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兒子嘲笑人,母親生氣的說,“我看人家杜如晦就比你強,什麽都知道,不像你,就知道吃”,兒子不服氣的說,“我看杜如晦就會吹牛,有什麽了不起的,昨天還說自己有宰相的才能呢,要是他能當宰相,我就能當皇帝。媽,你說是不是,我要當上皇帝,您就是太後。”


    母親說:“我可不想當什麽太後,我隻希望你平平安安的,娶個媳婦,給我生個大胖孫子,杜如晦那孩子,讀書多,懂得多,就是有一點不好……兒子搶著說:“好吹牛,媽你也這麽說”兒子大笑。“我看他會是你們中間最有出息的……兒子很不屑的“切”。


    隋大業年間參加吏部考試,吏部侍郎高孝基和杜如晦侃了幾段,感覺這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知人間治國之道,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很激動的握著杜如晦的手,滿含熱淚的(這個有點誇張)說:“你一定可以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要好自為之。”


    從高孝基的話中,我看出他對杜如晦張揚的性格有一種擔憂,害怕他與官場格格不入,害怕他與君主合不來,幸好杜如晦的搭檔是謙遜謹慎的房玄齡,侍奉的君主是勵精圖治的李世民。


    雖然看出了杜如晦的才能,卻絲毫沒有給予照顧,高孝基隻給了杜如晦一個縣尉,杜如晦嫌官小,感覺很屈才,又不好意思說,像自己多麽官迷似的,幹脆撂挑子,不幹了。史載:棄官去。這哥們不僅傲,而且傲到骨子裏了。


    混來混去,混了十幾年。杜如晦一直鬱鬱不得誌,估計再向下發展,按他的性格。會寫出很多懷才不遇的詩篇(也可以為唐朝的詩歌事業做貢獻),那樣大唐興許會少一位良相。多一位大詩人。


    男人懷才和女人懷孕是不一樣的,女人懷孕用眼睛能看出來,男人懷才用一般的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因為如此,有很多勵精圖治的君主和恃才傲物的人才就這樣失之交臂,君主隻看到“傲物”的缺點,卻沒有發現“傲物”是因為有“才”。


    懷才不遇的人在中國曆史上並不少見,當然了。也分兩種,一種是真的有才華,一種沒有才華裝作有才華,注意要是始終懷才不遇的話,這兩種人是很難分辨出來的。


    命運對杜如晦是公平的,似乎還有偏愛,讓他進入了秦王府,成了李世民的屬下,但是似乎李世民對他並不重視,這讓杜如晦很神傷。認為自己所投非人。


    就像一個打扮好的新娘等著新郎來入洞房,等了好久,門終於打開了。新郎卻是被攙著回來的,原來不勝酒力,被朋友灌醉了,無需多言,新娘一定很失望。


    然而杜如晦比新娘還失望。當時秦王府的很多人紛紛被外放到各地當地方官,杜如晦的名字也赫然在名單之列,對於那些混飯吃的人,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對於杜如晦這種想幹事的人來說。簡直是一種發配,遠離政治中心。這一走就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回來,也許既是永別。自己當宰相的夢將永遠破滅,這裏就是終點。


    關鍵時刻,杜如晦還要感謝他後來的搭檔房玄齡同誌,房玄齡把杜如晦推薦給了李世民,“殿下,你要是隻想當個藩王,杜如晦沒有用,你要是想經略天下,沒有此人不行。”什麽樣的人,能得到房玄齡這麽高的讚揚,李世民對杜如晦頓時來了興趣,我要見他一見。


    杜如晦知道這次的談話將決定他以後的命運,是走是留,是受器重還是被外放,就看自己這張嘴了,杜如晦使出渾身解數,把能說的,該說的,想說的,一股腦的都對李世民說了。出來的時候,房玄齡問李世民怎麽樣,李世民回答說“真能侃,口才很好,”頓了頓“留下他吧”。


    看來小時候吹吹牛也不是什麽壞事,即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又可以鍛煉一下口才。李世民本人對杜如晦這種看了幾本書,就仗著口才來賣弄的人並沒有多少好感,主要是給房玄齡麵子,要是推薦一個,自己否一個,以後老房的工作也沒法幹了。


    之後,杜如晦跟著李世民行軍打仗,李世民慢慢發現這個人原來並不像自己想的那麽差,雖然好吹牛,侃大山無人能及,還是有著可取之處的。


    例如;看事情總能看到本質,發表言論總能說到點子上,比那些沙場老將靠譜多了,漸漸被世民重用起來,掌管機密,運籌帷幄成了杜如晦的工作。行政才能突出,軍中事務繁多,剖斷如流,處理的有條不紊,為當時的人所稱讚,李世民偷著樂,幸虧沒將他放走,自己算是撿了一個寶。發動玄武門之變,我猜測杜如晦也參與了拍板,畢竟拍板是這老兄的看門絕技,靠著吃飯的本領,天下隻此一家,別無分店,又不外傳,有這麽一個高手,李世民再不用,實在有暴斂天物的嫌疑。


    等到李世民當了皇帝,也沒忘記那個,善於侃大山,行政能力突出的杜如晦,讓他和房玄齡同掌朝政,當了宰相。


    當時,有了事,房玄齡給李世民出主意,這事這麽辦行,那麽辦也行,到底怎麽辦最好,還得等杜如晦來拍板,等到杜如晦來了,常常按照房玄齡的計策實行。此所謂“房謀杜斷”。


    拍板可是個技術活,不是想拍就能拍的,更加不是想怎麽拍就怎麽拍的,智謀如房玄齡都不該自己拍板。別以為拍板就是把板子往桌子上一拍,這事就這麽辦了,沒這麽簡單,要知道,要是自己買頭豬,還得承擔經濟風險呢,更可況一個國家,一個主意可能影響千千萬萬的人,可能讓他們因此而得利,奔向小康,也可能讓他們因此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要拍板。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信心越大越好(但也要在理性的範圍之內,精神病的信心也很爆棚。但不能信),正所謂。可以不對,但不能猶猶豫豫,而且正常情況下,拍板的人,無論對與錯,都要十分有自信的說一定是對的,相信我沒有錯。其次,要有智慧。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分析出什麽重點,什麽次要,什麽沒關係,把各種各樣的關係都搞透徹了,才能做出相對而言最正確的決定,拍板也會少些失誤。


    我常想,老謀深算的房玄齡也需要找一個背黑鍋的人,一旦出了事情,可以這樣為自己開脫,主意是我出的不假。事是杜如晦拍板定的,要罰也不能罰我自己,兩個人一起罰。滿肚子墨水。一眨眼睛一個道,竟然自己不會拍板,實在讓人想不起疑心都難。


    幫著他數錢。當然了,這隻是我的一個猜測。貞觀三年,杜如晦生病,請假養病,李世民準假,李世民很擔心杜如晦的病,派禦醫給杜如晦治病。藥都用上等的好藥,每天都派人探望。貞觀四年三月。杜如晦病重,李世民派當時的太子李承乾前往問安。自己也前去探望,當著杜如晦的麵,給他的兒子加官進爵。


    十九日,杜如晦死,年四十六歲,一代人傑結束傳奇一生。李世民哭的傷心欲絕,廢朝三日,再封杜如晦為萊國公,諡號“成”,陪葬昭陵。(李世民的陵寢)一天,李世民吃瓜,非常香,很有食欲,突然放下瓜,不吃了,想起了杜如晦,我在這裏吃瓜,如晦已經走了,不能再吃瓜,心中那個難過,忙命人拿著瓜到杜如晦靈前祭奠。


    李世民曾經賞賜給房玄齡一根黃銀帶,對房玄齡說:“你和杜如晦一起忠心的輔佐朕,現在隻看見你,如晦已經到了另一世界(如果有),”說著說著又哭了,房玄齡也很惆悵,沒有人跟自己一起背黑鍋了。李世民接著說:“聽說鬼怪都害怕黃銀,你拿著這跟黃銀帶,放到如晦的靈位前,別讓他被別的鬼怪欺負”。


    杜如晦,一個書生,從侃大山起家,意氣風發,慷慨激昂,自認為,天下英雄出我輩,有定國安邦之才能,幸好遇見了李世民的這樣的明君,得以一展平生之抱負,不負一生之誌向。我對杜如晦的評價——一代人傑也!


    雖不如房玄齡謙遜恭謹,然能力可與之匹配!張揚傲物,亦有其可愛之處!河東獅吼和牛氣衝天的杜如晦相比,貞觀時期另一名相房玄齡則要低調的多,不僅為人低調,做事低調,娶老婆也低調。


    但是他這個老婆卻不低調,用現在的話說是一個出了名的醋壇子,不許房玄齡娶小妾,估計兩個人一起上街,那個美女多看了房玄齡幾眼,這為夫人都得鬧著不吃飯,一定要房玄齡交代和那女的是怎麽回事,典型的心眼小,敏感,思慮過重,更年期提前,大女子主義。而房玄齡更是對他的夫人百依百順,說什麽是什麽,不讓娶小妾,就不娶,不讓看美女,幹脆不上街。


    所以房夫人的名氣在當時一點不必房先生小,就連李世民都聽說了房玄齡有一個醋壇子老婆。有著大男子主義的李世民,看見房玄齡這麽給男人丟麵子,很生氣,悄悄的對魏征說,老房什麽都好,就是太怕老婆。


    李世民想打擊一下房夫人的囂張氣焰,為老房,也為男人們挽回點麵子,要是天下的女人都像方夫人那樣,還讓不讓男人活了。一天,李世民以皇帝的名義賞賜給老房幾個美女,就住在房家吧,別回來了,意思是給房玄齡當小老婆。


    房夫人一看就急了,老房是我的,誰也別想和我分享,硬是堵在大門口不讓美女們進門,還一哭二鬧三上吊,大罵老房沒良心,和皇上合起火來欺負她,鬧得街坊四鄰都來看熱鬧,不得不佩服房夫人的炒作本領。


    第二天,各大報刊(那時如果有)頭版頭條清一色的宰相夫人罵街,房夫人的人氣暴漲,粉絲如雲,各大媒體紛紛發表文章說,房夫人打了一場漂亮的婦女權利保衛戰。鬧得房夫人自己看報紙的時候,都一頭霧水,什麽叫婦女權利保衛戰,我就是不想讓別的女的碰我家老房。


    眼看著房夫人連自己的麵子都不給,李世民想了想。該出殺手鐧了,實不相瞞,目前房夫人的所作所為。以及罵街的台詞都在李世民的意料之中,他想。隻要殺手鐧一出,房夫人一定乖乖繳槍——投降,那個時候自己再好好教育一下她三從四德。李世民的自信來自於對人性的掌握,因為按照常理,人都是怕死的,然而這次他錯了。


    經曆過無數大風大浪,無數的拍浪滔天,走到現在。李世民對自己非常的有信心,他認為這件小事,手到擒來,老房太懦弱,連個女人都擺不平,還得我幫著他。


    就在李世民和魏征吹牛的時候,他的使者到了房家,看見了房夫人,二話不說,倒了一杯酒給房夫人。房夫人一頭霧水。難道皇帝屈服了,要請我喝酒,但是她從使者的眼神中看出事情遠沒有那麽簡單。“這是杯毒酒。皇上給了你兩個選擇,要麽讓小老婆進門,要麽喝了這杯毒酒。”


    使者不緩不慢的說著。“老房,你的心好狠”,房夫人呆如木雞的看著毒酒,所有的人都在注視著她,等待著她的屈服,因為沒有人不怕死。所有媒體的閃光燈都對著她,等待著她的選擇。然後考慮明天的新聞怎麽寫。


    記者們倒是希望房夫人把酒喝下去,這不僅是因為看熱鬧的不怕事大。重要的是,更加有料。房夫人的淚水在眼中打轉。她想不到想擁有一個人竟然這麽的難,憑什麽男子就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隻能作為男子的附庸,想著想著,眼淚止不住的流淌,嘩啦啦,流的滿地皆是,飛流眼淚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房夫人深吸一口氣,攝像機向前挪了挪,多年的拍戲經驗告訴攝影師,最扣人心弦的時刻就要來了。


    然後,隻見房夫人的端起酒杯,慢慢的抬起,放到嘴邊,一仰脖,動作一氣嗬成,幹淨利落,絕不拖泥帶水。房夫人大喊,“老房,我走了,你可以娶小妾了,難道你不知道我這麽做,是因為我愛你嗎?”房夫人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攝影師很緊張,他要抓拍鏡頭,等著房夫人倒地的那一刻,將是最*的情節,然而他左等右等,也不見房夫人倒地,倒是房夫人的哭聲越來越大,大有鬼哭狼嚎之勢。足足等了一個多鍾頭,攝影師很茫然的看著房夫人,“夫人,


    你怎麽還不倒下?我們都等著你。”估計攝影師的腦袋來之前被門擠過。“等你妹呀”房夫人大聲罵街,攝影師被罵的極其狼狽,很不得找個地縫專進去。此時鏡頭一轉,一個記者小心翼翼的拿著酒杯,像電視劇的哮天犬一樣嗅,然後大聲宣布:“這是醋。”


    吃醋、醋壇子,這個詞就是這麽來的。聽見房夫人喝下了“毒酒”,房玄齡大聲嚎哭,長孫無忌拍拍房玄齡的肩膀,很同情的說“老房,人死不能複生,節哀順變,不過,你可以納妾了。”


    看見長孫無忌的拿房玄齡開涮,魏征控製不住的說:“老房,別緊張,長孫逗你呢,嫂夫人喝的是醋。”李世民徹底服了,河東獅吼,我終於知道什麽叫河東獅吼了,老房,回家吧,告訴房夫人,不納妾了,她太“彪悍”了。


    房玄齡房玄齡字喬,齊州臨淄人,出生於書香世家。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博通經史,學會的東西都藏在肚子裏,不像杜如晦那樣吹牛,文章寫的好,下筆成言,無需雕飾,字寫的也很漂亮,會兩種書法——隸書和草書。


    開皇(隋文帝楊堅年號)年間,天下剛剛統一,曾經和他的父親房彥謙到京城,當時的人,都認為天下太平,隋朝會更加強盛。小小年紀的房玄齡卻看出隋朝不會長遠,不久將會天下大亂,理由是,隋文帝立不學無術的楊廣當太子(次子),不分長幼,朝綱不正,表麵上看起來生機盎然,實際上危機重重,矛盾不斷。


    不得不佩服房玄齡的眼光和見識,他的言語在十幾年後被事實證明是對的,人中龍鳳,年少便顯出與眾不同。


    十八歲,被州中舉為進士,隋唐時,進士就是到中央參加考試的學子,考中的叫進士及第,不叫進士(這個和後世不同,不可一概而論),估計是中了,被授予了一個京城的小官。


    房玄齡和杜如晦一樣,也遇到了吏部侍郎高孝基,高孝基對房玄齡讚不絕口,說:“我看見過很多人(吏部主管人事),沒有像房玄齡這樣的,以後一定能成為一代偉器,可惜,估計我是看不到那天了。”


    高孝基一點杜如晦,二點房玄齡,後皆為名相,國之棟梁,識人之名不虛傳,肅然起敬。既然已經看到隋朝的末路,房玄齡雖然不能像杜如晦那麽牛,直接棄官不做,也應該好好的為自己的未來打算一下,要不然一身能耐,一片抱負,到哪裏施展。在得知李世民進入關中後,房玄齡就自己來到李世民的軍營,毛遂自薦,李世民見到房玄齡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你可算是來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