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中,尚、趙是早起就跟著黃巢混的,崔是浙江時被俘的官員,唯獨楊是跟著


    張直方投降的官員,且世代是官宦大族。此人性格怪癖,據說考試前,把自己寫的文章送給考官。考官看後,誇讚不已。


    他卻說:“這文章不是我寫的,是弟楊源嶓作的。考官說:“現在的子弟以文求名,大半是借別人的文章。


    要是有一篇文章被看上了,沒一個不炫耀是自己寫的。像你這樣的,可以改變世上的不良風氣了。


    這個對話真的很能反映問題,第一且不說文章好與不好,考前就能接觸到考官,這就非常不正常,而以他京城大家族子弟的身份,這考官的馬屁也是拍的讓人吐血。


    也就不奇怪有那麽多大才子考不上了,想想這些考官為了自己的前途不得不屈身於那些世家大族,夾著尾巴錄人。


    偏偏有那麽幾個有才的都是狂的一塌糊塗,也不把自己放在眼裏。你讓他們如何心平氣和的去看你那盛氣淩人的試卷。據說他還愛佛法,以至於把家作為敬佛誦經的道場。


    淩晨起床,把身子爬在地上,讓和尚盤著雙腿坐在自己脊背上,先聽和尚誦讀三遍《金剛經》。


    牛逼人物就得有牛逼的習慣。這老兄八成是個被虐狂,很有潛質去現在的日本av界發展。必能紅極一時啊!


    如果這個口味還不夠獨特。再有一個,說他上廁所前會脫光了狂奔去廁所,然後速度解決。回來穿上衣服,為的是不使衣服被廁所的氣味熏染了!


    這,絕對是個不折不扣的人物,無論當大官還是小官,活在古代還是現代,生在富家還是貧家,都不會阻礙他的名聲-----傳揚天下。


    說說那位皮翰林皮學士吧。皮日休是晚唐有名的文學家、詩人。


    和陸龜蒙齊名,史稱“皮陸”。筆者認為他的才華絕對在哪位自認為超過李白杜甫,不把諸葛亮放在眼裏的薛能。


    魯迅先生評價這兩人是:“一蹋糊塗的泥塘裏的光輝的鋒芒”!筆者認為他還是位有自己獨到見解的思想家。


    可惜這樣一位有才華的人,《新舊唐書》都未曾立傳。隻因他曾投降過黃巢,雖然很多資料說他是878年被陷入巢軍。


    也有資料說是主動投靠。筆者覺得主動去投靠的可能性不大,但應該心裏也並不排斥,他的很多詩文都是基於當時的社會底層的同情,對政府、社會的譏諷,而且他也參加過科舉,據說因為早年嗜酒如命,32歲才到京城參加科舉。


    到京城不久就已名動京城,隻因此人的脾氣和長相都和另一位晚唐的大師級人物----羅隱有的一拚。


    而且眼睛和李克用類似,被人戲稱獨眼龍!終究是考了很久才以最後一名中舉。而且始終沒受到重用。


    要說這也是情理中的事。沒事誰會無緣無故跑來重用你呢。像劉備在那種喪家落魄的情況下,迫不得已三顧茅廬請諸葛,還多半不是因為他的才。


    主要是因為想得到當地士族的支持。朝廷裏的大員誰會低下頭去給他機會!不受重用也是正常。


    而黃巢需要他,派幾個人帶上幾箱的禮物,給足麵子、裏子,實在沒有理由拒絕。畢竟他對大唐政府也難說有多少不可割舍的情感。忠君都不夠資格啊!


    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學時曾在曆史課本上看過他的一首詩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裏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當時還把這首詩少見的記在了筆記本上。因為筆者基本上是從來從來不寫作業的!


    他的下落不明,有說是出言得罪黃巢被殺。有說因黃巢兵敗被政府所殺,有說隱形埋名,客死宿州。


    筆者比較相信的是第一種和第三種。


    第一種的可能性更大些。依他的性格對黃巢的所作所為不可能會不出譏諷之詞。


    黃巢也不是什麽有肚量的人。連後來的朱溫都曾數次想殺了自己的第一謀士敬翔,何況皮日休和黃巢的關係。


    說皮日休就不能不提陸龜蒙。兩人性格相投,才情相當,相互間寫下了大量的詩詞。筆者曾看皮日休的文集你有很多都是寫太湖的。估計也沒少喝陸龜蒙的酒。


    筆者知道陸龜蒙這位大詩人的起因也是因為他的一首詩,


    素花多蒙別豔欺,


    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


    月曉風清欲墮時。[


    這是一首詠白蓮的詩,當真是前無古人後不見來者的詩。形神俱佳。堪稱神品。


    這位大師的成就絕不僅僅限於詩歌的小成就。他和皮日休不同的是,他出生官宦之家。相同是兩人都非常有才,卻屢試不第。


    陸龜蒙當了幾年幕僚後幹脆辭職在蘇州隱居了。有田百畝,屋數十間,且在顧渚山下經營一個茶園。自稱江湖散人。農忙季節就帶著傭人幹農活。


    閑的季節就帶上漁具、茶具,泛舟於太湖,飲茶釣魚。此人寫過一篇“《耒耜經》”據說是中國農學著作中最早的、裏程碑的著作,他還對捕魚、養魚、漁具做了詳細的記錄和個人的總結。


    還有一說唐朝有三本茶葉名家寫的著作,分別是陸羽的《茶經》皎然的《茶訣》和陸龜蒙的《茶書》,後兩本失傳了,隻有《茶經》留了下來,陸羽也因此被稱為茶聖、茶仙。


    筆者覺得學問真像啟功老先生說的,學問得有玩的心情。喜歡玩。會玩,堅持玩下去,終究會有所成。


    黃巢稱帝封官之後。麵對宮裏數千貌美如花的宮女,終究按捺不住自己的心,雖已過天命之年,仍是老當益壯,不減當年,日夜耕耘,廣播龍種。


    外事內事。此時此刻都是煩心事。其實麵對美女的免疫力,在沒有了約束之後。男性同胞有幾個能夠抵抗的住!


    所以我們也很難去罵黃巢,他的所作所為雖可以理解卻不可恕,但這一切的後果還是會由他自己償還。


    所以當他失敗後,筆者也並不覺得可惜。在某些誘惑麵前。即使總結上千次、認錯上千次也是沒用。


    什麽主義、什麽堅持都會被忘得一幹二淨。此時城內是什麽狀況呢?


    士卒搶劫殺人,官員爭名奪利。還在之前歡迎他的將軍張直方家裏發現上百的唐朝大員。後果可想而知。一個沒留。


    張直方的一輩子多少有些荒唐,可以說是典型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二世主。原盧龍節度使張仲武的兒子,張仲武是唐末少有的名將,棄筆從戎的典型例子。老爹死後,替了父親的職位。


    因為虐待部下,導致軍心不穩,以打獵為名,逃到長安。做起了金吾大將軍,因殺人習性不改,殺了朝廷的官員和家中的奴婢致使被貶。不過犯下如此重罪僅僅是被貶。也可見此人的關係網很不一般。


    這老兄八成是個心理不正常的家夥。應該也是類似水滸傳裏所謂英雄豪傑之士。


    而且就是這樣一個人沒多久又回到朝廷繼續做起了金吾將軍。帶頭迎接了黃巢。


    據史書記載,不是真投降。和當時的鳳翔鳳翔節度使鄭畋經常聯係。結果牽累了數百要員的生命。自己也落得個被夷三族的結局。


    要說黃巢隻是在宮裏玩女人,什麽事沒做,也不對。其實黃巢的失敗有其多種原因。個人貪圖享樂並不能作為失敗的緣由,隻是影響全局的因素。


    就在黃巢派出使者招降各路節度使的同時。前宰相鄭畋在鳳翔收集士兵,整頓隊伍。傳檄天下,聯絡各路節度使。準備進軍長安。收複京城。


    鄭畋就是之前和親戚盧攜在皇帝麵前吵架,以至於被盧攜潑墨的那位宰相。


    「馬嵬坡」的作者。看他的事跡倒是位性格寬厚、知恩圖報、一心為國的人。


    玄宗回馬楊妃死,*雖亡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此時的僖宗在去興元的路上,膽戰心驚的度過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出來的實在過於倉促,糧草都沒帶,士兵們飯都吃不飽。


    沿途州府估計也拿落難的老虎當病貓,沒人給口吃的。漢陰縣令李康在太常博士張浚的疏導下,用騾子運了些糧草趕過去救濟。


    在這種情況下,據說神策軍裏有個叫馬真的軍官日夜不離左右的侍候著僖宗。


    原因是皇帝曾給他主婚。賜給他一個宮女當老婆。要說這位老兄也真是中了頭彩了。平白無故得個漂亮老婆!


    故事的起因是僖宗打算賜衣給塞外的將士,衣服由宮內的宮女縫製。有一位宮女別出心裁在衣服裏藏了把金鎖題了首詩,詩是:玉燭製袍夜,金刀嗬手裁。


    鎖寄千裏客,鎖心終不開。這件袍子讓馬真領到了。把鎖拿到大街去賣,被人告發。


    最後奏到了僖宗這裏。索性成人之美,不但升了官還娶了個老婆!類似的事情據說在玄宗時也有。而且詩寫的更好。筆者抄錄於此。


    沙場征戍客,塞苦若為眠。戰袍經手做,知落阿誰邊。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


    今生已過也,重結後生緣。善良的女人終究會有美好的歸宿。和那位士兵得以結今生緣。緣分是什麽?這個應該就是緣分!


    在各路軍隊往京城趕的同時,筆者想象著黃巢此刻的情景,應該摟著女人喝著美酒敬候佳音,殺官瀉了火,血了恥。


    各路節度使投降的消息正在送回來的路上。僖宗到成都沒幾天,黃巢的部下朱溫就打下“三省雄關”之稱的鄧州。即使有那麽幾個不聽話的也沒關係,手上有幾十萬的大軍,難不成怕那麽萬把人的軍隊,其實黃巢是有這個得瑟的資本的。


    即使在龍尾坡大敗之後。如果不是李克用帶著幾萬的騎兵過來助戰。各路軍隊也沒法吃下黃巢。


    讓黃巢沒想到的是,很多節度使隻是暫時投降,得知僖宗還沒死的消息,當時投降黃巢有多快,此時歸順唐朝就有多快。


    率先歸順的是河中留後王重榮,黃巢一直都是流動作戰,雖然機動迅速,但是補給基本靠搶!此時突然就決定打陣地戰了。補給是最大的問題。河中是義軍的後方,黃巢不停的要補給。


    王重榮本就看不起黃巢,此時更加的不爽。逼走了節度使李都,斬了黃巢派來的命官,大敗黃巢派來的朱溫、黃鄴軍。還順帶搶了朱溫四十船的糧草。


    而黃巢派去招降鳳翔節度使的使者,也被鄭畋給斬了。約了前朔方節度使唐弘夫、涇原節度使程宗楚一起來刷黃巢升級。


    四月十三號,僖宗下了一道詔書,不論士兵種族,隻要有功,先賞後奏。黃巢派尚讓、王播率領五萬人來打鳳翔。


    因為打心眼裏沒吧鄭畋當回事,被鄭畋小設一計,刷掉兩萬小兵。程宗楚帶著三千人,勇猛的分割、刷人。


    這至關重要的兩戰輸了,對黃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很多投降的也暗中反正了,觀望的也不需要觀望了,猶豫的也不再猶豫了。


    尚讓狼狽的逃回長安,偏偏有好事的在尚書省的大門上寫詩譏諷,雖然沒能查到是誰幹的,那就都抓了,看門的,當官的全被挖了眼睛頭下腳上吊在大門前。據載連城裏會作詩的,識字的都給殺了。


    足有三千人之多。筆者也覺得這人純粹是來扯淡的,題詩能給現實帶來什麽積極的影響,書呆子害死人不償命啊。也可知道理往往隻是單向的,隻存在於強者對弱者的時候。不爽,滅了你。


    尚讓再狠,也隻是麵對著一些手無寸鐵的弱民,不過是下得去手,麵對著城外四周的大軍,也隻能皺著眉頭想辦法。


    三十六計已經比對了三十五個,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害的老大黃巢不得不使出生存絕技----跑路。


    黃巢前腳才從東門出去,程宗楚、唐弘夫、王處存就帶著軍隊進了城,城裏的百姓被義軍的惡性嚇的夠嗆,看見政府軍到來,以為苦日子到頭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