小動作,自己可就危險了。


    其二,萬俟醜奴也不是個好惹的角色,蕭寶夤、元顥、長孫稚都去過,不是戰敗就是投降,最好的也不過相持不下,倘若此去打不贏,以爾朱榮的治軍風格,自己一樣性命難保。


    所謂勝亦難,敗亦難,征西對賀拔嶽來講竟是個進退兩難的困局,但是,俗話說辦法總比困難多,會有辦法的!思之再三,賀拔嶽還是決定去,畢竟機會難得。


    他已經想好了擺脫困境的良策,不過還需要一個牽線的人。賀拔嶽找到賀拔勝,將自己的擔心告訴了二哥。賀拔勝覺得賀拔嶽的話不無道理,但賀拔勝是個直腸子,心中沒有那麽多的彎彎繞,見此事進退兩難,不禁歎道:這該如何是好?


    在賀拔三兄弟中,賀拔允忠厚老實,賀拔勝勇而少謀,隻有賀拔嶽有勇有謀。賀拔嶽道:無妨,我有一策,就是拉一個爾朱家族的人一起到關西。由爾朱氏為帥當保萬無一失。賀拔勝點頭稱善。


    賀拔嶽的主意的確高明,拉爾朱家族的人同去就等於找了一把保護傘,出了事有人頂缸,打勝了,也沒有人敢隨便背後捅刀子。更重要的是。以賀拔嶽的智謀,爾朱家族除了爾朱榮無人可比,所以不論爾朱榮派誰去都不過一個傀儡。


    賀拔嶽接著說:這話我不好說,以大將軍的聰敏,如果我自己去說,他一定能猜透我的心思。如此反而不美。還得煩勞兄長代為轉達。這才是賀拔嶽找賀拔勝的真實用意。賀拔勝一口應承。於是,賀拔勝麵見爾朱榮。


    “聽說大將軍要讓阿鬥泥到關西去,可有此事?”賀拔勝開門見山,這也是他一貫的行事風格。爾朱榮沒有正麵回答,卻反問道:“你意如何?”“此事不妥。西征茲事體大,朝廷前派主帥,不是親王就是國家重臣,以阿鬥泥的威望,不足以擔當此重任。”


    爾朱榮臉上陰晴不定。賀拔勝接著說:阿鬥泥雖然威望不足,但其智謀武略卻實為平定關西的不二人選。當今天下,是大將軍的天下,是爾朱家族的天下。倘若大將軍從爾朱家族中挑選一名勇士為帥,賀拔嶽在旁輔佐,如此大事可成。爾朱榮大喜:如此甚好。


    其實。爾朱榮何嚐不想讓自己的兄弟子侄出馬,畢竟關中形勝之地,得關中者得天下,派別人自己終歸不放心,不然滅一個萬俟醜奴再出一個賀拔嶽也是令人頭疼的事。


    可是,自己的兄弟子侄沒有人可以跟萬俟醜奴爭鋒。智勇雙全的賀拔嶽的確是最佳人選。爾朱榮也考慮過以賀拔嶽輔佐自己家人出征,但是對賀拔嶽能否服從號令會不會有情緒他心裏沒數。所以。現在賀拔勝提出這樣一個建議,爾朱榮很高興。誰做主帥呢?


    爾朱榮陷入了沉思。在爾朱家族中。爾朱榮自然是家族族長,當前在朝廷或軍中居於高位的有爾朱世隆、爾朱仲遠、爾朱度律、爾朱延伯、爾朱羽生、爾朱天光、爾朱兆等。爾朱羽生是爾朱榮的叔叔,爾朱榮從尉慶賓手裏奪過肆州後以其為肆州刺史,後遷殷州刺史,謀略將才一般,能管好一州的事已經不錯了。爾朱榮的父親爾朱新興有個同祖兄弟爾朱買珍,所生五子皆追隨在爾朱榮身邊。


    老大爾朱延伯性情和厚,為太原王府長史,動動筆什麽的還行,軍旅之事不曾與聞。老二爾朱世仲遠為人殘忍寡恩,在並州的時候,見爾朱榮的奏折朝廷沒有不照準的,於是模仿爾朱榮的筆跡,私刻了爾朱榮的大印,與尚書令史合謀幫爾朱榮賣官,所得錢財都用來花天酒地,現任徐州刺史。


    老三爾朱世隆,字榮宗,爾朱榮入洛前為直閣將軍,專門為爾朱榮搜集京城情報,曾參與擁立元子攸,現任尚書左仆射,負責官員選拔任用,是爾朱家族不多的政治人才。


    但是,爾朱世隆將才平平,元顥入京時鎮虎牢不戰而逃。老四爾朱世承,為元顥擒殺。老五爾朱弼才能平平,乏善可陳。爾朱榮還有一個堂弟爾朱度律,任衛將軍、左光祿大夫,為人鄙樸少言,聚斂無厭。


    爾朱家族後輩中翹楚人物有爾朱兆和爾朱天光。爾朱兆是爾朱榮最喜愛的後輩,身手敏捷,善騎射,是爾朱榮征伐四方的得力助手,但是爾朱榮知道,爾朱兆隻是個將才,帶領三千人衝鋒陷陣是合格的,但獨當一麵就勉為其難了,爾朱榮曾經拿爾朱兆跟高歡比較,他認為爾朱兆隻能讓高歡牽著鼻子走。


    所以,爾朱兆帶著賀拔嶽這樣的人精去關中實在不能讓人放心。比起爾朱兆,爾朱天光有其勇猛且有謀略,一直在爾朱榮帳中參謀軍事。爾朱天光是爾朱榮從祖兄子,跟爾朱榮很對脾氣,爾朱榮起兵後經常參與軍機大事。


    爾朱榮占領並州、肆州後,以其為都將,主管肆州兵馬,後為肆州刺史。爾朱榮曾經稱讚他說:我不在的時候,隻有你做事能讓我放心。


    爾朱榮南下討伐元顥,以爾朱天光為兼尚書仆射,並、肆等九州行台、代理並州刺史,可以說將整個大後方交給了爾朱天光,這孩子沒有讓人失望。考慮再三。爾朱榮決定派爾朱天光總理征西事宜。


    為了防止賀拔嶽對爾朱天光不利,爾朱榮又指派部將侯莫陳悅隨爾朱天光出征。侯莫陳悅祖籍代郡,父親婆羅門為駝牛都尉,因此在河西安家。


    侯莫陳悅好打獵,善騎射。在爾朱榮討伐河西牧子之亂時歸附爾朱榮做了長流參軍,後為大都督,除征西將軍、封柏人縣侯。侯莫陳悅不像賀拔嶽那樣鋒芒畢露,本人沒有多少野心,對爾朱榮畢恭畢敬,所以爾朱榮讓他隨行的目的主要是牽製賀拔嶽。


    至此。西征高層人選基本確定,以爾朱天光為使持節、都督二雍、二岐諸軍事、雍州刺史,賀拔嶽為左大都督,侯莫陳悅為右大都督。三人團組建成功,順序是老大爾朱天光。老二賀拔嶽,老三侯莫陳悅。


    然後,兩位副將又各自挑選親信同行,賀拔嶽的班底以武川老鄉為主,如趙貴、宇文泰、寇洛、李虎等,侯莫陳悅的班底以親戚故舊為主,如李弼、可朱渾道元、豆盧寧等。


    這些人雖然現在表現平平,但隨便提溜出一個將來都是耀眼的明星。不過。爾朱榮隻給爾朱天光配備了一千精騎,人數雖然不多,不過比起侯淵打韓樓已經夠多了。一千人的平叛大軍就這樣離開晉陽向關西開拔了。


    爾朱榮給了爾朱天光一千人到關中平叛。爾朱天光硬著頭皮上路了,誰都知道,靠這點人馬跟萬俟醜奴的十幾萬叛軍對抗是萬萬不行的。


    爾朱榮並指望爾朱天光能創造自己七千破百萬的奇跡,神話是不可複製的,所以雖然給的人不多,但爾朱榮給了特殊政策:爾朱天光可以沿途自行招兵並可征集老百姓的民馬充軍。而且。侍中楊侃奉命先行一步,將朝廷的政策宣貫下去。要沿途百姓有錢出錢有人出人,之所以派楊侃去。還是因為楊侃出身河東士族,在當地有人望。但是,招兵工作並不順利,人們已經對朝廷一批批派人征討關西習以為常了,哪次不是損兵折將無功而返?


    什麽為國盡忠都是胡扯,更多的人懷著跟薛修義一樣的心情從軍,還不是為了掙一份前程,如今看來風險極大,賠上性命的幾率很高,誰願意送死?爾朱天光悲哀地看到,一直到了潼關,才招了一千多人,再往前走,就有賊人擋道了。


    三國歸晉的時候,蜀國亡國,晉朝廷將巴蜀一代的豪族遷徙到長安、上洛一帶,在長安附近的多為蜀人,在上洛一帶多為巴人。


    大魏大亂後,蜀人曾經追隨蕭寶夤造反,蕭寶夤敗走高平,蜀人暫時安定下來,但隨著萬俟醜奴掀起更大的亂子後,蜀人占據潼關以西的險要地形,切斷了通往關中的要道,劫掠百姓。


    為了消除西征路上第一支攔路虎,楊侃前往勸降,但蜀人們不買賬,擺開架勢要跟官軍打一仗。


    爾朱天光算起來已有兩千兵馬,但擋路的赤水蜀人有萬人之眾,爾朱天光心裏打怵,駐軍潼關,不敢繼續前進了。不是我膽子小,隻是我人太少。


    唉,說來說去,爾朱天光還是戲台上跑龍套的,龍套的作用就是引主角出場,所以,爾朱天光畏縮不前,西征的真正主角忍不住說話了。賀拔嶽勸道:遇上這些鼠輩尚且害怕,若遇大敵將如何交戰?


    蜀人雖然彪悍,說到底仍是老百姓出身,跟受過專業訓練的正規軍沒法比,所以賀拔嶽將他們看做鼠輩。賀拔嶽的意思是說見到這些小毛賊都害怕,那還怎麽去跟萬俟醜奴那些驍勇善戰的正規軍交手。


    受到部下的數落,爾朱天光沒有著惱,他態度很誠懇很謙虛很客氣:今天的事就拜托賀拔公了。既然你有能耐,你就先上吧,能者多勞。


    賀拔嶽並不推辭,當即辭別爾朱天光領本部人馬向蜀人陣地進發。侯莫陳悅見賀拔嶽出兵,也派別將李弼前往助陣。


    李弼,字景和,遼東襄平人。六世祖李根做過北燕慕容垂的黃門侍郎,祖父李貴醜曾任平州刺史,父親李永為大魏太中大夫,李弼臂力過人,少有大誌,以刀裏來槍裏去平定寇亂博取功名為平生理想。


    賀拔嶽智勇兼備,李弼勇猛過人,西征軍開張大吉,蜀人潰敗,更加令人鼓舞的是,官軍還繳獲了兩千匹戰馬。


    對於以騎射為主的少數民族部隊來說,馬匹是最重要的裝備,賀拔嶽從中挑選健壯的戰馬分給軍士,部分投降的蜀人也被編入軍中。


    踢開了攔路虎,爾朱天光順利進入長安,長安迎來了新的主人。


    此時,西征軍繳獲的戰馬加上征集的民馬合計已達萬餘匹,但招兵仍不太順利,百姓們響應國家號召保家衛國參軍的很少,爾朱天光駐軍雍州,準備等招夠了人再繼續西行。


    消息傳到關內,爾朱榮大怒,派騎兵參軍劉貴送兩千騎兵增援。劉貴乘驛馬先行一步,奉爾朱榮命令執行家法將爾朱天光杖責一百。爾朱榮教訓子侄輩的手段就是揍,不打不成器。他的風格影響了一大批追隨他的人,比如高歡,隻要兒子高澄一犯錯,抓過來就是一頓胖揍。


    雖然挨了揍,但畢竟補充了兩千生力軍,值啊!關西形勢繼續惡化,萬俟醜奴親自領兵圍攻岐州,另遣大行台尉遲菩薩、仆射萬俟仵自武功南渡渭水攻打渭南的官軍營柵。


    軍情緊急,爾朱天光不敢耽擱,當即將劉貴帶來的兩千精騎分出一半交給賀拔嶽,令賀拔嶽馳援渭南。愛湊熱鬧的侯莫陳悅趕忙派別將可朱渾道元與賀拔嶽同行。


    可朱渾道元複姓可朱渾,名元字道元,祖上為部落酋帥,曾祖護野肱做過懷朔鎮將,從此於懷朔鎮落戶,北鎮大亂後,道元帶家族於中山避難,不久卷入鮮於修禮亂中,後為葛榮所署梁王,葛榮敗亡後投奔了爾朱榮。


    可朱渾道元同李弼一樣為侯莫陳悅帳下驍將。官軍趕到渭南的時候,賀拔嶽看到,渭南大營一片狼藉,來晚了!尉遲菩薩已經攻破營柵殺掠一番後渡過渭水回到渭北,在岸邊紮營監視官軍動靜。


    賀拔嶽在渭南紮營,雙方以渭水為界,隔河相望,由於摸不清官軍虛實,尉遲菩薩不願渡河南下,賀拔嶽也不敢輕易渡河北上。僵持了一陣,尉遲菩薩不玩了,扔下賀拔嶽不管,率軍趕往岐州同萬俟醜奴會合全力攻奪岐州。賀拔嶽如何肯無功而返,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