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軍在河北地區基本上沒有遇到什麽實質性的抵抗。黃河天險無疑成為阻擋叛軍南下的屏障。李隆基希望叛軍被遲滯在黃河之北,從而為他調集部隊贏得足夠的時間。
李隆基馬不停蹄地構築著帝國的防線,任命衛尉卿張介然為河南節度使。這是節度使首次由邊疆地區延伸到內地,從此之後,帝國的大江南北廣泛設置節度使。節度使猶如人體內抵禦細菌的白細胞,可是最終卻惡化為癌細胞。唐帝國這個曾經威震世界的巨人最終被遍布全身的癌細胞折磨得奄奄一息。
甘灑熱血寫春秋
正當李隆基因缺兵少將而一籌莫展的時候,安西節度使兼北庭節度使封常清進京麵聖。
望著日漸憔悴的李隆基,封常清自告奮勇地說:“臣請求前往東京洛陽,打開府庫,招募壯士,不出幾日便會將安祿山的首級獻給陛下。”
封常清慷慨激昂的話語使李隆基冰冷的心底湧起一陣暖流。
封常清因為這番不切實際的大話與空話而飽受史家的批判,可是我們分析當時緊迫的形勢便會得出另外一種解讀。
作為一位馳騁沙場幾十年的老將,作為一位威震西域的名將,他對戰場形勢的判斷不應該出現如此大的偏差。他之所以將原本已經十分嚴峻的形勢說得如此樂觀,實際上是想要增強帝國統治者的信心。
如果李隆基灰心了,那麽這場戰爭就徹底失去希望了。
李隆基隨即任命封常清為範陽、平盧節度使,令其趕赴洛陽,打開府庫,招募新兵,準備迎擊叛軍。
由於封常清麾下的精兵全都遠在西域。封常清猶如一隻被拔掉牙齒的猛虎,可是他仍舊義無反顧地肩負起保衛東都洛陽的重任。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不禁使我們想起林則徐的那句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李隆基任命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統率京城守軍以及臨時招募的五萬餘人進駐陝郡(治所今河南三門峽市西)。
李隆基倉促間在河南地區從東向西構建了張介然、封常清與高仙芝三道防線。
封常清真切地感受到時間地緊迫。沙漏的每一次滴答作響都如同帝國的脈搏跳動。
他日夜兼程趕到洛陽。在十日內便臨時招募新兵六萬餘人。這些人中有田間耕作的農民、有走街串巷的商販,有精通手藝的手工業者,也有無所事事的街頭混混兒。
封常清下令拆毀位於洛陽以北架設在黃河之上的河陽橋(在今河南孟州西南),以阻止叛軍從北麵進攻洛陽。
封常清親自率軍進駐洛陽的門戶虎牢(位於今河南滎陽縣汜水鎮西)。軍旅生涯中最為嚴酷的一場戰爭正在等待著他。
此時,上天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因為叛軍的進軍速度實在太快了!
安祿山的部隊很快便抵達黃河岸邊,而黃河成為唯一可以稍稍遲滯叛軍南下步伐的屏障,可是在唐帝國生死攸關的時刻。上帝手中的天平再次偏向了安祿山。
正當叛軍廣泛征集船隻和草木準備橫渡黃河時候,一夜之間,“千裏冰封,萬裏雪飄”。寒冷的天氣竟然使得“天塹變通途”。
叛軍揮舞著馬鞭在冰麵上疾馳,再也沒有什麽可以阻擋這支銳不可當的部隊前進的步伐。
十二月初二,叛軍成功地渡過黃河,此時一望無垠的中原大地成為他們肆意縱橫馳騁的舞台。靈昌郡在叛軍的馬蹄下很快便陷落了。
陳留郡(治所今河南開封)成為叛軍下一個攻擊目標。
到任不過數日的河南節度使張介然不得不匆忙間投入戰鬥。當然這場戰鬥的勝負沒有任何懸念,唯一的懸念就是張介然到底能夠堅持多久!
麵對著叛軍瘋狂的進攻,張介然率部頑強抵抗,可是他卻沒有想到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在生與死的瞬間。一切的信仰與忠誠都變得脆弱不堪。陳留太守郭納偷偷地打開城門,想要為自己打開一扇繼續活下去的希望之門。
十二月初六,戰爭的硝煙逐漸散去。安祿山乘坐的輿車抵達陳留城北郭。洋洋得意的安祿山坐在輿車中注視著自己這支戰無不勝的精銳之師進城。驕傲和自豪充斥在他的心底。
正當他洋洋得意的時候,兒子安慶緒急匆匆跑過來,告訴他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陳留城中張貼的榜文上麵赫然寫著重金懸賞安祿山的首級而且已經先期斬殺了安慶宗
痛失愛子的安祿山頓時頓足捶胸,痛哭道:“我有什麽罪,竟然殺害我的兒子!”
他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這出奉皇命清君側的戲還要繼續演下去,盡管真正相信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雖然戲是假的,但痛苦卻是真的,因為畢竟父子情深,正是他的野心一步步將兒子推上了斷頭台。
此時近萬名投降的唐軍將士整齊地排列在夾道。安祿山注視著這群貪生怕死的人。從喉嚨深處迸發出一個冰冷的字:“殺!”
安祿山麾下的親兵們揮舞著屠刀砍向這些已經喪失抵抗能力的俘虜們。伴隨著一陣陣慘叫,殷紅的鮮血在地上流淌。
餘怒未消的安祿山在營門口見到被俘獲的河南節度使張介然,所以張介然也成為他兒子的祭品。
安祿山讓手下大將李庭望鎮守陳留。然後馬不停蹄地殺向滎陽郡(今河南滎陽)
負責鎮守滎陽郡的是太守崔無詖。崔無詖的父親是韋皇後的親舅舅,所以崔無詖一家在中宗時期備受恩寵,可是好景不長,隨著李隆基發動政變推翻了韋皇後,受到牽連的崔無詖不得不長期在邊遠地區任職。
當年,鬱鬱不得誌的崔無詖遇到更不得誌的楊國忠。崔無詖那時擔任益州長史。而楊國忠那時在益州下屬的新都縣擔任縣尉。兩個天涯淪落人彼此給予著心靈的慰藉。
楊國忠掌權後自然沒有忘記這位昔日的老領導。重獲政治新生的崔無詖終於可以調到中原地區任職。
這對於崔無詖是不幸的,因為無情的戰火將崔無詖無情地裹挾進來,如果他還在偏遠州縣任職。那種平靜的生活還會一直延續下去!
不過這對於崔無詖也是幸運的,崔無詖將獲得一個可以將自己的名字載入史冊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但他需要付出血的代價!
這又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
聽到震顫心靈的戰鼓聲,看到閃著寒光的兵器,守城的士卒們頓時被一種無邊的恐懼包裹著。
“乘城自墜如雨”(《舊唐書》)。數不勝數的守城將士竟然嚇得從城上掉了下來,唯一不同的是難度係數。
向後翻騰兩周半轉體一周半屈體,難度係數3.3
向外翻騰一周半轉體兩周半任意,難度係數3.4
向前翻騰兩周半轉體三周抱膝,難度係數3.7
向內翻騰四周半屈體,難度係數4.5
絕大多數人根本顧不上自己的姿勢。重重地摔在地上,濺起大大的血花!
十二月初八,滎陽城(今河南滎陽)在燕軍的瘋狂進攻下毫無懸念地陷落了。太守崔無詖慘遭殺害,用熱血昭示了自己的對李隆基這位昔日仇人的忠誠。
田承嗣、張忠誌、張孝忠率領前鋒部隊向著東都洛陽疾馳而去。這是叛軍中最為驍勇的一支高速機動部隊。
田承嗣出生於傳統的軍官家庭,其祖上一直在盧龍軍中服役。田承嗣在盧龍軍中以豪俠仗義而聞名。
某一年的某一場雪,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一些。
安祿山突擊檢查各營寨。當走進田承嗣部軍營時,安祿山驚奇地發現軍營內竟然寂靜無聲,於是命人查點士卒,竟然一人不少,足見田承嗣治軍之嚴整。安祿山因此愈加器重田承嗣。
張忠誌與張孝忠有著太多的相同點。兩人都是奚族人。而且都是百步穿楊的神射手。兩人都因射術出眾被選入禁軍,可是他們卻並沒有因此成為帝國的守護者,反而淪為帝國的毀滅者。
“偉大是熬出來的”。當許多不可一世的叛軍將領相繼退出或者淡出曆史舞台的時候。並不引人注目的這三位前鋒日後將在都在曆史政治舞台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駐守武牢的封常清正在靜靜地等待著叛軍的到來,仿佛在等待著命運的審判。
兵鋒日盛的叛軍氣勢洶洶地通過罌子穀,馬蹄聲在空曠的山穀中久久地回蕩。
注視著叛軍離自己越來越近,封常清率領精悍騎兵揮舞著兵器主動出戰,刹那間戰鼓聲清晰可辨,馬蹄聲響聲震天,喊殺聲響徹雲霄。
在兵器刺耳的碰撞聲中,數百名叛軍士兵頓時身首異處,可正在這時。田承嗣、安忠誌、張孝忠率領的大部隊趕到了,而唐軍剛剛列好的陣勢便被鋼鐵洪流般的叛軍騎兵迅速衝垮了。
封常清收拾餘部在洛陽城東的葵園再戰。又敗。
封常清在都亭驛再戰,又敗。
封常清退守宣陽門。又敗。
屢敗屢戰的封常清知道洛陽肯定守不住了,於是命人推倒禁苑的西牆,砍伐大樹橫在路上,然後倉皇向西撤走,前往陝郡(治所今河南三門峽市西)投奔自己的老領導高仙芝。
十二月十二日,洛陽失守了。那個識破安祿山“斬首行動”意圖的河南尹達奚珣卻投降了安祿山。
繁華的東京洛陽城頓時生靈塗炭。無數的叛軍士兵如潮水般湧入洛陽城中。一場浩劫使得這座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刹那間變為人間地獄!隨著封常清的到來,陝郡的氣氛驟然緊張。高仙芝沒有想到洛陽會這麽快淪陷。
“賊鋒不可當”是封常清經過五次激戰得出的血的教訓,所以無險可守的陝郡必定難以抵擋叛軍的攻勢。
關中平原的門戶潼關此時還毫無防備。如果叛軍繞過陝郡,突襲潼關,長安危矣!
封常清精辟而又獨到的分析說服了老領導高仙芝,因為這無疑是當前形勢下最好的選擇,可是無緣無故地後撤數百裏,一旦激怒了李隆基,後果將不堪設想。
經過痛苦的抉擇,高仙芝最終采納了封常清的建議,因為帝國的存亡全都係於潼關一身,隻有這座雄關才可以阻擋住叛軍的瘋狂進攻。
在撤退的關鍵時刻,身經百戰的高仙芝竟然膽怯了!
也許是九年前怛羅斯之戰的失利將這位名將的自信與英勇擊得粉碎,也許是五年多長安安逸的生活徹底摧毀了他的戰鬥意誌。
正是因為他的膽怯,這場本應是有組織的撤退竟然演變成無秩序的潰退。
其實安祿山的部隊攻占洛陽後便停下了前進的腳步,隻是派出小股部隊繼續追擊潰逃的唐軍,可這一小股叛軍的突然出現卻使得這支驚恐到極點的部隊陷入一片混亂。數不勝數的人沒有死在敵人的刀劍下,反而死於戰友間的相互踩踏。
高仙芝無疑要為這次嚴重的非戰鬥減員負責。
此前,李隆基曾下製:除必須留守城堡的守備部隊外,朔方、河西、隴右三鎮所有能夠調動的將士在二十日內趕到指定的集結地點。由於征調的援軍還沒有來得及趕到,高仙芝與封常清的到來無疑使得防守空虛的潼關的軍事力量得到空前加強。
正如封常清所料,叛軍大將崔乾祐很快便率軍殺到潼關城下。這座“一夫當關,萬夫難開”的雄關讓所向披靡的叛軍無奈地停下了前進的步伐。正是封常清正確而又及時的主張將命懸一線的大唐帝國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
李隆基沒有想到精心布置的三道防線竟然在十天內便土崩瓦解。李隆基出離憤怒了。在最需要冷靜的時候,他卻被憤怒衝昏了頭腦。
所以,他立即做出決定,召集太子李哼,宣布他為皇帝,太子在靈武即位,是為肅宗,
太子即位以後,開始了平叛之策。(未完待續)
李隆基馬不停蹄地構築著帝國的防線,任命衛尉卿張介然為河南節度使。這是節度使首次由邊疆地區延伸到內地,從此之後,帝國的大江南北廣泛設置節度使。節度使猶如人體內抵禦細菌的白細胞,可是最終卻惡化為癌細胞。唐帝國這個曾經威震世界的巨人最終被遍布全身的癌細胞折磨得奄奄一息。
甘灑熱血寫春秋
正當李隆基因缺兵少將而一籌莫展的時候,安西節度使兼北庭節度使封常清進京麵聖。
望著日漸憔悴的李隆基,封常清自告奮勇地說:“臣請求前往東京洛陽,打開府庫,招募壯士,不出幾日便會將安祿山的首級獻給陛下。”
封常清慷慨激昂的話語使李隆基冰冷的心底湧起一陣暖流。
封常清因為這番不切實際的大話與空話而飽受史家的批判,可是我們分析當時緊迫的形勢便會得出另外一種解讀。
作為一位馳騁沙場幾十年的老將,作為一位威震西域的名將,他對戰場形勢的判斷不應該出現如此大的偏差。他之所以將原本已經十分嚴峻的形勢說得如此樂觀,實際上是想要增強帝國統治者的信心。
如果李隆基灰心了,那麽這場戰爭就徹底失去希望了。
李隆基隨即任命封常清為範陽、平盧節度使,令其趕赴洛陽,打開府庫,招募新兵,準備迎擊叛軍。
由於封常清麾下的精兵全都遠在西域。封常清猶如一隻被拔掉牙齒的猛虎,可是他仍舊義無反顧地肩負起保衛東都洛陽的重任。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不禁使我們想起林則徐的那句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李隆基任命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統率京城守軍以及臨時招募的五萬餘人進駐陝郡(治所今河南三門峽市西)。
李隆基倉促間在河南地區從東向西構建了張介然、封常清與高仙芝三道防線。
封常清真切地感受到時間地緊迫。沙漏的每一次滴答作響都如同帝國的脈搏跳動。
他日夜兼程趕到洛陽。在十日內便臨時招募新兵六萬餘人。這些人中有田間耕作的農民、有走街串巷的商販,有精通手藝的手工業者,也有無所事事的街頭混混兒。
封常清下令拆毀位於洛陽以北架設在黃河之上的河陽橋(在今河南孟州西南),以阻止叛軍從北麵進攻洛陽。
封常清親自率軍進駐洛陽的門戶虎牢(位於今河南滎陽縣汜水鎮西)。軍旅生涯中最為嚴酷的一場戰爭正在等待著他。
此時,上天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因為叛軍的進軍速度實在太快了!
安祿山的部隊很快便抵達黃河岸邊,而黃河成為唯一可以稍稍遲滯叛軍南下步伐的屏障,可是在唐帝國生死攸關的時刻。上帝手中的天平再次偏向了安祿山。
正當叛軍廣泛征集船隻和草木準備橫渡黃河時候,一夜之間,“千裏冰封,萬裏雪飄”。寒冷的天氣竟然使得“天塹變通途”。
叛軍揮舞著馬鞭在冰麵上疾馳,再也沒有什麽可以阻擋這支銳不可當的部隊前進的步伐。
十二月初二,叛軍成功地渡過黃河,此時一望無垠的中原大地成為他們肆意縱橫馳騁的舞台。靈昌郡在叛軍的馬蹄下很快便陷落了。
陳留郡(治所今河南開封)成為叛軍下一個攻擊目標。
到任不過數日的河南節度使張介然不得不匆忙間投入戰鬥。當然這場戰鬥的勝負沒有任何懸念,唯一的懸念就是張介然到底能夠堅持多久!
麵對著叛軍瘋狂的進攻,張介然率部頑強抵抗,可是他卻沒有想到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在生與死的瞬間。一切的信仰與忠誠都變得脆弱不堪。陳留太守郭納偷偷地打開城門,想要為自己打開一扇繼續活下去的希望之門。
十二月初六,戰爭的硝煙逐漸散去。安祿山乘坐的輿車抵達陳留城北郭。洋洋得意的安祿山坐在輿車中注視著自己這支戰無不勝的精銳之師進城。驕傲和自豪充斥在他的心底。
正當他洋洋得意的時候,兒子安慶緒急匆匆跑過來,告訴他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陳留城中張貼的榜文上麵赫然寫著重金懸賞安祿山的首級而且已經先期斬殺了安慶宗
痛失愛子的安祿山頓時頓足捶胸,痛哭道:“我有什麽罪,竟然殺害我的兒子!”
他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這出奉皇命清君側的戲還要繼續演下去,盡管真正相信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雖然戲是假的,但痛苦卻是真的,因為畢竟父子情深,正是他的野心一步步將兒子推上了斷頭台。
此時近萬名投降的唐軍將士整齊地排列在夾道。安祿山注視著這群貪生怕死的人。從喉嚨深處迸發出一個冰冷的字:“殺!”
安祿山麾下的親兵們揮舞著屠刀砍向這些已經喪失抵抗能力的俘虜們。伴隨著一陣陣慘叫,殷紅的鮮血在地上流淌。
餘怒未消的安祿山在營門口見到被俘獲的河南節度使張介然,所以張介然也成為他兒子的祭品。
安祿山讓手下大將李庭望鎮守陳留。然後馬不停蹄地殺向滎陽郡(今河南滎陽)
負責鎮守滎陽郡的是太守崔無詖。崔無詖的父親是韋皇後的親舅舅,所以崔無詖一家在中宗時期備受恩寵,可是好景不長,隨著李隆基發動政變推翻了韋皇後,受到牽連的崔無詖不得不長期在邊遠地區任職。
當年,鬱鬱不得誌的崔無詖遇到更不得誌的楊國忠。崔無詖那時擔任益州長史。而楊國忠那時在益州下屬的新都縣擔任縣尉。兩個天涯淪落人彼此給予著心靈的慰藉。
楊國忠掌權後自然沒有忘記這位昔日的老領導。重獲政治新生的崔無詖終於可以調到中原地區任職。
這對於崔無詖是不幸的,因為無情的戰火將崔無詖無情地裹挾進來,如果他還在偏遠州縣任職。那種平靜的生活還會一直延續下去!
不過這對於崔無詖也是幸運的,崔無詖將獲得一個可以將自己的名字載入史冊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但他需要付出血的代價!
這又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
聽到震顫心靈的戰鼓聲,看到閃著寒光的兵器,守城的士卒們頓時被一種無邊的恐懼包裹著。
“乘城自墜如雨”(《舊唐書》)。數不勝數的守城將士竟然嚇得從城上掉了下來,唯一不同的是難度係數。
向後翻騰兩周半轉體一周半屈體,難度係數3.3
向外翻騰一周半轉體兩周半任意,難度係數3.4
向前翻騰兩周半轉體三周抱膝,難度係數3.7
向內翻騰四周半屈體,難度係數4.5
絕大多數人根本顧不上自己的姿勢。重重地摔在地上,濺起大大的血花!
十二月初八,滎陽城(今河南滎陽)在燕軍的瘋狂進攻下毫無懸念地陷落了。太守崔無詖慘遭殺害,用熱血昭示了自己的對李隆基這位昔日仇人的忠誠。
田承嗣、張忠誌、張孝忠率領前鋒部隊向著東都洛陽疾馳而去。這是叛軍中最為驍勇的一支高速機動部隊。
田承嗣出生於傳統的軍官家庭,其祖上一直在盧龍軍中服役。田承嗣在盧龍軍中以豪俠仗義而聞名。
某一年的某一場雪,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一些。
安祿山突擊檢查各營寨。當走進田承嗣部軍營時,安祿山驚奇地發現軍營內竟然寂靜無聲,於是命人查點士卒,竟然一人不少,足見田承嗣治軍之嚴整。安祿山因此愈加器重田承嗣。
張忠誌與張孝忠有著太多的相同點。兩人都是奚族人。而且都是百步穿楊的神射手。兩人都因射術出眾被選入禁軍,可是他們卻並沒有因此成為帝國的守護者,反而淪為帝國的毀滅者。
“偉大是熬出來的”。當許多不可一世的叛軍將領相繼退出或者淡出曆史舞台的時候。並不引人注目的這三位前鋒日後將在都在曆史政治舞台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駐守武牢的封常清正在靜靜地等待著叛軍的到來,仿佛在等待著命運的審判。
兵鋒日盛的叛軍氣勢洶洶地通過罌子穀,馬蹄聲在空曠的山穀中久久地回蕩。
注視著叛軍離自己越來越近,封常清率領精悍騎兵揮舞著兵器主動出戰,刹那間戰鼓聲清晰可辨,馬蹄聲響聲震天,喊殺聲響徹雲霄。
在兵器刺耳的碰撞聲中,數百名叛軍士兵頓時身首異處,可正在這時。田承嗣、安忠誌、張孝忠率領的大部隊趕到了,而唐軍剛剛列好的陣勢便被鋼鐵洪流般的叛軍騎兵迅速衝垮了。
封常清收拾餘部在洛陽城東的葵園再戰。又敗。
封常清在都亭驛再戰,又敗。
封常清退守宣陽門。又敗。
屢敗屢戰的封常清知道洛陽肯定守不住了,於是命人推倒禁苑的西牆,砍伐大樹橫在路上,然後倉皇向西撤走,前往陝郡(治所今河南三門峽市西)投奔自己的老領導高仙芝。
十二月十二日,洛陽失守了。那個識破安祿山“斬首行動”意圖的河南尹達奚珣卻投降了安祿山。
繁華的東京洛陽城頓時生靈塗炭。無數的叛軍士兵如潮水般湧入洛陽城中。一場浩劫使得這座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刹那間變為人間地獄!隨著封常清的到來,陝郡的氣氛驟然緊張。高仙芝沒有想到洛陽會這麽快淪陷。
“賊鋒不可當”是封常清經過五次激戰得出的血的教訓,所以無險可守的陝郡必定難以抵擋叛軍的攻勢。
關中平原的門戶潼關此時還毫無防備。如果叛軍繞過陝郡,突襲潼關,長安危矣!
封常清精辟而又獨到的分析說服了老領導高仙芝,因為這無疑是當前形勢下最好的選擇,可是無緣無故地後撤數百裏,一旦激怒了李隆基,後果將不堪設想。
經過痛苦的抉擇,高仙芝最終采納了封常清的建議,因為帝國的存亡全都係於潼關一身,隻有這座雄關才可以阻擋住叛軍的瘋狂進攻。
在撤退的關鍵時刻,身經百戰的高仙芝竟然膽怯了!
也許是九年前怛羅斯之戰的失利將這位名將的自信與英勇擊得粉碎,也許是五年多長安安逸的生活徹底摧毀了他的戰鬥意誌。
正是因為他的膽怯,這場本應是有組織的撤退竟然演變成無秩序的潰退。
其實安祿山的部隊攻占洛陽後便停下了前進的腳步,隻是派出小股部隊繼續追擊潰逃的唐軍,可這一小股叛軍的突然出現卻使得這支驚恐到極點的部隊陷入一片混亂。數不勝數的人沒有死在敵人的刀劍下,反而死於戰友間的相互踩踏。
高仙芝無疑要為這次嚴重的非戰鬥減員負責。
此前,李隆基曾下製:除必須留守城堡的守備部隊外,朔方、河西、隴右三鎮所有能夠調動的將士在二十日內趕到指定的集結地點。由於征調的援軍還沒有來得及趕到,高仙芝與封常清的到來無疑使得防守空虛的潼關的軍事力量得到空前加強。
正如封常清所料,叛軍大將崔乾祐很快便率軍殺到潼關城下。這座“一夫當關,萬夫難開”的雄關讓所向披靡的叛軍無奈地停下了前進的步伐。正是封常清正確而又及時的主張將命懸一線的大唐帝國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
李隆基沒有想到精心布置的三道防線竟然在十天內便土崩瓦解。李隆基出離憤怒了。在最需要冷靜的時候,他卻被憤怒衝昏了頭腦。
所以,他立即做出決定,召集太子李哼,宣布他為皇帝,太子在靈武即位,是為肅宗,
太子即位以後,開始了平叛之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