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台曾播出過一個廣告,共有四個場景,分別是:


    你的孩子又考了全班第一。


    謝謝!這是點小意思。(遞紅包)


    你在傷害我!


    好了,病人終於脫離危險了。


    謝謝!這是點小意思。(遞紅包)


    你在侮辱我!


    你的審批手續全辦好了。


    謝謝啊!(遞紅包)


    你在藐視我!


    恭喜你啊!考試通過了。


    謝謝啊!這是一點意思。(遞紅包)


    請你尊重我。


    作為勝利者,郭崇韜剛到汴梁、洛陽,登門拜訪饋贈財物的人就絡繹不絕,郭崇韜來者不拒,沒幾天時間就賺的盆滿缽滿,親信有人規勸他,郭崇韜隻是淡淡的說:“我位兼將相,俸祿無數,怎麽需要搜刮外財呢?


    隻是因為梁朝末期,賄賂成風,現在黃河以南的藩鎮官吏都是梁朝的舊臣,皇帝以前的仇人,如果拒絕他們,他們心裏能不因此擔心受怕嗎?


    我是為了國家才把這些東西收藏在家裏的。”為了國家才受賄,如果是現在的官員這麽說,你一定會嗤之以鼻:哼,騙子,鬼話,貪官。但郭崇韜是這麽想的,也確實是這麽做的。


    等到李存勖南郊祭天時,郭崇韜帶頭貢獻慰勞軍隊的錢財十萬緡。


    此前,宦官們曾建議李存勖把國家的財賦分為內外二府。州縣稅收上交外府,充當政府經費;方鎮貢獻藏入內府,以供皇帝遊玩。


    這樣一來。外府的費用經常捉襟見肘,而內府的財賦則堆積如山。


    等到有關部門籌辦郊祀時,缺乏慰勞軍隊的費用,郭崇韜對李存勖說:“我已經把所有的家產都拿出來資助郊祀大禮了,希望陛下也拿出內府一些錢來幫助有關部門。”


    李存勖這個山西九毛九沉默了很大一會兒才說:“我在晉陽自有積蓄,可以讓租庸使用車拉點來過來資助。”於是派人從李繼韜的住地取了數十萬金帛送到了主管部門。軍隊士卒們對此很不滿意,開始怨恨。並產生了叛離的想法。


    郭崇韜盡職盡責,對李存勖不對的地方經常敢直言不諱。李存勖受不了盛夏濕熱的氣候。在皇宮裏選擇地高涼爽之所避暑,但還是酷熱難耐,不太滿意。


    宦官們因此對他說:“我記得長安在全盛時期,大明、興慶等高大的建築就有數百座之多。


    如今聖上竟沒有個避暑的地方。宮殿的華麗還不如當時公卿們的住宅呢。”


    李存勖自尊心受挫,於是命令營苑使王允平另外修建一座大樓,用來給他避暑。宦官們說:“郭崇韜經常愁眉不展,因為孔謙老說費用不足,恐怕陛下的宮殿最終還是無法建成。”


    李存勖說:“我自己用內府的錢來修建,跟租庸使管的經費沒有關係。”


    但李存勖還是擔心郭崇韜跟他唱反調,於是派使者向郭崇韜轉達旨意說:“今年盛暑異常,朕過去在黃河邊上與梁軍對壘,軍營低下潮濕。朕經常穿著鎧甲騎著馬,親自抵擋箭石,也沒有感到這麽熱。現在深居宮中卻難以度過這個暑天。這該怎麽辦好呢?”


    郭崇韜不假思索的說:“陛下過去在黃河邊時,強敵還沒有消滅,每天考慮的是洗除恥辱和殺敵報仇,那時雖然也有酷暑,但您也不太在意。


    現在外麵的憂患已經消除,國內諸侯都已臣服。所以雖然有珍貴的高台和空閑的館所,仍然覺得很悶熱。


    陛下倘若沒有忘記艱難的日子。那麽暑熱就會自然消除了。”這時,宦官們又說:“郭崇韜的宅第,和皇宮沒什麽兩樣,因此他不了解聖上的暑熱。”


    在宦官們的一再蠱惑下,李存勖最終還是命令王允平修築樓閣。每天參加施工的工人多達一萬,所耗費的錢財十分巨大。


    郭崇韜勸李存勖說:“今年兩河幹旱,軍隊供給不足,希望能夠停止修建,等來年豐收時再開始動工。”李存勖沒有聽從他的規勸,還是我行我素,郭崇韜知道了,又奏道:“宮內大興土木,浪費財物,而有的地方卻鬧災害,百姓吃不飽肚子,臣乞請停建。”李存勖仍然不聽。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郭崇韜雖然忠貞不二,精明能幹,但他也有缺陷,他的缺陷就是喜歡攬權。


    為了完全控製樞密院,他讓一個比他年輕的宦官張居翰跟他一起擔任樞密使,而讓以前的上司李紹宏做宣徽使,這讓李紹宏相當不滿,於是糾集其他宦官對他展開攻擊,郭崇韜漸漸樹敵不少,成了眾矢之的。


    他也很清楚自己所處的局勢,於是對兒子們說:“我輔佐陛下,得罪了許多人,常為他們所誣告陷害,我想到地方做官,避避風頭,免得以後大禍臨頭。”


    兒子們卻持相反意見,說:“大人功名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一旦無權,就等於是神龍離了大海,必為螻蟻所製,大人還是考慮其他辦法吧。”


    起初,李存勖想立劉氏為後,然而當時韓夫人是正室,伊夫人位居劉氏之上,所以覺得十分為難。這時,有一個屬下向郭崇韜獻計道:“現在您功高蓋世,雖然有小人陷害,也不能離間您和陛下的關係。


    為今之計,應該力辭官職,陛下肯定不許,這樣便會堵住小人之口,不會再說您貪圖權勢。然後,再趁皇後未立之機,上奏立劉氏為後,迎合陛下之心,到時候不但陛下高興,劉氏也會感激您,這樣內有劉氏撐腰,外有陛下做主,誰敢對您怎麽樣呢?”


    此處的劉夫人是魏州人。五六歲時,李克用攻打魏州,掠奪成安。副將袁建豐得到劉氏,將她送到晉王宮裏,李克用的妻子曹氏教她吹笙歌舞。


    長大後劉氏非常美麗,李存勖很喜歡她。908年,李克用去世,李存勖繼位,母親曹氏到他宮裏走動。李存勖置酒為壽,親自獻舞。曹氏很高興,讓劉氏吹笙助酒。


    酒宴結束後,曹氏就把劉氏賜給李存勖。後來,劉氏生子李繼岌。李存勖認為李繼岌很像自己,母以子貴,從此劉氏專寵,眾多夫人中隻讓劉氏隨軍。


    劉氏的父親劉叟聽說女兒富貴,就到魏宮求見。李存勖召來袁建豐詢問,袁建豐說:“臣起初得到劉氏是在成安北塢,那時有個黃須老人保護她。”


    李存勖叫劉叟與袁建豐見麵,袁建豐說:“就是他。”當時劉氏正在和各位夫人爭寵,以門第比高低。因此大怒說:“我離開家鄉時,略有記憶,我父親不幸死於亂軍之中。我當時環繞屍首痛哭而去。這個田舍翁怎麽可以到這裏來呢!”於是下令把他轟了出去。


    郭崇韜聽後,非常讚同,便依計行事。他三次上奏堅決要求辭去樞密使一職,李存勖每次都極力安慰,沒有同意。


    見第一步成功了,郭崇韜馬上又施展第二步。密奏李存勖,請立劉氏為後。並堅決辭去他所兼任的節度使一職,這回李存勖很高興的準許了。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反正是陝西和山西之間還沒通火車的時候,陝西和山西被一條黃河隔開,陝西這邊叫潼關,山西那邊叫風陵渡,互相往來靠船擺渡。


    船到陝西這邊,因是懸崖,船靠岸客人下了船,沿著峭壁上的小路,攀援而上就是。


    船到山西那邊,因有一裏多寬的黃河淺灘,船靠不了岸,客人也上不了岸,不知啥時興的規矩,出現了“馱伕”的行當,就是把停在水中船上的旅客,趟過這一裏多路的黃泥湯背到岸上,官價1元。


    話說某年某月某日,一山西籍客人,在陝西做生意發了財,要回家,在潼關坐上擺渡船,到了山西風陵渡的黃河淺灘,無法前進,隻好停了下來,讓趕來的“馱伕”做背人的生意。


    山西客人問“馱伕”:“背過去多少錢?”


    馱伕回答:“老鄉,官價1元。”


    “五毛中不中?”


    “五毛不中,官價1元,背不背?不背我就走了,少在這兒閑扯蛋!我可是在黃河水裏站著呢。”


    山西客人見人家都背起走了,隻好讓馱伕背起往岸上走。馱伕嘩啦嘩啦趟著黃河水,山西客人在他背上想:“他說1元就1元?全由他說了算?……都不能便宜一毛錢?……”就說:“1塊錢太貴了,還是五毛錢。”


    馱伕恨恨地說:“1塊錢!”


    “6毛錢。”


    “1塊錢!”


    “7毛錢。”


    “1塊錢!”


    “8毛。”


    “1塊!”


    “9毛。”


    “1塊!”


    “9毛1。”


    “1塊!”


    “9毛2。”


    “1塊!”


    “9毛3.”


    “1塊!”


    一直說到9毛9,山西客人心想:這一分無論如何不能讓了,再讓不就又成了1元了?就大聲喊:“9毛9!”


    “1塊!”


    “9毛9!”


    “1塊!”


    “9毛9!”


    “1塊!”


    “9毛9!”


    眼看離岸邊不遠了,山西客人咬定9毛9不讓價,非要占這1分錢的便宜,不占這1分錢的便宜誓不罷休.馱夫不光背了人,這一會兒還費了許多口舌,肚內窩著火,想想,突然大怒,叫了一聲,如天空中打了個霹靂:“叫你9毛9!”把背上的山西客人扔到了黃河裏……


    從此這位山西客人為山西爭得了9毛9的光榮綽號……這就是山西9毛9的來曆.


    924年(同光二年)四月十五日,李存勖在文明殿遣使冊封劉氏為後。


    劉氏接受冊封,乘坐雉羽裝飾的彩車前往祭告太廟。韓夫人等人都憤憤不平,於是又封韓氏為淑妃,伊氏為德妃。


    此後,劉氏入主後宮,成為中宮之主。劉皇後喜歡聚斂,分派眾人充當商賈,在街市上叫賣柴草果品,就好像前些日子成都的某家火鍋店賣首相套餐,天津的包子鋪賣主席套餐一樣,劉皇後也說這是中宮所賣,皇室專用,因此大發橫財。


    四方貢獻,必分兩份,一上天子,一入中宮,宮中賄賂的貨物堆積如山。


    924年(同光二年)十二月初六,劉皇後和李存勖到張全義家中,酒酣耳熱之際,劉皇後奏請李存勖說,她從小失去父母,一見老人就想起自己的雙親,現在看見張全義了,就想起了自己那早死的老爹,所以請求認張全義為父,李存勖答應了她的請求


    張全義卻惶恐不安,一再推辭。劉皇後再三堅持,張全義無奈,隻得接受了她的拜禮。第二天,劉皇後命令翰林學士趙鳳寫信感謝張全義,趙鳳秘奏李存勖說,自古以來沒有作為天下之母的皇後拜大臣作父親的。李存勖表揚了他耿直,但最終還是按照劉皇後的意思辦了。從此以後,劉皇後和張全義每天都遣使往來問候、饋贈物品,從不間斷。李存勖有個愛姬,長得很漂亮但還沒有給李存勖生下兒子,劉皇後很是憂慮。一天,李存勖在宮中休息,元行欽在一旁侍奉,李存勖說:“你才死了妻子,還想不想再娶?我幫你找一個


    劉皇後指著愛姬請求說:“皇帝憐惜元行欽,為啥不把這個女人賜給他呢?”李存勖不得已,隻得假裝同意。劉皇後連忙乘勢催元行欽拜謝,元行欽再拜,然後就帶著愛姬坐轎出宮了。李存勖為此鬱鬱寡歡,好幾天不吃不喝。


    官也假裝辭了,劉氏也立為皇後了,事情一切都按著計劃進行,但唯一不變的是,郭崇韜一如既往的被宦官伶人誹謗誣陷。當時,羅貫因性情剛直,被郭崇韜賞識,任他為河南縣令。


    他在任期間,剛直不阿,處理政事從不回避那些達官貴人,伶人宦官們請求托辦事情的書信堆滿了桌子,他一個都不予回應,還把這些書信拿給郭崇韜看,郭崇韜把這些事情上奏了李存勖,因此伶人宦官們對羅貫都恨之入骨。


    張全義十分討厭羅貫,派人告訴劉氏,皇後便和伶人宦官們一起詆毀羅貫,李存勖聽了十分生氣。正好這時李存勖親自前往壽安視察坤陵的施工進度,前往的道路泥濘不堪,橋梁也多被毀壞。李存勖問主管官員是誰,宦官們說是河南縣令羅貫。李存勖聽了就更加氣憤,於是下令把羅貫抓入監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