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曆時一年零兩個月的農民起義宣告失敗。龐勳起義共造成了數十萬人的傷亡,損失財產更是難以計數,給已是暮年的唐王朝以致命一擊。有史學家評論:“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龐勳戰敗後,諸葛爽率百餘人投降朝廷,被任命為汝州防禦使,防禦使是節度使以下的地方長官。廣明元年(880年),李國昌父子叛亂,威脅河東太原府。朝廷命諸葛爽率軍北上救援河東。
隨後,唐僖宗召振武節度使吳師泰回京任左金吾衛大將軍,以諸葛爽取代吳師泰。
吳師泰抗命不遵,僖宗無奈,隻好改任諸葛爽為夏綏銀節度使,夏綏銀在今陝西北部。
同年末,黃巢進逼長安,僖宗詔諸葛爽率軍入京勤王。諸葛爽尚未到達,長安便已陷落,僖宗被迫出逃蜀中。
諸葛爽駐軍櫟陽,在這裏,他投降了黃巢。諸葛爽投降後,朝廷派了另一個人接管夏州,這個人是個少數民族,名叫拓跋思恭,也許你對拓跋思恭比較陌生,那好,我們再換個名字,李思恭,也許你對李思恭這個名字也比較陌生,
那好,我們再提另外一個名字,李元昊,現在有點印象了吧,李元昊就是後來西夏國的建立者,而拓跋思恭跟李元昊同宗同族。
此後,黨項人拓跋思恭家族世代占據夏州,直到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政權。
881年二月。大齊皇帝黃巢任命朱溫為東南麵行營先鋒使,進攻南陽,以阻止荊、襄官軍北上。朱溫圓滿的完成了這次任務。六月,朱溫回師長安,黃巢親自在灞上接見並犒賞了他。
灞上,也作霸上,在今天西安市東南方,是古代鹹陽、長安附近的軍事要地,當年痞子皇帝劉邦就是通過此處進攻鹹陽滅亡秦朝的。
此次會見。皇帝高度讚揚了以朱溫同誌為代表的年輕軍事將領,充分肯定了他們這次軍事行動所取得的成果。並囑咐朱溫要好好工作,再接再厲,為國爭光。皇帝親切的拉著朱溫的手問:在部隊上吃的好嗎?穿的暖吧?
家裏也都好吧?朱溫同誌也代表年輕將領表了決心:一定要緊密的團結在以皇帝陛下為核心的中央政府周圍,以皇帝陛下的利益為自己的利益。好好工作,報答皇上。
表彰大會結束以後,皇帝再次派朱溫向西進軍抵禦唐軍進攻,朱溫也都較好的完成了各項任務。
降唐
882年,黃巢任命朱溫為同州防禦使,同州,即現在渭南市大荔縣。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同州還在唐軍手中,也就是任命給你了。但想要地盤,
還得自己去拿。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都做皇帝了。還這麽摳,拿別人的東西給人,這種事情恐怕也隻有黃巢這種私鹽販子做得出來了。
不過有任命總比沒有好,朱溫捧著任命書,屁顛屁顛的就去了,一番廝殺。成功占領同州。同州防禦使的位置還沒做熱,朱溫四下這麽一看。心就涼了半截。
同州以東是黃河,黃河以東是河中,河中有個牛人叫王重榮,當時王重榮聚集了數萬兵馬,聯合其他藩鎮正在磨刀霍霍向老朱。
拚爹不是現代社會獨有的現象,在古代也是一樣一樣的。王重榮,山西祁縣人,他爹是鹽州刺史,
靠著老爸的關係,王重榮在軍中當了個小官。史書記載,王重榮是搞陰謀詭計的高手,到底有多高呢?
這麽說吧,部隊總司令見了他這個小官都怕的厲害,生怕一不小心被他給忽悠瘸了。
黃巢攻破長安後,分兵攻打蒲州,節度使李都打他不過,隻得另想他招。無數先人告訴我們,打不過有三種出路,要麽投降,要麽逃跑,要麽自殺。
麵對選擇題,李都衡量再三:自殺怕疼,逃跑又舍不得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這點家業,
最終他選擇了最容易的選項---投降。得到蒲州以後,黃巢很不夠意思,你說你薅羊毛也不能老從一隻羊身上薅啊,經常又是要人又是要東西,
胃口越來越大,要的李都就差當**了。其實,黃巢也是有苦難言,誰讓家裏隻有這麽為數不多的幾隻羊呢。後來,王重榮實在扛不住了,於是脅迫李都反叛黃巢。
李都是個明白人,關鍵時刻算盤這麽一打,心想,以前都打不過人家,現在就能打得過?
家業重要,腦袋更重要啊!於是扔下兵符就跑路了。不過他也沒去別的地方,而是直接找唐僖宗訴苦去了,這時候的唐僖宗已經被黃巢趕到四川吃火鍋去了。
李都心想:王重榮啊王重榮,你也太不像話了,雖然我曾經也說過讓你當老大這樣的話,
但那也隻是客套客套而已,正常人都能明白,你幹嘛就這麽認真呢?李都走後,王重榮殺了黃巢的使者,開始一本正經地做蒲州城的扛把子。
既然放棄了黃巢,那就隻能重投僖宗門下,於是王重榮又一次投入了僖宗的懷抱,僖宗不計前嫌,派竇聖前來傳達聖旨。
使者來了當然要好吃好喝伺候著,可很多前塵往事表明,喝酒不僅會造成酒精肝,還會使一個人變糊塗。
估計是酒桌上喝高了,竇聖大大咧咧地說:“天子派大臣管理一方政事,誰能驅逐他?
你們給我說說,誰是主謀?”王重榮一聽就火了,倏地一下站了起來,摸了摸腰間寶刀說:“不要找了,我就是主謀,你想咋地。”
竇聖直接就嚇尿了,灰溜溜的夾著尾巴狼狽而逃。從此。王重榮名正言順的成了蒲州城的一把手。
黃巢與王重榮的戰爭打響了,黃巢派弟弟黃鄴與朱溫合兵一處攻打王重榮,結果反被王重榮打了個狗吃屎。還被繳獲四十船軍備。秉著要麽不打,
要麽打死的戰略精神,王重榮聯合忠武軍監軍楊複光攻打黃巢華州大將李詳,最後生俘李詳並將他遊街示眾。楊複光,福建人。
中國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產,比如山東出武將,山西出商人。紹興出師爺,成都出美女。而在唐朝後期,福建特產太監。當時,一些宦官發跡後到處耀武揚威,生活奢靡。深深刺激著一些窮苦人家,他們為了改變窘困的現狀,於是一咬牙一狠心就把自己的親生骨肉變成了太監,托人送到長安,入侍皇宮,當了宦官。
楊複光就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於宣宗時期從福建來到長安,成為皇宮中的一名小宦官。
十幾歲的楊複光,經過冷靜觀察。看中了時任內常侍的大宦官楊玄價,於是投到其門下,認他為幹爹。楊玄價見他聰明佟俐。慷慨有節義,又會舞槍弄劍,認準這是一個可造之材,於是就收下了他,並為其改名為楊複光。
楊複光跟著楊玄價很快熟悉了宮中的一切手段,同時他也清楚地意識到。單靠楊玄價還不行,必須要自己闖蕩。
為此他向楊玄價提出要求。請求到地方擔任監軍,楊玄價同意了他的請求,奏準唐懿宗,派他到地方當了監軍。
勝敗乃兵家常事,戰敗後的朱溫重新點兵,再次出擊,成功地在西關門大敗王重榮,然後出兵夏陽,奪得河中府水運糧船幾十艘。
朱溫吃到了蜂蜜,但也捅下了馬蜂窩,這回徹底把王重榮激怒了,王重榮調集三萬大軍前來複仇。朱溫很淡定,怕什麽,咱們有大後方嘛!
於是寫信給黃巢sos,無果,再寫,無果,連續寫了十封,還是無果,仔細一打聽,才知道信被左軍使孟楷扣留了,朱溫很生氣,但後果不嚴重,因為麵對皇帝的身邊人,他這個外將一點辦法都沒有。
連續幾夜,朱溫都失眠了,當時沒有香煙,如果有的話,肯定會出現這麽一個畫麵:孤燈下,牆角旁,朱溫眉頭緊鎖,一個人吧嗒吧嗒蹲在那裏抽悶煙。
他分析當前局勢,感覺黃巢有限責任公司現在財力緊張,人心思變,危機四伏,估計離破產沒幾天了。想到這裏,朱溫猛的把煙頭往地上一撮,嘴裏恨恨地嘟囔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於是召集幕僚,商議去留。
大家一致認為,沒有必要跟著黃巢公司這艘破船一塊完蛋,換個老板才是最佳出路。
會議最終達成共識:抄老板黃巢的魷魚。於是,朱溫殺了監軍,帶著全部家當,當然還捎帶著黃巢送給他的同州城,投降了王重榮。
有一次,記者問展昭:“您身為南俠,為什麽要放棄江湖上的快意恩仇而跑去跟包大人呢?”
展昭回答:“小混混怎麽能跟公務員相比呢!”其實,朱溫不想造反,他也想當公務員,從小就想,一直都想,如果不是日子太苦,混不下去,又沒有其他本事,誰願意冒著殺頭的危險,背著反賊的罵名活著呢?
現在機會來了,不用讀書考進士就能做國家公務員,何樂而不為?朱溫隻是個農民,沒有太深的政治覺悟,也沒有太高的道德水準,剛開始造反隻是為了生存,到後來降唐也是為了生存。
曾有人說,無論對待什麽問題,都可以用管你屁事跟關我屁事這兩句話來應對。
這時候就有人問朱溫:“朱溫同誌,你為什麽要參加叛軍然後又投降朝廷呢?”朱溫淡淡地說:“管你屁事!”又有人問:“朱溫同誌,還有無數勞苦大眾正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等著你去拯救,
你難道真的無動於衷嗎?”朱溫仍然淡淡地說:“關我屁事!”就這樣,朱溫投降了。
朱溫他媽姓王,與王重榮同姓,所以投降後的朱溫就稱王重榮為舅舅。有時候,我真佩服古人攀親帶故的本事,這一招,咱還真學不來。唐僖宗聽說朱溫投降了,興奮的拍掌大笑道:“真乃天助我也。”
毛將軍喜歡到處留下xx是個好同誌這樣的珍貴墨寶,如果這個時候讓唐僖宗也提幾個大字的話,我想唐僖宗肯定會大筆一揮,寫下:朱溫是個好同誌。
僖宗皇帝用實際行動表達了他對朱溫的愛,封朱溫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兼河中行營招討副使,並賜名全忠。朱全忠也沒有令他失望,後來他用實際行動闡述了全忠的含義,那就是寧願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想方設法,不折手段,全心全意忠於自己。
第二年,朱溫又被授予宣武軍節度使,從此他將以宣武為基地,建立自己的組織--基地組織,從而逐鹿中原,成就自己的帝王事業。
朱溫同誌告訴我們:不讀書不要緊,起點低不要緊,私企工作也不要緊,隻要手段運用得當,又善於跳槽,照樣能夠混進國家單位。
入主長安
黃巢跟王仙芝都是私鹽販子出身,說白了也就是黑社會私人武裝。可想而知,當當年的黑社會私鹽販子黃巢碰到官軍的時候,每次都是能逃跑絕對不衝鋒,能智取絕對不硬拚。
他們貫徹的十字萬能方針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這個策略在跟官軍的鬥爭中屢試不爽。起義後,兩人繼續執行這條金科玉律。
黃巢是這麽想的:既然以前行得通,那以後肯定也行得通。當時,藩鎮做大,政府勢力衰微,全國範圍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很多勢力範圍。
黃巢是個很出色的黑客,他充分了解並利用了唐政府這個漏洞百出的破爛係統,然後像泥鰍一樣,帶領大軍穿梭於藩鎮與藩鎮之間的權力真空地帶,搞的朝廷滿頭大汗,手忙腳亂,但卻無能為力。
雖然,這麽一來,政府一時拿他們沒有辦法,但起義軍自己的情況也不太樂觀。
十字萬能方針說白了也就是沒有方針,亂打一氣。起義軍根本沒有一個科學完善的戰略規劃,隻是想到哪裏打哪裏,打到哪裏算哪裏,敵人弱了我就攻,敵人強了我就跑,根本不知道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麽,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麽。
黃巢糊塗,作為看客的我們更糊塗,所以每次讀到黃巢同誌這段四渡長江,兩渡黃河,南征北戰的曆史時,我都頭疼不已,為了不讓各位小讀者跟我一樣頭疼,我將以簡潔的方式描述這段沒有目的的流動大作戰。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客車馬上就要出發了,請大家係好安全帶,今天我們的領隊是黃巢黃導遊,接下來,他將帶領我們遊南逛北,一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未完待續)
龐勳戰敗後,諸葛爽率百餘人投降朝廷,被任命為汝州防禦使,防禦使是節度使以下的地方長官。廣明元年(880年),李國昌父子叛亂,威脅河東太原府。朝廷命諸葛爽率軍北上救援河東。
隨後,唐僖宗召振武節度使吳師泰回京任左金吾衛大將軍,以諸葛爽取代吳師泰。
吳師泰抗命不遵,僖宗無奈,隻好改任諸葛爽為夏綏銀節度使,夏綏銀在今陝西北部。
同年末,黃巢進逼長安,僖宗詔諸葛爽率軍入京勤王。諸葛爽尚未到達,長安便已陷落,僖宗被迫出逃蜀中。
諸葛爽駐軍櫟陽,在這裏,他投降了黃巢。諸葛爽投降後,朝廷派了另一個人接管夏州,這個人是個少數民族,名叫拓跋思恭,也許你對拓跋思恭比較陌生,那好,我們再換個名字,李思恭,也許你對李思恭這個名字也比較陌生,
那好,我們再提另外一個名字,李元昊,現在有點印象了吧,李元昊就是後來西夏國的建立者,而拓跋思恭跟李元昊同宗同族。
此後,黨項人拓跋思恭家族世代占據夏州,直到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政權。
881年二月。大齊皇帝黃巢任命朱溫為東南麵行營先鋒使,進攻南陽,以阻止荊、襄官軍北上。朱溫圓滿的完成了這次任務。六月,朱溫回師長安,黃巢親自在灞上接見並犒賞了他。
灞上,也作霸上,在今天西安市東南方,是古代鹹陽、長安附近的軍事要地,當年痞子皇帝劉邦就是通過此處進攻鹹陽滅亡秦朝的。
此次會見。皇帝高度讚揚了以朱溫同誌為代表的年輕軍事將領,充分肯定了他們這次軍事行動所取得的成果。並囑咐朱溫要好好工作,再接再厲,為國爭光。皇帝親切的拉著朱溫的手問:在部隊上吃的好嗎?穿的暖吧?
家裏也都好吧?朱溫同誌也代表年輕將領表了決心:一定要緊密的團結在以皇帝陛下為核心的中央政府周圍,以皇帝陛下的利益為自己的利益。好好工作,報答皇上。
表彰大會結束以後,皇帝再次派朱溫向西進軍抵禦唐軍進攻,朱溫也都較好的完成了各項任務。
降唐
882年,黃巢任命朱溫為同州防禦使,同州,即現在渭南市大荔縣。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同州還在唐軍手中,也就是任命給你了。但想要地盤,
還得自己去拿。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都做皇帝了。還這麽摳,拿別人的東西給人,這種事情恐怕也隻有黃巢這種私鹽販子做得出來了。
不過有任命總比沒有好,朱溫捧著任命書,屁顛屁顛的就去了,一番廝殺。成功占領同州。同州防禦使的位置還沒做熱,朱溫四下這麽一看。心就涼了半截。
同州以東是黃河,黃河以東是河中,河中有個牛人叫王重榮,當時王重榮聚集了數萬兵馬,聯合其他藩鎮正在磨刀霍霍向老朱。
拚爹不是現代社會獨有的現象,在古代也是一樣一樣的。王重榮,山西祁縣人,他爹是鹽州刺史,
靠著老爸的關係,王重榮在軍中當了個小官。史書記載,王重榮是搞陰謀詭計的高手,到底有多高呢?
這麽說吧,部隊總司令見了他這個小官都怕的厲害,生怕一不小心被他給忽悠瘸了。
黃巢攻破長安後,分兵攻打蒲州,節度使李都打他不過,隻得另想他招。無數先人告訴我們,打不過有三種出路,要麽投降,要麽逃跑,要麽自殺。
麵對選擇題,李都衡量再三:自殺怕疼,逃跑又舍不得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這點家業,
最終他選擇了最容易的選項---投降。得到蒲州以後,黃巢很不夠意思,你說你薅羊毛也不能老從一隻羊身上薅啊,經常又是要人又是要東西,
胃口越來越大,要的李都就差當**了。其實,黃巢也是有苦難言,誰讓家裏隻有這麽為數不多的幾隻羊呢。後來,王重榮實在扛不住了,於是脅迫李都反叛黃巢。
李都是個明白人,關鍵時刻算盤這麽一打,心想,以前都打不過人家,現在就能打得過?
家業重要,腦袋更重要啊!於是扔下兵符就跑路了。不過他也沒去別的地方,而是直接找唐僖宗訴苦去了,這時候的唐僖宗已經被黃巢趕到四川吃火鍋去了。
李都心想:王重榮啊王重榮,你也太不像話了,雖然我曾經也說過讓你當老大這樣的話,
但那也隻是客套客套而已,正常人都能明白,你幹嘛就這麽認真呢?李都走後,王重榮殺了黃巢的使者,開始一本正經地做蒲州城的扛把子。
既然放棄了黃巢,那就隻能重投僖宗門下,於是王重榮又一次投入了僖宗的懷抱,僖宗不計前嫌,派竇聖前來傳達聖旨。
使者來了當然要好吃好喝伺候著,可很多前塵往事表明,喝酒不僅會造成酒精肝,還會使一個人變糊塗。
估計是酒桌上喝高了,竇聖大大咧咧地說:“天子派大臣管理一方政事,誰能驅逐他?
你們給我說說,誰是主謀?”王重榮一聽就火了,倏地一下站了起來,摸了摸腰間寶刀說:“不要找了,我就是主謀,你想咋地。”
竇聖直接就嚇尿了,灰溜溜的夾著尾巴狼狽而逃。從此。王重榮名正言順的成了蒲州城的一把手。
黃巢與王重榮的戰爭打響了,黃巢派弟弟黃鄴與朱溫合兵一處攻打王重榮,結果反被王重榮打了個狗吃屎。還被繳獲四十船軍備。秉著要麽不打,
要麽打死的戰略精神,王重榮聯合忠武軍監軍楊複光攻打黃巢華州大將李詳,最後生俘李詳並將他遊街示眾。楊複光,福建人。
中國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產,比如山東出武將,山西出商人。紹興出師爺,成都出美女。而在唐朝後期,福建特產太監。當時,一些宦官發跡後到處耀武揚威,生活奢靡。深深刺激著一些窮苦人家,他們為了改變窘困的現狀,於是一咬牙一狠心就把自己的親生骨肉變成了太監,托人送到長安,入侍皇宮,當了宦官。
楊複光就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於宣宗時期從福建來到長安,成為皇宮中的一名小宦官。
十幾歲的楊複光,經過冷靜觀察。看中了時任內常侍的大宦官楊玄價,於是投到其門下,認他為幹爹。楊玄價見他聰明佟俐。慷慨有節義,又會舞槍弄劍,認準這是一個可造之材,於是就收下了他,並為其改名為楊複光。
楊複光跟著楊玄價很快熟悉了宮中的一切手段,同時他也清楚地意識到。單靠楊玄價還不行,必須要自己闖蕩。
為此他向楊玄價提出要求。請求到地方擔任監軍,楊玄價同意了他的請求,奏準唐懿宗,派他到地方當了監軍。
勝敗乃兵家常事,戰敗後的朱溫重新點兵,再次出擊,成功地在西關門大敗王重榮,然後出兵夏陽,奪得河中府水運糧船幾十艘。
朱溫吃到了蜂蜜,但也捅下了馬蜂窩,這回徹底把王重榮激怒了,王重榮調集三萬大軍前來複仇。朱溫很淡定,怕什麽,咱們有大後方嘛!
於是寫信給黃巢sos,無果,再寫,無果,連續寫了十封,還是無果,仔細一打聽,才知道信被左軍使孟楷扣留了,朱溫很生氣,但後果不嚴重,因為麵對皇帝的身邊人,他這個外將一點辦法都沒有。
連續幾夜,朱溫都失眠了,當時沒有香煙,如果有的話,肯定會出現這麽一個畫麵:孤燈下,牆角旁,朱溫眉頭緊鎖,一個人吧嗒吧嗒蹲在那裏抽悶煙。
他分析當前局勢,感覺黃巢有限責任公司現在財力緊張,人心思變,危機四伏,估計離破產沒幾天了。想到這裏,朱溫猛的把煙頭往地上一撮,嘴裏恨恨地嘟囔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於是召集幕僚,商議去留。
大家一致認為,沒有必要跟著黃巢公司這艘破船一塊完蛋,換個老板才是最佳出路。
會議最終達成共識:抄老板黃巢的魷魚。於是,朱溫殺了監軍,帶著全部家當,當然還捎帶著黃巢送給他的同州城,投降了王重榮。
有一次,記者問展昭:“您身為南俠,為什麽要放棄江湖上的快意恩仇而跑去跟包大人呢?”
展昭回答:“小混混怎麽能跟公務員相比呢!”其實,朱溫不想造反,他也想當公務員,從小就想,一直都想,如果不是日子太苦,混不下去,又沒有其他本事,誰願意冒著殺頭的危險,背著反賊的罵名活著呢?
現在機會來了,不用讀書考進士就能做國家公務員,何樂而不為?朱溫隻是個農民,沒有太深的政治覺悟,也沒有太高的道德水準,剛開始造反隻是為了生存,到後來降唐也是為了生存。
曾有人說,無論對待什麽問題,都可以用管你屁事跟關我屁事這兩句話來應對。
這時候就有人問朱溫:“朱溫同誌,你為什麽要參加叛軍然後又投降朝廷呢?”朱溫淡淡地說:“管你屁事!”又有人問:“朱溫同誌,還有無數勞苦大眾正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等著你去拯救,
你難道真的無動於衷嗎?”朱溫仍然淡淡地說:“關我屁事!”就這樣,朱溫投降了。
朱溫他媽姓王,與王重榮同姓,所以投降後的朱溫就稱王重榮為舅舅。有時候,我真佩服古人攀親帶故的本事,這一招,咱還真學不來。唐僖宗聽說朱溫投降了,興奮的拍掌大笑道:“真乃天助我也。”
毛將軍喜歡到處留下xx是個好同誌這樣的珍貴墨寶,如果這個時候讓唐僖宗也提幾個大字的話,我想唐僖宗肯定會大筆一揮,寫下:朱溫是個好同誌。
僖宗皇帝用實際行動表達了他對朱溫的愛,封朱溫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兼河中行營招討副使,並賜名全忠。朱全忠也沒有令他失望,後來他用實際行動闡述了全忠的含義,那就是寧願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想方設法,不折手段,全心全意忠於自己。
第二年,朱溫又被授予宣武軍節度使,從此他將以宣武為基地,建立自己的組織--基地組織,從而逐鹿中原,成就自己的帝王事業。
朱溫同誌告訴我們:不讀書不要緊,起點低不要緊,私企工作也不要緊,隻要手段運用得當,又善於跳槽,照樣能夠混進國家單位。
入主長安
黃巢跟王仙芝都是私鹽販子出身,說白了也就是黑社會私人武裝。可想而知,當當年的黑社會私鹽販子黃巢碰到官軍的時候,每次都是能逃跑絕對不衝鋒,能智取絕對不硬拚。
他們貫徹的十字萬能方針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這個策略在跟官軍的鬥爭中屢試不爽。起義後,兩人繼續執行這條金科玉律。
黃巢是這麽想的:既然以前行得通,那以後肯定也行得通。當時,藩鎮做大,政府勢力衰微,全國範圍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很多勢力範圍。
黃巢是個很出色的黑客,他充分了解並利用了唐政府這個漏洞百出的破爛係統,然後像泥鰍一樣,帶領大軍穿梭於藩鎮與藩鎮之間的權力真空地帶,搞的朝廷滿頭大汗,手忙腳亂,但卻無能為力。
雖然,這麽一來,政府一時拿他們沒有辦法,但起義軍自己的情況也不太樂觀。
十字萬能方針說白了也就是沒有方針,亂打一氣。起義軍根本沒有一個科學完善的戰略規劃,隻是想到哪裏打哪裏,打到哪裏算哪裏,敵人弱了我就攻,敵人強了我就跑,根本不知道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麽,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麽。
黃巢糊塗,作為看客的我們更糊塗,所以每次讀到黃巢同誌這段四渡長江,兩渡黃河,南征北戰的曆史時,我都頭疼不已,為了不讓各位小讀者跟我一樣頭疼,我將以簡潔的方式描述這段沒有目的的流動大作戰。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客車馬上就要出發了,請大家係好安全帶,今天我們的領隊是黃巢黃導遊,接下來,他將帶領我們遊南逛北,一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