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乘勝追擊,包圍了幽州城,聲稱有百萬大軍,掛氈毯的大車和氈帳漫山遍野,數不勝數。


    盧文進教他們攻城的方法,契丹軍挖著地道,不分晝夜地從四麵一起進攻,城裏也深挖地穴點燃膏油來阻截他們。


    契丹軍又在城邊壘起土山,居高臨城,城中便熔銅來投灑敵人,雙方你來我往,每天戰死的人數以千計,即使這樣,這樣契丹人還是進攻不止。


    周德威秘密派遣使者向李存勖告急,此時李存勖剛剛跟梁軍相持於河上,想分兵救援,但又擔心兵力太少,杯水車薪,不去救援,又害怕失去幽州。於是跟諸將商量,隻有李嗣源、李存審、閻寶勸他前去解救幽州。


    李存勖高興地說:“從前唐太宗得到一個李靖還能抓獲頡利,今天我有猛將三人,又有什麽可憂慮的呢?”


    李存審、閻寶認為敵人沒有帶多少糧草,勢必難以維持太久,等到他們在野外無法掠奪,糧食吃完的時候,就會自動撤兵,此時進行追擊,一定能大敗對方。


    李嗣源說:“周德威是國命所係的大臣,現在幽州朝夕難保,恐怕這段時間就會發生變化,哪有時間等待敵人的衰弱!


    我請求身為前鋒趕赴前線戰鬥。”李存勖說:“你說的很對”,於是當天就讓他整理軍隊。


    四月,李存勖命令李嗣源領兵率先進軍。在淶水駐紮下來,閻寶率領鎮州、定州的軍隊緊跟其後。李存勖認為李嗣源、閻寶兵力較少,不足以與契丹抗衡。於是在二十八日,又命李存審率兵去增援他們。


    這時,契丹圍困幽州已將近二百天,城內十分困難。李嗣源、閻寶、李存審率領七萬人馬在易州會師。


    李存審說:“敵眾我寡,敵人的騎兵多,我方的步兵多,如果在平原上兩軍相遇。敵人用一萬名騎兵踐踏我們的陣地,我們的兵士就會被他們活活踩死。”


    李嗣源說:“敵人沒有多少軍需。我們行軍必須隨軍拉著糧食,如果在平原上兩軍相遇,敵人一定會搶我們的糧食,我軍將不戰自敗。


    不如從山中偷偷地直抵幽州。形成跟幽州結合的形勢。如果在途中遇上敵人,我們就占據險要的地方來抵禦他們。”


    十七日,李嗣源、閻寶、李存審率兵從易州向北出發,二十三日,翻過大房嶺,沿著山澗向東進發。


    李嗣源和他的養子李從珂率領三千騎兵為前鋒部隊,在距離幽州六十裏的地方,與契丹軍相遇。


    契丹軍感到驚恐而開始退卻,晉軍從兩翼緊隨其後。契丹軍在山上走。晉軍在山澗走,每到一個穀口,契丹軍就攔截晉軍。李嗣源父子奮力戰鬥,才得以繼續前進。


    到達山口之時,契丹軍用一萬多名騎兵擋在晉軍前麵,晉軍將士大驚失色。


    李嗣源帶領百餘騎兵率先前進,他脫掉甲胄,揚鞭上馬。並用契丹語對契丹人說:“你們無故侵犯我國的疆土,晉王命令我率兵百萬直搗西樓。消滅你們的種族。”於是躍馬奮擊,三次衝入契丹陣中,斬殺契丹酋長一人。


    晉軍後麵的部隊也趕了上來,一起向契丹發起衝鋒,契丹軍隊退卻,晉軍才得以衝出山口。


    李存審也命令他的士卒伐木,做成防禦營寨的鹿角,每人手持一根,部隊停下之時,就做成營寨。


    契丹軍隊繞著晉軍的營寨經過,晉軍從寨中萬箭齊發,射擊契丹軍,飛出來的箭遮天蔽日,契丹死傷的人馬幾乎把道路都堵塞了。


    晉軍快要到達幽州時,契丹軍早已嚴陣以待。李存審命令部隊先在後麵擺好陣勢,告誡他們先不要動。


    又命令老弱殘兵拿著點燃的柴草前進,煙霧遮天,契丹人不知道晉軍的虛實。


    這時,晉軍擊鼓喧鬧,一起出戰,李存審催促後麵的軍隊乘勢追擊,契丹被打得大敗,席卷其全部士卒從北山逃跑,滿山遍野都是契丹軍丟棄了的戰車、帳蓬、鎧甲、羊、馬。


    晉軍乘勝追擊,俘獲和斬殺了的契丹兵馬數以萬計。


    二十四日,李嗣源進入幽州城,周德威見到他,握著他的手痛哭流涕,感人至極。


    921年,趙國發生兵變,王德明慫恿亂軍殺死王鎔,自己取而代之擔任成德節度留後,恢複原名張文禮。


    在李存勖討伐張文禮的時候,王處直認為平時鎮州、定州唇齒相依,恐怕鎮州失守後定州難以獨存,因此勸說李存勖應該對張文禮寬大處理,李存勖不同意。


    王處直又想暗中勾引梁軍,但又恐對易、定不利。


    於是讓兒子王鬱賄賂契丹,使其侵略晉國邊境,圍魏救趙以解鎮州之圍。阿保機本來已經允許盧文進出兵援救張文禮,這時王鬱又勸他說:“鎮州美女如雲,金帛如山,天皇王如能迅速趕到,那裏的美女金帛就都歸您所有了,不然的話,就會歸晉王所有。”


    阿保機見財起意,被王鬱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於是帶領全部人馬向南進發,述律平勸他說:“我們有西樓羊馬之富,這裏的樂趣已不可窮盡,何必要勞師遠征,冒著危險去求得那裏的利益呢?


    我聽說晉王用兵,天下無敵,如有危險或被擊敗,後悔就來不及了。”阿保機這次沒有聽老婆的話,率領大軍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十二月二十日,契丹人向幽州發起進攻,晉將李紹宏環城自守。契丹人於是向南深入,包圍了涿州,十幾天後將之攻下,並抓獲了涿州刺史李嗣弼。又進攻定州。定州向李存勖告急,李存勖從鎮州率領五千親軍前往援救,並派遣神武都指揮使王思同率兵駐紮狼山以南抵禦契丹。


    十三日。李存勖到達新城南麵,偵察兵回來說契丹的前鋒駐紮在新樂,準備過了沙河向南進軍。


    將士們聽了都十分害怕,兩股戰戰,幾欲先走,主將把跑路的士兵都殺了以儆效尤,但也還是無法禁止。


    諸將都說:“契丹人把全國的軍隊都調到這裏。我們寡不敵眾。又聽說梁軍入侵,應當把部隊調回魏州以救根本之地。或者撤了包圍鎮州的部隊。向西進入井陘以求回避。”


    李存勖正在猶豫不決,郭崇韜上奏說:“契丹人被王鬱誘惑,本來是為了奪取貨財而來的,他們並不能解救鎮州的危難。大王最近擊敗梁軍。威振夷夏,契丹人聽到大王已經到來,一定會灰心喪氣,如果能銼敗其前鋒部隊,後麵的部隊就就會不戰而逃。”


    這時李嗣昭也從潞州趕來,說:“現在強敵在前,我們隻能前進,不能後退,否則會動搖人心。”


    李存勖不僅精神大振。說:“帝王的興起,自有天命,看契丹人能把我怎麽樣?我曾用數萬軍隊平定了太行山以東地區。現在遇到這樣小的敵人就回避他們,還有何麵目麵對天下人?”


    於是親率五千騎兵率先前進。到了新城北麵,一半軍隊剛走出桑林,契丹一萬多騎兵看到,都嚇得逃跑了。


    李存勖將部隊分為兩路追擊他們,追出數十裏。抓獲阿保機的兒子。當時沙河橋窄冰薄,契丹人掉在河裏淹死了很多人。當天晚上。李存勖住在新樂。阿保機隨軍帶的車帳紮在定州城下,敗兵到來,契丹軍全部退到望都堅守。


    十七日,李存勖率兵直搗望都,契丹兵迎戰,李存勖率親軍一千多人率先前進,正好遇上奚族首領禿餒五千多騎兵,被禿綏包圍。


    李存勖奮力衝戰,出入好幾次,從午時一直戰到申時都沒有衝開包圍。李嗣昭聽說後,率領三百騎兵從側麵攻打禿餒部隊,禿餒的部隊退走,李存勖才從包圍圈中衝了出來。


    於是放手讓士卒奮力追擊,契丹大敗,一直向北追到易州。此時正好遇上十幾天大雪連天,平地積雪有幾尺之厚,契丹軍沒有吃的,凍死餓死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在道路上。阿保機舉起手指著天,對盧文進說:“老天沒有讓我到這裏來。”於是向北回去。


    李存勖帶兵跟蹤,契丹人走,晉軍也走,契丹人休息,晉軍也休息。李存勖看到契丹人在野外睡覺的地方,地上鋪草,環繞的方方正正,都像編起來用剪刀修剪過似的,


    雖然他們已經離開,但地上鋪的草還沒有一棵亂的,李存勖很感歎地說:“契丹人執法嚴格,所以才能這樣,這是中原地區的部隊所不能比的。”


    李存勖到了幽州,派二百名騎兵跟在契丹軍後麵,並告訴他們:“契丹人出了邊境以後你們就返回來。”


    但這些騎兵仗著勇敢,邊追邊打,結果被契丹人全部抓獲,隻有兩人從別的路上逃跑才沒有被抓獲。阿保機責怪王鬱,把他捆著帶了回來。從此以後阿保機不再聽他的計謀了。


    李存勖兩戰兩捷,得兒如此,李克用泉下有知,可以瞑目了。


    河朔三鎮之鎮州


    成德節度使,又稱恒冀節度使、鎮冀節度使,為河朔三鎮之一。也是河北藩鎮中最為穩定的一個,160年間隻有三姓更迭。


    首任節度使李寶臣原名張忠誌,原為史朝義舊將。寶應元年(762年)投降唐朝,唐朝為了籠絡河北舊部,任命張忠誌為恒陽節度使(777年改為成德軍節度使),賜名李寶臣,統恒、趙、深、定、易五州,增領冀州,駐恒州(今河北正定),


    擁兵十萬,形同割據,與田承嗣、李懷仙合稱河朔三鎮。建中二年(781年)一月,李寶臣死,其子行軍司馬李惟嶽謀襲父位,朝廷不允,李惟嶽聯合田悅等人起兵造反。


    唐德宗任命張孝忠為成德軍節度使,與朱滔聯兵討伐李惟嶽。建中三年(782年)正月,朱滔、張孝忠破李惟嶽於束鹿(今河北辛集)。契丹人成德兵馬使王武俊趁機倒戈,生擒李惟嶽,縊死於轅門外,傳首京師。


    本來,王武俊的想法是,殺了李惟嶽自己當老大,不過,這隻是他自己一廂情願,沒事yy而已,唐德宗一直擔心藩鎮勢力尾大不掉,所以趁機將成德節度使分割為義武節度使(定州、易州、滄州)、恒冀都團練觀察使、深趙都團練觀察使,而僅僅任命王武俊為恒冀都團練觀察使。


    王武俊以功高賞薄,對朝廷不滿,又瞧不起現任節度使張孝忠,於是與魏博節度使田悅、幽州節度使朱滔再次相互勾結,聯兵反叛。


    朱、王引兵救田至魏州,十一月築壇聯盟,相約稱王:朱滔稱冀王,田悅稱魏王,王武俊稱趙王,又約淄青李納稱齊王,於是亂事進一步擴大。


    直到興元元年(784)正月德宗下詔罪己,重申待河北三鎮如初,叛亂才逐漸平息。王武俊歸順朝廷,進位檢校太尉兼中書令。王武俊死後,其子王士真襲位。


    元和四年三月(809年),王士真病死,其子王承宗自稱留後,估計是突然當了老大有點太興奮了,這小子頭腦一發熱,就把德(山東陵縣)、棣(山東惠民)二州獻給了朝廷。不久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出來挑撥,王承宗又後悔了,於是囚禁德州刺史薛昌朝。


    唐憲宗勸諭王承宗放薛昌朝還鎮,王承宗拒不奉詔。元和四年,唐憲宗下詔削奪王承宗爵位。


    元和五年(810年),憲宗遣河東、義武、盧龍、橫海、魏博、昭義六鎮對成德進行討伐,但以宦官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為首的二十萬唐軍久戰無功,左神策大將軍酈定進戰死,昭義節度使盧從史又暗中與王承宗往來,表麵上請求朝廷出兵,向朝廷求取宰相之位。實際上卻逗留不進,還誣告說各道討伐軍多與成德叛軍有關,不應信任。


    唐憲宗知道內情後采取宰相裴垍之謀,令吐突承璀秘密逮捕盧從史,吐突承璀於是約盧從史前來賭博,暗中埋伏士兵,生擒盧從史,押送長安。


    盧從史被押到長安後,唐憲宗當眾揭露了他密謀叛亂的企圖,將其貶為驩州司馬,不久又流放康州,810年,朝廷下令將盧從史賜死於康州,其子盧繼宗等四人流放嶺南。


    以前看過一個笑話:一個小學生想在家裏多玩幾天,於是就盡量裝出他父親的聲音給老師打電話說:“很抱歉,我兒子病了,再過三四天才能返校。”老師說:“噢,好的,你是誰呀?”小學生說:“先生,我是我爸爸。(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