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盜帖,就是鼓勵太監文學。為了網絡文學的明天,請盡可能拒絕盜帖。】
**
**
**
易青站在國家新聞總署大禮堂外的石階上,夾著一根香煙,慢慢的抽著,有些不耐的望著遠處正在和幾位教授學者握手寒暄的韓山平。
熙熙攘攘的人流帶著嘈雜的笑語聲從裏麵魚貫的退場出來——這場轟動全國的改革傳媒報導行為與控製網絡媒體文化亂象的聽證會終於落下了帷幕。
韓山平熟練的帶著職業化的笑容和幾位教授一一揮手告別,紅光滿麵的向易青走來。
來到跟前,他笑著拍了拍易青的肩膀,問道:"小朋友,你怎麽了?今天興致不高嘛!身體不舒服嗎?"
易青深吸了一口煙,順手把煙蒂手心裏掐熄了,放進大衣口袋裏,然後拉著韓山平道:"怎麽的?師弟我請您老喝兩盅去?"
韓山平連連擺手道:"我哪有你那好福氣。你自己找地兒吃飯去吧,我還有個飯局,有事情要談。"說著,他忽然想起什麽似的說道:"對了,下個月月底還有個關於中國電視繳費化的可行性聽證會要開,你到時候要不要來參加一下?"
"別!"易青想都沒想就拒絕了,搖頭苦笑道:"得了吧,就那麽回事。需要我們華星集團參加的話,我給你派個博士文憑的職員來。"
韓山平倒是楞了一下,隨即就釋然的笑了,拍著他的肩膀道:"還是你做人痛快,想說什麽就說什麽。"
兩人並肩走著,到了停車場,各找各的司機,各拿各的車去了。
...
其實昨天第一場聽證會下來,易青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於是乎頗為自己傻嗬嗬的準備了幾萬字發言稿感到後悔。
其實這種聽證會不過是一種民主形式、民主程序罷了,真正的大方向、大主意早就已經定下了——在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麵前,任何人的意見和建議隻能做一些邊角的修補而已。
看著架勢,整飭媒體、尤其是整飭全國的信息交通渠道,已經列入中央的工作日程中了——"上麵"決心要做的事,剩下的隻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所以易青覺得這次自己把整個劇組扔在西北跑回來這趟,有點兒冤。
這兩天的聽證會上,那些既得利益者不停的強調,今天中國的娛樂業和文化生產力之所以如此繁榮,是媒體炒出來的;如果貿然改革,中國的娛樂業和文化產業會大衰退大萎縮;甚至有人指名道姓的對易青說,你們這些搞電影的如果沒有我們幫著炒作,隻要幾個月不寫你們的事,你們就完蛋了,到時候誰會記得你們?
易青對這種無賴說法連嗤之以鼻的興趣都沒有。
以前國內一有人批評媒體的不實報導,這些人就會理直氣壯的說,那些明星還不是我們炒出來的,我們要是幾天不寫,他們哭都來不及。
其實問題的症結恰恰在這裏。不實報導和惡意炒作負麵新聞來取悅大眾的低級趣味,真正的受益者絕不僅僅是媒體一方;同樣在這其中不當得利的還有那些本身不具備實力和提供給群眾文化價值的明星與公司。
本來,一個健康的產業要發展,應該有一套合理有序的競爭機製——讓有實力的、有能力提供好的作品給大眾進行文化消費、娛樂享受的演員、歌手得到利益,讓他們這些人上位;同時應該讓沒有能力的,比如演技差的、唱功差的演員和歌手被淘汰。
要建立這種體係,就要求負責傳媒和信息交通的部門,應該以文化信息、作品信息的發布、宣傳、采訪作為主要的工作方式,據實向消費單位也就是公眾進行報導。
而現在的情況是,媒體為了賺快錢、牟暴利,非常"務實"的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了挖掘名人的隱私、醜聞上;進而在挖掘不出可牟利的醜聞後,就開始主觀製造、誇大、歪曲、攀扯、附會各種不實的新聞——這類新聞成本低、技術含量需求低、社會趣味點低,非常容易產生利潤。
而這種惡質化的社會信息流通的體係一旦形成,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傳統的娛樂業、影視唱片業的競爭機製的崩潰。
也就是說,有實力的比不上有新聞的,靠唱靠演的不如靠炒的。
公眾的注意力不再放在藝人們的作品上,而是是放在他們的隱私上;媒體的注意力不在關注藝人們的作品,而轉移到他們的醜聞上;那麽很自然的,藝人們的注意力就不會放在自己的專業和業務上,不會放在提高自身的演技唱功等實力能力的提高上,而把注意力都放在炒作與自己有關的各類新聞上。
這樣惡性循環的結果,是使得大量有實力、有能力的藝人得不到宣傳、包裝和被大眾認可的機會;而許多演不好戲、唱不好歌的專業水平的低的藝人,卻可以通過鑽營、通過與媒體的勾結,整天炮製、炒作大量的新聞來占用大量公眾宣傳資源,不停的在公眾視野中晃悠,把真正有才能的人的路給擋住。
更可怕的是,這種係統一旦形成,不但藝人們惡炒成風,連公司實體也來加入。有了公司行為的財力和智力的支持、策劃、運作,就會有更多的社會資源投入這個虛耗的無底深淵中去。
現在大家看到的多數娛樂新聞,至少有六成以上,是大中小公司為了提高某個藝人或組合的知名度、吸引公眾眼球而炮製、炒作出來的。一個新聞如何產生、如何拋出話題;如何引發爭論、引發各方的批評;如何持續升溫、引發公眾的"義憤";直至如何高潮、如何結束、如何讓各方都不受損失的不了了之——這一整套過程全部由專門的部門進行操作和把控;公司的負責人和媒體今天在公眾麵前針鋒相對的互罵,其實昨天剛剛一起在空調包廂裏吃著鮑魚刺參研究過"劇本"。
這就是為什麽,從表麵上看中國的娛樂業、電影業一片繁榮,簡直全民關注,但是卻長期不出產值、不出利潤的緣故了。大量的公眾財富和公眾資源,都被黑心的媒體和不正經搞作品的人與單位占去了、消耗掉了;真正用在各種作品和正經渠道上的錢少之又少,這樣中國的文化娛樂產業怎麽能興盛的起來?
所以說,整頓文化亂象、媒體惡質化的意義,決不僅僅是狹隘的為幾個明星受的委屈鳴不平,更不是空泛的保證人權、隱私權;而是事關整個國家娛樂、演藝事業和相關文化產業的大事。
更重要的事,這種風氣妨害的並不是一兩個產業,它所帶來的是整個社會信息交通係統的信用崩潰。
新中國建國以來,中國公眾對於各種新聞媒體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可以說沒有什麽人會質疑報紙、雜誌、電視媒體上發布的信息。
在那個淳樸的年代,"電視上說的"、"報紙上都登了",這樣的描述幾乎等同於金科玉律,人們可以非常放心的信任所有從各方媒體發布出來的生活信息,並且用它們來指導自己的生活。
但是自從媒體的報導風氣惡質化之後,這種情況被徹底的顛覆了。娛樂媒體用不負責任的態度搞新聞賺大錢,那搞社會新聞的同行能不眼紅?如果說九十年代到世紀初這段時期還隻是有點苗頭,那1世紀第一個十年過去後,這種趨勢已經看的非常明顯了。
為了營利、為了創收,現在到處都是不實、誇大、歪曲、牽強附會的新聞;老百姓所能接觸的幾乎所有的新聞渠道,除了主流官方媒體的社會新聞還保留了些須負責、求實、嚴謹的報導風氣以外,可以說觸目所及,一片虛假——不是全然捏造、以訛傳訛;就是半真半假,真假攙半;再不然就是誇大歪曲、言過其實。
想象一下,一個十幾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如果充斥耳目的,全部都是假話、假消息;老百姓不知道該聽誰的、該信誰的;對於任何事情不知道去哪裏求證,該如何判斷——那該是多麽可怕的一件事!
久而久之,人與人之間不能彼此信任;公眾與企業、社會部門之間不能彼此信任;公眾與政府之間不能彼此信任——我們耳邊每聽說一件事情,先要考慮一下,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真實的成分占多少,加工誇大的又占多少?
當一個民族不知道該相信什麽、不該相信什麽的時候,這個民族的文化還能前進嗎?
...
所幸的是,政府已經下決心要下大力整頓這種亂象了,坐在車裏望著窗外飛快後退著的樹木、行人與高樓大廈,易青默默的想到。
用不了多久,某次人大常委會的會議上,就會有幾位人大代表非常"適時"的提出改革方案,然後"上麵"會傾聽民主建議,一審再審三研究,最後通過改革預案——就象之前無數次的改革一樣,新戲文老唱法。
不過怎麽說,這總是一樁社會的巨大進步吧!易青欣慰的想著,這些事情留給上麵的人去發愁吧,現在他要去麵對他自己的問題了...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CMFU.,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
**
**
易青站在國家新聞總署大禮堂外的石階上,夾著一根香煙,慢慢的抽著,有些不耐的望著遠處正在和幾位教授學者握手寒暄的韓山平。
熙熙攘攘的人流帶著嘈雜的笑語聲從裏麵魚貫的退場出來——這場轟動全國的改革傳媒報導行為與控製網絡媒體文化亂象的聽證會終於落下了帷幕。
韓山平熟練的帶著職業化的笑容和幾位教授一一揮手告別,紅光滿麵的向易青走來。
來到跟前,他笑著拍了拍易青的肩膀,問道:"小朋友,你怎麽了?今天興致不高嘛!身體不舒服嗎?"
易青深吸了一口煙,順手把煙蒂手心裏掐熄了,放進大衣口袋裏,然後拉著韓山平道:"怎麽的?師弟我請您老喝兩盅去?"
韓山平連連擺手道:"我哪有你那好福氣。你自己找地兒吃飯去吧,我還有個飯局,有事情要談。"說著,他忽然想起什麽似的說道:"對了,下個月月底還有個關於中國電視繳費化的可行性聽證會要開,你到時候要不要來參加一下?"
"別!"易青想都沒想就拒絕了,搖頭苦笑道:"得了吧,就那麽回事。需要我們華星集團參加的話,我給你派個博士文憑的職員來。"
韓山平倒是楞了一下,隨即就釋然的笑了,拍著他的肩膀道:"還是你做人痛快,想說什麽就說什麽。"
兩人並肩走著,到了停車場,各找各的司機,各拿各的車去了。
...
其實昨天第一場聽證會下來,易青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於是乎頗為自己傻嗬嗬的準備了幾萬字發言稿感到後悔。
其實這種聽證會不過是一種民主形式、民主程序罷了,真正的大方向、大主意早就已經定下了——在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麵前,任何人的意見和建議隻能做一些邊角的修補而已。
看著架勢,整飭媒體、尤其是整飭全國的信息交通渠道,已經列入中央的工作日程中了——"上麵"決心要做的事,剩下的隻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所以易青覺得這次自己把整個劇組扔在西北跑回來這趟,有點兒冤。
這兩天的聽證會上,那些既得利益者不停的強調,今天中國的娛樂業和文化生產力之所以如此繁榮,是媒體炒出來的;如果貿然改革,中國的娛樂業和文化產業會大衰退大萎縮;甚至有人指名道姓的對易青說,你們這些搞電影的如果沒有我們幫著炒作,隻要幾個月不寫你們的事,你們就完蛋了,到時候誰會記得你們?
易青對這種無賴說法連嗤之以鼻的興趣都沒有。
以前國內一有人批評媒體的不實報導,這些人就會理直氣壯的說,那些明星還不是我們炒出來的,我們要是幾天不寫,他們哭都來不及。
其實問題的症結恰恰在這裏。不實報導和惡意炒作負麵新聞來取悅大眾的低級趣味,真正的受益者絕不僅僅是媒體一方;同樣在這其中不當得利的還有那些本身不具備實力和提供給群眾文化價值的明星與公司。
本來,一個健康的產業要發展,應該有一套合理有序的競爭機製——讓有實力的、有能力提供好的作品給大眾進行文化消費、娛樂享受的演員、歌手得到利益,讓他們這些人上位;同時應該讓沒有能力的,比如演技差的、唱功差的演員和歌手被淘汰。
要建立這種體係,就要求負責傳媒和信息交通的部門,應該以文化信息、作品信息的發布、宣傳、采訪作為主要的工作方式,據實向消費單位也就是公眾進行報導。
而現在的情況是,媒體為了賺快錢、牟暴利,非常"務實"的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了挖掘名人的隱私、醜聞上;進而在挖掘不出可牟利的醜聞後,就開始主觀製造、誇大、歪曲、攀扯、附會各種不實的新聞——這類新聞成本低、技術含量需求低、社會趣味點低,非常容易產生利潤。
而這種惡質化的社會信息流通的體係一旦形成,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傳統的娛樂業、影視唱片業的競爭機製的崩潰。
也就是說,有實力的比不上有新聞的,靠唱靠演的不如靠炒的。
公眾的注意力不再放在藝人們的作品上,而是是放在他們的隱私上;媒體的注意力不在關注藝人們的作品,而轉移到他們的醜聞上;那麽很自然的,藝人們的注意力就不會放在自己的專業和業務上,不會放在提高自身的演技唱功等實力能力的提高上,而把注意力都放在炒作與自己有關的各類新聞上。
這樣惡性循環的結果,是使得大量有實力、有能力的藝人得不到宣傳、包裝和被大眾認可的機會;而許多演不好戲、唱不好歌的專業水平的低的藝人,卻可以通過鑽營、通過與媒體的勾結,整天炮製、炒作大量的新聞來占用大量公眾宣傳資源,不停的在公眾視野中晃悠,把真正有才能的人的路給擋住。
更可怕的是,這種係統一旦形成,不但藝人們惡炒成風,連公司實體也來加入。有了公司行為的財力和智力的支持、策劃、運作,就會有更多的社會資源投入這個虛耗的無底深淵中去。
現在大家看到的多數娛樂新聞,至少有六成以上,是大中小公司為了提高某個藝人或組合的知名度、吸引公眾眼球而炮製、炒作出來的。一個新聞如何產生、如何拋出話題;如何引發爭論、引發各方的批評;如何持續升溫、引發公眾的"義憤";直至如何高潮、如何結束、如何讓各方都不受損失的不了了之——這一整套過程全部由專門的部門進行操作和把控;公司的負責人和媒體今天在公眾麵前針鋒相對的互罵,其實昨天剛剛一起在空調包廂裏吃著鮑魚刺參研究過"劇本"。
這就是為什麽,從表麵上看中國的娛樂業、電影業一片繁榮,簡直全民關注,但是卻長期不出產值、不出利潤的緣故了。大量的公眾財富和公眾資源,都被黑心的媒體和不正經搞作品的人與單位占去了、消耗掉了;真正用在各種作品和正經渠道上的錢少之又少,這樣中國的文化娛樂產業怎麽能興盛的起來?
所以說,整頓文化亂象、媒體惡質化的意義,決不僅僅是狹隘的為幾個明星受的委屈鳴不平,更不是空泛的保證人權、隱私權;而是事關整個國家娛樂、演藝事業和相關文化產業的大事。
更重要的事,這種風氣妨害的並不是一兩個產業,它所帶來的是整個社會信息交通係統的信用崩潰。
新中國建國以來,中國公眾對於各種新聞媒體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可以說沒有什麽人會質疑報紙、雜誌、電視媒體上發布的信息。
在那個淳樸的年代,"電視上說的"、"報紙上都登了",這樣的描述幾乎等同於金科玉律,人們可以非常放心的信任所有從各方媒體發布出來的生活信息,並且用它們來指導自己的生活。
但是自從媒體的報導風氣惡質化之後,這種情況被徹底的顛覆了。娛樂媒體用不負責任的態度搞新聞賺大錢,那搞社會新聞的同行能不眼紅?如果說九十年代到世紀初這段時期還隻是有點苗頭,那1世紀第一個十年過去後,這種趨勢已經看的非常明顯了。
為了營利、為了創收,現在到處都是不實、誇大、歪曲、牽強附會的新聞;老百姓所能接觸的幾乎所有的新聞渠道,除了主流官方媒體的社會新聞還保留了些須負責、求實、嚴謹的報導風氣以外,可以說觸目所及,一片虛假——不是全然捏造、以訛傳訛;就是半真半假,真假攙半;再不然就是誇大歪曲、言過其實。
想象一下,一個十幾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如果充斥耳目的,全部都是假話、假消息;老百姓不知道該聽誰的、該信誰的;對於任何事情不知道去哪裏求證,該如何判斷——那該是多麽可怕的一件事!
久而久之,人與人之間不能彼此信任;公眾與企業、社會部門之間不能彼此信任;公眾與政府之間不能彼此信任——我們耳邊每聽說一件事情,先要考慮一下,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真實的成分占多少,加工誇大的又占多少?
當一個民族不知道該相信什麽、不該相信什麽的時候,這個民族的文化還能前進嗎?
...
所幸的是,政府已經下決心要下大力整頓這種亂象了,坐在車裏望著窗外飛快後退著的樹木、行人與高樓大廈,易青默默的想到。
用不了多久,某次人大常委會的會議上,就會有幾位人大代表非常"適時"的提出改革方案,然後"上麵"會傾聽民主建議,一審再審三研究,最後通過改革預案——就象之前無數次的改革一樣,新戲文老唱法。
不過怎麽說,這總是一樁社會的巨大進步吧!易青欣慰的想著,這些事情留給上麵的人去發愁吧,現在他要去麵對他自己的問題了...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CMFU.,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