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p>


    散朝後。</p>


    武英殿。</p>


    朱棣屏退左右,僅留下朱高煦在側。</p>


    他站起身,繞過禦桌,徑直向大殿中間的巨型地球儀走去。</p>


    朱高煦見狀,走上前想要攙扶朱棣,卻被後者刻意避開。</p>


    “我戎馬一生,如今還沒那麽不堪,早朝上的老態龍鍾,是我有意裝出來的。”</p>


    朱棣麵露狡黠的笑容,回頭看了一眼跟上來的朱高煦,問道:“你知道我為何要假裝年老體衰?”</p>


    “爹應當是想為內禪找一個充足的理由。”</p>


    朱高煦毫不猶豫的答道。</p>


    朱棣走到地球儀之前停下,看著地球儀上大明所在的位置,負手而立,問道:“那我為何不找別的理由,非得用‘年老體衰’?”</p>


    朱高煦略作思考道:“爹大概是想用漢武帝與唐玄宗晚年的故事,來堵住悠悠眾口。”</p>


    漢武帝劉徹和唐玄宗李隆基很像,兩人皆在統治前期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將繼承的王朝偉業推到了空前高度,締造了煌煌盛世。</p>


    然而,兩人晚年顯得昏聵,不再英明神武,皆把手中王朝推向了深淵的邊緣,致使國家開始走向衰落。</p>


    “上元元年七月,權臣李輔國乘唐肅宗患病之機,矯詔強行把唐玄宗遷居西內。在途經夾城時,李輔國又率射生將五百騎,劍拔弩張,氣勢洶洶地攔住去路。”</p>


    朱棣如同講故事的老人,緩緩說道:“唐玄宗膽戰心驚,幾乎墜馬,幸得高力士挺身而出,才得以平安遷居甘露殿。然而,此事過後,高力士卻以潛通逆黨的罪名,被流放於巫州;陳玄禮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也出居玉真觀,剩下唐玄宗隻身一人,煢煢獨處,形影相吊,好不淒慘。兩年後,唐玄宗憂鬱寡歡而崩。”</p>


    “至於漢武帝劉徹的晚年,卻很是孤單,盡管他為太子劉據平了反,可已經失去了最佳繼承人,隻能在矮子裏麵挑高的,把帝位傳給之後的漢昭帝。”</p>


    他話鋒一轉,扭頭看向身邊的朱高煦,說道:“我與早年的漢武帝、唐玄宗何其相像?可他們沒有我有福氣,因為我有你這個太子。”</p>


    “爹過譽了。”朱高煦恭聲道。</p>


    朱棣接著說道:“我問你,你繼位後,打算如何處理大明與海外各藩及邦國的關係?王道?霸道?王霸雜之?”</p>


    “兒子認為,單以霸道對外,即‘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縱使完全占領敵人領土,也會陷入‘得地不可耕農,得民不可冠帶,破之不可殄盡’的窘境。”</p>


    朱高煦侃侃而談道:“若單以王道對外,即‘遠方絕域,不牧之民,不足以煩中國也。’漢魏之際,中原王朝吸納異族內附,企圖以夷製夷,結果引發大亂,導致中原近四百年戰亂不休。安史之亂,亦是如是。”</p>


    “唐代隋而立,借鑒曆代故事,發現中原王朝麵對來自外部的威脅,不存在一勞永逸,必須常備不懈。換言之,華是華,夷是夷,彼此長期存在,誰也改變不了誰。故而以羈縻之義,禮無不答,對邊疆異族設置羈縻州,追求實際利益。對外圍邦國,以朝貢為紐帶,建立國與國的朝貢關係。”</p>


    朱棣若有所思道;“你是打算采用宗藩及冊封之製,來維持大明與海外各藩及邦國的關係?”</p>


    “是的。”</p>


    朱高煦恭聲作答道。</p>


    朱棣點頭道:“你之前曾與我提及過,說朝貢體係就是宗藩關係,算是一種國與國的特殊關係。你且說說,為何要采用這一體係。”</p>


    “唐初,李淵為了穩固與經營中原地區,甘願向北方的突厥稱臣,而當突厥意識到李唐實力逐漸增強時,多次與李唐的對手結盟,差一點就攻下了李唐的老巢太原。等到李唐掃平周邊割據勢力後,突厥仍多次衝擊長安城,即便如此,李唐也未放棄雙方的朝貢關係。”</p>


    朱高煦緩緩說道:“隨著國力的增加,李唐從早期單方麵的賠錢、和親,到後期轉用朝貢關係來製約對手,一直到突厥崩潰。”</p>


    唐高宗時,唐王朝因兵力、財力不足,一度放棄安西四鎮,而在國力穩固後,唐王朝又利用朝貢之製,重獲對西域的主動權。</p>


    如利用回紇騎兵平定了安史之亂,但後果是回紇不斷劫掠,讓唐王朝頭痛不已。</p>


    於是,唐王朝又以朝貢之製,再次地將西邊的主要對手吐蕃引向回紇,隨著後者被滅、前者實力受損,唐王朝在西疆幾乎恢複了最鼎盛時期的局麵。</p>


    還有個例子,貞觀時期,李世民決心以武力解決對大唐東北部有巨大威脅的高句麗。</p>


    其間,高句麗多次前往長安朝貢,李唐朝廷均未拒絕,高句麗也未因唐王朝的高規格接待而放棄備戰。</p>


    可見,朝貢並不是貿易或接受臣屬地位那麽簡單,它是一場不見血的戰爭。</p>


    為取得勝利,唐王朝曾在百濟國、新羅國間反複猶豫,兩國均與唐王朝有朝貢關係,新羅國與倭國有朝貢關係,而倭國與唐王朝又有朝貢關係。</p>


    通過複雜的朝貢往來,唐王朝終於摸清了各國底牌。</p>


    白江口一戰,唐王朝奠定了宗主國地位,然而因西疆戰事吃緊,唐王朝不得不從東疆調走二十萬大軍,承認了百濟國特殊地位。</p>


    而在讓步的同時,唐王朝又轉頭去扶持渤海國,以防百濟國進犯。</p>


    東周之時,列國彼此間以鄰為壑,衝突不斷。</p>


    待到朝貢之製建立之後,以中原王朝為宗主國,周邊邦國為臣屬國的國與國關係,相互之間保持了相對的穩定,這使得國與國之間可以進行正常的商業貿易,與文化學識交流。</p>


    一般情況下,宗主國不幹涉臣屬國的內政,主要以文化吸引臣屬國,且強調宗主國與朝貢國的秩序。</p>


    在朝貢貿易上講究厚往薄來,說白了就是宗主國與朝貢國在外交地位上的不平等。</p>


    </p>


    唐王朝鑒於前代故事,沒有想著建立一個以唐王朝獨尊的天下秩序,而是承認周邊各邦國的存在,並以朝貢之製維持唐王朝的宗主國地位,最終實現利益最大化。</p>


    唐王朝對外戰事每次勝利,都源於對朝貢體係的正確運用,而每次戰事失利,都源於皇帝出於個人偏好,對朝貢體係的正常秩序進行了幹擾。</p>


    “在兒子看來,朝貢體係就像是由三個圓圈套在一起的同心圓,中心是包含海外各藩國的大明,外圍是臣屬國,最外圍是外國。”</p>


    朱高煦接著說道:“因此,兒子認為,較之以武力脅迫屈服,朝貢體係不訴諸武力即可使四海萬邦心悅誠服,更顯華夏之恢宏。”</p>


    頓了頓,他又特地補充道:“當然,對於侵擾我大明臣民的邦國,理應發兵討伐之。如廢立錫蘭山國王與西班牙國王那樣,王霸並用,如此則可保持我大明宗主國地位永不動搖。”</p>


    “不錯,王霸雜之,才是正途。”</p>


    朱棣給予肯定道:“一味的推行王道懷柔之策,會讓某些邦國覺得我天朝軟弱可欺,必須配以武力彰顯宗主國的霸道,才能震懾住那些居心叵測之輩。”</p>


    他盯著朱高煦,直言道:“我提前把位子傳給你,原因有很多,就不一一細說了。但有一點,我需要你做好準備。”</p>


    “爹是指有人會趁著‘天有二日,國有二皇’弄權逐利?”</p>


    朱高煦低聲問道。</p>


    “孔夫子說過‘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一旦出現這個局麵,必然會引發亂子。因此,在我退位之後,你不必再依舊例,為我上‘太上皇帝’的尊號。”</p>


    朱棣意味深長的說道:“然後,我將率領船隊去海外探視各藩親王,意為省親也。若有人意圖不軌,咱爺倆便啟動潛伏的錦衣衛,指揮大軍,來個裏應外合,趁機把不軌者一網打盡!為你接下來的改製,掃除障礙!”</p>


    “爹知道我要改製?”</p>


    朱高煦故作驚訝道。</p>


    朱棣笑道:“別裝了,我可是你老子,能不知道你心裏在想什麽?”</p>


    PS:今天就這一章,有點短 ̄^ ̄゜汗!</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棣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