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即位,先帝元修被殯於草堂佛寺,十餘年後才正式葬於雲陵。在大魏朝宣武、孝明帝年間民間曾經流傳一首歌謠:“狐非狐,貉非貉,焦梨狗子齧斷索。”
意思是像狐狸不是狐狸,像貉子不是貉子,是焦梨狗子咬斷了繩索。到了今天,人們才明白,原來民謠在這裏應驗了,民間俗稱黑獺為焦梨狗子,索即索發,特指拓跋鮮卑。元修不明不白地掛了,曾經的心腹斛斯椿、王思政沒有任何表示。
也許他們是對故主徹底失望了,也許更多是為了明哲保身,畢竟,要想在關中混下去,宇文泰這一關是必須要過的,大家都是江湖上的滾刀肉,都是明白人。隻有諫議大夫宋球上來書呆子脾氣,毫無顧忌地嚎啕大哭直到嘔血,一連幾天水米不進,顯示了忠臣應有的風範。宇文泰以其天下名儒的原因,也沒有加罪。
史家記載的這段往事很簡單,看起來當時的形勢很平靜,似乎一切都很順利和自然,但從宋球沒有被加罪這條記載看,宇文泰當時應該是殺氣騰騰的,倘若宋球換做斛斯椿、王思政或者獨孤如願,恐怕都免不了滅門之災。新帝即位免不了調整人事關係,但由於皇帝隻是擺設,一切還是宇文泰說了算,所以不管怎樣調整宇文泰必須掌握軍政大權,其他的三師三公等作為榮譽稱號給不給誰反倒無關緊要了。
委任狀下達,丞相、略陽公宇文泰兼任都督中外諸軍(軍委主席)、錄尚書事(政治局委員主管國務院)、大行台(關西政府首腦),改封為安定郡公。南陽王妃乙弗氏升級為皇後,嫡長子元欽立為皇太子。
在西魏政壇發生巨變的時候,兩位親元修的高級將領李虎和獨孤如願都不在長安,獨孤如願帶著心腹愛將楊忠在荊州征戰。而李虎則與趙貴、李弼等人在靈州大戰曹泥。事情都是平行發生的,所以隻能似評書一般來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說獨孤如願。
原來,孝武帝入關後,關東地區各州郡的刺史都督們開始站隊了。要麽繼續追隨元修,要麽易幟奉高歡的號令,皇帝已經出關,在關東地區,有誰敢輕易對抗高歡的超強戰隊?所以,大部分州郡都選擇站在高歡一方。
也有不服氣的。與高歡同為爾朱集團大佬的齊州刺史侯淵、兗州刺史樊子鵠、青州刺史東萊王貴平結成同盟不表態持觀望態度。當時的代理皇帝清河王元亶派汝陽王元暹為齊州刺史,取代侯淵,侯淵不服,元暹武力奪取了齊州。
高歡命元暹把俘虜的部曲家屬還給侯淵,讓侯淵取代元貴平做青州刺史。為了打消侯淵的顧慮,高歡親自寫信給侯淵打氣,侯淵襲擊了元貴平,將其首級送到洛陽,大佬聯盟被輕鬆打破。
三角聯盟一個被殺一個反水,樊子鵠很無語,他知道高歡不會放過他們,甚至。侯淵也不會有好下場,他決定放手一搏,於是據州城與南青州刺史大野拔一道響應關西。潁川太守太原郡公元洪威聚眾響應關西。蠻酋樊五能破淅陽郡。響應關西。
在這種情況下,西魏最高軍事統帥宇文泰決定利用河南地的不安定因素謀取河南一席之地。考慮到西從諸將在河南有過施政經曆的將領中以武衛將軍獨孤如願威信高,所以命獨孤如願出關經略三荊地區,獨孤如願的名字上又加了一串官銜:衛大將軍、都督三荊諸軍事、尚書右仆射、東南道行台、大都督、荊州刺史。
獨孤如願帶著心腹愛將楊忠、宇文虯上路了,所領兵馬不多,一千人左右。按照宇文泰軍隊的建製。大都督帶兵一千,雖然這次要到敵占區開辟根據地。宇文泰也沒有破例多給點人,獨孤如願在荊州無論做都督還是做郡守都很成功。荊州人民都很懷念他。有人氣,還會缺少兵馬嗎?
但是,事情是這樣簡單嗎?別忘了,獨孤如願的父母、老婆、兒子據說已經被軟禁在晉陽。倘若獨孤如願出兵同高歡開戰,他的親人們會不會成為人質?以小人之心度宇文泰君子之腹,宇文泰將獨孤如願當做了棄子。這種想法很邪惡,但卻不能否認這種選項的存在。
可能嗎?獨孤如願同宇文泰的關係非同一般,兩人從小玩到大,從武川玩到河北。譬如大家都認為,同學之間的友情很純潔也很鐵,但這種關係的持續有一個前提,即大家不能有交集,比如兩個人如果在同一個公司,競爭出現了,當兩人之間的地位發生變化的時候,曾經的親密變作了令人尷尬的關係。
宇文泰不能忘記,獨孤如願帶著賀拔勝的命令到平涼跟自己爭奪軍府的指揮權,獨孤如願拋棄妻子追隨元修顯示了他的忠君思想,獨孤如願的心腸是硬的,跟自己一樣硬。因此,獨孤如願不能讓宇文泰完全放心。
把他派到河南,讓他自生自滅吧,工作開展的好是我用人得當,如果出師不順正好少了一個未來的威脅。在獨孤如願踏上東征之路的時候,對於西荊州境內的叛亂,有人已經沉不住氣了。
淅陽陷落的消息傳到穰城,東魏西荊州刺史、南道行台辛纂馬上召集文武打算派兵鎮壓,行台郎中李廣勸道:淅陽不過一城之地,山路險峻,到處都是不服王化的山民。兵少了不能製敵,兵多了後方空虛。倘若出師不利,威名受損,州城難保了。
辛篡反問道:難道有賊不討伐嗎?李廣道:所憂在腹心之疾,哪裏有空顧得上疥癬之患,比起荊州,一個淅陽郡算什麽。朝廷台軍已經大破元洪威,料想不日就到,公隻要守住州城,就是丟失了淅陽。也沒有什麽可惜的。
辛篡一意孤行執意派兵,人派出去了,任務沒有完成,人也沒影了,原來荊州兵為樊五能所破。諸將害怕被追究責任幹脆逃之夭夭了。
穰城城民有人暗地裏跟獨孤如願通消息,獨孤如願到了武關。東魏台軍已經得知獨孤如願的動向,以東魏弘農太守田八能率蠻兵在淅陽防守,另派都督張齊民以步騎三千繞道獨孤如願後麵尾隨而來,以此形成兩麵夾攻之勢。
麵對不利形勢,獨孤如願對部眾說:今我部士卒不過千人。如今首尾受敵,倘若回頭攻齊民,則當地民眾一定以為我要退回去,那麽那些左右搖擺的人勢必爭著來攻擊我等。
不如全力攻擊八能,八能拿下了。齊民不戰自潰。楊忠、宇文虯等表示讚同。果如獨孤如願所料,田八能沒想到西軍會回師主動接戰,倉促之下被擊破,張啟齊民驚懼而走。
獨孤如願一路急行軍奔襲穰城,辛篡出城迎戰。獨孤如願兵不足千人,穰城守軍怎麽算也數倍於西軍,所以辛篡把獨孤如願當做了送死的人。這一下,辛篡又失誤了。兩軍對陣。獨孤如願一馬當先,高聲斷喝:還認得獨孤如願嗎?是獨孤將軍。有人歡呼。
既然認得獨孤如願,且聽我言。如今高歡倒行逆施以臣逼君,實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汝等大魏子民,難道願意助紂為虐嗎?今本大都督奉聖旨招撫三荊,汝等還等什麽?荊州軍中有很多人原在獨孤如願帳下。軍官士兵大多受過獨孤如願的恩惠,現在聽故主所言有理。有人馬上思想開小差調轉馬頭散去。
看著身邊的人一下少了許多,辛篡傻眼了。這仗沒法打了,慌忙帶心腹左右急急回城打算據城死守。獨孤如願下令衝鋒,楊忠率眾追殺,荊州兵死傷無數。城中士兵放辛篡進門,城門還沒有關好,楊忠已經殺到。
楊忠喝道:我大軍已到,城內有接應之人,爾等若想求生,還不給我退下!守門軍士們一哄而散,楊忠率軍入城,飛馬馳射,辛篡衛兵百餘人沒有人敢挫其鋒,紛紛扔掉武器下馬投降,楊忠將等辛篡。隊伍壯大了,人也多了,獨孤如願於是分兵擴張,三荊地區平定。
朝廷旨意下,獨孤如願晉升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然而,詔命發送者已經從元修變作了元寶炬,獨孤如願雖然很震驚,但思忖之下仍然接受了冊封。不管怎麽說,若能守住三荊這塊根據地,自己就成為實力派,是怕誰?可惜好日子不長。
東魏丞相高歡開始肅清國內反叛勢力,樊子鵠、元洪威等兵敗被殺。河南地的親西魏勢力被消滅殆盡。半年後,東魏大將高敖曹、侯景率大軍來攻,獨孤如願兵少無援,三荊已經成為孤島,回關中的道路已經隔斷,萬般無奈之下隻好帶楊忠追隨老上級賀拔勝投奔了南梁。
在獨孤如願被派往河南的時候,渭州方麵傳來消息,可朱渾道元出走了。可朱渾道元本是侯莫陳悅部將,老家在懷朔鎮,六鎮大亂前也曾經跟高歡小圈子有來往,後來大家一起跟著爾朱榮混,高歡見其家族鼎盛又刻意示好,所以可朱渾道元跟高歡的關係一直不錯。
可朱渾道元隨侯莫陳悅西征的時候,老母兄弟留在洛陽,後隨高歡遷都搬到了鄴城,雖然大家各為其主,高歡還算念舊之人,對可朱渾一家很照顧。
侯莫陳悅敗亡後,時任渭州刺史的可朱渾道元收拾侯莫陳殘部據守秦州,宇文泰本想宜將剩勇追窮寇,但這次讓他體會到了什麽叫窮寇莫追,在侯莫陳悅手裏不堪一擊的秦州戰士在可朱渾道元的激勵下再次煥發了戰鬥的激情,宇文泰居然沒攻下來,最後雙方妥協簽訂盟約,可朱渾道元讓出秦州回渭州,名義上服從宇文泰的領導。
但是,可朱渾道元的鄴城關係太多,宇文泰根本不放心,同樣,可朱渾道元也不放心宇文泰,所以一直跟高歡保持著聯係。元修西奔,高歡跟關中徹底決裂,可朱渾道元開始秘密準備東行。從渭州到關中有一南一北兩條路。
南路要經過雍州出潼關或者武關,這條路上處處有宇文泰的精兵強將把守,顯然走不通。北路從渭州北上經河州、原州到靈州,然後越過黃河到沃野鎮,這條路雖然難走且路途遙遠,但相對安全。
靈州的曹泥一向跟高歡走得很近,靈州大都督劉豐生跟可朱渾道元是至交好友,而劉豐生是曹泥的女婿,基於這些關係可朱渾道元決定選擇走北路到靈州,然後經過雲州奔晉陽。
冬十月,可朱渾道元率所部三千戶自渭州出發,北渡烏蘭津過河州、原州到了靈州,曹泥給他補充了糧食和水,稍事休息後繼續東行。一路上各州郡派出的小股部隊多次騷擾,都被可朱渾道元擊退。
事實上,可朱渾道元出走後,渭州處於無政府狀態,境內的羌人開始搶掠,州內一片混亂,與吐穀渾接壤的河州也出現動亂的跡象,各州郡據城自保,對堵截叛軍基本不積極。
在這種情形下,秦州刺史李弼果斷地讓城防大都督、長史長孫慶明趕赴渭州善後。可朱渾道元的叛逃令宇文泰十分氣惱,把一口惡氣灑在幫助可朱渾道元東歸的靈州曹泥身上。
從賀拔嶽時代開始,靈州就是釘子戶,過去因為地處偏遠,對關中沒有什麽威脅,所以本著懷遠的原則一忍再忍,現在倒好,靈州成了關西督將們叛逃的跳板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宇文泰決定動手了。
宇文泰派出了一個豪華陣容,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兼右衛將軍趙貴為大都督,驍騎將軍、儀同三司李虎、秦州刺史李弼為都督。李虎雖然一直受到高規格的優待,但很少出征,畢竟,在平涼擁戴宇文泰的過程中他屬於反對派。
趙貴和李弼算是宇文泰的絕對心腹。李虎半路上又網羅了一支奇兵。在北方邊境地區活躍著不服王化的費也頭部落,李虎派人跟他們聯係,相約共同對付曹泥。曹泥、劉豐生據城死守,一直堅持了四十多天。
靈州所在地區是黃河衝積而成的平原,即銀川平原。州城薄骨律鎮本在大河中央,李虎將河水引過來,水淹靈州,曹泥掩護可朱渾道元的任務已經完成,繼續抵抗下去隻能城毀人亡,在這種情況下曹泥請降。
宇文泰原沒想到靈州如此頑強,大軍遠征曠日持久早有點吃不消了,而長安方麵大統天子剛剛即位人心擾動,所以對曹泥的歸附正求之不得,不過,宇文泰要求將曹泥的部眾遷往鹹陽。(未完待續)
意思是像狐狸不是狐狸,像貉子不是貉子,是焦梨狗子咬斷了繩索。到了今天,人們才明白,原來民謠在這裏應驗了,民間俗稱黑獺為焦梨狗子,索即索發,特指拓跋鮮卑。元修不明不白地掛了,曾經的心腹斛斯椿、王思政沒有任何表示。
也許他們是對故主徹底失望了,也許更多是為了明哲保身,畢竟,要想在關中混下去,宇文泰這一關是必須要過的,大家都是江湖上的滾刀肉,都是明白人。隻有諫議大夫宋球上來書呆子脾氣,毫無顧忌地嚎啕大哭直到嘔血,一連幾天水米不進,顯示了忠臣應有的風範。宇文泰以其天下名儒的原因,也沒有加罪。
史家記載的這段往事很簡單,看起來當時的形勢很平靜,似乎一切都很順利和自然,但從宋球沒有被加罪這條記載看,宇文泰當時應該是殺氣騰騰的,倘若宋球換做斛斯椿、王思政或者獨孤如願,恐怕都免不了滅門之災。新帝即位免不了調整人事關係,但由於皇帝隻是擺設,一切還是宇文泰說了算,所以不管怎樣調整宇文泰必須掌握軍政大權,其他的三師三公等作為榮譽稱號給不給誰反倒無關緊要了。
委任狀下達,丞相、略陽公宇文泰兼任都督中外諸軍(軍委主席)、錄尚書事(政治局委員主管國務院)、大行台(關西政府首腦),改封為安定郡公。南陽王妃乙弗氏升級為皇後,嫡長子元欽立為皇太子。
在西魏政壇發生巨變的時候,兩位親元修的高級將領李虎和獨孤如願都不在長安,獨孤如願帶著心腹愛將楊忠在荊州征戰。而李虎則與趙貴、李弼等人在靈州大戰曹泥。事情都是平行發生的,所以隻能似評書一般來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說獨孤如願。
原來,孝武帝入關後,關東地區各州郡的刺史都督們開始站隊了。要麽繼續追隨元修,要麽易幟奉高歡的號令,皇帝已經出關,在關東地區,有誰敢輕易對抗高歡的超強戰隊?所以,大部分州郡都選擇站在高歡一方。
也有不服氣的。與高歡同為爾朱集團大佬的齊州刺史侯淵、兗州刺史樊子鵠、青州刺史東萊王貴平結成同盟不表態持觀望態度。當時的代理皇帝清河王元亶派汝陽王元暹為齊州刺史,取代侯淵,侯淵不服,元暹武力奪取了齊州。
高歡命元暹把俘虜的部曲家屬還給侯淵,讓侯淵取代元貴平做青州刺史。為了打消侯淵的顧慮,高歡親自寫信給侯淵打氣,侯淵襲擊了元貴平,將其首級送到洛陽,大佬聯盟被輕鬆打破。
三角聯盟一個被殺一個反水,樊子鵠很無語,他知道高歡不會放過他們,甚至。侯淵也不會有好下場,他決定放手一搏,於是據州城與南青州刺史大野拔一道響應關西。潁川太守太原郡公元洪威聚眾響應關西。蠻酋樊五能破淅陽郡。響應關西。
在這種情況下,西魏最高軍事統帥宇文泰決定利用河南地的不安定因素謀取河南一席之地。考慮到西從諸將在河南有過施政經曆的將領中以武衛將軍獨孤如願威信高,所以命獨孤如願出關經略三荊地區,獨孤如願的名字上又加了一串官銜:衛大將軍、都督三荊諸軍事、尚書右仆射、東南道行台、大都督、荊州刺史。
獨孤如願帶著心腹愛將楊忠、宇文虯上路了,所領兵馬不多,一千人左右。按照宇文泰軍隊的建製。大都督帶兵一千,雖然這次要到敵占區開辟根據地。宇文泰也沒有破例多給點人,獨孤如願在荊州無論做都督還是做郡守都很成功。荊州人民都很懷念他。有人氣,還會缺少兵馬嗎?
但是,事情是這樣簡單嗎?別忘了,獨孤如願的父母、老婆、兒子據說已經被軟禁在晉陽。倘若獨孤如願出兵同高歡開戰,他的親人們會不會成為人質?以小人之心度宇文泰君子之腹,宇文泰將獨孤如願當做了棄子。這種想法很邪惡,但卻不能否認這種選項的存在。
可能嗎?獨孤如願同宇文泰的關係非同一般,兩人從小玩到大,從武川玩到河北。譬如大家都認為,同學之間的友情很純潔也很鐵,但這種關係的持續有一個前提,即大家不能有交集,比如兩個人如果在同一個公司,競爭出現了,當兩人之間的地位發生變化的時候,曾經的親密變作了令人尷尬的關係。
宇文泰不能忘記,獨孤如願帶著賀拔勝的命令到平涼跟自己爭奪軍府的指揮權,獨孤如願拋棄妻子追隨元修顯示了他的忠君思想,獨孤如願的心腸是硬的,跟自己一樣硬。因此,獨孤如願不能讓宇文泰完全放心。
把他派到河南,讓他自生自滅吧,工作開展的好是我用人得當,如果出師不順正好少了一個未來的威脅。在獨孤如願踏上東征之路的時候,對於西荊州境內的叛亂,有人已經沉不住氣了。
淅陽陷落的消息傳到穰城,東魏西荊州刺史、南道行台辛纂馬上召集文武打算派兵鎮壓,行台郎中李廣勸道:淅陽不過一城之地,山路險峻,到處都是不服王化的山民。兵少了不能製敵,兵多了後方空虛。倘若出師不利,威名受損,州城難保了。
辛篡反問道:難道有賊不討伐嗎?李廣道:所憂在腹心之疾,哪裏有空顧得上疥癬之患,比起荊州,一個淅陽郡算什麽。朝廷台軍已經大破元洪威,料想不日就到,公隻要守住州城,就是丟失了淅陽。也沒有什麽可惜的。
辛篡一意孤行執意派兵,人派出去了,任務沒有完成,人也沒影了,原來荊州兵為樊五能所破。諸將害怕被追究責任幹脆逃之夭夭了。
穰城城民有人暗地裏跟獨孤如願通消息,獨孤如願到了武關。東魏台軍已經得知獨孤如願的動向,以東魏弘農太守田八能率蠻兵在淅陽防守,另派都督張齊民以步騎三千繞道獨孤如願後麵尾隨而來,以此形成兩麵夾攻之勢。
麵對不利形勢,獨孤如願對部眾說:今我部士卒不過千人。如今首尾受敵,倘若回頭攻齊民,則當地民眾一定以為我要退回去,那麽那些左右搖擺的人勢必爭著來攻擊我等。
不如全力攻擊八能,八能拿下了。齊民不戰自潰。楊忠、宇文虯等表示讚同。果如獨孤如願所料,田八能沒想到西軍會回師主動接戰,倉促之下被擊破,張啟齊民驚懼而走。
獨孤如願一路急行軍奔襲穰城,辛篡出城迎戰。獨孤如願兵不足千人,穰城守軍怎麽算也數倍於西軍,所以辛篡把獨孤如願當做了送死的人。這一下,辛篡又失誤了。兩軍對陣。獨孤如願一馬當先,高聲斷喝:還認得獨孤如願嗎?是獨孤將軍。有人歡呼。
既然認得獨孤如願,且聽我言。如今高歡倒行逆施以臣逼君,實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汝等大魏子民,難道願意助紂為虐嗎?今本大都督奉聖旨招撫三荊,汝等還等什麽?荊州軍中有很多人原在獨孤如願帳下。軍官士兵大多受過獨孤如願的恩惠,現在聽故主所言有理。有人馬上思想開小差調轉馬頭散去。
看著身邊的人一下少了許多,辛篡傻眼了。這仗沒法打了,慌忙帶心腹左右急急回城打算據城死守。獨孤如願下令衝鋒,楊忠率眾追殺,荊州兵死傷無數。城中士兵放辛篡進門,城門還沒有關好,楊忠已經殺到。
楊忠喝道:我大軍已到,城內有接應之人,爾等若想求生,還不給我退下!守門軍士們一哄而散,楊忠率軍入城,飛馬馳射,辛篡衛兵百餘人沒有人敢挫其鋒,紛紛扔掉武器下馬投降,楊忠將等辛篡。隊伍壯大了,人也多了,獨孤如願於是分兵擴張,三荊地區平定。
朝廷旨意下,獨孤如願晉升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然而,詔命發送者已經從元修變作了元寶炬,獨孤如願雖然很震驚,但思忖之下仍然接受了冊封。不管怎麽說,若能守住三荊這塊根據地,自己就成為實力派,是怕誰?可惜好日子不長。
東魏丞相高歡開始肅清國內反叛勢力,樊子鵠、元洪威等兵敗被殺。河南地的親西魏勢力被消滅殆盡。半年後,東魏大將高敖曹、侯景率大軍來攻,獨孤如願兵少無援,三荊已經成為孤島,回關中的道路已經隔斷,萬般無奈之下隻好帶楊忠追隨老上級賀拔勝投奔了南梁。
在獨孤如願被派往河南的時候,渭州方麵傳來消息,可朱渾道元出走了。可朱渾道元本是侯莫陳悅部將,老家在懷朔鎮,六鎮大亂前也曾經跟高歡小圈子有來往,後來大家一起跟著爾朱榮混,高歡見其家族鼎盛又刻意示好,所以可朱渾道元跟高歡的關係一直不錯。
可朱渾道元隨侯莫陳悅西征的時候,老母兄弟留在洛陽,後隨高歡遷都搬到了鄴城,雖然大家各為其主,高歡還算念舊之人,對可朱渾一家很照顧。
侯莫陳悅敗亡後,時任渭州刺史的可朱渾道元收拾侯莫陳殘部據守秦州,宇文泰本想宜將剩勇追窮寇,但這次讓他體會到了什麽叫窮寇莫追,在侯莫陳悅手裏不堪一擊的秦州戰士在可朱渾道元的激勵下再次煥發了戰鬥的激情,宇文泰居然沒攻下來,最後雙方妥協簽訂盟約,可朱渾道元讓出秦州回渭州,名義上服從宇文泰的領導。
但是,可朱渾道元的鄴城關係太多,宇文泰根本不放心,同樣,可朱渾道元也不放心宇文泰,所以一直跟高歡保持著聯係。元修西奔,高歡跟關中徹底決裂,可朱渾道元開始秘密準備東行。從渭州到關中有一南一北兩條路。
南路要經過雍州出潼關或者武關,這條路上處處有宇文泰的精兵強將把守,顯然走不通。北路從渭州北上經河州、原州到靈州,然後越過黃河到沃野鎮,這條路雖然難走且路途遙遠,但相對安全。
靈州的曹泥一向跟高歡走得很近,靈州大都督劉豐生跟可朱渾道元是至交好友,而劉豐生是曹泥的女婿,基於這些關係可朱渾道元決定選擇走北路到靈州,然後經過雲州奔晉陽。
冬十月,可朱渾道元率所部三千戶自渭州出發,北渡烏蘭津過河州、原州到了靈州,曹泥給他補充了糧食和水,稍事休息後繼續東行。一路上各州郡派出的小股部隊多次騷擾,都被可朱渾道元擊退。
事實上,可朱渾道元出走後,渭州處於無政府狀態,境內的羌人開始搶掠,州內一片混亂,與吐穀渾接壤的河州也出現動亂的跡象,各州郡據城自保,對堵截叛軍基本不積極。
在這種情形下,秦州刺史李弼果斷地讓城防大都督、長史長孫慶明趕赴渭州善後。可朱渾道元的叛逃令宇文泰十分氣惱,把一口惡氣灑在幫助可朱渾道元東歸的靈州曹泥身上。
從賀拔嶽時代開始,靈州就是釘子戶,過去因為地處偏遠,對關中沒有什麽威脅,所以本著懷遠的原則一忍再忍,現在倒好,靈州成了關西督將們叛逃的跳板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宇文泰決定動手了。
宇文泰派出了一個豪華陣容,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兼右衛將軍趙貴為大都督,驍騎將軍、儀同三司李虎、秦州刺史李弼為都督。李虎雖然一直受到高規格的優待,但很少出征,畢竟,在平涼擁戴宇文泰的過程中他屬於反對派。
趙貴和李弼算是宇文泰的絕對心腹。李虎半路上又網羅了一支奇兵。在北方邊境地區活躍著不服王化的費也頭部落,李虎派人跟他們聯係,相約共同對付曹泥。曹泥、劉豐生據城死守,一直堅持了四十多天。
靈州所在地區是黃河衝積而成的平原,即銀川平原。州城薄骨律鎮本在大河中央,李虎將河水引過來,水淹靈州,曹泥掩護可朱渾道元的任務已經完成,繼續抵抗下去隻能城毀人亡,在這種情況下曹泥請降。
宇文泰原沒想到靈州如此頑強,大軍遠征曠日持久早有點吃不消了,而長安方麵大統天子剛剛即位人心擾動,所以對曹泥的歸附正求之不得,不過,宇文泰要求將曹泥的部眾遷往鹹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