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州方麵,慕容彥超想加緊攻城,而高行周想卻放慢進攻以等待敵人的漏洞。高行周的女兒是杜重威的兒媳,慕容彥超揚言說:“高行周為他女兒的緣故,愛護敵人而不發動進攻。”從此兩將不和。
劉知遠怕生出其他突變,於是禦駕親征。十七日,劉知遠來到鄴都城下,住在高行周軍營之中。
高行周對他說:“城中糧食未盡,現在猛攻,隻會白白損失士卒,不容易攻克城池;不如慢慢圍困住它,等城中糧盡,自然會不戰而勝。”劉知遠深以為然。
但慕容彥超屢次借事淩辱高行周,高行周向執政大臣哭訴,又用雙手捧糞土塞嘴。劉知遠知慕容彥超理屈,仍命兩位大臣和解,又把慕容彥超召到營帳裏加以責備,並讓他向高行周謝罪。
杜重威曾聲稱劉知遠的車駕到達就會投降,劉知遠派給事中陳觀前去宣布旨意,杜重威卻又臨時變卦,關上城門拒不投降。
城中糧食逐漸吃光,很多將士多出城投降。
慕容彥超堅持請求攻城,劉知遠不勝其煩,勉強同意。二十五日,劉知遠親自督勵眾將攻城,從寅時攻到辰時,士卒死傷過萬,也未能攻克。慕容彥超於是不敢再堅持己見。當初,契丹留下一千五百名幽州兵守衛大梁。
劉知遠進入大梁,有人密報幽州兵將發動兵變,劉知遠一勞永逸,把所有幽州兵都殺死在繁台下麵。
待現在圍困鄴都,張璉率兩千名幽州兵幫助杜重威拒守,劉知遠屢次派人勸諭招降,許諾不殺,張璉說:“繁台下麵的幽州兵卒。有什麽罪而遭殺戮?現在堅守此城,隻求一死罷了。”
因此城池久攻不下,十一月初六。內殿直韓訓進獻攻城的器械,劉知遠說:“守城所倚仗的。是眾人的心,如果眾人離心離德,城池就無人保衛,用這些器械幹什麽!”二十四日,因糧食吃盡,杜重威派王敏出城奉上降表。
二十五日,杜重威的兒子杜弘璉前來朝見。
二十六日,杜重威的妻子後晉宋國長公主石氏來朝見。劉知遠再次把他們送回城中。
二十七日。杜重威大開城門,出城投降。這時,城中十有七、八的人都餓死了,活著的人也都骨瘦如柴沒有人樣。張璉要求朝廷講信用發誓,劉知遠下詔令允許返歸家鄉。
等出降以後,劉知遠的詔令就打了折扣,釋放士兵返回家鄉,但卻殺了張璉等將領軍校幾十人。
郭威請求殺死杜重威的一百多名牙將,並抄沒杜重威家中的資財賞給戰士們,劉知遠同意了。
之後任命杜重威為太傅兼中書令、楚國公。杜重威每次出入。路上的人就跟在他後麵,向他扔碎磚爛瓦辱罵他,當時糧食奇缺。人民饑不果腹,否則上手的就是菜葉臭雞蛋了。
但這並不是杜重威的最終結局。948年正月二十七日,後漢高祖劉知遠病危,召蘇逢吉、楊邠、史弘肇、郭威入宮接受遺囑,說:“我氣息微弱,不能多說。承祐年幼弱小,一切後事拜托各位愛卿。”又說:“妥善防範杜重威。”
當天,劉知遠在萬歲殿去世,時年54歲。距其稱帝尚不足一年,距其入主大梁僅僅半年。
蘇逢吉等人秘不發喪。三十日。傳皇帝詔書,聲稱:“杜重威父子。乘朕小病,毀謗誹議,動搖人心,連同他的兒子杜弘璋、杜弘璉、杜弘璨一起斬首。
晉公主及內外親族,一概不予追究。”之後將杜重威的屍體分裂暴露於街市上,市人爭著咬吃他的皮肉,官府不能禁止,一會兒屍體就被咬光了。
二月初一,立皇子左衛大將軍、大內都點檢劉承祐為周王,同平章事。不久,發布喪事,宣讀遺製,命周王即皇帝位。那一年,劉承祐剛剛十八歲。
三藩之亂
三藩不是指康熙時期的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這裏的三藩指的是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
事情還是要從趙延壽被契丹囚禁說起,當時漢地紛紛流傳趙延壽已死,郭威便對劉知遠說:“趙延壽的兒子趙匡讚是契丹任命的,現在還留在河中,我們應派遣使者前往吊唁祭祀,並再次起用他,將他調換鎮所。
他現在已經無家無國可歸,一定會感恩戴德而聽從陛下詔命的。”劉知遠聽從了他的建議。正值杜重威與天平節度使李守貞都奉表前來歸順。
劉知遠乘機調杜重威為歸德節度使,命李守貞為河中節度使,調河中節度使趙匡讚為晉昌節度使,治所在關中一代。
赴任之後的趙匡讚擔心最終不能為後漢朝廷所容,於是在947年十月,派使臣歸降後蜀,並請求後蜀從終南山路出兵接應。後蜀主孟昶命奉鑾肅衛都虞候李廷領兵兩萬出子午穀,援助長安。
又派雄武都押牙吳崇惲,招鳳翔節度使侯益歸降。擔心招降不成,又命山南西道節度使兼中書令張虔釗為北麵行營招討安撫使從散關出兵,雄武節度使何重建為副安撫使從隴州出兵,宣徽使韓保貞為都虞候,共率五萬兵馬攻擊鳳翔。
侯益見狀,獻出鳳翔的兵籍糧帳,請求歸降,並與趙匡讚一同上表章請求出兵平定關中。
劉知遠因為趙匡讚、侯益與後蜀兵聯合侵犯,深感憂慮。正趕上回鶻送來貢品,訴稱在路上被黨項人所阻攔,請求發兵接應。
劉知遠便詔令左衛大將軍王景崇、將軍齊藏珍率領幾千禁軍趕赴,乘此讓王景崇等人取得關西。
晉昌節度使判官李恕,多年在趙延壽的幕府中,趙延壽派他去輔佐趙匡讚。趙匡讚將要入蜀,李恕勸諫說:“燕王身入契丹朝,難道是他自願的嗎?
現在漢家新得天下。正致力招降懷遠,如果認罪回歸朝廷,一定能保住富貴。
到後蜀去恐怕不是萬全之策。‘牛馬蹄印裏的水,容不得尺長的鯉魚’。您一定會後悔的。”
趙匡讚於是派李恕去後漢奉上降表請求入朝。王景崇等人還沒發兵李恕就到了。
劉知遠問李恕:“匡讚為什麽歸附後蜀?”李恕說:“匡讚認為自己因為身受胡虜的官職,父親又在胡虜朝廷,擔心陛下不能詳察,所以依附蜀國尋求苟且免殺。臣認為國家一定應能收留撫慰,所以就派臣來祈求哀憐。
”劉知遠說:“匡讚父子,本來就是我們的人,不幸身陷胡虜之中。如今延壽剛落入胡虜的監獄,我又怎能忍心再加害於匡讚呢!”
於是立即讓他入朝。侯益見趙匡讚歸附後漢。於是也請求趕赴二月四日聖壽節恭賀劉知遠生日。
王景崇即將出發,劉知遠將他召入臥室,敕令道:“趙匡讚、侯益的心,都不可知。
如果你們兵到那裏,他們已經入朝,就不再過問;如果他們還在遷延觀望,應當隨機從事。”
趙匡讚沒等李恕返回長安述命,就離開長安去,二十六日,入京朝見。
王景崇趕到長安。聽說後蜀軍隊已開入秦川,因為自己兵少將寡,就打算起用本道兵馬和趙匡讚的一千多名牙兵共同拒敵。但又擔心牙兵會臨陣逃跑。於是想出一個辦法---在他們的臉上刺字,為了看看牙兵的反應,還在軍中稍稍透露出了一點風聲。
牙兵軍校趙思綰聽到後,率先請求在自己臉上刺字,王景崇以為事成,十分高興。齊藏珍悄悄對他說:“趙思綰凶猛暴戾,難以製服,此時不殺,隻會養虎為患。”
王景崇不以為意。此時。李廷已經逼近長安,聽說趙匡讚已向後漢皇帝朝拜。馬上停止前進,打算率兵退回蜀地。王景崇攔擊,在子午穀將他打敗。張虔釗到達寶雞,由於眾將意見不一,一直按兵不動。
侯益聽說李延向西返回,於是關閉壁壘抗拒後蜀大軍。張虔釗見勢單力孤,率軍連夜逃跑。
王景崇率領鳳翔、隴、涇、坊等六州之兵追擊,在散關打敗後蜀軍隊,俘虜兵將四百多人。
韓保貞、龐福誠率兵從隴州返回,與何重建一起進入後蜀。張虔釗恨自己勞師無功,不久,在興州慚愧忿悶而死。
這時,劉知遠已死,劉承佑即位,詔令王景崇兼鳳翔巡檢使。
王景崇領兵到達鳳翔,侯益還沒有啟程,王景崇讓禁兵分守城門。有人勸王景崇殺掉侯益,王景崇猶豫不決,擔心新皇不知先皇讓其“便宜行事”的密旨,會懷疑他擅自殺戮,有所圖謀。
侯益聽到風聲,沒有與王景崇告別就偷偷離去,入朝謁見劉承佑。
劉承佑問:“為什麽招來蜀軍?”侯益回答道:“臣想把他們誘到鳳翔而後殺掉。”
劉承佑聽後,隻是微微一笑。侯益家中財產豐厚,在京中,出手大方,廣結百官,又賄賂掌權大臣,因此眾人對他交口稱讚,說其才堪大用。三月十七日,劉承佑任命侯益兼中書令,代理開封尹。侯益在朝中大肆詆毀王景崇,說他心謀不軌,恣意橫行。
王景崇聽到風聲,內心忐忑不安,但遠離朝堂,無法爭辯,開始對朝廷心懷不滿。正趕上這時劉承佑派供奉官王益到鳳翔,要把趙匡讚的牙兵帶回京城,趙思綰等人惶恐不安,王景崇乘機用言語相激。
趙思綰在路上對心腹常彥卿說:“小太尉趙匡讚已落入他們手中,我們到達京城,都得死了,這該如何是好?”常彥卿說:“事到如今,隻能見機行事了。”
二十四日,趙思綰、王益一行到達長安,永興節度副使安友規、巡檢喬守溫出城迎接,並在客亭設置酒宴款待他們。
這時,趙思綰走上前來說:“壕寨使已經把舍館定在城東,現在將士的家屬都在城中,想各自進城把家屬帶到城東住宿。”安友規等人沒有反對。
當時趙思綰等人都沒有武器鎧甲,進了西門,見有該州軍校坐在門旁,趙思綰突然奪過他的劍將他殺死,其他黨羽乘勢一哄而上,拿著棍子,打死十幾個守門的兵士,然後分別把守城門。
趙思綰進入府衙,打開府庫取出武器鎧甲分給大家,安友規等人趁亂逃走,趙思綰於是占據了長安城。然後集中城內少年,得了四千之眾,修繕護城壕溝,整治城樓矮牆,十天之內,作戰守衛的器械樣樣齊備。
王景崇示意鳳翔官吏士民向朝廷上表,推舉自己主持軍府事務,但朝廷對他並不放心。
二十五日,朝廷下詔,調靜難節度使王守恩為永興節度使,保義節度使趙暉為鳳翔節度使,命王景崇為邠州留後,讓他抄近路赴任。三藩的前兩個已經閃亮出場,再說三藩的最後一個李守貞。李守貞,河陽人。
初為本郡牙將,石敬塘即位後,拜客省使,升宣徽使。石重貴時,楊光遠叛亂,他以義成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都虞侯隨石重貴平叛,因功拜同平章事,後任兵馬都監,而後與杜重威一起投降契丹,為天平軍節度使。劉知遠時,複仕後漢,為河中節度使。
當杜重威被殺的消息傳來後,李守貞也有了兔死狐悲之感,擔心自己也將無法善終,遂萌生了造反的念頭。造反的動機有了,李守貞又權衡了一下造反的勝算。首先自己曾在後晉為上將,頗有戰功,平常又慷慨好施,很得士兵之心。
其次,後漢新建,皇帝年輕,又剛剛繼位,執掌朝政的都是後來進身的官員,不足為慮。
自己給自己鼓足勇氣後,想到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李守貞開始招納亡命之徒,豢養敢死之士,治理城牆壕塹,修繕武器鎧甲,日夜不停,時刻備戰。又派人從小路帶著蠟丸密信去勾結契丹。
浚儀人趙修己,擅長星象占卜之術,一直跟隨李守貞調動,這時對李守貞說:“時運、天命不允許,不要輕舉妄動!”李守貞不聽,趙修己於是聲稱有病返回家鄉。
僧人總倫,用法術討好李守貞,說他一定會作天子,對於好事情,李守貞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李守貞又與將佐設宴飲酒,借著酒興,彎弓搭箭指著《舐掌虎圖》說:“我如果有非常的福份,就當射中它的舌頭。”一箭射中,周圍人都向他祝賀,李守貞更加自命不凡。
正趕上趙思綰占領了長安城,向李守貞奉上表章獻上禦衣。李守貞自認為是天意、人心共同所向,於是自稱秦王,派驍將王繼勳占據潼關,任命趙思綰為晉昌節度使。(未完待續。)
劉知遠怕生出其他突變,於是禦駕親征。十七日,劉知遠來到鄴都城下,住在高行周軍營之中。
高行周對他說:“城中糧食未盡,現在猛攻,隻會白白損失士卒,不容易攻克城池;不如慢慢圍困住它,等城中糧盡,自然會不戰而勝。”劉知遠深以為然。
但慕容彥超屢次借事淩辱高行周,高行周向執政大臣哭訴,又用雙手捧糞土塞嘴。劉知遠知慕容彥超理屈,仍命兩位大臣和解,又把慕容彥超召到營帳裏加以責備,並讓他向高行周謝罪。
杜重威曾聲稱劉知遠的車駕到達就會投降,劉知遠派給事中陳觀前去宣布旨意,杜重威卻又臨時變卦,關上城門拒不投降。
城中糧食逐漸吃光,很多將士多出城投降。
慕容彥超堅持請求攻城,劉知遠不勝其煩,勉強同意。二十五日,劉知遠親自督勵眾將攻城,從寅時攻到辰時,士卒死傷過萬,也未能攻克。慕容彥超於是不敢再堅持己見。當初,契丹留下一千五百名幽州兵守衛大梁。
劉知遠進入大梁,有人密報幽州兵將發動兵變,劉知遠一勞永逸,把所有幽州兵都殺死在繁台下麵。
待現在圍困鄴都,張璉率兩千名幽州兵幫助杜重威拒守,劉知遠屢次派人勸諭招降,許諾不殺,張璉說:“繁台下麵的幽州兵卒。有什麽罪而遭殺戮?現在堅守此城,隻求一死罷了。”
因此城池久攻不下,十一月初六。內殿直韓訓進獻攻城的器械,劉知遠說:“守城所倚仗的。是眾人的心,如果眾人離心離德,城池就無人保衛,用這些器械幹什麽!”二十四日,因糧食吃盡,杜重威派王敏出城奉上降表。
二十五日,杜重威的兒子杜弘璉前來朝見。
二十六日,杜重威的妻子後晉宋國長公主石氏來朝見。劉知遠再次把他們送回城中。
二十七日。杜重威大開城門,出城投降。這時,城中十有七、八的人都餓死了,活著的人也都骨瘦如柴沒有人樣。張璉要求朝廷講信用發誓,劉知遠下詔令允許返歸家鄉。
等出降以後,劉知遠的詔令就打了折扣,釋放士兵返回家鄉,但卻殺了張璉等將領軍校幾十人。
郭威請求殺死杜重威的一百多名牙將,並抄沒杜重威家中的資財賞給戰士們,劉知遠同意了。
之後任命杜重威為太傅兼中書令、楚國公。杜重威每次出入。路上的人就跟在他後麵,向他扔碎磚爛瓦辱罵他,當時糧食奇缺。人民饑不果腹,否則上手的就是菜葉臭雞蛋了。
但這並不是杜重威的最終結局。948年正月二十七日,後漢高祖劉知遠病危,召蘇逢吉、楊邠、史弘肇、郭威入宮接受遺囑,說:“我氣息微弱,不能多說。承祐年幼弱小,一切後事拜托各位愛卿。”又說:“妥善防範杜重威。”
當天,劉知遠在萬歲殿去世,時年54歲。距其稱帝尚不足一年,距其入主大梁僅僅半年。
蘇逢吉等人秘不發喪。三十日。傳皇帝詔書,聲稱:“杜重威父子。乘朕小病,毀謗誹議,動搖人心,連同他的兒子杜弘璋、杜弘璉、杜弘璨一起斬首。
晉公主及內外親族,一概不予追究。”之後將杜重威的屍體分裂暴露於街市上,市人爭著咬吃他的皮肉,官府不能禁止,一會兒屍體就被咬光了。
二月初一,立皇子左衛大將軍、大內都點檢劉承祐為周王,同平章事。不久,發布喪事,宣讀遺製,命周王即皇帝位。那一年,劉承祐剛剛十八歲。
三藩之亂
三藩不是指康熙時期的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這裏的三藩指的是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
事情還是要從趙延壽被契丹囚禁說起,當時漢地紛紛流傳趙延壽已死,郭威便對劉知遠說:“趙延壽的兒子趙匡讚是契丹任命的,現在還留在河中,我們應派遣使者前往吊唁祭祀,並再次起用他,將他調換鎮所。
他現在已經無家無國可歸,一定會感恩戴德而聽從陛下詔命的。”劉知遠聽從了他的建議。正值杜重威與天平節度使李守貞都奉表前來歸順。
劉知遠乘機調杜重威為歸德節度使,命李守貞為河中節度使,調河中節度使趙匡讚為晉昌節度使,治所在關中一代。
赴任之後的趙匡讚擔心最終不能為後漢朝廷所容,於是在947年十月,派使臣歸降後蜀,並請求後蜀從終南山路出兵接應。後蜀主孟昶命奉鑾肅衛都虞候李廷領兵兩萬出子午穀,援助長安。
又派雄武都押牙吳崇惲,招鳳翔節度使侯益歸降。擔心招降不成,又命山南西道節度使兼中書令張虔釗為北麵行營招討安撫使從散關出兵,雄武節度使何重建為副安撫使從隴州出兵,宣徽使韓保貞為都虞候,共率五萬兵馬攻擊鳳翔。
侯益見狀,獻出鳳翔的兵籍糧帳,請求歸降,並與趙匡讚一同上表章請求出兵平定關中。
劉知遠因為趙匡讚、侯益與後蜀兵聯合侵犯,深感憂慮。正趕上回鶻送來貢品,訴稱在路上被黨項人所阻攔,請求發兵接應。
劉知遠便詔令左衛大將軍王景崇、將軍齊藏珍率領幾千禁軍趕赴,乘此讓王景崇等人取得關西。
晉昌節度使判官李恕,多年在趙延壽的幕府中,趙延壽派他去輔佐趙匡讚。趙匡讚將要入蜀,李恕勸諫說:“燕王身入契丹朝,難道是他自願的嗎?
現在漢家新得天下。正致力招降懷遠,如果認罪回歸朝廷,一定能保住富貴。
到後蜀去恐怕不是萬全之策。‘牛馬蹄印裏的水,容不得尺長的鯉魚’。您一定會後悔的。”
趙匡讚於是派李恕去後漢奉上降表請求入朝。王景崇等人還沒發兵李恕就到了。
劉知遠問李恕:“匡讚為什麽歸附後蜀?”李恕說:“匡讚認為自己因為身受胡虜的官職,父親又在胡虜朝廷,擔心陛下不能詳察,所以依附蜀國尋求苟且免殺。臣認為國家一定應能收留撫慰,所以就派臣來祈求哀憐。
”劉知遠說:“匡讚父子,本來就是我們的人,不幸身陷胡虜之中。如今延壽剛落入胡虜的監獄,我又怎能忍心再加害於匡讚呢!”
於是立即讓他入朝。侯益見趙匡讚歸附後漢。於是也請求趕赴二月四日聖壽節恭賀劉知遠生日。
王景崇即將出發,劉知遠將他召入臥室,敕令道:“趙匡讚、侯益的心,都不可知。
如果你們兵到那裏,他們已經入朝,就不再過問;如果他們還在遷延觀望,應當隨機從事。”
趙匡讚沒等李恕返回長安述命,就離開長安去,二十六日,入京朝見。
王景崇趕到長安。聽說後蜀軍隊已開入秦川,因為自己兵少將寡,就打算起用本道兵馬和趙匡讚的一千多名牙兵共同拒敵。但又擔心牙兵會臨陣逃跑。於是想出一個辦法---在他們的臉上刺字,為了看看牙兵的反應,還在軍中稍稍透露出了一點風聲。
牙兵軍校趙思綰聽到後,率先請求在自己臉上刺字,王景崇以為事成,十分高興。齊藏珍悄悄對他說:“趙思綰凶猛暴戾,難以製服,此時不殺,隻會養虎為患。”
王景崇不以為意。此時。李廷已經逼近長安,聽說趙匡讚已向後漢皇帝朝拜。馬上停止前進,打算率兵退回蜀地。王景崇攔擊,在子午穀將他打敗。張虔釗到達寶雞,由於眾將意見不一,一直按兵不動。
侯益聽說李延向西返回,於是關閉壁壘抗拒後蜀大軍。張虔釗見勢單力孤,率軍連夜逃跑。
王景崇率領鳳翔、隴、涇、坊等六州之兵追擊,在散關打敗後蜀軍隊,俘虜兵將四百多人。
韓保貞、龐福誠率兵從隴州返回,與何重建一起進入後蜀。張虔釗恨自己勞師無功,不久,在興州慚愧忿悶而死。
這時,劉知遠已死,劉承佑即位,詔令王景崇兼鳳翔巡檢使。
王景崇領兵到達鳳翔,侯益還沒有啟程,王景崇讓禁兵分守城門。有人勸王景崇殺掉侯益,王景崇猶豫不決,擔心新皇不知先皇讓其“便宜行事”的密旨,會懷疑他擅自殺戮,有所圖謀。
侯益聽到風聲,沒有與王景崇告別就偷偷離去,入朝謁見劉承佑。
劉承佑問:“為什麽招來蜀軍?”侯益回答道:“臣想把他們誘到鳳翔而後殺掉。”
劉承佑聽後,隻是微微一笑。侯益家中財產豐厚,在京中,出手大方,廣結百官,又賄賂掌權大臣,因此眾人對他交口稱讚,說其才堪大用。三月十七日,劉承佑任命侯益兼中書令,代理開封尹。侯益在朝中大肆詆毀王景崇,說他心謀不軌,恣意橫行。
王景崇聽到風聲,內心忐忑不安,但遠離朝堂,無法爭辯,開始對朝廷心懷不滿。正趕上這時劉承佑派供奉官王益到鳳翔,要把趙匡讚的牙兵帶回京城,趙思綰等人惶恐不安,王景崇乘機用言語相激。
趙思綰在路上對心腹常彥卿說:“小太尉趙匡讚已落入他們手中,我們到達京城,都得死了,這該如何是好?”常彥卿說:“事到如今,隻能見機行事了。”
二十四日,趙思綰、王益一行到達長安,永興節度副使安友規、巡檢喬守溫出城迎接,並在客亭設置酒宴款待他們。
這時,趙思綰走上前來說:“壕寨使已經把舍館定在城東,現在將士的家屬都在城中,想各自進城把家屬帶到城東住宿。”安友規等人沒有反對。
當時趙思綰等人都沒有武器鎧甲,進了西門,見有該州軍校坐在門旁,趙思綰突然奪過他的劍將他殺死,其他黨羽乘勢一哄而上,拿著棍子,打死十幾個守門的兵士,然後分別把守城門。
趙思綰進入府衙,打開府庫取出武器鎧甲分給大家,安友規等人趁亂逃走,趙思綰於是占據了長安城。然後集中城內少年,得了四千之眾,修繕護城壕溝,整治城樓矮牆,十天之內,作戰守衛的器械樣樣齊備。
王景崇示意鳳翔官吏士民向朝廷上表,推舉自己主持軍府事務,但朝廷對他並不放心。
二十五日,朝廷下詔,調靜難節度使王守恩為永興節度使,保義節度使趙暉為鳳翔節度使,命王景崇為邠州留後,讓他抄近路赴任。三藩的前兩個已經閃亮出場,再說三藩的最後一個李守貞。李守貞,河陽人。
初為本郡牙將,石敬塘即位後,拜客省使,升宣徽使。石重貴時,楊光遠叛亂,他以義成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都虞侯隨石重貴平叛,因功拜同平章事,後任兵馬都監,而後與杜重威一起投降契丹,為天平軍節度使。劉知遠時,複仕後漢,為河中節度使。
當杜重威被殺的消息傳來後,李守貞也有了兔死狐悲之感,擔心自己也將無法善終,遂萌生了造反的念頭。造反的動機有了,李守貞又權衡了一下造反的勝算。首先自己曾在後晉為上將,頗有戰功,平常又慷慨好施,很得士兵之心。
其次,後漢新建,皇帝年輕,又剛剛繼位,執掌朝政的都是後來進身的官員,不足為慮。
自己給自己鼓足勇氣後,想到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李守貞開始招納亡命之徒,豢養敢死之士,治理城牆壕塹,修繕武器鎧甲,日夜不停,時刻備戰。又派人從小路帶著蠟丸密信去勾結契丹。
浚儀人趙修己,擅長星象占卜之術,一直跟隨李守貞調動,這時對李守貞說:“時運、天命不允許,不要輕舉妄動!”李守貞不聽,趙修己於是聲稱有病返回家鄉。
僧人總倫,用法術討好李守貞,說他一定會作天子,對於好事情,李守貞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李守貞又與將佐設宴飲酒,借著酒興,彎弓搭箭指著《舐掌虎圖》說:“我如果有非常的福份,就當射中它的舌頭。”一箭射中,周圍人都向他祝賀,李守貞更加自命不凡。
正趕上趙思綰占領了長安城,向李守貞奉上表章獻上禦衣。李守貞自認為是天意、人心共同所向,於是自稱秦王,派驍將王繼勳占據潼關,任命趙思綰為晉昌節度使。(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