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
自朱棣於靈前繼位後,又過去了五日。
臨近午時,豔陽高照。
五月的金陵皇宮之中,異常悶熱,好似一個大蒸籠。
朱棣抬手擦了一把額頭的汗水,走到供桌前,背對著朱元璋的神主牌位,麵朝靈堂裏跪著的一眾文武,先說了一番話。
“朕的皇考留有遺命,要求喪禮從簡,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
然後他話鋒一轉,發問道:“朕欲為皇考盡快下葬,眾卿家以為如何?”
已經在靈前守了六天的朱棣,決定盡快將朱元璋葬入孝陵。
一般來說,曆朝曆代的皇帝死後要停殯於宮中將近一個月,這段時間被稱為大行皇帝,且停殯期間要舉行繁瑣的喪禮儀式。
雖然朱元璋的遺詔要求葬禮從簡,可他畢竟是大明開國之君,所以朱棣特別想按照《明會典》規定的禮製給朱元璋舉辦“大喪禮”。
據《明會典》規定,皇帝的喪禮稱“大喪禮”,具體流程如下。
“首先是宣讀皇帝的遺詔,然後安排布置一切事宜。所有在京五府六部等衙門官員,聞喪次日,各易素服,烏紗帽黑角帶,赴內府聽宣遺詔畢,於本衙門齋宿,服孝服二十七日而除。”
“命婦於第四日具孝服,由西華門入哭臨,不許戴金銀首飾。諸王、世子、郡王、王妃、郡王妃、郡主、內使、宮人等,俱服斬衰三年,自聞喪第四日成服為始,二十七月而除,凡臨朝視事,俱素服烏紗帽黑角帶,退朝服衰服。”
“在外文武官員,自聞喪日為始,素服烏紗帽黑角帶,行四拜禮,跪聽宣讀,舉哀,再行四拜禮畢,各置斬衰服於本衙門宿歇,不飲酒食肉。軍民男女皆素服十三日。凡音樂祭祀,官員軍民人等停百日,男女嫁娶,官員停百日,軍民停一月,京城自聞喪日為始,寺觀各聲鍾三萬杵,禁屠宰四十九日。”
“所有冥器行移工部及內府司設監等衙門成造,照依大行皇帝生前所用鹵簿(儀仗)器物名件。二十七日後,嗣皇帝素冠麻衣麻絰臨朝,退朝仍衰服。”
以上流程走完之後,最終便是“發引”,即將大行皇帝的棺槨從靈堂抬出,送往墓地下葬。
不過,若按照《明會典》規定的程序走完喪禮,至少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
倘若朱元璋駕崩於冬季,那麽屍體停放一兩個月完全沒問題。
可眼下乃是五月,天氣異常炎熱,金陵城由於靠近長江與東海的緣故,城內的空氣濕度極大,微生物繁殖速度特別快。
<a id="wzsy" href="http://www.bidige.com">bidige.com</a>
盡管工部的官員早就從地窖拿出了存儲的冰塊,給朱元璋的屍身進行降溫,但起到的效果並不理想。
僅僅三天之後,朱元璋的屍身就發出了一些氣味,到了第五天時,已開始出現敗壞。
假如再繼續這樣放置下去,那麽朱元璋的屍身必會出現更嚴重的損壞。
跪在靈堂之中許多官員,雖然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們一時摸不清新君的意圖,皆不敢多言。
“鄭尚書,你如何看?”
朱棣目光落到禮部尚書鄭沂身上,點名問道。
鄭沂雖然跪著沒有抬頭,但卻知道這是朱棣在問他,因為六部尚書之中唯有他一人姓鄭。
可他也很無奈,畢竟朱元璋是大明開國之君,葬禮確實不能辦得太匆忙。
但朱棣是現任皇帝,話裏的意思應該是想盡快為朱元璋下葬。
鄭沂左思右想,最後想出了一個妙招。
但見他俯身以頭觸地,恭敬的答道:“回陛下,《禮記·王製》曰:‘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大行皇帝建立大明,乃為萬世開創之功,臣叩請陛下遵從古禮。”
朱棣聽明白了,鄭沂所謂的古禮,意思是“天子駕崩七天後封棺,再七個月之後下葬。”
“皇考生前曾說過,他賓天之後,葬禮要從簡。鄭公難道忘了麽?”朱棣再次問道。
“臣不敢忘!”禮部尚書鄭沂連忙大聲回道。
朱棣不打算遵從古禮,也不想違抗朱元璋葬禮從簡的遺命,而且他以藩王之身繼任大統,正式在奉天殿登基稱帝的時間拖得越久,不穩定因素及變化也就越多。
就比如,今天早上他手下的密探稟報,各地藩王不日便會入京,其中距離應天府較近的周王、楚王、魯王,即將抵達金陵城外。
周王朱橚是朱元璋第五子,朱棣知道這個親弟弟青年時對醫藥很有興趣,認為醫藥可以救死扶傷,這些年過去了,他估計周王還是老樣子,不至於對他構成威脅,畢竟這次周王入京,隻帶了百名護衛。
而魯王朱肇輝乃是第二代魯王,按輩分得叫朱棣一聲叔父,年齡比朱高煦還小九歲,如今是個毛頭孩子,不足為懼。
但楚王朱楨不同,據探子回報,這次楚王進京奔喪,帶了五百多甲士隨從。
楚王帶這麽多甲士,自然擔心被誤解,所以他從封地出發之後,便對外宣稱荊楚之地不服王化的蠻夷太多,為了防身,他不得已才多帶了一些護衛。
朱棣知道楚王並非平白無故的瞎扯,大明開國至今,荊楚之地一直都有蠻夷叛亂。
楚王在洪武十五年,平定了大庸蠻夷之亂,在洪武十八年率湯和平定了靖州、上黃諸蠻夷叛亂,並獲得朱元璋稱讚“湯和言爾有謀略,真吾子也”。
後來,他在洪武二十年奉旨征討雲南,活捉了阿魯禿,又在洪武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期間,先後平定道州、全州、桂陽山寇、盧溪、黔陽諸洞蠻夷叛亂,更是率軍自沅州代山逾阻,至天柱山,深入苗寨平之。
除此之外,楚王朱楨的正妃乃是原定遠侯王弼的女兒,雖然王弼在數年前卷入藍玉案而被貶為庶人,但其人在軍中的影響力仍在。
若楚王暗中與王弼曾經的麾下將領聯絡,許以榮華富貴、封侯拜相的諾言,從而在入京奔喪時發動政變,這無疑會動搖朱棣的統治地位。
總之,這樣一個戰績非凡的藩王,領著五百多甲士入京奔喪,朱棣豈能安心?
所以他在得知消息後的第一時間,便下令各城門守備將領必須攔下諸王帶來的護衛,若有人領兵闖宮,以謀反罪論處,殺無赦!
“既如此,那便等皇考梓宮停滿七天之後,擇吉時入葬孝陵。”
明天便是朱元璋駕崩後的第七天,未免夜長夢多,朱棣果斷下達了送朱元璋下葬的命令。
跪在靈前的朱高煦,聽到這個命令之後,不禁感慨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PS1:感謝江南大嘟嘟、書友20190831072853594、coco半青、荷魯斯神的眼淚、有君子之風、敲響喪鍾為你而鳴、吾最愛吃巧克力、冬夜的光、不眠之謁等書友投的月票!感謝書友20190831072853594、方塊a、我是掙紮的螞蚱的打賞!特別是書友20190831072853594的打賞,讓本書有了第一位執事!
PS2:感謝冷星雨、色清塵不染、我一個滑鏟qwer、星空遨遊的小魚兒、三秒吻戀、讀者1234814747974901760、梓川哥哥、隔壁的班主任、有君子之風、nrphf5、就愛鍾楚紅、vfhir王者等等老鐵投的推薦票!
自朱棣於靈前繼位後,又過去了五日。
臨近午時,豔陽高照。
五月的金陵皇宮之中,異常悶熱,好似一個大蒸籠。
朱棣抬手擦了一把額頭的汗水,走到供桌前,背對著朱元璋的神主牌位,麵朝靈堂裏跪著的一眾文武,先說了一番話。
“朕的皇考留有遺命,要求喪禮從簡,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
然後他話鋒一轉,發問道:“朕欲為皇考盡快下葬,眾卿家以為如何?”
已經在靈前守了六天的朱棣,決定盡快將朱元璋葬入孝陵。
一般來說,曆朝曆代的皇帝死後要停殯於宮中將近一個月,這段時間被稱為大行皇帝,且停殯期間要舉行繁瑣的喪禮儀式。
雖然朱元璋的遺詔要求葬禮從簡,可他畢竟是大明開國之君,所以朱棣特別想按照《明會典》規定的禮製給朱元璋舉辦“大喪禮”。
據《明會典》規定,皇帝的喪禮稱“大喪禮”,具體流程如下。
“首先是宣讀皇帝的遺詔,然後安排布置一切事宜。所有在京五府六部等衙門官員,聞喪次日,各易素服,烏紗帽黑角帶,赴內府聽宣遺詔畢,於本衙門齋宿,服孝服二十七日而除。”
“命婦於第四日具孝服,由西華門入哭臨,不許戴金銀首飾。諸王、世子、郡王、王妃、郡王妃、郡主、內使、宮人等,俱服斬衰三年,自聞喪第四日成服為始,二十七月而除,凡臨朝視事,俱素服烏紗帽黑角帶,退朝服衰服。”
“在外文武官員,自聞喪日為始,素服烏紗帽黑角帶,行四拜禮,跪聽宣讀,舉哀,再行四拜禮畢,各置斬衰服於本衙門宿歇,不飲酒食肉。軍民男女皆素服十三日。凡音樂祭祀,官員軍民人等停百日,男女嫁娶,官員停百日,軍民停一月,京城自聞喪日為始,寺觀各聲鍾三萬杵,禁屠宰四十九日。”
“所有冥器行移工部及內府司設監等衙門成造,照依大行皇帝生前所用鹵簿(儀仗)器物名件。二十七日後,嗣皇帝素冠麻衣麻絰臨朝,退朝仍衰服。”
以上流程走完之後,最終便是“發引”,即將大行皇帝的棺槨從靈堂抬出,送往墓地下葬。
不過,若按照《明會典》規定的程序走完喪禮,至少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
倘若朱元璋駕崩於冬季,那麽屍體停放一兩個月完全沒問題。
可眼下乃是五月,天氣異常炎熱,金陵城由於靠近長江與東海的緣故,城內的空氣濕度極大,微生物繁殖速度特別快。
<a id="wzsy" href="http://www.bidige.com">bidige.com</a>
盡管工部的官員早就從地窖拿出了存儲的冰塊,給朱元璋的屍身進行降溫,但起到的效果並不理想。
僅僅三天之後,朱元璋的屍身就發出了一些氣味,到了第五天時,已開始出現敗壞。
假如再繼續這樣放置下去,那麽朱元璋的屍身必會出現更嚴重的損壞。
跪在靈堂之中許多官員,雖然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們一時摸不清新君的意圖,皆不敢多言。
“鄭尚書,你如何看?”
朱棣目光落到禮部尚書鄭沂身上,點名問道。
鄭沂雖然跪著沒有抬頭,但卻知道這是朱棣在問他,因為六部尚書之中唯有他一人姓鄭。
可他也很無奈,畢竟朱元璋是大明開國之君,葬禮確實不能辦得太匆忙。
但朱棣是現任皇帝,話裏的意思應該是想盡快為朱元璋下葬。
鄭沂左思右想,最後想出了一個妙招。
但見他俯身以頭觸地,恭敬的答道:“回陛下,《禮記·王製》曰:‘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大行皇帝建立大明,乃為萬世開創之功,臣叩請陛下遵從古禮。”
朱棣聽明白了,鄭沂所謂的古禮,意思是“天子駕崩七天後封棺,再七個月之後下葬。”
“皇考生前曾說過,他賓天之後,葬禮要從簡。鄭公難道忘了麽?”朱棣再次問道。
“臣不敢忘!”禮部尚書鄭沂連忙大聲回道。
朱棣不打算遵從古禮,也不想違抗朱元璋葬禮從簡的遺命,而且他以藩王之身繼任大統,正式在奉天殿登基稱帝的時間拖得越久,不穩定因素及變化也就越多。
就比如,今天早上他手下的密探稟報,各地藩王不日便會入京,其中距離應天府較近的周王、楚王、魯王,即將抵達金陵城外。
周王朱橚是朱元璋第五子,朱棣知道這個親弟弟青年時對醫藥很有興趣,認為醫藥可以救死扶傷,這些年過去了,他估計周王還是老樣子,不至於對他構成威脅,畢竟這次周王入京,隻帶了百名護衛。
而魯王朱肇輝乃是第二代魯王,按輩分得叫朱棣一聲叔父,年齡比朱高煦還小九歲,如今是個毛頭孩子,不足為懼。
但楚王朱楨不同,據探子回報,這次楚王進京奔喪,帶了五百多甲士隨從。
楚王帶這麽多甲士,自然擔心被誤解,所以他從封地出發之後,便對外宣稱荊楚之地不服王化的蠻夷太多,為了防身,他不得已才多帶了一些護衛。
朱棣知道楚王並非平白無故的瞎扯,大明開國至今,荊楚之地一直都有蠻夷叛亂。
楚王在洪武十五年,平定了大庸蠻夷之亂,在洪武十八年率湯和平定了靖州、上黃諸蠻夷叛亂,並獲得朱元璋稱讚“湯和言爾有謀略,真吾子也”。
後來,他在洪武二十年奉旨征討雲南,活捉了阿魯禿,又在洪武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期間,先後平定道州、全州、桂陽山寇、盧溪、黔陽諸洞蠻夷叛亂,更是率軍自沅州代山逾阻,至天柱山,深入苗寨平之。
除此之外,楚王朱楨的正妃乃是原定遠侯王弼的女兒,雖然王弼在數年前卷入藍玉案而被貶為庶人,但其人在軍中的影響力仍在。
若楚王暗中與王弼曾經的麾下將領聯絡,許以榮華富貴、封侯拜相的諾言,從而在入京奔喪時發動政變,這無疑會動搖朱棣的統治地位。
總之,這樣一個戰績非凡的藩王,領著五百多甲士入京奔喪,朱棣豈能安心?
所以他在得知消息後的第一時間,便下令各城門守備將領必須攔下諸王帶來的護衛,若有人領兵闖宮,以謀反罪論處,殺無赦!
“既如此,那便等皇考梓宮停滿七天之後,擇吉時入葬孝陵。”
明天便是朱元璋駕崩後的第七天,未免夜長夢多,朱棣果斷下達了送朱元璋下葬的命令。
跪在靈前的朱高煦,聽到這個命令之後,不禁感慨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PS1:感謝江南大嘟嘟、書友20190831072853594、coco半青、荷魯斯神的眼淚、有君子之風、敲響喪鍾為你而鳴、吾最愛吃巧克力、冬夜的光、不眠之謁等書友投的月票!感謝書友20190831072853594、方塊a、我是掙紮的螞蚱的打賞!特別是書友20190831072853594的打賞,讓本書有了第一位執事!
PS2:感謝冷星雨、色清塵不染、我一個滑鏟qwer、星空遨遊的小魚兒、三秒吻戀、讀者1234814747974901760、梓川哥哥、隔壁的班主任、有君子之風、nrphf5、就愛鍾楚紅、vfhir王者等等老鐵投的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