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


    七個月轉瞬即逝。


    時間來到了永樂四年,六月十二日。


    早朝。


    此時,昨日剛剛入京報信的大理寺少卿陳洽,把南征大軍進半年以來的戰況,做了一次簡短的概述。


    今年正月,已經控製住疫病, 並休整一個月的明軍以升龍城為根基,開始繼續進攻胡氏偽王所立的安南國都清化城,胡氏王子胡元澄領軍退守黃江,與胡季犛、胡漢蒼會合,而沐成則領兵進駐木凡江預備出擊。


    二月,沐成沿江兩岸擊敗胡元澄軍,追擊至悶海口, 因軍中再次爆發疾疫,明軍移師到鹹子關立塞備戰。


    三月, 胡氏軍集合水步大軍七萬,號稱二十一萬,與明軍爆發鹹子關之戰,結果胡氏軍潰敗,大批兵士溺斃於該處河流,無數船隻及軍糧沉沒,胡氏父子敗逃。


    四月,朱棣收到軍報後下詔,命令南征官兵繼續尋找陳氏子孫,希望安南國政權還是由陳氏子孫來執掌。


    五月,胡氏父子在奇羅海口被明軍俘獲,胡氏建立的安南國滅亡,領土被大明收複。


    與此同時, 大明朝廷尋找陳氏子孫的消息在安南國傳開之後, 安南國的耆老們組織了一千多人的請願隊伍,來到明軍大營轅門前請願,並獻上了安南國的郡縣輿圖。


    他們認為安南國陳氏王族已被胡氏賊人殺光了, 已經沒有繼承人,渴望大明朝廷直接接管安南國,因為“安南本中國地,乞仍入職方,同內郡”。


    昨日,負責為南征大軍管理糧草之一的軍需官大理寺少卿陳洽入京後,已第一時間將安南國的輿圖與曆城侯盛庸所呈的軍報上交朝廷。


    “論功行賞的事,可以等有功將士回來之後再議。眼下最關鍵的,是如何處置胡氏父子以及安南國。今日早朝,朕想聽聽諸卿的看法。”


    朱棣端坐在金台之上,難掩臉上的喜色,非常開心的問道。


    他萬萬沒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南征大軍竟然輕而易舉的掃平了安南國!


    那可是足足有三百多萬人口的安南國,是三百多萬,不是三十多萬!


    這隻是官方統計在冊的人數,真要嚴格算上隱匿的人數,整個安南國怕是得有四百萬人口!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沒有想到, 安南國會如此不堪一擊。


    “陛下, 胡氏父子乃是篡權奪位的逆賊,依律當淩遲處死,株連九族!”


    左都禦史暴昭率先出列,躬身奏稟道。


    “臣附議。”右都禦史嚴震緊隨其後,躬身道。


    隨後,大理寺卿呂震等上百名官員紛紛出列,表示附議。


    朱棣一看這情況,大手一揮道:“既如此,那就這麽定了。議下一件事,如何安置安南國,是置以郡縣,還是繼續尋找陳氏子孫,為陳氏安南興滅繼絕?”


    曆史上,關於胡氏父子的下場,有多種版本。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情況,與朱棣靖難登基有關。


    然而,隨著朱高煦的穿越,曆史走向被改變,朱棣不再是篡位者,因此他對於處置胡氏父子就幹脆利落了很多。


    “陛下,安南國在唐代以前一直屬中華領土,後來趁著唐末混亂之機,被當地土著曲承美竊據稱王。到了宋初,宋朝廷封丁部領這個人為交阯郡王,但傳三代後,政權被大臣黎桓篡奪。黎氏亦傳三代,為大臣李公蘊所篡奪。李氏傳到第八代,無子,便傳位給女婿陳日炬,政權從此歸陳氏。”


    吏部尚書張紞躬身出列,拱手奏言道:“臣當年在雲南主持政務時,對安南國多有了解,那裏的人雖然心慕華夏文化,處處效法我中華典章,但卻亂了數百年,人心浮躁,若貿然以郡縣置之,怕是會發生反複。”


    朱高煦坐在朱棣的左下方,他聽完張紞的觀點之後,默默在心中給對方點了個讚。


    曆史上,大明郡縣安南之後,安南之地一直叛亂不斷,自張輔第二次南征一直到宣德年間大明放棄安南,陸續有數十萬的大明好兒郎戰死在那裏。


    因此,朱高煦的想法與張紞一致,眼下還不是郡縣安南的最佳時機。


    “張卿是反對朝廷郡縣安南?”


    朱棣生怕誤解了張紞的意思,當即前傾上半身,特地詢問道。


    張紞手持笏板,作揖道:“回陛下,臣確實是反對朝廷郡縣安南,臣認為可暫時委派一方大將坐鎮安南,直到尋著合適的陳氏子孫,再為安南陳氏興滅繼絕,以彰顯我大明懷柔遠人,澤被萬邦之國策。”


    “張尚書此言大謬!”


    大理寺卿呂震躬身出列道:“我南征將士浴血奮戰,好不容易掃平叛亂,而今找不到陳氏子孫,且安南耆老等上千人請願,希望朝廷可以接管安南,麵對如此情形,朝廷當應允安南耆老所請,設府立縣,以郡縣之。”


    朱棣見張紞與呂震出現了爭論,遂故意打斷道:“其他人怎麽看?”


    “陛下,臣讚同郡縣安南。”禮部尚書鄭賜恭聲道。


    兵部尚書金忠道:“臣附議。”


    戶部尚書鬱新選擇了沉默。


    刑部尚書墨麟道:“臣附議。”


    工部尚書孫顯道:“臣附議。”


    朱棣見六部尚書之中有四人讚同郡縣安南,不禁撫須笑道:“除了張尚書,還有誰也反對朝廷郡縣安南?”


    他等待良久,仍不見朝堂上有人出聲反對,便準備下旨命有司籌備郡縣安南的事務。


    然而,就在此時,皇太子朱高煦卻站了起來。


    他轉過身,麵朝朱棣,作揖行禮道:“父皇,兒臣不反對郡縣安南,但眼下並不是郡縣安南的良機。”


    朱棣是聰明人,立即從朱高煦的話裏聽出了別的意思。


    於是,他站起身,環視群臣,高聲道:“朝廷究竟該如何管理安南,在京諸王及五品以上官員,不分文武,皆可針對此事寫成奏本,上書建言,朕會親自禦覽。今日朝會就到這裏,退朝。”


    片刻後。


    武英殿。


    朱棣端坐在禦桌之後,朱高煦坐在禦桌左前方第一把交椅上,而大理寺少卿陳洽則坐在距離禦桌十步外的交椅上。


    朱棣與朱高煦父子倆正聽著陳洽緩緩講述安南國近幾十年的政權交替史。


    “大明開國之後,太祖皇帝續封陳氏後裔陳日煃為安南國王,並在詔書中明確希望陳日煃能繼承祖父事業,守境南陲,稱藩中國,克恭臣職,以永世封。陳日煃去世前,上表朝廷,他的王位會傳給侄子陳日熞(jiān)。太祖皇帝不明其中緣由,應允了陳日煃所請。”


    陳洽恭聲道:“然而,陳日熞雖然名義上是陳氏宗室陳元昱之子,但事實上其人根本沒有陳氏血統。”


    朱棣聽到這裏,麵露異色道:“這是為何?”


    “回陛下,據臣調查所知,陳日熞原名楊日禮,乃是一名優伶的兒子。其母懷孕之後,陳氏宗室陳元昱悅其豔色而納之,及生,以為己子。於是楊日禮改姓為陳,被陳氏宗室陳元昱當作己子撫養。”


    陳洽道:“陳日煃病危無子,指定楊日禮為嗣君。群臣極力反對,因為這會使陳氏王統斷絕,為外姓所據。但陳日煃逝世二十天後,王太後不顧群臣反對,堅持讓楊日禮入宮即位。王太後認為陳元昱是上上一任安南國王的長子,卻沒能繼承王位,而陳日禮是陳元昱的兒子,繼承王位是理所當然的事。就這樣,楊日禮成了安南國的國王。”


    “陳日熞,也就是楊日禮即王位後欲改回原姓,這導致了安南王陳氏宗室的憤怒,合力推翻了楊日禮,擁立陳日煃的弟弟陳叔明為王。陳叔明繼位後,廢楊日禮為昏德公,不久後將他殺死。兩年後,陳叔明讓位於其弟陳日煓,自稱太上王。”


    朱棣聽到這裏,忍不住感歎道:“這個陳日煃當真是昏聵,卻不知陳叔明秉政手段如何?”


    “回陛下,陳叔明之昏聵,比之晚年的唐玄宗更甚。”陳洽直言道。


    朱高煦道:“且細細道來。”


    “是。”


    陳洽恭聲道。


    “自洪武初期,陳氏王國便開始逐漸走向衰落,而此時南方的占城國國君阿答阿者(製蓬峨)雄姿英發,國力強盛,屢次入侵陳氏王國。”


    陳洽接著道:“陳叔明讓位於其弟陳日煓之後,新任安南國國王陳日煓為了樹立威信,親征占城國,竟然戰死於陣中,太上王陳叔明便改立陳日煓之子陳日煒為王。”


    “陳日煓親征占城時,胡季犛是此戰中的統帥,但由於其與太上王陳叔明的裙帶關係而免於被罷官。此後占城國勢力更加強盛,甚至一度打到都城升龍城下,安南國卻無力製止。”


    “雖然陳日煒是安南國的國王,但他沒有實權,執掌政權的仍然是太上王陳叔明。陳日煒在位期間,權臣胡季犛的權勢越來越大,引起了陳日煒的恐懼。”


    “陳日煒見太上王寵信胡季嫠,與諸臣謀劃,試圖除掉胡季犛以增強王權,但胡季犛搶先向太上王陳叔明進讒言,陳叔明竟然逼迫陳日煒退位,改立陳日焜主國事。”


    陳洽擔心朱棣與朱高煦理不清人物關係,特地解釋道:“陳日焜是陳叔明之子,而陳日煒退位之後,不久即被迫自殺。”


    “洪武二十三年,占城國國君阿答阿者陣亡後,占城逐漸走向衰落。在解除外患之後,胡季犛大肆屠殺安南國王陳氏宗室,為篡位鋪平道路。此時,太上王陳叔明終於察覺到胡季犛的權勢太大,對陳姓王室構成了威脅。但此時胡季犛的權勢已經淩駕於陳叔明之上,陳叔明根本無法製之。”


    朱棣聽到這裏,心中不禁感慨,權臣胡氏與安南國太上王簡直就是翻版的安祿山與唐玄宗。


    “為了防止胡季犛將來篡位,陳叔明命畫工畫了四輔圖,並將其賜予胡季犛,要求他忠誠地輔左陳氏安南王。”


    陳洽不敢讓朱棣與朱高煦久等,而是立即補充道:“所謂四輔圖,即我中華曆史上周公輔左周成王圖、霍光輔左漢昭帝圖、諸葛亮輔左蜀後主圖,以及安南國曆史上蘇憲誠輔左李龍翰之圖。”


    頓了頓,他接著道:“不久陳叔明又召胡季犛入宮,從容地對胡季犛說:‘平章親族,國家事務一以委之,今國勢衰弱,吾方老耄,即世之後,官家可輔則輔之,庸暗則自取之。’胡季犛聽到此話後立即免冠叩頭謝恩,同時指天地誓曰:‘臣不能盡忠戮力官家,傳之後裔,天其厭之。’”


    “可惜陳叔明死後,胡季犛篡位之心日盛,接著殺死了反對他的陳姓宗室撫軍司陳元淵等人,並將陳元淵的陳姓改為枚。至此以後,安南國國王陳日焜年幼不懂事,胡季犛擔任了輔政太師、平章軍國重事之職,軍政大權於一身。”


    “洪武三十年,胡季犛憑借著軍功完全掌握了安南國的大權,不顧群臣和僚屬的反對,派遣官員前往他的根據地清化府建造西都城,並效彷曹操遷到許都的先例,將都城自升龍遷到了此處,遷百姓以實其地。”


    <a id="wzsy" href="https://www.wucuoxs.com">wucuoxs.com</a>


    朱棣撫須笑道:“沒想到在安南之地,竟然也有熟知我中華曆史典故的人,這個胡氏偽王,倒是頗有幾分奸雄之姿。”


    “陛下,胡氏偽王遠不及魏武帝。”


    陳洽恭聲道:“此人行跡惡劣,品德敗壞,實乃安南國之賊。”


    “胡氏遷都之後,又脅迫陳日焜禪位於陳少主,逼迫陳日焜入道觀成為道士。不久,胡季犛作詩建議陳日焜自盡,但陳日焜不從,胡便派遣麾下將軍把陳日焜縊死。”


    “陳少主即位時年僅三歲,為胡季犛的女兒所生,此時胡季犛篡奪王位的企圖已經非常明顯。”


    “安南國的太保陳元沆、柱國陳日暾、上將軍陳渴真、車騎將軍範可永等人擁護陳氏,欲殺胡季犛,結果事泄,連同家卷共三百七十餘口男丁全部被殺,女人沒為官婢。”


    “為了徹底鏟除忠於陳姓王室之人,胡季犛派人偽裝成強盜,故意打著支持陳姓王室的旗幟四處擄掠,胡季犛以除賊名義,到處搜捕陳姓王室的支持者,使得安南國人心惶惶,引起了百姓的不滿。”


    “此後胡季犛穿黃色龍袍,住在仁壽宮裏,出入使用國王的車仗。其次子胡漢蒼稱攝太傅,住在皇元殿之右,長子胡元澄也受封司徒。”


    “次年,在胡季犛的安排下,群臣聯名上表建議胡季犛稱王。胡季犛最初假裝推辭,後來接受了群臣的建議,廢陳少主自立。胡季犛恢複祖先的胡姓,自稱是虞舜、胡公滿後裔,乃僭越立國號為大虞。”


    “胡季犛雖然篡奪了王位,但遭到了陳氏遺臣的一致反對。在強大的壓力下,胡季犛不得不在同年底傳位子胡漢蒼,胡漢蒼由陳姓王室徽寧公主所生,而胡氏偽王本人則以太上王的身份掌握實權。”


    陳洽說到這裏,起身向朱棣、朱高煦作揖行禮道:“陛下、太子殿下,關於安南國近幾十年的政權爭奪史,臣已經說完了。”


    朱棣擺了擺手,示意陳洽退下,並說道:“朕準你三天假,好生休息。”


    “謝陛下聖恩,微臣告退。”


    陳洽再次行禮之後,躬身退了下去。


    待陳洽離開後,朱棣望著朱高煦,欲言又止。


    朱高煦道:“父皇是想說安南國近幾十年的政權交替太頻繁了?”


    朱棣感歎道:“朕聽了這些事,越發認為我老朱家得天卷顧,是承天命而立,朕能有你作為太子,何其有幸耶!”


    他頓了頓,接著道:“胡氏偽王能篡權,豈不是陳叔明的縱容?而陳叔明以太上王執掌大權,貪戀權位,以至於被小人蒙蔽,屢次聽信讒言,最終害得其子孫斷絕,何嚐不是其咎由自取?”


    “讀史使人明智,讀史可以知興衰。那陳叔明應該也是讀過史書的,豈不知安祿山是何人?”


    朱棣感慨一番之後,看著朱高煦問道:“你帶陳洽來講述安南國近幾十年的曆史,是想勸朕暫時不要郡縣安南?”


    朱高煦起身拱手道:“父皇明鑒,南征大軍之所以能夠快速且順利的平定安南,其主要原因是胡氏偽王多行苛政、民心不附,而朝廷出兵,吊民伐罪,救民於水火,又承諾複立陳氏子孫興亡繼絕,自然會受到安南臣民之擁護。此番朝廷舉兵討伐安南胡氏政權,可謂是仗義之舉。”


    “但眼下僅僅以安南耆老等一千多人的請願,便盲目樂觀的郡縣安南,雖然麵子上勉強說得過去,可終究是自食其言。”


    “自漢至唐,安南雖曾多次成為我中華領土,但自唐末宋初之時,已獨立成國,若驟然回歸朝廷管理,必會遭到安南國境內忠於陳氏王族之輩的反抗。”


    “即便朝廷派兵撲滅反叛,可人心逐利,人心易變,今日擁護朝廷,明日一旦對朝廷政策感到不滿,便可能會在叛軍的蠱惑下開始反對朝廷。如此,安南之亂則會不斷反複,虛耗我大明國力。”


    朱棣沉思片刻,覺得朱高煦說的有理,於是問道:“你有何建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棣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