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網絡文學的明天,請不要向盜帖網站提供或出售OCR圖片!】


    **


    **


    **


    "好...就是這樣,把銅管的調子降一點下來...對,弦樂部分加快一倍看看...好!把弦樂部分升一個八度..."


    "啊?"


    不僅僅是站在操控台後麵執行何風指令的李佩佩,連旁觀的易青都吃了一驚!這算什麽風格的配樂?把低音樂器拉得更低,把高音樂器揚得更高,這段曲子不是就變形了嗎?發出來的聲音肯定是非常刺耳難聽的!


    "就這麽來,快點,先試一下..."何風看都不看一眼自己的老板和老婆,一手拿著耳機貼著左耳,一手按在連接錄音調配板的電腦的鍵盤上,閉著眼睛搖頭晃腦的對錄音室裏的人下命令道。


    這才是真正的樂癡呢!易青饒有興味的雙手交叉抱在胸前,心想也隻有何風這種變態,才會在聽一段自己已經每個音符都會默寫了的配樂時,還能流露出如此由衷的陶醉——這才是個真正喜歡音樂並且沉醉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裏的人!


    李佩佩疑惑的執行了他的操作指令;何風那邊猛得把貼近耳朵的耳機向外撤了幾公分,望著抱手站在一旁的易青,他做了個耳朵要被震聾似的鬼臉。


    "老易,快來聽聽這段!"何風興奮的喊道:"那個誰,放畫麵給他看。"


    何風老是記不住李恩華派來幫忙的幾個技術人員的名字,動不動就叫人家"哪個誰",可是這些平時心高氣傲的美國佬居然沒有一個抗議的——想來任何一個跟何風工作過的人都會情不自禁的被他驚人的藝術天賦和神奇的音樂感染力所折服吧!


    有些人的某種氣質或者說魅力真是與生俱來的。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勞碌,《花木蘭》的後期已經完成了七七八八。易青帶著導演組熬了幾個通宵,給所有素材做了個最後定稿,然後逐步完成了剪輯工作;楊嫻兒的美工合成和特效添加也已經進行到了最後階段。


    一般而言,一部電影的後期工作最後部分都是電影錄音。因為他們要等整個電影剪輯出來後才能開始給影片配同步聲帶。


    何風的錄音組工作的時候,用一台電腦連接著牆上的影布,放映電影的內容;然後根據事先準備好的配樂方案製作精確到每一格放映時間(一秒二十四格)的音樂音效。


    今天差不多已經做到中段部分,整個電影的聲帶做到一大半了,易青才第一次"順路"拐到錄音組去看看。


    易青平時很少去錄音組或者美術組"監督視察"工作,因為他很清楚楊嫻兒和何風的天才工作能力。做老板的該放手時要放手,什麽問題在當初設計方案的時候就應該提出來,既然大方向定了,剩下的事情就應該讓下麵的人放手去幹,老是去監督何風或者楊嫻兒的工作會讓他們的下屬覺得老板不信任他們的專業能力。


    所以盡管何風對這段配樂發布了一個這麽不合理的修改指令,易青還是毫不猶豫的搖頭對他說道:"我就不看了,將來做完了一起看吧。你決定就行。倒帶倒來倒去怪麻煩的。"


    "不麻煩!"何風白眼一翻,指揮自己工作室帶來的兩個奧地利"手下"道:"給我按著他,非讓他聽不可!"


    易青看著他嘴角上揚的趾高氣昂的德性,就象一個頑皮的大男孩自己手工製作了一把木頭手槍之類的玩具,急切的非要在夥伴麵前炫耀一樣——易青隻好無奈的舉手做投降狀。


    電腦前的技術人員打了幾個鍵,有人同時關掉了屋裏四角的四個小黃燈,整個隔音室登時暗了下來...


    一段易青起碼看了一百遍的當初拍了好幾天的廝殺場麵在牆上的影布上顯映出來,易青雙手抱胸,開始看第一百零一遍。


    就在小意扮演的花木蘭揮刀砍向敵人的一瞬間,李佩佩飛快的在控製板上按下了"插入"鍵!


    猛聽得"嘎"得一聲,本來就沉鬱的銅管聲突然在易青的耳邊炸響,一種讓人頭皮發麻血管爆裂的低音嗡嗡的充塞了整個房間——易青下意識的深吸了一口氣,攥緊了拳頭...


    又一段加快了四倍,且音高扭曲得令人心悸的弦樂急奏猛得響了起來,影布上原本平淡而常見的古裝廝殺場麵一刹那變得那麽撕心裂肺的逼真恐怖,刺耳怪異的管弦合奏不停的挑逗著觀者的神經——這一小段看完,怎一爽字了得!


    燈光大亮,影布上的影象消失了。


    不到五分鍾的一段鏡頭。易青現在相信了,為什麽當年《羅拉快跑》這個電影在美國上映時,很多青年和小孩看了四五遍還要去看,但是卻說不全劇情——據當時的報道說他們都是去劇院邊聽音樂邊甩頭的,象磕了藥一樣。


    好的音樂真是有靈魂的!它不但能激發觀眾的感情,甚至可以不知不覺的控製觀眾的情緒!


    何風點了點頭道:"這就是我想象的效果。這段就這樣吧!"


    大家一起興奮的應了一聲。他們已經習慣了何風的這種口吻,因為何風定配樂或者聲效很少猶豫或者修改第二遍,在他來說,第一感覺就是最正確的感覺。


    易青滿意的點了點頭。他知道這裏的空間太狹小,效果聽起來有點誇張了,但是放到電影院去,剛才的效果應該是正好。


    何風這次做《花木蘭》的主要思路,多是反正道而出奇,反複多次的使用不和諧的和弦與節奏,或者是扭曲的聲音造型來匹配電影的內容——這是一個充滿了何風這個怪才個人風格的新的電影音樂形式,以前多用於恐怖片或者科幻片裏的方法用在中國風味的古裝戰爭大片,居然別出機杼的令人耳目一新。


    當年拿過奧斯卡小金人的唐盾先生在《臥虎藏龍》裏同時使用了中國湖南少數民族的巫鼓和西洋音樂,這種變異中尋求東西方和諧的聲音造型已經令當時的電影人、音樂人為他的廣闊靈動的音樂想象力而歎服;而何風這次在《花木蘭》裏設計的種種用變調和不和諧和弦做出的聲音造型,更是拓寬了電影視聽語言的語境範圍。


    同時,一般的音樂家隻有在符合正常的音樂處理方法下才能想象出音樂或者聲音,而何風居然不用做任何試聽,僅憑想象就能判斷出非常規變調或變奏下的種種效果,這份想象力真是前所未聞。


    一個電影音樂家和一個古典音樂家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後者相信音樂是在特殊的藝術規律支配下嚴肅而規範的一種創作;而前者則象何風一樣,認為世界上所有能被人的耳朵聽到的聲音都可以成為音樂——甚至還不止,應該說所有能被人的心靈和思想感覺到的聲音,哪怕不是用耳朵而是毛孔來聽的那些,都可以成為電影音樂的一部分。


    以前的電影家們隻會用中國音樂來配中國電影,用西洋音樂來配歐美電影;然後漸漸發展到了東西方風格的音樂在各種電影中交替混用,比如《臥虎藏龍》,這就使藝術無國界這個理念在電影音樂這個領域實現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融合;現在,最前衛的現代電影音樂家,比如何風這樣的人,他們開始嚐試拮取自然界一切可聽可感知的聲響來做電影音樂,漸漸達到了東方哲學裏所推崇的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人類對藝術的理解感知擴大到了一個無所不至的範圍。


    從某種意義來說,後來的人們評價《花木蘭》這部電影的音樂時,都不得不承認天才的錄音師何風先生,在這部作品裏從最根本的創作理念這個角度,把整個電影音樂藝術拓寬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領域。


    ...


    易青知道自己沒有什麽好操心的了,他笑著衝何風打了個手勢,轉身準備出去。


    突然隔音室門口開了一條小縫,孫茹的俏臉出現在門後麵,她盯著易青做了幾個口型。易青知道那是孫茹讓他出去。


    在何風工作的地方,對各種聲音是最為敏感的,即使是孫茹也不敢在開門的時候發出聲音,更別說張嘴講話了。要是在何風工作的時候有任何聲音影響到他,他非跟你大吵一場不可,即使是易青和孫茹也沒有麵子給。


    易青連忙閃身出了隔音室,孫茹把他拉到一邊,笑道:"北美院線的事情談下來了。下午跟李氏的人出去簽約。有好幾條院線的負責人,下午要趕好幾場呢,你快準備一下。"


    易青笑道:"多趕幾場好,就怕沒得趕。一條院線少說也是幾百萬美元呢!"


    說道這裏,易青笑得眼睛眯著了一條線,象個神經病似的在走廊上舉手大喊道:"美利堅,我來了!"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起點中文網.cmFu.,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活色生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馬並收藏活色生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