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雖然悲痛萬分,但誰也不敢輕舉妄動,畢竟皇帝大如天。軍中驚擾,前景不明,有人開始開小差了,一些自以為有見識的文臣們開始悄悄開溜。
眼見元帥遇害軍心離散,都督趙貴不禁心如火燎:元帥屍骨未寒,如果隊伍就此瓦解,連個替元帥收屍的人都沒有,我趙符貴如何忍得?‘趙貴召集所部道:仁義之舉,行則為君子,違則為小人,我等受賀拔公大恩,以國士相待,豈可同眾人一樣自顧保命!大家痛哭流涕,齊聲道:一切聽都督的。
趙貴道:賀拔公被害,遺體尚在賊營,我等當為賀拔公厚葬,有人肯從我到河曲走一趟嗎?羽林監、子都督達奚武吼道:趙都督所言甚是,達奚成興願與都督同去。眾人紛紛響應:唯都督是從。
於是,趙貴上馬直奔河曲侯莫陳悅大營,軍中有近五十騎追隨而去。到了河曲大營,麵對仇人,趙貴忍下一口惡氣,與眾人拜倒在地:既然公別受旨,我等亦無話可說,今向大人歸降,願意接受大人號令,但賀拔公畢竟曾為我等主帥,請為他收屍。
侯莫陳悅剛聽說賀拔嶽軍中幾十騎前來,以為是來問罪的,所以心中惴惴不安,早安排手下李弼、豆盧光、元洪業等作準備,現在聽趙貴如此說一顆心算是放到了肚子裏。既然不是反我的,一切自然好商量。
趙貴言辭慷慨,所述入情入理,侯莫陳悅沒有理由反對,便答應了他的請求。於是趙貴等人帶著賀拔嶽的屍體返回大營。
軍中諸將以寇洛年長。又居右都督之職,趙貴等跟寇洛商量,讓寇洛暫時主持為賀拔嶽發喪,在這種形勢下,寇洛自覺責無旁貸。一口應承下來。
又一個柱國露麵了,趙貴是個懂得感恩的人。趙貴算是擁立宇文泰的第一功臣,此舉奠定了他日後的位子。軍中一片哀聲。與此同時,侯莫陳悅軍中一片喜慶,大家紛紛向侯莫陳悅祝表示賀,好像從此身為關隴地區老二的侯莫陳大人順利升級為老大。侯莫陳悅怡然自得。
在歡呼聲中,隴右行台郎中薛竏歎了口氣,幽幽地對自言自語道:侯莫陳悅才略素寡,現在害死國之良將,我們即將成為人家的俘虜了。有什麽可賀的?
對於賀拔嶽部,侯莫陳悅太熟悉了,趙貴、寇洛、李虎、侯莫陳崇、達奚武、若幹惠、梁台等人隨便提溜出一個都是一等一的猛將,他們在平定關隴的戰鬥中戰功卓著,很多人都因功被封為將軍、刺史,他們能服誰?這是隻虎狼之師。駕馭虎狼得有製服虎狼的手段,侯莫陳悅自問自己沒有這兩把刷子。
所以,盡管趙貴等表示臣服。侯莫陳悅仍不敢到賀拔嶽軍中進行安撫,從另一個角度看,侯莫陳悅有點做賊心虛。說到底他是奉了高歡的命令,高歡有權力可以不經過皇帝許可隨便幹掉一個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嗎?
所以,侯莫陳悅不敢麵對大家。說起來,侯莫陳悅還不是個壞人,這事如果換了高歡,一定會理直氣壯地接收掉賀拔嶽的隊伍還讓大家感恩戴德。這就是梟雄同狗熊的區別。
侯莫陳悅擔心賀拔嶽部將們找自己的麻煩,所以不敢久留。率領部曲匆忙離開河曲入隴回到水洛城,至於賀拔嶽的隊伍。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好了,最好的結果當然是作鳥獸散。事實上,賀拔嶽的隊伍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寇洛這個臨時代理老大的威望根本不足以震懾群雄,對於他的號令,很多人不以為然,軍中軍紀渙散,各行其是,寇洛無法禁止。
在這種形勢下,寇洛徹底失望了,他知道在這樣下去,別說為帶領大家發展壯大,隊伍的生存都成了問題,更別說替主公報仇了。寇洛年長,年齡雖然同能力不成正比,但與經驗是成正比的,寇洛不想成為這支軍隊垮掉的罪人,於是他把軍中的都督們叫到一起。
寇洛告訴大家自己很清楚自己的能耐,知道自己不是做老大的料,之所以趕鴨子上架臨時代理主要是不想眼睜睜地看著賀拔公的隊伍就這麽完了,為了大家的前途,希望大家另請高明,找一個德望足以服眾的人,領導大家繼續從勝利走向勝利。
寇洛這一撂挑子,眼見軍中群龍無首再次成為一盤散沙,大家都知道隊伍散了對誰也沒有好處,於是督將們聚集在一起,開始重新推舉老大,但軍中眾將資曆、水平都差不多,誰幹也會有人不服,將來這工作沒法開展。更重要的是,無論誰做老大,都既要麵臨與侯莫陳悅對決,還要得到朝廷的承認。
侯莫陳悅的隴右行台也是猛將如雲,像李弼、可朱渾道元、豆盧寧等人都同大家並肩作戰,彼此的能力門清,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另外與朝廷打交道,靠的不僅僅是武力,更是智慧,高超的政治手段。放眼軍中諸將,誰有這個能力?連年齡上占優勢的寇洛都不行,誰還敢強出頭?既然從內部提拔沒有可能,也隻好請外援了,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請就請吧,可是,請誰呢?
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都督趙貴提議請夏州刺史宇文泰來做老大,宇文泰原為大行台左丞、軍府司馬,曾在賀拔嶽身邊參與軍中大事,屬於軍中領導核心人物之一,關鍵是,宇文泰在夏州主政期間,賞罰分明,遠近歸心,實乃軍政大才,有這樣的帶頭人,害怕咱們沒有前途嗎。
達奚武、侯莫陳崇、梁禦、杜朔周等人表示讚同,趙貴的這個提議影響了很多人的一生,這是也是他一生中做出的最重要的決定。
多少年後,當趙貴麵對死亡的時候,不知道他有沒有想起今天的決定,有沒有後悔過?但是。統一意見仍然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左廂大都督李虎明確表示反對。李虎,字文彬,也是賀拔嶽武川老鄉會的一名重要成員。
按照李家的族譜,他們家出自世家大族隴西李氏,李虎的祖父李熙起家金門鎮將。以良家子鎮武川,從此在武川安家,他的父親李天賜做過武川鎮的下級軍官,李虎少有大誌,喜讀書,善騎射。為人輕財仗義,深受賀拔嶽的喜愛。
很早就跟在賀拔嶽左右,曾經跟隨賀拔嶽平定元顥獲取了爵位,後賀拔嶽經略關中,李虎以功授東雍州刺史、衛將軍。賀拔嶽任關中大行台後,又以李虎為左廂大都督,賀拔嶽隨爾朱天光入關時曾經做過這個職位。在賀拔嶽部眾中,李虎的職位略高於其他眾將。
李虎同宇文泰沒有深仇大恨,他隻是覺得宇文泰終歸年輕些,連而立都不到的毛頭小夥子能帶好隊伍?
李虎主張南下荊州請賀拔勝來關中收拾殘局,畢竟賀拔勝是賀拔嶽的兄長,更兼英雄蓋世。在朝也是位高權重,賀拔勝的資曆、職位、名望都能夠壓服眾人。李虎這麽一說,軍中有些人覺得有道理。他們站在了李虎這邊,主張去荊州請賀拔勝。
見兩撥人爭來爭去誰也說服不了誰,有人就說幹脆上報朝廷,請皇帝定奪。
但此舉變數太大,倘若朝廷用人不當,大家也就跟著玩完了。無論讓誰來。第一要帶領大家往前走,第二要為賀拔公報仇。這是前提。
一群武夫選老大,裏麵看不到謀士們的身影。在這個時候,他們知道沒有自己發言的權力,倘若出言不慎,又會找來殺身之禍,武將們一言不合就刀兵相見,文臣們哪裏能與他們抗衡。
而且,武將們也沒有人想起來聽聽儒生們的意見,在他們的心目中,這是自己的事,不用別人插手。
但武人的缺點是講不了大道理,找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所以意見始終不能統一。
軍營內吵作一團,時間卻在一點點流逝,見大家猶豫不決,都督杜朔周真急了:不要再爭了,賀拔老元帥雖好,但遠水不解近渴,今日之事,非宇文夏州不可,趙都督所言甚是,我現在就去夏州。
是的,繼續爭論下去毫無意義,當今之計就是趕緊把宇文泰請過來,到時候大局一定,誰還會有意見,誰還敢有意見?趙貴、侯莫陳崇、達奚武等人讓杜朔周即刻動身。既然誰也說服不了別人,大家就各自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吧。
杜朔周帶左右馳奔統萬城。李虎也離開軍中快馬加鞭往荊州方向而去,李虎這次成為少數派,會不會站錯隊呢?也有人飛馬趕奔洛陽,這一派可以稱為不作為派,把一切推給上司的上司,萬一朝廷派來個糊塗蛋,豈不是毀了大家?
現在比的是速度,誰跑的快誰就占便宜。荊州、洛陽比起夏州,地理距離太遠了,但是,如果情報工作做得好或者事先有打算,還是能夠彌補距離上的差別的,高歡就是個例子。高歡的人已經在路上。
原來翟嵩知道侯莫陳悅得手後,立即返回晉陽向高歡報告,一向穩重的高歡高興地一下從胡床上跳下來,拍著翟嵩的臉頰連聲道:卿除了我最大的心病,一定永不相忘。
翟嵩聽著高歡的巴掌拍得自己啪啪直響,顧上不上疼痛,再獻一計:侯莫陳悅沒有能力安撫賀拔部眾,望丞相早作打算。“卿言之有理。”於是,在高歡的安排下,大丞相府長史侯景一行十幾人離開晉陽向關中趕去。到底誰能夠如願以償地獲得賀拔嶽這支虎狼之師的領導權呢?
不過李虎這次戰隊了錯誤,一個大大的錯誤。
當第一撥接收大員匆忙趕往平涼的時候,夏州的宇文泰還隻是風聞賀拔嶽遇害的消息,他讓城防大都督於謹加強戒備,以防變亂的發生。宇文泰的日子過得還不錯。由於有了原州施政的經驗,宇文泰在夏州的工作開展地相當順利。
夏州同原州一樣屬於胡人聚集區,民族成分特別複雜,胡漢矛盾特別尖銳,所以造反、動亂屬於常態,前刺史斛拔彌俄突憑自己手握三千重兵,遇佛殺佛遇鬼殺鬼,人殺了不少,叛亂卻如原上之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頭疼不已的斛拔彌俄突走了,宇文泰來了。
與斛拔彌俄突不同,宇文泰了解胡漢百姓的想法,找到了動亂的根源,所以自從他出鎮以來,撫剿並重,對那些罪大惡極一條道走到黑的叛亂分子堅決予以鎮壓,對跟隨作亂的百姓們好生安撫,隻要放下武器就是我們大魏朝的好子民。
更重要的是,宇文泰力行建立一個清廉政府,隻要官府少搜刮一點,百姓的日子就好過一點,大家就沒心思造反了,所以很快夏州百姓該種地種地該放羊放羊,州境內出現了少有的和諧景象。安居樂業日子誰不向往?誰不想好好過日子,夏州奇跡居然讓周邊地區也安定下來,連附近的部落武裝也不鬧騰了。
工作上順利,家庭生活也很滋潤,在這裏他有了自己的家。不過,宇文泰雖然成家了卻仍然沒有老婆,他隻是娶了一個隻能稱為妾的女人姚氏。
南北朝時代講究門閥婚,娶老婆是大事,跟皇帝第一個娶不一定是皇後一樣,普通人先娶進門的不一定是正妻。宇文泰二十七歲了,生理上有需要,家也得有人照料,身邊不能一個女人也沒有,一時沒有合適的女人做妻子,所以就先弄了個女人做妾,至於正式的妻子,要門第相當的才行。
姚氏的肚子還真爭氣,十月懷胎瓜熟蒂落給他生了個兒子,宇文家的長子出生了,當然因為母親的原因做不成嫡子,隻能稱為庶長子。因為出生在統萬城,所以宇文泰為這個孩子起名為統萬突,據陳寅恪大師考證,“突”用在詞尾表示火神或者勇士的意思。
統萬突還有個正式的名字叫宇文毓,北周第二任天王第一任皇帝,史稱周明帝。當初趙貴離開夏州後,宇文泰本指望老領導能聽自己一句勸,但是賀拔嶽還是約上侯莫陳悅打靈州去了。
宇文泰的擔心不幸成真,賀拔嶽遇害的消息震動了關西大地。有謠傳說賀拔嶽軍府已經解散,宇文泰非常擔憂,帳內都督陸通不以為然,他堅定地認為軍府一定不會輕易解散,因為每一個督將都知道,賀拔嶽軍府就是大家的靠山和後台,將軍們同軍府的關係就是皮毛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很多人都是懂得的。聽陸通如此一說,宇文泰心中稍寬。
宇文泰很悲傷,對老領導,宇文泰是感激的,一個人人一生中總有幾次重大轉折,總能遇到關鍵時刻拉自己一把的人,他們就是我們生命中得貴人。士為知己者死,賀拔嶽算得上宇文泰生命中的貴人。
就在宇文泰憂心忡忡的時候,杜朔周到了統萬城,宇文泰得到了賀拔嶽遇害的準信,兩人相對落淚,多少令人寬慰的是,軍府仍在。隻要軍府在,就有報仇的機會,宇文泰不禁暗暗讚歎陸通的見識,從此對陸通親近有加。(未完待續)
眼見元帥遇害軍心離散,都督趙貴不禁心如火燎:元帥屍骨未寒,如果隊伍就此瓦解,連個替元帥收屍的人都沒有,我趙符貴如何忍得?‘趙貴召集所部道:仁義之舉,行則為君子,違則為小人,我等受賀拔公大恩,以國士相待,豈可同眾人一樣自顧保命!大家痛哭流涕,齊聲道:一切聽都督的。
趙貴道:賀拔公被害,遺體尚在賊營,我等當為賀拔公厚葬,有人肯從我到河曲走一趟嗎?羽林監、子都督達奚武吼道:趙都督所言甚是,達奚成興願與都督同去。眾人紛紛響應:唯都督是從。
於是,趙貴上馬直奔河曲侯莫陳悅大營,軍中有近五十騎追隨而去。到了河曲大營,麵對仇人,趙貴忍下一口惡氣,與眾人拜倒在地:既然公別受旨,我等亦無話可說,今向大人歸降,願意接受大人號令,但賀拔公畢竟曾為我等主帥,請為他收屍。
侯莫陳悅剛聽說賀拔嶽軍中幾十騎前來,以為是來問罪的,所以心中惴惴不安,早安排手下李弼、豆盧光、元洪業等作準備,現在聽趙貴如此說一顆心算是放到了肚子裏。既然不是反我的,一切自然好商量。
趙貴言辭慷慨,所述入情入理,侯莫陳悅沒有理由反對,便答應了他的請求。於是趙貴等人帶著賀拔嶽的屍體返回大營。
軍中諸將以寇洛年長。又居右都督之職,趙貴等跟寇洛商量,讓寇洛暫時主持為賀拔嶽發喪,在這種形勢下,寇洛自覺責無旁貸。一口應承下來。
又一個柱國露麵了,趙貴是個懂得感恩的人。趙貴算是擁立宇文泰的第一功臣,此舉奠定了他日後的位子。軍中一片哀聲。與此同時,侯莫陳悅軍中一片喜慶,大家紛紛向侯莫陳悅祝表示賀,好像從此身為關隴地區老二的侯莫陳大人順利升級為老大。侯莫陳悅怡然自得。
在歡呼聲中,隴右行台郎中薛竏歎了口氣,幽幽地對自言自語道:侯莫陳悅才略素寡,現在害死國之良將,我們即將成為人家的俘虜了。有什麽可賀的?
對於賀拔嶽部,侯莫陳悅太熟悉了,趙貴、寇洛、李虎、侯莫陳崇、達奚武、若幹惠、梁台等人隨便提溜出一個都是一等一的猛將,他們在平定關隴的戰鬥中戰功卓著,很多人都因功被封為將軍、刺史,他們能服誰?這是隻虎狼之師。駕馭虎狼得有製服虎狼的手段,侯莫陳悅自問自己沒有這兩把刷子。
所以,盡管趙貴等表示臣服。侯莫陳悅仍不敢到賀拔嶽軍中進行安撫,從另一個角度看,侯莫陳悅有點做賊心虛。說到底他是奉了高歡的命令,高歡有權力可以不經過皇帝許可隨便幹掉一個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嗎?
所以,侯莫陳悅不敢麵對大家。說起來,侯莫陳悅還不是個壞人,這事如果換了高歡,一定會理直氣壯地接收掉賀拔嶽的隊伍還讓大家感恩戴德。這就是梟雄同狗熊的區別。
侯莫陳悅擔心賀拔嶽部將們找自己的麻煩,所以不敢久留。率領部曲匆忙離開河曲入隴回到水洛城,至於賀拔嶽的隊伍。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好了,最好的結果當然是作鳥獸散。事實上,賀拔嶽的隊伍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寇洛這個臨時代理老大的威望根本不足以震懾群雄,對於他的號令,很多人不以為然,軍中軍紀渙散,各行其是,寇洛無法禁止。
在這種形勢下,寇洛徹底失望了,他知道在這樣下去,別說為帶領大家發展壯大,隊伍的生存都成了問題,更別說替主公報仇了。寇洛年長,年齡雖然同能力不成正比,但與經驗是成正比的,寇洛不想成為這支軍隊垮掉的罪人,於是他把軍中的都督們叫到一起。
寇洛告訴大家自己很清楚自己的能耐,知道自己不是做老大的料,之所以趕鴨子上架臨時代理主要是不想眼睜睜地看著賀拔公的隊伍就這麽完了,為了大家的前途,希望大家另請高明,找一個德望足以服眾的人,領導大家繼續從勝利走向勝利。
寇洛這一撂挑子,眼見軍中群龍無首再次成為一盤散沙,大家都知道隊伍散了對誰也沒有好處,於是督將們聚集在一起,開始重新推舉老大,但軍中眾將資曆、水平都差不多,誰幹也會有人不服,將來這工作沒法開展。更重要的是,無論誰做老大,都既要麵臨與侯莫陳悅對決,還要得到朝廷的承認。
侯莫陳悅的隴右行台也是猛將如雲,像李弼、可朱渾道元、豆盧寧等人都同大家並肩作戰,彼此的能力門清,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另外與朝廷打交道,靠的不僅僅是武力,更是智慧,高超的政治手段。放眼軍中諸將,誰有這個能力?連年齡上占優勢的寇洛都不行,誰還敢強出頭?既然從內部提拔沒有可能,也隻好請外援了,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請就請吧,可是,請誰呢?
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都督趙貴提議請夏州刺史宇文泰來做老大,宇文泰原為大行台左丞、軍府司馬,曾在賀拔嶽身邊參與軍中大事,屬於軍中領導核心人物之一,關鍵是,宇文泰在夏州主政期間,賞罰分明,遠近歸心,實乃軍政大才,有這樣的帶頭人,害怕咱們沒有前途嗎。
達奚武、侯莫陳崇、梁禦、杜朔周等人表示讚同,趙貴的這個提議影響了很多人的一生,這是也是他一生中做出的最重要的決定。
多少年後,當趙貴麵對死亡的時候,不知道他有沒有想起今天的決定,有沒有後悔過?但是。統一意見仍然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左廂大都督李虎明確表示反對。李虎,字文彬,也是賀拔嶽武川老鄉會的一名重要成員。
按照李家的族譜,他們家出自世家大族隴西李氏,李虎的祖父李熙起家金門鎮將。以良家子鎮武川,從此在武川安家,他的父親李天賜做過武川鎮的下級軍官,李虎少有大誌,喜讀書,善騎射。為人輕財仗義,深受賀拔嶽的喜愛。
很早就跟在賀拔嶽左右,曾經跟隨賀拔嶽平定元顥獲取了爵位,後賀拔嶽經略關中,李虎以功授東雍州刺史、衛將軍。賀拔嶽任關中大行台後,又以李虎為左廂大都督,賀拔嶽隨爾朱天光入關時曾經做過這個職位。在賀拔嶽部眾中,李虎的職位略高於其他眾將。
李虎同宇文泰沒有深仇大恨,他隻是覺得宇文泰終歸年輕些,連而立都不到的毛頭小夥子能帶好隊伍?
李虎主張南下荊州請賀拔勝來關中收拾殘局,畢竟賀拔勝是賀拔嶽的兄長,更兼英雄蓋世。在朝也是位高權重,賀拔勝的資曆、職位、名望都能夠壓服眾人。李虎這麽一說,軍中有些人覺得有道理。他們站在了李虎這邊,主張去荊州請賀拔勝。
見兩撥人爭來爭去誰也說服不了誰,有人就說幹脆上報朝廷,請皇帝定奪。
但此舉變數太大,倘若朝廷用人不當,大家也就跟著玩完了。無論讓誰來。第一要帶領大家往前走,第二要為賀拔公報仇。這是前提。
一群武夫選老大,裏麵看不到謀士們的身影。在這個時候,他們知道沒有自己發言的權力,倘若出言不慎,又會找來殺身之禍,武將們一言不合就刀兵相見,文臣們哪裏能與他們抗衡。
而且,武將們也沒有人想起來聽聽儒生們的意見,在他們的心目中,這是自己的事,不用別人插手。
但武人的缺點是講不了大道理,找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所以意見始終不能統一。
軍營內吵作一團,時間卻在一點點流逝,見大家猶豫不決,都督杜朔周真急了:不要再爭了,賀拔老元帥雖好,但遠水不解近渴,今日之事,非宇文夏州不可,趙都督所言甚是,我現在就去夏州。
是的,繼續爭論下去毫無意義,當今之計就是趕緊把宇文泰請過來,到時候大局一定,誰還會有意見,誰還敢有意見?趙貴、侯莫陳崇、達奚武等人讓杜朔周即刻動身。既然誰也說服不了別人,大家就各自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吧。
杜朔周帶左右馳奔統萬城。李虎也離開軍中快馬加鞭往荊州方向而去,李虎這次成為少數派,會不會站錯隊呢?也有人飛馬趕奔洛陽,這一派可以稱為不作為派,把一切推給上司的上司,萬一朝廷派來個糊塗蛋,豈不是毀了大家?
現在比的是速度,誰跑的快誰就占便宜。荊州、洛陽比起夏州,地理距離太遠了,但是,如果情報工作做得好或者事先有打算,還是能夠彌補距離上的差別的,高歡就是個例子。高歡的人已經在路上。
原來翟嵩知道侯莫陳悅得手後,立即返回晉陽向高歡報告,一向穩重的高歡高興地一下從胡床上跳下來,拍著翟嵩的臉頰連聲道:卿除了我最大的心病,一定永不相忘。
翟嵩聽著高歡的巴掌拍得自己啪啪直響,顧上不上疼痛,再獻一計:侯莫陳悅沒有能力安撫賀拔部眾,望丞相早作打算。“卿言之有理。”於是,在高歡的安排下,大丞相府長史侯景一行十幾人離開晉陽向關中趕去。到底誰能夠如願以償地獲得賀拔嶽這支虎狼之師的領導權呢?
不過李虎這次戰隊了錯誤,一個大大的錯誤。
當第一撥接收大員匆忙趕往平涼的時候,夏州的宇文泰還隻是風聞賀拔嶽遇害的消息,他讓城防大都督於謹加強戒備,以防變亂的發生。宇文泰的日子過得還不錯。由於有了原州施政的經驗,宇文泰在夏州的工作開展地相當順利。
夏州同原州一樣屬於胡人聚集區,民族成分特別複雜,胡漢矛盾特別尖銳,所以造反、動亂屬於常態,前刺史斛拔彌俄突憑自己手握三千重兵,遇佛殺佛遇鬼殺鬼,人殺了不少,叛亂卻如原上之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頭疼不已的斛拔彌俄突走了,宇文泰來了。
與斛拔彌俄突不同,宇文泰了解胡漢百姓的想法,找到了動亂的根源,所以自從他出鎮以來,撫剿並重,對那些罪大惡極一條道走到黑的叛亂分子堅決予以鎮壓,對跟隨作亂的百姓們好生安撫,隻要放下武器就是我們大魏朝的好子民。
更重要的是,宇文泰力行建立一個清廉政府,隻要官府少搜刮一點,百姓的日子就好過一點,大家就沒心思造反了,所以很快夏州百姓該種地種地該放羊放羊,州境內出現了少有的和諧景象。安居樂業日子誰不向往?誰不想好好過日子,夏州奇跡居然讓周邊地區也安定下來,連附近的部落武裝也不鬧騰了。
工作上順利,家庭生活也很滋潤,在這裏他有了自己的家。不過,宇文泰雖然成家了卻仍然沒有老婆,他隻是娶了一個隻能稱為妾的女人姚氏。
南北朝時代講究門閥婚,娶老婆是大事,跟皇帝第一個娶不一定是皇後一樣,普通人先娶進門的不一定是正妻。宇文泰二十七歲了,生理上有需要,家也得有人照料,身邊不能一個女人也沒有,一時沒有合適的女人做妻子,所以就先弄了個女人做妾,至於正式的妻子,要門第相當的才行。
姚氏的肚子還真爭氣,十月懷胎瓜熟蒂落給他生了個兒子,宇文家的長子出生了,當然因為母親的原因做不成嫡子,隻能稱為庶長子。因為出生在統萬城,所以宇文泰為這個孩子起名為統萬突,據陳寅恪大師考證,“突”用在詞尾表示火神或者勇士的意思。
統萬突還有個正式的名字叫宇文毓,北周第二任天王第一任皇帝,史稱周明帝。當初趙貴離開夏州後,宇文泰本指望老領導能聽自己一句勸,但是賀拔嶽還是約上侯莫陳悅打靈州去了。
宇文泰的擔心不幸成真,賀拔嶽遇害的消息震動了關西大地。有謠傳說賀拔嶽軍府已經解散,宇文泰非常擔憂,帳內都督陸通不以為然,他堅定地認為軍府一定不會輕易解散,因為每一個督將都知道,賀拔嶽軍府就是大家的靠山和後台,將軍們同軍府的關係就是皮毛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很多人都是懂得的。聽陸通如此一說,宇文泰心中稍寬。
宇文泰很悲傷,對老領導,宇文泰是感激的,一個人人一生中總有幾次重大轉折,總能遇到關鍵時刻拉自己一把的人,他們就是我們生命中得貴人。士為知己者死,賀拔嶽算得上宇文泰生命中的貴人。
就在宇文泰憂心忡忡的時候,杜朔周到了統萬城,宇文泰得到了賀拔嶽遇害的準信,兩人相對落淚,多少令人寬慰的是,軍府仍在。隻要軍府在,就有報仇的機會,宇文泰不禁暗暗讚歎陸通的見識,從此對陸通親近有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