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延嗣回去之後,更是添油加醋地挑撥一番,嚇得劉皇後哭著請求李存勖想辦法保全兒子的性命。
此前,李存勖聽到蜀人請求郭崇韜做他們的統帥,心中已憤憤不平,這時又聽到向延嗣的這番話,開始對郭崇韜產生了懷疑。
李存勖又看了看蜀地的奏折,不滿地說:“人們都說蜀地金銀珠寶不計其數,怎麽他們進奉的東西這麽少呢?”
向延嗣趁機讒言道:“臣問過很多蜀人,他們都說蜀地的珍寶全都進了郭崇韜的府內,還說郭崇韜撈到黃金上萬兩,白銀四十萬兩,名馬一千多匹,還有王衍的美姬六十個,樂工一百人,犀玉寶帶一百條。
他的兒子郭廷誨也有金銀十萬兩之多,絕色的藝妓七十人,其他的財物也是應有盡有。
而魏王府卻隻得到幾匹馬而已。”李存勖聽後,不由得怒容滿麵。到孟知祥將要出發到成都時,李存勖對他說:“聽說郭崇韜有異心,你到了那裏,幫我把他殺掉。”
孟知祥說:“郭崇韜是國家的有功之臣,不應該這樣處理。等我到了蜀地觀察他一段時間,如果沒有異心就送他回來。”
李存勖答應了。孟知祥出發後不久,李存勖還是不放心,又命宦官馬彥圭火速趕往蜀地去調查郭崇韜是否願意班師,如班師則已,假如有意推遲逗留,就跟李繼岌一起除掉他。
馬彥圭也和其他宦官一樣對郭崇韜素有矛盾。便到劉皇後那裏獻計說:“禍亂如果發生,就在瞬間,怎麽會有時間在數千裏之外再請求聖上降旨呢?”劉皇後一聽慌了。
又去找李存勖,李存勖還沒有昏庸到透頂的地步,他說:“還沒有了解事情的真相,怎麽能下明確的命令呢!”劉皇後見李存勖不肯下令除掉郭崇韜,便自己寫了一道教令,讓馬彥圭交給李繼岌,讓他先動手殺掉郭崇韜。孟知祥到達石壕。馬彥圭黑夜敲開他的門宣布了李存勖的命令,
催他馬上趕住成都。孟知祥私下歎息道:“亂子將要發生了。”於是日夜兼程,趕赴成都。
而這時郭崇韜因為蜀地剛剛平定,山林之中盜賊很多,而孟知祥又沒有到任交接。擔心一旦班師之後,地方上會混亂再起,於是派人分路招撫各地,這一耽擱,就把班師的日子延遲了幾天。馬彥圭到達之前,
郭崇韜已經定下了班師回朝的日期,並安排了留守等待孟知祥到任的將領。就在這一天裏,馬彥圭來到成都,把皇後的告諭拿給李繼岌看。
李繼岌說:“大軍將要出發,郭崇韜也沒有造反的跡象,怎麽可以做這種對不起人的事情呢?你們不能再說這種話了。
況且皇上也沒有下達命令。僅憑皇後的告諭就把招討使殺掉,這樣做可以嗎?”李從襲哭著說:“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萬一郭崇韜聽說以後,中途發難,那就不可挽救了。”
在李從襲等人一起花言巧語地勸說下,李繼岌不得已隻好聽從了他們的意見。
初七早晨。李從襲以李繼岌的命令召見郭崇韜議事,李繼岌則躲到上樓。
郭崇韜剛要登上台級。就被李繼岌的部下李環擊碎了腦袋,並殺死了他的兒子郭廷海、郭廷信。
都統推官滏陽李崧對李繼岌說:“現在部隊將要出發於三千裏之外,沒有皇上的命令就擅自殺死大將,大王怎麽可以做出這種危險的事情呢!難道不能忍一忍到了洛陽再說嗎?”李繼岌說:“你說得很對,但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
於是李崧召集了幾個書吏過來,假造了一封皇帝的詔令,又用蠟摹刻了個印章蓋上,才對外宣諭,然後李繼岌任命任圜代替郭崇韜總管軍政,軍中這才稍稍安定下來。
馬彥圭回到洛陽後,李存勖下詔公布了郭崇韜的罪行,並殺了其子郭廷說、郭廷讓、郭廷議,朝廷內外皆驚駭惋惜,議論紛紛。
保大節度使睦王李存是郭崇韜的女婿,宦官們想斬草除根,於是對李存勖說:“李存對著諸將捋衣出臂,痛哭流涕,想為郭崇韜申冤,他的言辭對朝廷很是不滿。”於是在二十三日,李存勖把他拘禁在住宅裏,不久又把他殺掉。
綜觀郭崇韜的一生,可以說他是個悲劇式的人物。他一生對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忠貞不二,而且屢建奇功,西平蜀地,
更是功高蓋世。但非但沒有因此製約住跟他做對的宦官,反而死於宦官之手,想來真是令人歎息。
人們都說性格決定命運,郭崇韜之所以會有如此結局,多半還是可以從性格上找到原因。
郭崇韜本人沒有遠大而周全的政治謀略,雖然能夠臨機行事,但這僅限於軍事方麵,在政治和為人處世上,特別是在跟那些受過閹割,性情和常人迥然不同而且又喜歡聽些好話的宦官們相處中,
郭崇韜的軍人性格就更顯得有些不足了,再加上他說話直來直去,毫無顧忌,更是得罪了不少人。
在他在進軍蜀地的時候,就曾對李繼岌說:“蜀地平定之後,大王就是太子了,等到將來登基後,最好優遇士族,把宦官全部除去,不單單要罷黜宦官,就連閹過的馬也不要騎。”
宦官們因此對他恨得咬牙切齒,就算張承業這樣的老好人活著,恐怕也無法原諒郭崇韜這樣的侮辱。
郭崇韜氣量狹窄,難以容人。在他權傾朝野的時候,有些鑽營的小人千方百計地巴結他,郭崇韜不辨優劣,竟不由地與之同流合汙。
豆盧革向他獻媚說:“汾陽王郭子儀是代北人。後來遷移到華陰,侍中大人您世代居住雁門,和汾陽王大概有些關係吧。”
郭崇韜於是順水推舟地說:“亂世之中家譜不幸丟失。先人們常說汾陽王是我們四世之祖。”豆盧革接著說:“難怪大人如此英武多謀,原來是汾陽王的後代啊。”從此,郭崇韜就以郭子儀的子孫自居。
當然,喜歡跟名人攀親帶故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前不久還有一個連雲港的女孩帶著猴毛跟所謂的祖傳靈石非要說自己是孫悟空後人,
相比之下郭崇韜這麽做也不算太過分。但這種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做做樣子也就算了,但郭崇韜認真了,從此要求別人也要出生名門才能做高官。
他派人審查官員們的門第,一旦發現門第不高。輕的革職,重的治罪,從而得罪了一大批出身低下的官員。
有功舊臣要求升職,他便溜酸溜溜地說:“我非常了解你,知道你很有才,但可惜門第有點低,我不敢提拔你,否則就要讓名流恥笑了。”現在的人們常說,認真你就輸了。
由於以門第看人。郭崇韜便喪失了一些舊臣的支持,再加上他的排擠,更是沒有人願意站在他這一邊了。所以當宦官對他發動致命攻擊的時候。也就沒有人出來為他這個“名流”說情了。
……
《碧血劍》中,李岩和袁承誌見闖軍在京中燒殺搶掠,大失人心,心中極為不忍,前去報告闖王時,正逢李自成寵幸陳圓圓。兩人吃了個閉門羹,失望而出。
二人到了街上。袁承誌勸李岩掛冠歸隱,李岩說:“總須平了江南,一統天下之後,我才能歸隱。大王昔年待我甚厚,眼見他前途危難重重,正是我盡心竭力、以死相報之時。小人流言,我也不放在心上。”
這時,暮靄蒼茫之中,忽聽得前麵小巷中有人咿咿呀呀的拉著胡琴,一個蒼老嘶啞的聲音唱了起來:無官方是一身輕,伴君伴虎自古雲。歸家便是三生幸,鳥盡弓藏走狗烹。
子胥功高吳王忌,文種滅吳身首分。可惜了淮陰命,空留下武穆名。
大功誰及徐將軍?神機妙算劉伯溫,算不到:大明天子坐龍廷,文武功臣命歸陰。因此上,急回頭死裏逃生;因此上,急回頭死裏逃生。
君王下旨拿功臣,劍擁兵圍,繩纏索綁,肉顫心驚。
恨不能,得便處投河跳井;悔不及,起初時詐死埋名。今日的一縷英魂,昨日的萬裏長城。
身死國滅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誌!”莊宗受而藏之於廟。
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方其係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伶官傳序》
此時李存勖初定中原,麵南稱帝。不久之後,又派兵奪取關中、兩川,疆土之盛在五代中居於首位。
這使得南方的吳、楚等國驚恐不已。按照常理,接下來李存勖應該再接再厲,繼續征伐,一統天下,成為秦皇漢武、唐高宋祖一樣的人物,哦,對不起,此時還沒有宋祖,
但世事的發展往往令人瞠目結舌。現實狀況是,半統天下的李存勖陡然一變,從智勇雙全一下子滑入了昏庸無能的狀態,變化之大,令人驚訝。
本來在朱溫誅滅唐朝宦官之後,宦官幹政已經成為曆史的過去式了,在以後整個五代中的梁、晉、漢、周都沒有再發生過宦官幹政的現象,唯獨在李存勖在位的這幾年,宦官勢力開始有所恢複,或許他是這麽想的,
張承業是個好同誌,所以張承業的同類也是好同誌。李存勖稱帝不久,就下敕天下:“宦官不應在外麵居留,前朝宦官以及各道監軍和私人家裏所養的宦官,不論貴賤,一律遣送回朝。”
當時在李存勖身邊的宦官就有五百多人,這麽一來,官宦的數量幾乎多達千人。
李存勖賜給他們優厚的待遇,並委派他們擔任一定職務,把他們視為心腹,於是宦官逐漸開始幹預政事。不久之後,又設置各道監軍,節度使外出打仗或留在朝廷時,軍府的政事都由監軍裁決,他們淩駕在主帥之上,仗勢爭權奪利,各藩鎮對他們都十分憤恨。
當時的洛陽,宮殿建得宏偉深邃,房子大了,宦官們就覺得有點寂寞空虛冷,於是想讓李存勖擴充侍妾、宮女,好陪他們作伴,雖然他們是人妖。於是謊稱晚上在宮中發現了紅衣服小鬼。
李存勖很害怕,打算請神婆神漢來驅逐鬼物,宦官們說:“過去侍奉懿宗、僖宗,在那個時候,六宮裏的侍妾宮女無論貴賤,都不下萬人。
現在妃嬪們居住的地方有一大半是空的,所以鬼物就來這裏遊玩來了。”
李存勖琢磨了半響,這也不是個難事,於是下令宦官王允平、伶人景進到民間挑選女子,不管老的,幼的,美的,醜的,統統用牛車拉來,回來後把她們安排在妃嬪們住的地方,一共有三千多人。
這時,大臣張憲上奏說:“魏州各營婦女逃亡的有一千多人,可能是扈從的士兵把她們藏起來,然後帶走了。”他不知道,帶走婦女的不是士兵,而是李存勖。
李存勖自幼是個戲迷,喜歡看戲、演戲。即位後,常常麵塗粉墨,穿上戲裝,登台表演,當然,如果隻是喜歡,那也無可厚非,
皇帝也是人,也會有自己的個人愛好,但李存勖不僅愛唱戲,還喜歡唱戲的人,也就是所謂的伶人。
優伶們常常出入於皇宮之中,捉弄欺負士大夫,大臣們非常憤恨,但又不敢對拿他們怎麽樣,反而有人依附於他們以求得李存勖的恩澤,四方的藩鎮官員也都爭相賄賂巴結。
害政害人最嚴重的當屬景進。景進喜歡采集一些民間小事說給李存勖聽,李存勖也想知道一些外麵的事情,於是把景進當作自己的耳目。
景進每次去李存勖那裏報告事情,李存勖都要屏退左右,因此景進也常常乘機說一些別人的壞話。文臣武將都很害怕他,當時的財政大臣租庸使孔謙也常把他當作兄長來對待。
當初在胡柳戰役中,優伶周匝被梁軍抓獲,從此,李存勖每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周郎。到唐軍進入汴梁那天,周匝在馬前拜見李存勖,哭的死去活來,李存勖十分高興。
周匝哭訴說:“臣之所以能夠活到今天,全靠梁教坊使陳俊、內園栽接使儲德源的幫助,希望陛下能把兩個州封賞給他們,以此來報答他們的恩情。”
行行行,隻要你活著,就算要我的小命都答應你,李存勖很幹脆的允諾了他的請求。郭崇韜勸李存勖說:“陛下要封賞的應該是那些和你共同奪取天下的人,這些人都是英豪忠勇之士。
今天大功剛剛告成,這些人中還沒有一個得到封賞,而首先任命一個優伶為刺史,恐怕要失掉天下人們的心。”
因此周匝的建議沒能馬上實行。一年之後,優伶經常提起這件事,李存勖對郭崇韜說:“我已經答應過周匝,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見到這三個人。你所講的都很正確,但還應當看在我的麵子上委屈執行一下。”
於是,不久之後,李存勖任命陳俊為景州刺史,儲德源為憲州刺史。當時親軍中有跟從李存勖轉戰南北而沒有封得刺史的人無不憤怒歎息。
滅蜀之後,李繼岌獻上前蜀國的樂工二百餘人,其中有個叫嚴旭的,王衍用他為蓬州刺史。
李存勖問他說:“你是怎麽才當上刺史的?”嚴旭回答說:“我用唱歌。”李存勖讓他唱歌,果真唱的很好聽,李存勖於是大方的恢複了他過去的職務。(未完待續)
此前,李存勖聽到蜀人請求郭崇韜做他們的統帥,心中已憤憤不平,這時又聽到向延嗣的這番話,開始對郭崇韜產生了懷疑。
李存勖又看了看蜀地的奏折,不滿地說:“人們都說蜀地金銀珠寶不計其數,怎麽他們進奉的東西這麽少呢?”
向延嗣趁機讒言道:“臣問過很多蜀人,他們都說蜀地的珍寶全都進了郭崇韜的府內,還說郭崇韜撈到黃金上萬兩,白銀四十萬兩,名馬一千多匹,還有王衍的美姬六十個,樂工一百人,犀玉寶帶一百條。
他的兒子郭廷誨也有金銀十萬兩之多,絕色的藝妓七十人,其他的財物也是應有盡有。
而魏王府卻隻得到幾匹馬而已。”李存勖聽後,不由得怒容滿麵。到孟知祥將要出發到成都時,李存勖對他說:“聽說郭崇韜有異心,你到了那裏,幫我把他殺掉。”
孟知祥說:“郭崇韜是國家的有功之臣,不應該這樣處理。等我到了蜀地觀察他一段時間,如果沒有異心就送他回來。”
李存勖答應了。孟知祥出發後不久,李存勖還是不放心,又命宦官馬彥圭火速趕往蜀地去調查郭崇韜是否願意班師,如班師則已,假如有意推遲逗留,就跟李繼岌一起除掉他。
馬彥圭也和其他宦官一樣對郭崇韜素有矛盾。便到劉皇後那裏獻計說:“禍亂如果發生,就在瞬間,怎麽會有時間在數千裏之外再請求聖上降旨呢?”劉皇後一聽慌了。
又去找李存勖,李存勖還沒有昏庸到透頂的地步,他說:“還沒有了解事情的真相,怎麽能下明確的命令呢!”劉皇後見李存勖不肯下令除掉郭崇韜,便自己寫了一道教令,讓馬彥圭交給李繼岌,讓他先動手殺掉郭崇韜。孟知祥到達石壕。馬彥圭黑夜敲開他的門宣布了李存勖的命令,
催他馬上趕住成都。孟知祥私下歎息道:“亂子將要發生了。”於是日夜兼程,趕赴成都。
而這時郭崇韜因為蜀地剛剛平定,山林之中盜賊很多,而孟知祥又沒有到任交接。擔心一旦班師之後,地方上會混亂再起,於是派人分路招撫各地,這一耽擱,就把班師的日子延遲了幾天。馬彥圭到達之前,
郭崇韜已經定下了班師回朝的日期,並安排了留守等待孟知祥到任的將領。就在這一天裏,馬彥圭來到成都,把皇後的告諭拿給李繼岌看。
李繼岌說:“大軍將要出發,郭崇韜也沒有造反的跡象,怎麽可以做這種對不起人的事情呢?你們不能再說這種話了。
況且皇上也沒有下達命令。僅憑皇後的告諭就把招討使殺掉,這樣做可以嗎?”李從襲哭著說:“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萬一郭崇韜聽說以後,中途發難,那就不可挽救了。”
在李從襲等人一起花言巧語地勸說下,李繼岌不得已隻好聽從了他們的意見。
初七早晨。李從襲以李繼岌的命令召見郭崇韜議事,李繼岌則躲到上樓。
郭崇韜剛要登上台級。就被李繼岌的部下李環擊碎了腦袋,並殺死了他的兒子郭廷海、郭廷信。
都統推官滏陽李崧對李繼岌說:“現在部隊將要出發於三千裏之外,沒有皇上的命令就擅自殺死大將,大王怎麽可以做出這種危險的事情呢!難道不能忍一忍到了洛陽再說嗎?”李繼岌說:“你說得很對,但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
於是李崧召集了幾個書吏過來,假造了一封皇帝的詔令,又用蠟摹刻了個印章蓋上,才對外宣諭,然後李繼岌任命任圜代替郭崇韜總管軍政,軍中這才稍稍安定下來。
馬彥圭回到洛陽後,李存勖下詔公布了郭崇韜的罪行,並殺了其子郭廷說、郭廷讓、郭廷議,朝廷內外皆驚駭惋惜,議論紛紛。
保大節度使睦王李存是郭崇韜的女婿,宦官們想斬草除根,於是對李存勖說:“李存對著諸將捋衣出臂,痛哭流涕,想為郭崇韜申冤,他的言辭對朝廷很是不滿。”於是在二十三日,李存勖把他拘禁在住宅裏,不久又把他殺掉。
綜觀郭崇韜的一生,可以說他是個悲劇式的人物。他一生對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忠貞不二,而且屢建奇功,西平蜀地,
更是功高蓋世。但非但沒有因此製約住跟他做對的宦官,反而死於宦官之手,想來真是令人歎息。
人們都說性格決定命運,郭崇韜之所以會有如此結局,多半還是可以從性格上找到原因。
郭崇韜本人沒有遠大而周全的政治謀略,雖然能夠臨機行事,但這僅限於軍事方麵,在政治和為人處世上,特別是在跟那些受過閹割,性情和常人迥然不同而且又喜歡聽些好話的宦官們相處中,
郭崇韜的軍人性格就更顯得有些不足了,再加上他說話直來直去,毫無顧忌,更是得罪了不少人。
在他在進軍蜀地的時候,就曾對李繼岌說:“蜀地平定之後,大王就是太子了,等到將來登基後,最好優遇士族,把宦官全部除去,不單單要罷黜宦官,就連閹過的馬也不要騎。”
宦官們因此對他恨得咬牙切齒,就算張承業這樣的老好人活著,恐怕也無法原諒郭崇韜這樣的侮辱。
郭崇韜氣量狹窄,難以容人。在他權傾朝野的時候,有些鑽營的小人千方百計地巴結他,郭崇韜不辨優劣,竟不由地與之同流合汙。
豆盧革向他獻媚說:“汾陽王郭子儀是代北人。後來遷移到華陰,侍中大人您世代居住雁門,和汾陽王大概有些關係吧。”
郭崇韜於是順水推舟地說:“亂世之中家譜不幸丟失。先人們常說汾陽王是我們四世之祖。”豆盧革接著說:“難怪大人如此英武多謀,原來是汾陽王的後代啊。”從此,郭崇韜就以郭子儀的子孫自居。
當然,喜歡跟名人攀親帶故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前不久還有一個連雲港的女孩帶著猴毛跟所謂的祖傳靈石非要說自己是孫悟空後人,
相比之下郭崇韜這麽做也不算太過分。但這種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做做樣子也就算了,但郭崇韜認真了,從此要求別人也要出生名門才能做高官。
他派人審查官員們的門第,一旦發現門第不高。輕的革職,重的治罪,從而得罪了一大批出身低下的官員。
有功舊臣要求升職,他便溜酸溜溜地說:“我非常了解你,知道你很有才,但可惜門第有點低,我不敢提拔你,否則就要讓名流恥笑了。”現在的人們常說,認真你就輸了。
由於以門第看人。郭崇韜便喪失了一些舊臣的支持,再加上他的排擠,更是沒有人願意站在他這一邊了。所以當宦官對他發動致命攻擊的時候。也就沒有人出來為他這個“名流”說情了。
……
《碧血劍》中,李岩和袁承誌見闖軍在京中燒殺搶掠,大失人心,心中極為不忍,前去報告闖王時,正逢李自成寵幸陳圓圓。兩人吃了個閉門羹,失望而出。
二人到了街上。袁承誌勸李岩掛冠歸隱,李岩說:“總須平了江南,一統天下之後,我才能歸隱。大王昔年待我甚厚,眼見他前途危難重重,正是我盡心竭力、以死相報之時。小人流言,我也不放在心上。”
這時,暮靄蒼茫之中,忽聽得前麵小巷中有人咿咿呀呀的拉著胡琴,一個蒼老嘶啞的聲音唱了起來:無官方是一身輕,伴君伴虎自古雲。歸家便是三生幸,鳥盡弓藏走狗烹。
子胥功高吳王忌,文種滅吳身首分。可惜了淮陰命,空留下武穆名。
大功誰及徐將軍?神機妙算劉伯溫,算不到:大明天子坐龍廷,文武功臣命歸陰。因此上,急回頭死裏逃生;因此上,急回頭死裏逃生。
君王下旨拿功臣,劍擁兵圍,繩纏索綁,肉顫心驚。
恨不能,得便處投河跳井;悔不及,起初時詐死埋名。今日的一縷英魂,昨日的萬裏長城。
身死國滅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誌!”莊宗受而藏之於廟。
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方其係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伶官傳序》
此時李存勖初定中原,麵南稱帝。不久之後,又派兵奪取關中、兩川,疆土之盛在五代中居於首位。
這使得南方的吳、楚等國驚恐不已。按照常理,接下來李存勖應該再接再厲,繼續征伐,一統天下,成為秦皇漢武、唐高宋祖一樣的人物,哦,對不起,此時還沒有宋祖,
但世事的發展往往令人瞠目結舌。現實狀況是,半統天下的李存勖陡然一變,從智勇雙全一下子滑入了昏庸無能的狀態,變化之大,令人驚訝。
本來在朱溫誅滅唐朝宦官之後,宦官幹政已經成為曆史的過去式了,在以後整個五代中的梁、晉、漢、周都沒有再發生過宦官幹政的現象,唯獨在李存勖在位的這幾年,宦官勢力開始有所恢複,或許他是這麽想的,
張承業是個好同誌,所以張承業的同類也是好同誌。李存勖稱帝不久,就下敕天下:“宦官不應在外麵居留,前朝宦官以及各道監軍和私人家裏所養的宦官,不論貴賤,一律遣送回朝。”
當時在李存勖身邊的宦官就有五百多人,這麽一來,官宦的數量幾乎多達千人。
李存勖賜給他們優厚的待遇,並委派他們擔任一定職務,把他們視為心腹,於是宦官逐漸開始幹預政事。不久之後,又設置各道監軍,節度使外出打仗或留在朝廷時,軍府的政事都由監軍裁決,他們淩駕在主帥之上,仗勢爭權奪利,各藩鎮對他們都十分憤恨。
當時的洛陽,宮殿建得宏偉深邃,房子大了,宦官們就覺得有點寂寞空虛冷,於是想讓李存勖擴充侍妾、宮女,好陪他們作伴,雖然他們是人妖。於是謊稱晚上在宮中發現了紅衣服小鬼。
李存勖很害怕,打算請神婆神漢來驅逐鬼物,宦官們說:“過去侍奉懿宗、僖宗,在那個時候,六宮裏的侍妾宮女無論貴賤,都不下萬人。
現在妃嬪們居住的地方有一大半是空的,所以鬼物就來這裏遊玩來了。”
李存勖琢磨了半響,這也不是個難事,於是下令宦官王允平、伶人景進到民間挑選女子,不管老的,幼的,美的,醜的,統統用牛車拉來,回來後把她們安排在妃嬪們住的地方,一共有三千多人。
這時,大臣張憲上奏說:“魏州各營婦女逃亡的有一千多人,可能是扈從的士兵把她們藏起來,然後帶走了。”他不知道,帶走婦女的不是士兵,而是李存勖。
李存勖自幼是個戲迷,喜歡看戲、演戲。即位後,常常麵塗粉墨,穿上戲裝,登台表演,當然,如果隻是喜歡,那也無可厚非,
皇帝也是人,也會有自己的個人愛好,但李存勖不僅愛唱戲,還喜歡唱戲的人,也就是所謂的伶人。
優伶們常常出入於皇宮之中,捉弄欺負士大夫,大臣們非常憤恨,但又不敢對拿他們怎麽樣,反而有人依附於他們以求得李存勖的恩澤,四方的藩鎮官員也都爭相賄賂巴結。
害政害人最嚴重的當屬景進。景進喜歡采集一些民間小事說給李存勖聽,李存勖也想知道一些外麵的事情,於是把景進當作自己的耳目。
景進每次去李存勖那裏報告事情,李存勖都要屏退左右,因此景進也常常乘機說一些別人的壞話。文臣武將都很害怕他,當時的財政大臣租庸使孔謙也常把他當作兄長來對待。
當初在胡柳戰役中,優伶周匝被梁軍抓獲,從此,李存勖每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周郎。到唐軍進入汴梁那天,周匝在馬前拜見李存勖,哭的死去活來,李存勖十分高興。
周匝哭訴說:“臣之所以能夠活到今天,全靠梁教坊使陳俊、內園栽接使儲德源的幫助,希望陛下能把兩個州封賞給他們,以此來報答他們的恩情。”
行行行,隻要你活著,就算要我的小命都答應你,李存勖很幹脆的允諾了他的請求。郭崇韜勸李存勖說:“陛下要封賞的應該是那些和你共同奪取天下的人,這些人都是英豪忠勇之士。
今天大功剛剛告成,這些人中還沒有一個得到封賞,而首先任命一個優伶為刺史,恐怕要失掉天下人們的心。”
因此周匝的建議沒能馬上實行。一年之後,優伶經常提起這件事,李存勖對郭崇韜說:“我已經答應過周匝,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見到這三個人。你所講的都很正確,但還應當看在我的麵子上委屈執行一下。”
於是,不久之後,李存勖任命陳俊為景州刺史,儲德源為憲州刺史。當時親軍中有跟從李存勖轉戰南北而沒有封得刺史的人無不憤怒歎息。
滅蜀之後,李繼岌獻上前蜀國的樂工二百餘人,其中有個叫嚴旭的,王衍用他為蓬州刺史。
李存勖問他說:“你是怎麽才當上刺史的?”嚴旭回答說:“我用唱歌。”李存勖讓他唱歌,果真唱的很好聽,李存勖於是大方的恢複了他過去的職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