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熙元年。</p>


    三月初六。</p>


    早朝結束後。</p>


    朱高煦把吏部尚書蹇義、工部尚書宋禮、戶部尚書夏原吉、內閣顧問兼文華殿大學士方孝孺、內閣顧問兼文淵閣大學士楊士奇喊到了武英殿。</p>


    他看著坐在左邊第三序位椅子上的夏原吉,朗聲問道:“夏卿,朕問你,如今京師郊外的農民,去年一年的收成折算為銀圓的話,大約有幾何?”</p>


    夏原吉思索片刻,恭聲答道:“回陛下,大體上農民可分為中農(自耕農)、佃戶、雇工三類,三者的年收入有著不小的區別。”</p>


    </p>


    “仔細說說。”朱高煦點頭道。</p>


    “是。”</p>


    夏原吉緩緩道:“京郊地區的中農,所擁有的耕田大多在數畝到十餘畝之間,頂多也不會超過四、五十畝。”</p>


    “京郊地區以種麥為主,每畝地的麥產量依據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大約在兩石到六石之間浮動,若折中計算,一位擁有五畝地的中農,其年糧食收入大約在二十石左右。”</p>


    “根據去年朝廷規定的最低市價即每石麥八錢銀子來算,這位擁有五畝地的中農,去年的年收入約在十六塊銀圓上下,加上麥後種豆,豆後種蜀黍、穀子、稷等作物,以及甘薯、冬薯的種植,一年下來維持一個五口之家的溫飽生活不在話下。”</p>


    朱高煦問道:“佃戶與雇工收入怎樣?”</p>


    夏原吉答道:“回陛下,與中農的年收入相比,佃戶和雇工的年收入要低不少。由於受到皇莊低地租的影響,京郊佃戶租種田主的土地,所繳田租基本在三成到四成。”</p>


    “若趕上年景歉收,佃戶往往要向銀行借貸,如此便使得佃戶的年收入隻能達到中農的六成或七成,基本上可以維持家裏的正常開支。”</p>


    “你說的基本上維持開支,可包括家中有孩童的情況?”</p>


    朱高煦再次問道。</p>


    夏原吉當即答道:“回陛下,這自然是包含的,畢竟隨著甘薯、冬薯的推廣種植,即便是不如佃戶的雇工,往往也能吃上飽飯了。”</p>


    朱高煦道:“據朕所知,雇工有長工和臨時的忙工兩種,他們隻是單純出賣力氣為田主春播秋收來換取收入,並不能決定如何耕種田地、種植何種作物。”</p>


    “陛下了解到的,與臣走訪民間獲取的消息基本一致,雇工收入大體上分為工銀、飲食米、盤纏銀、農具銀、柴酒銀等。”</p>


    夏原吉恭聲接話道:“把這些收入攏到一起,折算下來,每天的工錢約在五十文錢左右,還算能養家糊口。總體上來說,雇工的年收入比之永樂初年翻了一番。”</p>


    “因此,眼下在京郊地區,不論是中農還是佃戶、雇工家庭,除了男丁勞作耕種以及偶爾入城做短工賺取報酬之外,婦女也已開始承接紡織作坊計件付費的布匹、絲綢等手工紡織製品,還有手工製作各種各樣的陶器餐具模型,出售給京郊附近的各家陶器作坊。”</p>


    “這些家庭一年下來,除去吃喝以及婚喪嫁娶隨禮等花費,最終也能攢些錢財。尤其是生活在京郊地區的佃戶與雇工,與永樂初年的勉強果腹相比,簡直過上了夢寐以求的日子。”</p>


    朱高煦聞言,點頭道:“朕以前就說過‘婦女能頂半邊天’,看來已經成為了事實。”</p>


    “這多虧了金陵女館二十多年以來的宣揚教化。”</p>


    夏原吉恭聲道。</p>


    朱高煦頓了頓,看向工部尚書宋禮,問道:“宋卿,你可知這京郊附近的工匠,去年的年收入有幾何?”</p>


    “回陛下,我大明的工匠有‘官匠’、‘民匠’之分,兩者因從事行業與做工事項不同,收入差距也十分巨大。”</p>


    工部尚書宋禮連忙答道。</p>


    朱高煦頷首道:“且仔細說說。”</p>


    “陛下,如今在宗人府從事裱褙玉牒的工匠,每月工食銀為一兩五錢,全年收入在十八兩左右,與中農的年收入差不多。”</p>


    宋禮恭聲道:“不過,在皇家銀行寶源局中負責鑄幣事項的普通匠人,日給工食銀一錢二分,折算下來,全年的收入在四十塊銀圓以上。”</p>


    “嗯。”</p>


    朱高煦發出一聲重重的鼻音,表示在聽。</p>


    可接下來宋禮沉默了一會兒,竟然沒有了下文。</p>


    朱高煦皺眉道:“宋卿,你剛才說的皆是為皇家做事的工匠,再說說為地方衙門做事的官匠,以及民間工匠的收入。”</p>


    他心裏很清楚,為皇家做事的工匠畢竟是少數人,天底下絕大部分工匠的收入其實相當微薄。</p>


    “臣近期忙於主持建造大將軍號巨型海船,沒能走訪民間,體察民情,請陛下治罪。”</p>


    宋禮連忙起身,誠惶誠恐的跪下,恭聲請罪道。</p>


    “督造大將軍號巨型海船確實是要緊之事,朕不怪你,起來罷。”</p>


    朱高煦知道那大將軍號海船是朱棣退位前詔令工部製造的蒸汽動力驅動明輪大海船,他此時也不好斥責宋禮,於是抬手示意道。</p>


    隨後,他看向殿內的其餘四人,問道:“誰能說說其他工匠的年收入有幾何?”</p>


    方孝孺與楊士奇對視了一眼,隨即選擇了沉默。</p>


    吏部尚書蹇義本欲發言,戶部尚書夏原吉卻搶先開口道:“陛下,據臣所知,在蘇州織造局工作的官匠,收入是每月食糧四鬥米。”</p>


    “民間普通工匠收入多少?”朱高煦問道。</p>


    夏原吉想了想,恭聲答道:“陛下,臣了解到的從事紡織的民匠,在雇主支付的微薄工銀之外,其他收入加在一起,每年不到一塊銀圓。”</p>


    “至於廚匠、畫匠、木匠、石匠、泥瓦匠、鐵匠、染匠、醫匠、屠宰匠、裁縫匠、剃頭匠、油漆匠、船匠、紙紮匠等匠人的收入,往往因人因地而異。”</p>


    朱高煦頓時來了興致,他沒想到夏原吉竟然一口氣說出了如此多的匠人類型。</p>


    “如京師四海酒樓之中的掌勺廚匠,月收入在兩塊或八塊銀圓不等。四海發廊的剃頭匠,生意好的時候,月收入甚至能達到幾十塊銀圓。”</p>


    夏原吉說的起勁,滔滔不絕道:“尤其是陛下頒布的登極詔書明發天下之後,大量的船匠、水手被富商雇傭,且傭金不斷上漲。據說,太倉一位有三年出海經驗的水手或船匠,年傭金開到了一百塊銀圓。”</p>


    他指的是朱高煦登基詔書裏的一條,即:“官府轄區外山川湖泊,準人民前往伐木取水捕魚捕獵等,許自由貿易,如海外無主之島、努爾幹之北荒林、大漠之西北荒原等處。”</p>


    這條召令,等於變相的鼓勵民間對外開拓,探索海外以及陸地上不在大明府縣統治轄區內的無主之地,去發現天然礦產或物產,獵殺野馬野牛等野獸,以自由貿易來換取錢財。</p>


    “還有,近年來有餘錢的中農越來越多,翻新祖宅或蓋新房的人家也逐年增加,因此泥瓦匠、鐵匠的做工銀也十分樂觀。”</p>


    夏原吉又補充了一句。</p>


    朱高煦點頭道:“對於商人近些年的收入詳情,夏卿可有了解?”</p>


    PS:本書有書友群,在本書詳情頁有鏈接,感興趣的老鐵們可以加群。特別感謝讀者20220618090326397973798,瘋狂的讀書者,梓川哥哥,中友1104181817,黑色的幽靈船,樂而不予等老鐵投的票票!感謝!</p>


    ------題外話------</p>


    歡迎加入本書書友群!</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棣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節